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生命的局外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她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在我辦公室的一角,一直以來總貼著紀伯侖的《孩子》。我用這幾句話,提醒我自己,身為父母,我的責任是「陪伴」。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曾不只一次在心中暗暗發誓,我不要我的孩子像我一樣,在成長過程充滿了淚水--往肚子裡吞的淚水。我的中學時代充滿惡夢:我夢見過跳樓、被車撞,至於趕不上火車、公車,被全家人拋下的夢,更是家常便飯...因為我在小學一年級時,只因為學期成績拿了第十三名,被全家人丟在家裡與祖母作伴,他們自己去南部旅遊。

每次月考,只要沒有「前三名」,就要挨打。甚至,如果只拿到二、三名,還不能表現出高興的樣子來...「你就是這麼沒出息,第一名很高興、第二名第三名也可以,怎麼不能像姐姐一樣,每次都第一名?」

卻沒料到在為人父母之後,有幾年常在我跟孩子的互動中,看見我父母的身影。驚駭的我顫抖著重新複習紀伯侖的字字句句、努力不讓自己的家庭陷入再一次的循環。

這次公共電視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共分為五個單元,每個單元跟大家分享一個「受傷的孩子與壞掉的大人」的故事。在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時,我便上圖書館去找了原著小說來看。小說已讓我幾次掩卷嘆息,卻沒想到電視劇更讓我有看一次死一次的感覺--每看一集,我便重新經歷了我的中學時代。

你好比一把弓,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弓箭手看見無窮路徑上的箭靶,
於是祂大力拉彎你這把弓,希望祂的箭能射得又快又遠。

由於大部分台灣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並非「陪伴」,而是「指導」,讓台灣的孩子在離家自立之前,都成了自己生命的局外人

在「我是為你好」的大前提下,家長們忘了自己只是孩子的生命之弓;反而把自己化成了弓箭手,幫孩子指定了唯一的、不容違抗的方向。不論生命之箭是否意欲前往,便箭上弦、瞄準方向、拉滿弓--有些箭到了指定的目的地、有些沒有;更有些來不及離開弓便摧折,成了斷箭。

「我是為你好」、「不要讓我失望」與「我犧牲了這麼多還不是為你」不都是隱形的遙控器嗎?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對了嗎?孩子不是你手中的黏土,你不能硬把他揉捏成你想要的形狀、要求他照著你的意思去過完他的下半生;更不可能要求他為你實踐你未能實踐的人生夢想。你的孩子並沒有求你生下他、更沒有求你犧牲自己去成全他,尤其是有目的的犧牲。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那怕是在夢中。

華人家長怕孩子吃苦,搶先幫孩子安排未來的學業、職業,乃至於終身伴侶;但孩子有他們的未來,未來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既無法想像、也不能參與。可以看到,花了許多時間終於考上公務員卻很快離職的,這幾年只多不少[1]。

《媽媽的遙控器》裡那愛畫圖的小偉與《茉莉的最後一天》愛寫作想考中文系的茉莉,被逼著要「用功讀書,將來考上好大學」、「考上台大醫科」,為的是「不讓媽媽失望」、「不丟家裡的臉」;《孔雀》裡喜愛做手工的巧藝,因為母親希望下一代就能翻身,被逼著跨入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私立貴族學校),甚至當開始失去自己時,想脫身卻遭到自己的母親否決...

更令人害怕的是《貓的孩子》裡的國衍與《必須過動》裡的若娃,在家長的強力管控下失去了自己,不知道不讀書,自己到底還能做什麼?看著他們就像看到當年的我,覺得自己除了唸書以外什麼也不會,但同時又覺得自己連這一件事都做不好。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照你的規劃去做,
因為他們不屬於你的時代。 《柏拉圖》[2]

在大學博覽會,我遇過一開口就是「我覺得我的孩子因為 A、B 原因,所以他不適合 C、D、E、F、G、H、I 等科系」的媽媽,於是我只能善意地提點她:讓孩子自己決定他想做什麼,而不是先在地上畫個圈圈,然後說,孩子,我是為你好,只可以選圈圈裡面的!

「我們家孩子心思很單純的」,在《茉莉的最後一天》裡的媽媽說過的話,相信不少家長也說過。很多家長開口就是「我的孩子什麼都不懂」,於是便搶先幫孩子安排了人生,對於自己孩子的努力,以「寫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這些都沒有用」率爾否定,眼裡只有自己想像中的孩子的形象...相信很多孩子心裡想說的都是這一句:

又或者,是這一句:

欣然屈服在神的手中吧!
因為祂既愛那疾飛的箭,
也愛那穩定的弓。[3]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世界要去闖、去試。身為家長要做的應該是給他們支持,不是讓他們在重重限制下,變得什麼都不敢去嘗試。千萬不要以「我犧牲了這麼多還不都是為你」來綁住孩子,因為他們從未要求我們犧牲自己。有句老話「先愛自己,才能愛人」,對於台灣的家長來說也是一樣:先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好好的愛自己,然後,才能好好的愛孩子。

參考資料:

