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用戶評等」系統能解決什麼問題、又會帶來什麼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稍早才在吐納商業評論貼出〈Facebook的DNA缺陷,讓它註定無法對抗假新聞〉一文,剛才又看到華盛頓郵報貼出這篇文章:

其中提到,Facebook正在設計一個「幫使用者(的可信度)評分」的機制;因為Facebook在「對抗假新聞」的過程中,大部分倚賴使用者舉報,但又經常會碰到使用者「舉報錯誤」、或是「刻意亂舉報」的問題,所以透過可信度評分,理論上就可以避免這種狀況。

然而,這樣的評分機制可能會帶來一些疑慮:

  1. 是否真的可以解決「錯誤/亂舉報」的問題?不見得。評分較低的舉報者是否就不可信?

    評分的標準(目前不知詳情,但不外乎以過去在FB上的行為記錄為準)跟舉報的真實度是否有關?如果一個可信度高的人錯誤/亂舉報,是否會回頭影響他的評分?
  2. Facebook(其他社群或媒體服務也一樣,但因為機制和規模的關係,問題在Facebook上特別明顯)製造了一個散播假新聞的溫床,而解決的部分方案是讓使用者來「評鑑新聞」,但這個方案又帶來了「評鑑使用者」的機制。

    然而人是很聰明的,總有方法讓自己變成「可信度大戶」來獲取利益;所以往後是不是要繼續疊床架屋,推出「評鑑使用者評等真偽」的機制,然後沒完沒了?
  3. 這個可信度評分的結果,是否可能被應用在Facebook之外的其他地方?從過去的紀錄來看,並不無可能。

    大家都已經知道,你在Facebook上的互動(在某則貼文按讚、搜尋過某個產品、甚至跟其他人的私密對話),都可能影響你看到的推文或廣告;那麼我們又怎麼能相信這些可信度評等資料不會被用在其他地方?

或許有人會說,反正現在大家在網路上都沒有隱私了(這一點我認為是錯的),也沒差這一點原本就已經包含在公開活動中的記錄。

我可以同意,當我們在按讚、搜尋、留言時,這些行為的「過程紀錄」就已經是Facebook的「財產」;但如果作為評等用途(以及可能的延伸用途)沒有預先告知、而且結果可能回頭影響我們的權益,就有隱私遭到侵犯的嫌疑。

