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真的餓,是你的情緒覺得餓

2023/03/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剛接完電話的小美對同事說:「剛剛那個客戶真的是好難搞喔~!我現在突然好想喝珍珠奶茶配吃鹹酥雞。我們等等來訂飲料好不好?我覺得上次我們訂的那間滿好喝。」同事小明說:「啊你不是才剛吃飽而已~!」這樣的對話情節,你有沒有很熟悉?好像,今天也有發生。
人類的飢餓感,分為生理性和情緒性。
到底要如何區辨是身體真的覺得餓,還是情緒也就是你的心理覺得餓呢?我提供以下方法給你參考。
1.對餓的感覺:
(1)情緒性飢餓感是突如其來。明明剛吃飽,或是明明剛才就不覺得餓。瞬間,就覺得超餓。但,這樣的飢餓感,大約30分鐘後會消失。
(2)生理性飢餓感是逐漸感覺到餓。剛開始會感覺有一點點餓,但不會馬上想要吃東西,能夠忍耐。飢餓感隨時間拉長而增強。到很餓時,肚子會發出「咕嚕」的叫聲。這時,你才會去吃東西。
2.對食物的渴望:
(1)當情緒感到飢餓時,你會特別想吃特定食物,例如:珍珠奶茶或是鹹酥雞等。通常都是三高類的食物,高油(油炸或高油脂類的食物,如鹹酥雞等)、高糖(含糖飲料或點心,如珍珠奶茶等)、高熱量(如披薩或奶油蛋糕等)。
(2)當身體感到飢餓時,你不會想要吃特定食物,而且在選擇食物時,能夠選擇對身體較為健康的食物。
3.對飽足感的反應:
(1)當情緒感到飢餓時,你怎麼吃,都覺得吃不飽。明明吃很多,還是感覺餓。
(2)當身體感到飢餓時,在吃完足夠的份量後,你會覺得飽或撐。
4.吃完後的情緒反應:
(1)情緒性飢餓感,在你吃完三高類的食物後,你的心理會產生羞愧和罪惡感等後悔的感覺。你可能會說:「我剛剛不應該吃那麼多的!」或是「我真的好討厭我自己,都沒有辦法控制自己。」
(2)生理性飢餓感,在吃飽後,你會感覺放鬆和舒服,然後想睡覺。
情緒和食物的連結,打從被媽媽抱著餵奶那一刻就開始了。
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是被媽媽抱著餵奶。因此我們對食物的經驗,不僅僅只是滿足生理需求。在潛意識中,還帶著被安撫和感覺到安全的正向情緒經驗。因此,食物就成了我們的安撫小毯毯,即是所謂的安慰食物(comfort food)。
情緒性飢餓感其實是壓力和孤獨感在呼救
我們會產生情緒性飢餓感,其實是因為面臨壓力或正在經歷孤獨感。遭遇分手、家人生病、轉換新的工作環境、搬新家、結婚、家中有新生兒、工作上有新任務、遠離熟悉的生活環境等,都是屬於壓力事件。這些壓力事件可能會產生焦慮、煩躁、擔心、不安、害怕、緊張等情緒。
用「吃」來做為因應策略,對身心皆有負面的影響
如果當情緒性飢餓感產生時,你未能即時分辨,並立即用食物滿足自己。之後,你有可能發展出,用「吃」來隔離情緒和抒發壓力的因應策略。無論是對身或是心,皆有負面的影響。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大家可想而知,容易產生心血管疾病,有更高的致癌風險或死亡率。對心理的負面影響,因暴食而帶來的肥胖,開始討厭自己,更討厭自己的身體。無法控制自己,所帶來的無助和無力感,進而衍生憂鬱等問題。
你要的不是吃,而是好好面對自己和壓力
對付情緒性飢餓感的方法。首先,先學會辨識它。在餓的感覺來時,先別急著吃。請用我上述教的方法,去區辨是身體還是心理在餓。第二,如果發現是情緒性飢餓,先忍著別吃。30分鐘過後,餓的感覺會消失。同時,好好感受並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焦慮?擔心?害怕?不怕?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讓我不開心?讓我覺得有壓力呢?讓我覺得好孤單?」最後,好好的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你身邊的人正在喝珍珠奶茶配吃鹹酥雞嗎?也許他/她就是需要看這篇文章的那個人。
朱貞惠諮商心理師/藝術治療師
朱貞惠諮商心理師/藝術治療師
原本應該是植物的醫生,現在居然成為療癒人心的諮商心理師。最大的願望是,消滅心理師這份工作,然後開心的失業。因為那意謂著,世上所有的人身心都健康。 個人網頁 https://chu-heart.notion.site/1ba36f00db1f4b249765e9df37ec65f1?pvs=4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