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p>釀影評|《宿怨》與《聖鹿之死》 ──悲劇重演的意義</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宿怨》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作為導演亞瑞・阿斯特(Ari Aster)的第一部長片,《宿怨》(Hereditary)可算是一鳴驚人,引起媒體關注,除了創造一波新的類型恐怖片熱潮以外,劇本和結局也讓觀眾與評論討論不休。故事本身包含一個「悲劇重演」的敘事機制,而它當然不是一個新的手法,在戲劇史上是常見的。前陣子上映的《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也因類似機制的運用,與此片有些相互映照的部分,但兩者最終對「重演」的詮釋卻十分不同。
《宿怨》開頭的事件:安妮歇斯底里又行徑詭異的母親去世了,她為自己的「不難過」感到恐怖,卻也參加團體治療,開始面對母親所帶給她的焦慮和創傷,同時與先生、兒子彼得和女兒查莉所組成的家庭也有很多潛藏的壓力。家中母親、祖母消逝後,安妮似乎終於能真正開始獨立面對過去的問題、迎向可能的轉變,但是她的家人卻依然不斷遭遇可怕的事件。查莉因彼得的疏失在車禍中頭首分離地悲慘死亡,彼得則被罪惡感折磨,劇情也逐漸揭露安妮與彼得的心結:安妮曾在夢遊中試圖燒死彼得。
《宿怨》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在一段訪談中,阿斯特提到這個只出現在敘述中、後來又以幻覺重現的片段其實是一切故事的開始,當時他心中出現的強烈意象是:一位母親將自己曾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加諸在自己身上。其實光是這個意象就具有「重複」的意義,透過在自己身上重複一種傷害,母親在此似乎試圖「贖罪」。而另一個更明顯的意象是安妮的職業,她的興趣十分特殊,是一位迷你模型藝術家,電影精彩的開頭即透過鏡位與剪接,讓真實空間與真人和模型發生重疊。
這些意象與情節的安排邏輯綜合了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對悲劇的看法。在《理想國》(Republic)裡面,柏拉圖建立了他知名的理型論,即假設一個完美的觀念世界,有事物的各種觀念與形式,我們所處的世界中所見之物都是其影子、複製品,而此時戲劇的位置則離理型更遠,因為戲劇是對生活的模仿(Mimesis),於是是對理型的模仿(現實生活)之再模仿。抱著這樣的假設,柏拉圖理所當然地抨擊詩這種藝術(當時的希臘悲劇雖然會在劇場中上演,但人們以「詩」的方式去理解戲劇),影子的影子中沒有真實,於是任何模仿的藝術都對「知」是有害的,因為觀眾在看戲時錯把扮演酒神的演員當作真正的酒神,是一種無知。至於亞里斯多得則對悲劇有較高的評價,讚揚其中的「淨化」作用,即透過觀看希臘悲劇,觀眾的情感與美德得到昇華。
《宿怨》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片中安妮製作的模型是對現實存在之物的精細模仿,也是一種影子的影子。她重現每一個家庭成員、家中空間、母親的病房,也重現喪禮、車禍現場等等「場景」,將真實世界以影子的方式重複,並重演事件。不過真實世界卻也不是模仿的盡頭,因為這一連串悲劇竟是有「劇本」的。安妮的母親在邪教信仰下,以自己的整個人生安排了下一代的劇本,且這是一個恐怖的悲劇,而其中人物即使在悲劇演完前發現了劇本(祖母的相本與日記等),卻好像無法逃脫似地照本演出。
但在重演悲劇的過程中,雖帶著恐懼,安妮似乎決定迎向一種悲劇的淨化。當安妮試圖犧牲自己拯救彼得時,她是想重演自己對彼得(未遂)的惡行:將自己燒死,同時也是將「悲劇的主角」由彼得變成自己。但要演這齣悲劇還需要一個配角或目擊證人,於是安妮向老公史提夫解釋一切,並要求他當這場悲劇的劊子手 。這種對「淨化」的追求是向外的,必須被他人目睹甚至讚揚,曾經的錯誤似乎都因為犧牲的事實一筆勾銷。但此時史提夫「拒絕演出」,試圖將安妮從悲劇扮演中拉出來,卻意外像是被懲罰一樣,最後起火燃燒而死。
從此,觀眾沒再看見安妮屬於自己的面孔,當不成主角,她乖乖地進入配角的角色設定,促成這個悲劇的最後階段。神秘的邪教教主「派蒙王」(Paimon)本來宿居查莉身體中的靈魂,從某處歸來,在現實世界找到了彼得的男性肉身,完成復活。角色們在家庭中面對的種種情結與想要克服的努力,似乎只是一個工具,故事真正的主角是派農王與其信眾,沒有任何人逃出悲劇的預言。
《宿怨》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13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時候,在激烈情緒上頭做出的決定、說出口的話,只在一念之間就將後頭的道路定了型。看完《愛,留在海灘那一天》,我的人生目標多了一項:不要再生成任何將令我不斷抱著困擾與追悔回顧的記憶,不要再製造出窮其一生都沒機會再打開的結。我希望能持續大步往前走,而不是被冰封在某個永凍的時空。
世人也總會將女性角色與愛情或家庭綁在一起,她們的人生掙扎永遠都與這兩者有關:神力女超人要在世界和平和愛情之間抉擇,彈力女超人則是家裡一打電話來報備狀況、就隨時想放下手邊工作回家。其實不論男超人還是女超人,都是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放下另一邊掛心的人都是必然的,本來就沒有不同。
《瞞天過海:八面玲瓏》強調了女生的喜好與夢想可能非常廣泛、差異極大,世上總有不少女孩看著別人打靶或賽車的時候心想「看起來好好玩,我也想玩⋯⋯」——也許沒多少人夢想當罪犯,但絕對有很多女生想看一大群女性角色在大銀幕上做出很酷帥、很「帶種」、很勇猛的事情。這幾位知名演員,為我們女性觀眾幹了這一票。
《犬之島》片中,拒絕成為家犬的流浪狗「老大」,令人想起《超級狐狸先生》,既想成為居家好男人,又想保有野性(自我),牠與三個農夫的戰爭其實是試圖釐清「我是誰」的努力。而在《犬之島》,阿中提到:我們是誰,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那是對自身(人類族群)的提問,也是導演派給老大的課題,牠要成為怎樣的「自己」?