1. 2018/5/28. 中央社。試院:公務員辭職增 原因以個人因素多
2. Plato Quotes About Children.
3. 本文中引用的其他詩句都出自紀伯侖(Kahlil Gibran,1883-1931)的《孩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25會員
74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其實橙劑本身的主要成分2,4-D與2,4,5-T並沒有多強的毒性,問題其實是出在2,4,5-T的原料之一:TCP裡面的污染物TCDD。 但是,當時的人是怎麼知道TCDD在裡面的?又怎麼知道TCDD就是導致皮膚病變(稱為氯痤瘡 Chloracne)的元凶呢?
Thumbnail
2025/05/01
其實橙劑本身的主要成分2,4-D與2,4,5-T並沒有多強的毒性,問題其實是出在2,4,5-T的原料之一:TCP裡面的污染物TCDD。 但是,當時的人是怎麼知道TCDD在裡面的?又怎麼知道TCDD就是導致皮膚病變(稱為氯痤瘡 Chloracne)的元凶呢?
Thumbnail
2025/05/01
上個月真的很熱鬧,不過我們還是要來看一下上個月最多人看的文章是哪幾篇? 這個月的第一名並不是植物科普,不過我個人覺得那個題目很有趣囉!
Thumbnail
2025/05/01
上個月真的很熱鬧,不過我們還是要來看一下上個月最多人看的文章是哪幾篇? 這個月的第一名並不是植物科普,不過我個人覺得那個題目很有趣囉!
Thumbnail
2025/05/01
考古學家發現羅馬角鬥士與獅子搏鬥的證據 基隆市民政處長認罪、請辭 越戰停戰50年
Thumbnail
2025/05/01
考古學家發現羅馬角鬥士與獅子搏鬥的證據 基隆市民政處長認罪、請辭 越戰停戰50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撰寫來自觀察自己與周遭友人的養育焦慮,從覺察自己焦慮的情緒—>接納焦慮情緒—>宣洩焦慮的情緒,從閱讀與書寫中,對於教養有更多一點的體悟與自省。期許自己觀照自己,並且從"心"靠向子女,而子女也能慢慢靠向父母。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撰寫來自觀察自己與周遭友人的養育焦慮,從覺察自己焦慮的情緒—>接納焦慮情緒—>宣洩焦慮的情緒,從閱讀與書寫中,對於教養有更多一點的體悟與自省。期許自己觀照自己,並且從"心"靠向子女,而子女也能慢慢靠向父母。
Thumbnail
政大中文影展「你不是一個人憂鬱」時就一直很想看,今天終於鼓起勇氣看了,然後忍不住寫很長😂。我其實沒有親眼看過這樣的人生,或接觸過這樣的心情,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害怕我會因為看到學妹茉莉的破碎而破碎。 我害怕我心目中的北一女中也因此而破碎。畢竟我真的在那所學校擁有很美好、很燦爛的回憶。
Thumbnail
政大中文影展「你不是一個人憂鬱」時就一直很想看,今天終於鼓起勇氣看了,然後忍不住寫很長😂。我其實沒有親眼看過這樣的人生,或接觸過這樣的心情,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害怕我會因為看到學妹茉莉的破碎而破碎。 我害怕我心目中的北一女中也因此而破碎。畢竟我真的在那所學校擁有很美好、很燦爛的回憶。
Thumbnail
孩子是獨立燦爛的靈魂,是來自宇宙的祝福,他們有自己的課題與挑戰,如何能讓孩子的靈魂把自己的性格發揮到極致,父母確實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若能放開心胸,向孩子們學習, 我們會愛著彼此真實的樣子。 雖然他們與你同在,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灌輸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你
Thumbnail
孩子是獨立燦爛的靈魂,是來自宇宙的祝福,他們有自己的課題與挑戰,如何能讓孩子的靈魂把自己的性格發揮到極致,父母確實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若能放開心胸,向孩子們學習, 我們會愛著彼此真實的樣子。 雖然他們與你同在,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灌輸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你
Thumbnail
孩子出生後,出現了很大的巨變。跟大部份的父母一樣,我也面臨了許多教養的困境與焦慮,尤其當孩子表現得很不像你時....孩子成為我的喚醒者,我慢慢走出傳統教養困境,假日玩創OFF學校的雛形也在我腦海中出現...
Thumbnail
孩子出生後,出現了很大的巨變。跟大部份的父母一樣,我也面臨了許多教養的困境與焦慮,尤其當孩子表現得很不像你時....孩子成為我的喚醒者,我慢慢走出傳統教養困境,假日玩創OFF學校的雛形也在我腦海中出現...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 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 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 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 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Thumbnail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Thumbnail
看過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 曾經是孩子、現在是家長的我,想送給各位家長柏拉圖的話: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照你的規劃去做, 因為他們不屬於你的時代。 」 還有,各位爸爸媽媽們,請先好好愛自己,接受自己現在的樣貌;然後,才有可能好好愛你的孩子。
Thumbnail
看過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 曾經是孩子、現在是家長的我,想送給各位家長柏拉圖的話: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照你的規劃去做, 因為他們不屬於你的時代。 」 還有,各位爸爸媽媽們,請先好好愛自己,接受自己現在的樣貌;然後,才有可能好好愛你的孩子。
Thumbnail
「那不然,是誰的孩子?」是許多父母乍看系列影集的標題,心裡會浮出的疑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出自紀伯倫談孩子的一篇詩文;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孩子是他自己,孩子屬於生命,孩子是個「人」。
Thumbnail
「那不然,是誰的孩子?」是許多父母乍看系列影集的標題,心裡會浮出的疑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出自紀伯倫談孩子的一篇詩文;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孩子是他自己,孩子屬於生命,孩子是個「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