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華麗『磨』術」講座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次講座由見域工作室主辦,文化部106年度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競賽補助。邀請到「老屋顏工作室」負責人楊朝景老師前來分享經驗,包含他們的團隊背景、「磨石子」的工藝分享、台灣精彩的磨石子案例,與其團隊如何透過觀察老屋的蛛絲馬跡,一步步發揚台灣老屋之美!
分享者簡介
「老屋顏工作室」成立於2013 年,其中「老屋顏」所指的便是「老房子的容顏」。多年來實際走訪各地,收集有關台灣老房子的影像,紀錄鐵窗花、磨石子、磁磚等新建築上不再使用的老屋元素,拍攝收集各個建築年代的老房子建築立面、裝飾,並在「老屋顏粉絲團」上持續分享。老屋顏工作室的精神並不只在於「將所知的傳遞」,而是一連串透過「引起興趣後的好奇,並找尋解答」的學習歷程,同時也是我們希望透過粉絲團與各類商品傳達給觀眾、讀者與消費者的效果,引發沒看過這些元素的年輕人的喜愛與關注、與在這些環境中成長之上一代的懷念,相互交流而產生經驗與知識的擴散。
歡迎加入粉絲頁持續關注:Facebook 搜尋「老屋顏」http://www.facebook.com/oldhouseface
老屋顏工作室出版作品:
2018 出版《台湾レトロ建築案内》(日本X-Knowledge 社)
2017 出版《再訪老屋顏》一書(馬可孛羅文化)
2015 出版《老屋顏》一書(馬可孛羅文化)
講座記錄
許多人喜歡「老房子」,但是喜歡老屋的人多,真正了解老屋的人卻少。「老屋顏」團隊走訪台灣各處,探訪不同年代與功能的老房子,拍照記錄台灣老屋的種種迷人風景,包含鐵窗花、磨石子等建築元素。起初,他們在在臉書成立「老屋顏粉絲團」分享照片,引起許多人的關注與討論。後續更開發了App與經營各式社群網路平台,包含Flickr、Instagram等,透過精緻的攝影與細膩的文字訪談,捕捉屬於台灣傳統民宅美麗珍貴的老屋元素,更將相關花樣延伸成明信片、紙膠帶、拭鏡布、杯墊等文創產品,讓大家都能將迷人的台灣老屋風景「帶著走」!
本次的分享主題「老屋的華麗『磨』術」,顧名思義主軸即是「磨石子」。磨石子在日治時期被引進台灣,一開始最常被運用在公共場所、學校與廟宇,民國四十年代前後被大量運用在家庭房屋的建築設計中。匠師精心繪製草稿後,在施工區域底層先塗刷一層薄水泥砂漿,再打底、整平後,細心彎折銅線放置於定點,並填入不同顏色的石子,最後再以灌入水泥泥漿,以大型機具磨平。銅線不僅能區分填色石材色彩,更可以預防地震時裂痕延伸。
 
磨石子工法需要繁複的工序,十分考驗施作者的經驗與體力,且因施作時會產生噪音、粉塵等缺點;若施工不慎,沖洗磨石子鋪面泥漿的水份也可能堵塞排水管,故隨著磁磚的普及,磨石子工程越來越少見。近年來除了政府的公共工程仍可以見到磨石子工法之外,已經少有民居使用這種方式妝點自宅。
其中,楊朝景老師也與大家分享「磨石子」、「洗石子」與「抿石子」的不同。抿石子、洗石子都屬於泥作手法,兩者前期工法都是把石粒與泥漿混合的液體抹於壁面,洗石子的最後階段是用高壓水柱沖洗多餘水泥砂漿,但抿石子則用海棉擦拭表面水泥,讓混拌其中的石子浮現出來。不同大小的石子,施作難度、表現方式也不同。
 
楊朝景老師也與大家分享團隊走訪台灣各處拍攝到的精彩磨石子案例。成立「老屋顏」粉絲團後,團隊不僅單方面地向大家分享老屋的美好,也有粉絲們主動投稿,分享自己生活周遭的趣味老屋元素。「和老屋的緣分很奇妙」,楊朝景老師提到,某次團隊來到鹽水,在鎮上遍尋不著粉絲提供的特色磨石子圖案,兩人正覺得失落要打道回府時,回到汽車旁低頭一看,地板上竟然就是該幅圖案!在一般民居建築裡,最常見的圖案是幾種固定配色的不規則花樣或幾何圖形,也有具紀念意義的數字例如興建年代、門牌號碼,或是姓氏的文字或家徽,更有取其吉祥涵義,栩栩如生的蝴蝶(音同「福」)、牡丹(取其富貴之意)圖案,甚至有將店舖業種直接以磨石子表現的相機、中藥材等圖案。
 
其中,令人讚嘆不已的案例是台南「大仙寺」中,觀音殿的彩色磨石子裝飾。精心完成這幾幅作品的匠師吳寬永,他以銅線做框,再填入混有顏料的水泥及小石子,最後磨平上蠟,色彩鮮艷,過了許久仍不褪色,甚至有幾幅圖案還作出了漸層效果!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許多書法字樣更做出毛筆筆鋒的毛邊觸感,十分逼真!