遺忘之所以恐怖,是因為遺忘痛苦之時,也必須遺忘愛。而每一次新的相遇都是「第一次」的迴光返照,它燃起又熄滅,一次比一次微弱,卻未必能夠達到真正的遺忘。電影最後,女人尖叫著:「我會忘記你,我已經在忘記你了!」真切地表達了這樣的恐懼。遺忘看似是從回憶中解脫的方法,卻同時是對愛的失去,而他們是活在過去的人。
悲傷的時候會耳鳴,像是耳朵被摀住,外面的聲音聽起來矇矇的,可是獨處時一點細微的聲音卻變得格外巨大。我後來想想這大概就是失去的聲音,空間裡有東西不見了,於是聲波也等比放大了。當我養了十年的貓離開那晚,我在屋內聽到任何聲音都是轟轟作響。這經驗我很少跟別人提,不過在觀看《尋愛偵探阿洛伊斯》時居然產生了共鳴
有時候,在激烈情緒上頭做出的決定、說出口的話,只在一念之間就將後頭的道路定了型。看完《愛,留在海灘那一天》,我的人生目標多了一項:不要再生成任何將令我不斷抱著困擾與追悔回顧的記憶,不要再製造出窮其一生都沒機會再打開的結。我希望能持續大步往前走,而不是被冰封在某個永凍的時空。
世人也總會將女性角色與愛情或家庭綁在一起,她們的人生掙扎永遠都與這兩者有關:神力女超人要在世界和平和愛情之間抉擇,彈力女超人則是家裡一打電話來報備狀況、就隨時想放下手邊工作回家。其實不論男超人還是女超人,都是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放下另一邊掛心的人都是必然的,本來就沒有不同。
《瞞天過海:八面玲瓏》強調了女生的喜好與夢想可能非常廣泛、差異極大,世上總有不少女孩看著別人打靶或賽車的時候心想「看起來好好玩,我也想玩⋯⋯」——也許沒多少人夢想當罪犯,但絕對有很多女生想看一大群女性角色在大銀幕上做出很酷帥、很「帶種」、很勇猛的事情。這幾位知名演員,為我們女性觀眾幹了這一票。
《犬之島》片中,拒絕成為家犬的流浪狗「老大」,令人想起《超級狐狸先生》,既想成為居家好男人,又想保有野性(自我),牠與三個農夫的戰爭其實是試圖釐清「我是誰」的努力。而在《犬之島》,阿中提到:我們是誰,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那是對自身(人類族群)的提問,也是導演派給老大的課題,牠要成為怎樣的「自己」?
