《孤獨世紀》讀後感|「我必須走向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疫情與個人主義

2020新冠肺炎,不得不歷經隔離、封城、停工停學等,疏散、封鎖狀態,但疏離所引發的孤獨感、社交焦慮,甚至是憂鬱症、創傷症候群,疫情讓我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被切斷時,所感到的失根與無助,但或許早在疫情之前,走向城市的人群,在行色匆忙的生活節奏,人潮擁擠的車廂或是社區大樓,我們早已避免眼神接觸避免打招呼,居住多年,或許來來去去的隔壁鄰居,連長相都不清楚,傾向保持距離,各自在自己的手機泡泡裡。而零接觸經濟、一人成家、網紅直播,早讓我們越來越少面對面互動,甚至智能型機器人的出現,讓我們安於與機器人為伴,而習慣於一個人的生活。

《孤獨世紀》要讀者意識科技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而在你看不見的角落,或許有人因為孤獨而犯罪,甚至死亡,孤獨,已經是這個世代不得不重視的一種現象。

「被動孤獨」縮短壽命!

人是否能安於孤獨、自給自足,也常常看到網路雞湯文,能夠獨處的人是心靈強大的人,這或許也取決你是自主選擇了獨處的生活方式,或是被動地成為了一個孤獨的人,旁人會以為孤獨的人是心靈安靜的存在,但其實若感到孤獨,其身體裡的賀爾蒙沿著血管奔騰,與身體受到攻擊時,逃亡或戰鬥的反應相同,長期是處在壓力或發炎狀態,死亡率提升三成!此外,根據實驗,長期處在孤獨的狀態,防衛心重,攻擊性強,反而會喪失觀點,守在自己的保護殼內。

孤獨經濟與新自由主義

這是個疏離卻能處處顯影的世紀,因為每個人面前都有一面或數面螢幕,「聚在一起,卻很遙遠」,同一張餐桌前,每個人都忙著回應自己的社交平台,分裂的自我,注意力碎片化,尤其是從出生就與3C螢幕一起成長的孩童,缺乏面對面對話,察言觀色的能力,甚至面對面時,也會有壓力,不能理解人與人面對面互動,有停頓是正常的。而疫情形成的新習慣:零接觸,疏離之餘,還有數不盡的監視攝影機數位記錄,原子化、數位化的生活軌跡,被疫情感染過的世,能否歷經過疫情後,回到願意多與人群互動接觸的生活方式,這或許是《孤獨世紀》要讀者去意識的:「經歷過經濟大蕭條的一代,終其一生都會很節儉!」不嘗試執行行動,或許疏離會是一種群眾之間的習慣。

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提倡自由選擇、自由市場,不受到政府或工會的干涉,但也強化了競爭意識,個人主義抬頭,「我」拚搏、「我」成功、「我」要靠自己、「我」不能淪為貧窮,不然有被社會孤立的風險,「不信任政治」隱隱成為深層思維。「我」努力、「我」自立,自然有自我實踐的可貴之處,但若這樣的目標,僅建立在競爭與財富之上,忽略了社群價值,以及社群給予的安全感與健康紅利,或許「我」也會迷失努力的初衷與熱情。

「我」到「我們」

零接觸的外送平台,是要收取30%佣金,要兼顧虛擬平台與實體店面,在疫情的蕭條下,是不容易的,千禧世代在個人主義、漫長工時與通勤、監視的開放式辦公室,往往也累到不想社交,而伴隨者電子商務的壯大,地方社群上凝聚人群的咖啡店、書店、傳統雜貨店式微,「參與社群」是需要有「入場券」的,例如健身俱樂部或演唱會,於是社群的排外性更強烈,年老或貧窮更是會掉落在社會安全網之外。《孤獨世紀》對「個人主義」、「3c互動」與「零接觸經濟」提出反思,深刻的人文關懷是,與螢幕一起長大的孩童,缺少與父母對話與互動,更容易發胖與怯於與人溝通;日本老年人刻意偷竊,選擇牢獄生活逃避社會孤立感,城市有意識的建立實體共享空間,而「我」必須願意站在彼此的身邊,從微互動,例如一個微笑開始。

網路,究竟是汪洋,還是島嶼?看似無遠弗屆,實則少了面對面的溫度,一個人你是感到自在,還是孤獨?或許讀了這本書,你會了解你的孤獨並不孤獨,有時我也會問自己,享受孤獨嗎?有時候是的,一個人把計畫一一完成、打勾;有時候不是,想找人說話,儘管只是一些無聊的小事,例如懷念童年晚餐後散步,「吃飽了嗎鄰居彼此問候?」或是逢年過節,深怕寫錯字,用心寫新年賀卡的童年,而不是放上自己旅遊的精緻美照,等著按讚與評論。那專屬的一對一想表達的感謝、那專屬面對面想看看是否安好的簡單,科技給予我們平台,釋放我的領悟給這個世界,但科技也製造了無限寬廣的視覺迷宮,我想,面對面的溫度還是勝過一張美麗的照片。

raw-image

《孤獨世紀》作者:英國知名經濟學家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被譽為是天才型策略顧問,三十歲前就擔任過多國政府的諮詢專家,更精準預測2008年金融海嘯。