 
 
許多人以為「老屋顏」僅僅是搜集、拍攝老屋照片,並轉化爲商品販售、推廣。但分享窗花、磁磚的美麗紋飾或設計,讓大家愛上老房子只是一個開端。老屋顏除了藉由各式各樣的媒介,讓年輕一輩對於老房子產生好奇,也讓曾經居住過老屋的人們找回對老房子的回憶之外,更希望能夠發掘、深入探討關於老房子的各種面向,帶著大家看見台灣人的生活軌跡,包含建築文化、歷史街區觀光、文化資產保存、老屋新生等議題,讓一棟又一棟的老房子成為台灣街區裡「活的美術館」。
內容整理/ 吳君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傳統市場始終是城市味覺記憶的追尋地。炎熱的夏天,走進城隍廟附近人車雜沓的西門市場,在傳承數十年的古早味刨冰店「慧心冰店」,品嚐杏仁豆腐鳳梨冰與紅豆芋頭牛奶冰,一同感受市場每日的脈動。
經過了精彩的演講分享,聽眾針對新竹行人空間的問題,有什麼樣的疑惑呢?從騎樓改造、腳踏車甚至到輕軌,來聽聽現場的意見與交流。
上篇指出友善行人空間的重要性後,新竹的行人空間有什麼問題,又該怎麼創造優質的行人環境呢?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的創始人黃鈞銘先生,在本篇中,指出了幾項政府、民間都能參與的改善策略。
這裡曾是水庫,能撐船領略旖旎風光,曾經是電影拍攝場景,甚至入選台灣十八景;卻也多次嚴重淤積、優養化,讓人感嘆不已。雖然不斷面臨挑戰,有著多重功能的青草湖,始終沒有在新竹人心中失去地位。曾經的觀光勝地,為何逐漸喪失功能呢?本篇專題帶大家沿著明湖路往山裡走,搭配老照片,說一段青草湖景的變遷故事。
為什麼新竹市號稱科技文化城,行人環境卻這麼有問題?見域工作室邀請到「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黃鈞銘先生前來分享經驗。
「原來義大利人吃的義大利麵不能配肉丸!」知道這點,像是辨認出一道無聲的文化符碼。有太多理所當然的食物搭配,乃是生成在全球化異地移動後的全新組合——不是不行,但對堅持傳統的胃口來說,令人為難。
傳統市場始終是城市味覺記憶的追尋地。炎熱的夏天,走進城隍廟附近人車雜沓的西門市場,在傳承數十年的古早味刨冰店「慧心冰店」,品嚐杏仁豆腐鳳梨冰與紅豆芋頭牛奶冰,一同感受市場每日的脈動。
經過了精彩的演講分享,聽眾針對新竹行人空間的問題,有什麼樣的疑惑呢?從騎樓改造、腳踏車甚至到輕軌,來聽聽現場的意見與交流。
上篇指出友善行人空間的重要性後,新竹的行人空間有什麼問題,又該怎麼創造優質的行人環境呢?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的創始人黃鈞銘先生,在本篇中,指出了幾項政府、民間都能參與的改善策略。
這裡曾是水庫,能撐船領略旖旎風光,曾經是電影拍攝場景,甚至入選台灣十八景;卻也多次嚴重淤積、優養化,讓人感嘆不已。雖然不斷面臨挑戰,有著多重功能的青草湖,始終沒有在新竹人心中失去地位。曾經的觀光勝地,為何逐漸喪失功能呢?本篇專題帶大家沿著明湖路往山裡走,搭配老照片,說一段青草湖景的變遷故事。
為什麼新竹市號稱科技文化城,行人環境卻這麼有問題?見域工作室邀請到「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黃鈞銘先生前來分享經驗。
「原來義大利人吃的義大利麵不能配肉丸!」知道這點,像是辨認出一道無聲的文化符碼。有太多理所當然的食物搭配,乃是生成在全球化異地移動後的全新組合——不是不行,但對堅持傳統的胃口來說,令人為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當談及老屋翻新時,我們往往觸及的不僅是建築結構的改變,更是一段時光的革新與回憶的再現。老屋,承載著歲月的印記,每一塊磚、每一處痕跡都述說著一段故事。相信很多想要翻新老屋的人,都會開始評估翻新的必要性和整體裝修預算,跟著幸福空間小編一起來看看,一定要翻新老屋的原因,以及怎麼抓出合理的裝修預算!若還是不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修復透天厝的過程與心得。從替換舊木門的花玻璃到拆缷木門的過程,描述了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作者強調了對物品的耐心與用心,並且感謝那些願意幫忙的人。文章中充滿了感恩與滿足。文章適宜關鍵字:透天厝修復、舊木門修復
Thumbnail
  各位!你的住家是屬於那種結構 ......你知道嗎?「加強磚造」,你又認識嗎?