遺忘之所以恐怖,是因為遺忘痛苦之時,也必須遺忘愛。而每一次新的相遇都是「第一次」的迴光返照,它燃起又熄滅,一次比一次微弱,卻未必能夠達到真正的遺忘。電影最後,女人尖叫著:「我會忘記你,我已經在忘記你了!」真切地表達了這樣的恐懼。遺忘看似是從回憶中解脫的方法,卻同時是對愛的失去,而他們是活在過去的人。
悲傷的時候會耳鳴,像是耳朵被摀住,外面的聲音聽起來矇矇的,可是獨處時一點細微的聲音卻變得格外巨大。我後來想想這大概就是失去的聲音,空間裡有東西不見了,於是聲波也等比放大了。當我養了十年的貓離開那晚,我在屋內聽到任何聲音都是轟轟作響。這經驗我很少跟別人提,不過在觀看《尋愛偵探阿洛伊斯》時居然產生了共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Hereditary宿怨》是由艾瑞艾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於2018年上映的美國超自然恐怖心理驚悚電影,僅花了32天拍攝。由東妮克莉蒂、艾力克斯沃爾夫、米莉夏皮羅等人主演。本片讓導演一舉成名,廣受影評好評,雖然對一般觀眾來說這是一部詭異難以理解的電影,但要稱自己是影迷(或假裝是影迷),這部
Thumbnail
生活既是悲劇也是喜劇。喜劇可以是一種處理嚴肅問題的方法。我想我想拍一部關於死亡的明亮風格電影,同時也談論生活。」在威尼斯影展的聚光燈底下,一位剛獲得威尼斯日單元最佳影片的導演亞希安路易塞茲,在 Variety採訪時發表了她的感言。《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是她的第一部長片處女作,沒想到其強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Thumbnail
奇美拉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隻會噴火的神獸,在電影裡則被解釋成男主角阿圖擁有可以感應到地下陪葬品的能力的「特殊體質」,進而成為了團隊仰賴的指標。一次行動的意外導致阿圖入獄,出獄之後物是人非,心愛的女人已成亡人。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用與惡魔交合、嘔奶、吐血、地鐵流產等衝擊視覺畫面,包裝以成的婚姻故事。⠀沒什麼比看這一個大美人發瘋更令人著迷了,記得是在高中時看到法國國寶阿佳妮的神顏才(誤)點開過來看,原本以為是一部用犯罪和愛情的劇。
Thumbnail
這本以Graphic Novel呈現的《安妮的日記》,是為安妮原著中那些片段重新賦予對白以及插畫。起初作者Ari Folman並不想改篇這部作品,但他父母是大屠殺倖存者這回事,最終成為他跟基金會合作推出這部作品的動力。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是很有意思的導演,在我看來他的電影處於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兼顧風格與戲劇張力。大家都知道《聖鹿之死》的典故是在希臘神話中阿加曼農得罪女神的故事,但尤格藍西莫不是單純地重現這個故事,而是藉由這個故事,配合電影的媒介來展現出人際關係裡的某種恐怖,這種恐怖的外表是復仇,內裏是父權與公正的觀念。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
Thumbnail
「爸爸,你害怕死亡嗎?」 「我好怕。」 「你不必害怕死亡。」 父親向生病中的兒子法蘭茲講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類同等得面對的主題「死亡」,生病引起他對死的恐懼,但爸爸講述了「死神的故事」卻讓小法蘭茲能夠安心。森林裡有個人影正在辛勤地揮動著鐮刀,農人克勞斯靠近觀察,才發現那是來帶走自己的死神,「每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Hereditary宿怨》是由艾瑞艾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於2018年上映的美國超自然恐怖心理驚悚電影,僅花了32天拍攝。由東妮克莉蒂、艾力克斯沃爾夫、米莉夏皮羅等人主演。本片讓導演一舉成名,廣受影評好評,雖然對一般觀眾來說這是一部詭異難以理解的電影,但要稱自己是影迷(或假裝是影迷),這部
Thumbnail
生活既是悲劇也是喜劇。喜劇可以是一種處理嚴肅問題的方法。我想我想拍一部關於死亡的明亮風格電影,同時也談論生活。」在威尼斯影展的聚光燈底下,一位剛獲得威尼斯日單元最佳影片的導演亞希安路易塞茲,在 Variety採訪時發表了她的感言。《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是她的第一部長片處女作,沒想到其強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Thumbnail
奇美拉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隻會噴火的神獸,在電影裡則被解釋成男主角阿圖擁有可以感應到地下陪葬品的能力的「特殊體質」,進而成為了團隊仰賴的指標。一次行動的意外導致阿圖入獄,出獄之後物是人非,心愛的女人已成亡人。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用與惡魔交合、嘔奶、吐血、地鐵流產等衝擊視覺畫面,包裝以成的婚姻故事。⠀沒什麼比看這一個大美人發瘋更令人著迷了,記得是在高中時看到法國國寶阿佳妮的神顏才(誤)點開過來看,原本以為是一部用犯罪和愛情的劇。
Thumbnail
這本以Graphic Novel呈現的《安妮的日記》,是為安妮原著中那些片段重新賦予對白以及插畫。起初作者Ari Folman並不想改篇這部作品,但他父母是大屠殺倖存者這回事,最終成為他跟基金會合作推出這部作品的動力。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是很有意思的導演,在我看來他的電影處於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兼顧風格與戲劇張力。大家都知道《聖鹿之死》的典故是在希臘神話中阿加曼農得罪女神的故事,但尤格藍西莫不是單純地重現這個故事,而是藉由這個故事,配合電影的媒介來展現出人際關係裡的某種恐怖,這種恐怖的外表是復仇,內裏是父權與公正的觀念。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
Thumbnail
「爸爸,你害怕死亡嗎?」 「我好怕。」 「你不必害怕死亡。」 父親向生病中的兒子法蘭茲講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類同等得面對的主題「死亡」,生病引起他對死的恐懼,但爸爸講述了「死神的故事」卻讓小法蘭茲能夠安心。森林裡有個人影正在辛勤地揮動著鐮刀,農人克勞斯靠近觀察,才發現那是來帶走自己的死神,「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