小詠有聲書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向詠的沙龍
9會員
15內容數
向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如何與身心都劇烈變化的青少年,「開啟對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青少年面對師長的問詢,最常的回應,往往是「不知道」,「不知道」往往令想要與孩子開啟對話的師長,怒火中燒,導致讓對話更容易流於訓話,如何開啟對話,正是正向聚焦的第一步。
2025/02/24
如何與身心都劇烈變化的青少年,「開啟對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青少年面對師長的問詢,最常的回應,往往是「不知道」,「不知道」往往令想要與孩子開啟對話的師長,怒火中燒,導致讓對話更容易流於訓話,如何開啟對話,正是正向聚焦的第一步。
2025/02/17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又是上到了〈天淨沙‧秋思〉的時刻,此時往往是會考倒數百日內,節氣落在立春時,我覺得在春節結束、旅行結束、寒假結束,心思由渙散而開始聚焦在工作的時刻,適合思索〈天淨沙‧秋思〉,何謂遊子歸家的生活狀態。
Thumbnail
2025/02/17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又是上到了〈天淨沙‧秋思〉的時刻,此時往往是會考倒數百日內,節氣落在立春時,我覺得在春節結束、旅行結束、寒假結束,心思由渙散而開始聚焦在工作的時刻,適合思索〈天淨沙‧秋思〉,何謂遊子歸家的生活狀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今年1月17日,英國設立了『孤獨部長』, 孤獨, 沈浸它,瞭解它,也可能轉化它。
Thumbnail
今年1月17日,英國設立了『孤獨部長』, 孤獨, 沈浸它,瞭解它,也可能轉化它。
Thumbnail
對付孤獨世紀的最終解藥,只可能是我們站在彼此身邊,無論對方是誰。
Thumbnail
對付孤獨世紀的最終解藥,只可能是我們站在彼此身邊,無論對方是誰。
Thumbnail
孤獨,就如同飲食一般,成為生活中情感的一種調味裝飾,如何與孤獨共處是人生中不可獲缺的課題。 本書分成了五大軸線,孤獨與孤立、家人、親蜜的人、職場以及如何與孤獨共處,這五大議題去做討論。 你曾感到孤獨過嗎?我想生而為人,孤獨都是我們曾經感受過的滋味。 孤獨與孤立,是如此相近又不同的感受。孤獨是物理性
Thumbnail
孤獨,就如同飲食一般,成為生活中情感的一種調味裝飾,如何與孤獨共處是人生中不可獲缺的課題。 本書分成了五大軸線,孤獨與孤立、家人、親蜜的人、職場以及如何與孤獨共處,這五大議題去做討論。 你曾感到孤獨過嗎?我想生而為人,孤獨都是我們曾經感受過的滋味。 孤獨與孤立,是如此相近又不同的感受。孤獨是物理性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因為封城的關係,許多人失去了正常的社交生活。如何面對孤單一人的自我?這個問題瞬間成為了全世界的課題,「孤獨」也成為網路書店的熱門詞彙。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因為封城的關係,許多人失去了正常的社交生活。如何面對孤單一人的自我?這個問題瞬間成為了全世界的課題,「孤獨」也成為網路書店的熱門詞彙。
Thumbnail
沒有人可以一直陪伴你,只有你自己。 大學時期都是團體生活,所以習慣做什麼身邊都有朋友一起,但大學畢業後,大家各自奔飛,各自開始找工作、面試、適應新環境、認識新同事…,這些過程都是一個人要去面對,亦或是假日想約朋友但因為彼此距離稍遠而無法常見面,突然開始意識到原來現在的我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 一個人其
Thumbnail
沒有人可以一直陪伴你,只有你自己。 大學時期都是團體生活,所以習慣做什麼身邊都有朋友一起,但大學畢業後,大家各自奔飛,各自開始找工作、面試、適應新環境、認識新同事…,這些過程都是一個人要去面對,亦或是假日想約朋友但因為彼此距離稍遠而無法常見面,突然開始意識到原來現在的我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 一個人其
Thumbnail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被稱為孤單、寂寞的世代;不管有伴沒伴、家人朋友多不多,總會經歷,沒有人懂、跟世界隔了道牆的感覺... 親愛的,不如我們,來試著認識孤寂;聽聽它想說什麼,搞不好有機會當朋友
Thumbnail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被稱為孤單、寂寞的世代;不管有伴沒伴、家人朋友多不多,總會經歷,沒有人懂、跟世界隔了道牆的感覺... 親愛的,不如我們,來試著認識孤寂;聽聽它想說什麼,搞不好有機會當朋友
Thumbnail
不在孤獨之中的人吹捧孤獨、追求孤獨,尋求高人一等的超脫,而身在其中的人無能為力,期望逃離孑然一身、孤立無助的恐懼;孤獨就像硬幣的兩面,是要在諾大宇宙之間不斷求取關係之間的共鳴,又或孤傲不馴的挑戰偉大渴望,蟄伏於那無止境的孤獨之中。
Thumbnail
不在孤獨之中的人吹捧孤獨、追求孤獨,尋求高人一等的超脫,而身在其中的人無能為力,期望逃離孑然一身、孤立無助的恐懼;孤獨就像硬幣的兩面,是要在諾大宇宙之間不斷求取關係之間的共鳴,又或孤傲不馴的挑戰偉大渴望,蟄伏於那無止境的孤獨之中。
Thumbnail
孤寂,是生命很難迴避的感受和體會。幾乎在成長過程,我們都會有些生命階段,必然要體會到這種深刻的人生滋味。這種感受,來自一種人際上的孤單和寂寞感,發生的原因很多,像是地理上的距離導致的孤立,或是心理上的距離,所帶來的親密感失落和情感空虛。2020年一開始,全球陸續經歷了新冠病毒襲擊,孤寂的挑戰因此來臨
Thumbnail
孤寂,是生命很難迴避的感受和體會。幾乎在成長過程,我們都會有些生命階段,必然要體會到這種深刻的人生滋味。這種感受,來自一種人際上的孤單和寂寞感,發生的原因很多,像是地理上的距離導致的孤立,或是心理上的距離,所帶來的親密感失落和情感空虛。2020年一開始,全球陸續經歷了新冠病毒襲擊,孤寂的挑戰因此來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