希望不會到這個程度,不過我對Facebook的這一點並不太樂觀,但希望是多慮了。

關於「看起來也不會怎樣嘛」的評分系統案例、以及對我們可能的影響,請參考這兩篇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瑞德的沙龍
785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傅瑞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23
為簡化個人作品發表平台管理的作業,之後《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的方格子分站(也就是這裡)將暫停更新,新文章會發表在主站 http://hardcopy.cafe 上。 如果您是這邊尚未期滿的付費讀者,請寫信到 ask@tuna.to 跟我聯繫,我會同樣提供付費會員資格給您。如果您想透過email收到最
2021/11/23
為簡化個人作品發表平台管理的作業,之後《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的方格子分站(也就是這裡)將暫停更新,新文章會發表在主站 http://hardcopy.cafe 上。 如果您是這邊尚未期滿的付費讀者,請寫信到 ask@tuna.to 跟我聯繫,我會同樣提供付費會員資格給您。如果您想透過email收到最
2021/10/21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背後的運作和理由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Thumbnail
2021/10/21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背後的運作和理由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Thumbnail
2021/10/21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Thumbnail
2021/10/21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現在民眾消費後,可以很迅速的在網路上給商家評價,很方便,但網路上也不乏惡意的負評、甚至很多都是不實虛構的內容,這些負評究竟有沒有責任呢?律師有詳細解說!
Thumbnail
現在民眾消費後,可以很迅速的在網路上給商家評價,很方便,但網路上也不乏惡意的負評、甚至很多都是不實虛構的內容,這些負評究竟有沒有責任呢?律師有詳細解說!
Thumbnail
在最近,臉書所做的言論審查備受爭議,到底審查的標準為何?沒有人知道!是用人工智慧審查還是人工審查?也沒有人知道! 關於臉書的言論政策,他們自己曾經說過:「我們不允許在 Facebook 發表仇恨言論,因為這會使環境中充滿恐嚇和排擠的氛圍,有時甚至會助長現實生活中的暴力行為。」 看完只有
Thumbnail
在最近,臉書所做的言論審查備受爭議,到底審查的標準為何?沒有人知道!是用人工智慧審查還是人工審查?也沒有人知道! 關於臉書的言論政策,他們自己曾經說過:「我們不允許在 Facebook 發表仇恨言論,因為這會使環境中充滿恐嚇和排擠的氛圍,有時甚至會助長現實生活中的暴力行為。」 看完只有
Thumbnail
#臉書又壞壞了 根據AutoLikes的統計,2017年,臉書每篇貼文的平均互動率是0.17%,而到了2018年,平均互動率降至0.16%。自從臉書在2019年初更新了臉書政策與演算法後,2019年的臉書每篇貼文的互動率降至0.14%,到2020年更降至0.09%,現在更是不如預期。
Thumbnail
#臉書又壞壞了 根據AutoLikes的統計,2017年,臉書每篇貼文的平均互動率是0.17%,而到了2018年,平均互動率降至0.16%。自從臉書在2019年初更新了臉書政策與演算法後,2019年的臉書每篇貼文的互動率降至0.14%,到2020年更降至0.09%,現在更是不如預期。
Thumbnail
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民眾重要的資訊交流場域,也是民眾發表意見與言論的重要網路空間,更促成民眾彼此互相了解與溝通,影響世界或社會均極為重大。美國學界自1990年代起已預言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將隨之出現「典範轉移」。美國網路法權威學者Lawrence Lessig教授在2000年就主張未來的言論審查與
Thumbnail
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民眾重要的資訊交流場域,也是民眾發表意見與言論的重要網路空間,更促成民眾彼此互相了解與溝通,影響世界或社會均極為重大。美國學界自1990年代起已預言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將隨之出現「典範轉移」。美國網路法權威學者Lawrence Lessig教授在2000年就主張未來的言論審查與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就是在網站化的「求職天眼通」上,某家公司老闆跳出來和匿名批評者相互嗆聲,並且要求該網站將對公司負面評價下架的事件。 姑且先不論該事件本身的是非對錯,筆者在自己的Facebook上看到大家對這件事的兩極意見:一派站在工作者的立場,認為匿名爆料不但沒有什麼不對,更是對所謂慣老闆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就是在網站化的「求職天眼通」上,某家公司老闆跳出來和匿名批評者相互嗆聲,並且要求該網站將對公司負面評價下架的事件。 姑且先不論該事件本身的是非對錯,筆者在自己的Facebook上看到大家對這件事的兩極意見:一派站在工作者的立場,認為匿名爆料不但沒有什麼不對,更是對所謂慣老闆
Thumbnail
在去過餐廳、景點、飯店消費後,會習慣在社群媒體或相關的服務留下評價嗎?你知道自己的數位足跡也有可能成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嗎?
Thumbnail
在去過餐廳、景點、飯店消費後,會習慣在社群媒體或相關的服務留下評價嗎?你知道自己的數位足跡也有可能成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嗎?
Thumbnail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Thumbnail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Thumbnail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Thumbnail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Thumbnail
今天稍早才在吐納商業評論貼出〈Facebook的DNA缺陷,讓它註定無法對抗假新聞〉一文,剛才又看到華盛頓郵報貼出這篇文章……
Thumbnail
今天稍早才在吐納商業評論貼出〈Facebook的DNA缺陷,讓它註定無法對抗假新聞〉一文,剛才又看到華盛頓郵報貼出這篇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