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我們都失傳了的⋯

2018/06/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香港有一句說話:「未食端午糭 寒衣未入櫳」。櫳是傳統的大木箱,很多時候都是收藏換季衣服用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端午節食糭之時,正是夏天真正來臨的時候,所以冬衣可以入櫳了。
當年仍在香港的時候,天媽會堅持自己包糭。要備的料非常多,糯米、綠豆、蝦米、鹹蛋黃、冬菇、瑤柱、花生、五花腩⋯因為備的料多,所以很花功夫,也或許因為料比較多,所以香港的糭比台灣的大一點點。
 
來到台灣之後,發現不只台灣的糭跟香港有分別,連台灣的南與北都有不同,北糭蒸南糭煮,各有不同的風味。天媽在親子共學之中包糭子,都一定問清楚是南糉還是北糭。
因為大天二跟小三都在華德福親子共學,華德福教育都會過節慶,以傳統的方式過節。原來依台灣端午節傳統,大人會將艾草、香茅、菖蒲等植物綁在一起掛於門楣,家長會於小孩額上塗雄黃、項上佩香包,寓意驅蚊蟲。
 
 
小孩會在端午這一天玩立蛋,嘗試把生雞蛋立起來,據說只有這一天能成功立蛋。天爸沒有試過,只相信傳統習俗的原意是培養小孩挑戰自我、學習努力嘗試、探索大自然奧秘吧!據說亦有午時水的習俗,在端午正日的中午,一家大小爭相到古井取用被正午陽光曬過的「午時水」,說是純陽之水,能治百病云云⋯
說起台灣的午時水,現今香港的端午節,不少家庭都會到海灘游泳,當作是盛夏前的下水禮。在天爸依稀的印象之中,小時候好像也有到海灘浸水的習慣,天嫲(天爸的媽媽)總會說去浸端午水對皮膚好。天爸一直認為是經過秋冬之後,讓鹹鹹的海水替皮膚消毒(當然不科學),洗去表面不潔的雜質⋯倒是沒有想過「午時水」這個概念。來到台南定居之後,雖然很近海,但台南的海邊都不准游泳,浴場又離家很遠,所以還沒有在端午節試過下水。
 
剛才有說過台灣過端午節的傳統,也說說香港的傳統吧。天爸小時候的端午節,一定要到祖母家過節,按祖母的做法,是先要打掃全家,然後在不同角落貼滿寫有驅蟲的符咒黃紙。天爸小時候正是殭屍電影最普及的年代,看着一道一道黃符貼滿不同角落,既好奇又覺可怕,不知道殭屍下一秒會從哪一個衣櫃跳出來。
祖母會在這一天祭祖拜天,她總會在神櫃前念念有詞,大意都是祈求全家平安,哪一位兒子工作順利,哪一位女兒順利添丁之類⋯可能多親戚兒女,她在神櫃前又站又跪恭恭敬敬上香後又再重新為下一位祈福⋯總像沒完沒了地敬拜。而小孩呢?當然是看電視啦!
在那個電視機開始普及的年代,天爸一到祖母家,就會「扭」開電視機,觀看龍舟競賽的直播節目,那是祖母仍然稱「亞洲電視台」為「麗的」,台徽仍是古錢幣的年代⋯電視機龍舟競賽打鼓與旁白描述賽事聲、耳邊祖母祭祖祈福的喃嘸之音、黃符、燒紙錢、吃糭⋯那是香港的Good Old Day!
為了寫這一篇,回看2007年寫的Blog文,記下當時天媽第一次包糭,天爸覺得要備那麼多料好煩,何不買糭回家吃就好?天媽馬上聲厲厲話:再唔整,整糭的手藝就失傳嘞!(再不動手做,包糭的手藝就失傳了)
今天香港還有沒有家庭包糭?會於端午節在家中貼符咒?別說貼符了,天爸同輩之中(包括我們家)沒有一兩個家中有神櫃。傳統節慶只是紅日放假的意思,想想去澳門、台灣、日本、韓國抑或馬來西亞、泰國度過短假期⋯我們失去了的,不只是一個節慶,而是文化與傳統。都失傳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7會員
273內容數
當粵菜的味蕾遇上台式的料理,每一頓飯都是一場文化差異的衝擊!我們是來自港澳的天爸天媽,將在此與你分享台港澳的飲食大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