Thumbnail
完整文章內容:https://www.5ialive.com/column/?mode=detail&id=1127 水磨石的紋理帶有獨特魅力,然而傳統工法的限制可能會使其終將面臨淘汰。但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科技進步,現今的「水磨石磚」不僅保留了水磨石的美好,且在使用上更加安全便利,讓水磨石得以以不
Thumbnail
在澎湖的冬日遇見修復天后宮的剪黏小師傅。以保護文化資產為前提,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市場是經過公部門結合學者專家縝密的規劃,提供文化資產修復人才多面向的保障。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Thumbnail
  從谷哥地圖裡搜尋東港鎮博愛街205號,看到107年破舊不堪,雜草叢生的圖片到112年的美麗景觀,感謝社規師培訓的課程及提案經費的補助,老師委員的指導讓我們如何去做,如何規畫更新。  今年把水泥地板上長長的裂痕蓋上了,整個教室顯得光亮清新。猶記得當裂痕產生時,口說如何施工的人很多,一天一日的過去,
Thumbnail
🔖新化老街立面整修 2021年第一次拍攝非古蹟的修復工程 街屋的立面反應了城市的樣貌 非常開心在這幾年 臺南市的街區因為這些立面的整修 看到的不只是乾淨、有質感的樣貌 也可以透過這樣的修復 品味日治時期的建築文化 即便是隔了6-70年 透過這樣的修復讓建築風華再現 也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當談及老屋翻新時,我們往往觸及的不僅是建築結構的改變,更是一段時光的革新與回憶的再現。老屋,承載著歲月的印記,每一塊磚、每一處痕跡都述說著一段故事。相信很多想要翻新老屋的人,都會開始評估翻新的必要性和整體裝修預算,跟著幸福空間小編一起來看看,一定要翻新老屋的原因,以及怎麼抓出合理的裝修預算!若還是不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修復透天厝的過程與心得。從替換舊木門的花玻璃到拆缷木門的過程,描述了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作者強調了對物品的耐心與用心,並且感謝那些願意幫忙的人。文章中充滿了感恩與滿足。文章適宜關鍵字:透天厝修復、舊木門修復
Thumbnail
  各位!你的住家是屬於那種結構 ......你知道嗎?「加強磚造」,你又認識嗎?
Thumbnail
完整文章內容:https://www.5ialive.com/column/?mode=detail&id=1127 水磨石的紋理帶有獨特魅力,然而傳統工法的限制可能會使其終將面臨淘汰。但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科技進步,現今的「水磨石磚」不僅保留了水磨石的美好,且在使用上更加安全便利,讓水磨石得以以不
Thumbnail
在澎湖的冬日遇見修復天后宮的剪黏小師傅。以保護文化資產為前提,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市場是經過公部門結合學者專家縝密的規劃,提供文化資產修復人才多面向的保障。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Thumbnail
  從谷哥地圖裡搜尋東港鎮博愛街205號,看到107年破舊不堪,雜草叢生的圖片到112年的美麗景觀,感謝社規師培訓的課程及提案經費的補助,老師委員的指導讓我們如何去做,如何規畫更新。  今年把水泥地板上長長的裂痕蓋上了,整個教室顯得光亮清新。猶記得當裂痕產生時,口說如何施工的人很多,一天一日的過去,
Thumbnail
🔖新化老街立面整修 2021年第一次拍攝非古蹟的修復工程 街屋的立面反應了城市的樣貌 非常開心在這幾年 臺南市的街區因為這些立面的整修 看到的不只是乾淨、有質感的樣貌 也可以透過這樣的修復 品味日治時期的建築文化 即便是隔了6-70年 透過這樣的修復讓建築風華再現 也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