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飢餓(渴求)的焦慮,是來自潛意識的貧窮及生存恐懼
付費限定

飢餓(渴求)的焦慮,是來自潛意識的貧窮及生存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早年經歷貧窮的人,或是生活在物資非常匱乏的環境,必須要「搶」才能溫飽,才有一口飯菜吃,或是,必須要「藏」,才不會被剝奪掉僅有的一小丁點好東西。

若童年經常經歷這樣的「飢餓」,也就是忍餓或匱乏,沒人照料及回應的處境,那麼「飢餓」的恐慌及難受情緒,就會成為個體潛意識的「心理陰影」,恐懼再經歷「沒有」和「不足」的感覺....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84 字、3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15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的觀點,人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這心理帳戶將會決定你的消費取向,透過心理帳戶支配你的所得、決定你的支出。而從這個觀點來看,便會發現人們的不理性消費,很大的原因來自內心的缺乏,甚至是匱乏。雖然是金錢消費行為,但就像是無處不跟心理學有關,消費行為當然也跟心理有關
六歲那年,習於漂流的父親「又」要把我遺留了,託放給大姑姑要把我送回屏東祖母家,交給她撫養。 也許是內疚作祟,在把我遺留前他帶我逛了百貨公司,買了我想要的美麗娃娃,還不只一件。我拿著這一袋心愛娃娃,莫名其妙地見不到父親,然後被帶往我陌生的地方,見到我不太熟識的祖母....
寧可選擇孤寂的人,以現代社會來說,大有人在。 當一個社會越多的壓迫和越多的不理解,而產生的衝突和對立,使人很難經驗到到連結和交流時,會越來越多人寧可選擇孤寂,也不願意主動的與人連結....
從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的觀點,人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這心理帳戶將會決定你的消費取向,透過心理帳戶支配你的所得、決定你的支出。而從這個觀點來看,便會發現人們的不理性消費,很大的原因來自內心的缺乏,甚至是匱乏。雖然是金錢消費行為,但就像是無處不跟心理學有關,消費行為當然也跟心理有關
六歲那年,習於漂流的父親「又」要把我遺留了,託放給大姑姑要把我送回屏東祖母家,交給她撫養。 也許是內疚作祟,在把我遺留前他帶我逛了百貨公司,買了我想要的美麗娃娃,還不只一件。我拿著這一袋心愛娃娃,莫名其妙地見不到父親,然後被帶往我陌生的地方,見到我不太熟識的祖母....
寧可選擇孤寂的人,以現代社會來說,大有人在。 當一個社會越多的壓迫和越多的不理解,而產生的衝突和對立,使人很難經驗到到連結和交流時,會越來越多人寧可選擇孤寂,也不願意主動的與人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