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惡意留負評有責任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消費者有權利針對自己的消費體驗表示意見,充分交流有助於商業活動汰弱留強,但如果捏造不實的消費體驗,這就不能拿言論自由當擋劍牌了,而得承擔法律責任!
(圖片來源:網路)

一、網路公開,大家可以輕鬆交流:

現在人手一機,輕輕鬆鬆可以上網路吸收資訊、發表意見,尤其是民眾消費後,可以很迅速的給商家評價,而商家也可以針對民眾的回饋意見,馬上改掉缺點、增加優勢。

但網路上也不乏惡意的負評、甚至很多都是不實虛構的內容,這些負評究竟有沒有責任呢?

二、負面評價,影響到的是商家名譽與信用:

負面評價,會直接影響到的是消費者對於商家的信賴,因此商家的名譽和信用都會受到打擊,如果確實商家做的不好,本來就是可受公評的事情,消費者據實以告,其實反而是在保護其他社會上的消費者,這是合理的言論自由(如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5年度易字第1543號刑事判決),法律也不會苛責。

但如果是涉及到虛構事實的負評,這明顯是在惡意打擊商家的名譽和信用,對於商家服務和整體社會的進步完全沒有幫助,這時法律就介入制裁了,尤其是會涉刑法的誹謗罪及妨害信用罪:

1. 刑法第310條第1項、第2項:「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 負評都是用文字的方式顯示,因為會用比較重的加重誹謗罪(第2項)來論處

2. 刑法第313條第1項、第2項:「散布流言或以詐術損害他人之信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傳播工具犯前項之罪者,得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 負評也幾乎都是用網路的方式來發表,因此也會用比較嚴重的加重要件(第2項)去論處

三、不是重罪,注意告訴乃論的要求:

不管是誹謗罪及妨害信用罪,都不是公訴罪,而是告訴乃論之罪,也就是商家必須在知悉犯人時起的六個月內提出告訴,期限只要超過一秒鐘,就不能合法提告了。

合法提出告訴後,也能夠在偵查階段或第一審審判階段中撤回告訴,那麼檢察官就要作出不起訴處分、法院必須諭知不受理判決,但撤回告訴也有期限─必須在一審辯論終結前撤回,因此案件如果已經進入到了二審,就不能合法撤回告訴了,法院頂多給輕判或緩刑而已。

結論

對於自己體驗過的商品或服務,提出真實的評論,對消費者和商家來說其實都有幫助,但如果是惡意的不實評論,那就會觸犯刑事責任了,甚至商家也可以求償精神賠償或合理的商業損失!

-

若有進一步的法律諮詢、訴訟案件委託及辯護需求,歡迎透過「Line」或電子郵件(lyr@jf-law.com.tw)聯繫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法律事,了解越多當然越有保障,本專題會提供許多法律上必備的「豆知識」,讓讀者在生活上不吃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網路購物已經成為民眾消費的主要管道了,但許多民眾常常自國外購買藥品、減肥藥或是營養品,要特別注意,很可能會觸犯擅自輸入禁藥刑事責任了!
在新聞上偶爾會看到有人因為私人恩怨或其他原因,將油漆潑灑在他人大門、汽車上,這種行為,除了無助解決糾紛,甚至也構成刑法上的毀損行為,這篇文章會詳細解說!
網路消費模式已經是現在生活的重心了,但也因此產生了不少亂象,最常見的就是惡意棄單的情況,也就是下單後,賣家千辛萬苦包裝、出貨,但後來買家卻無故棄單、搞消失,導致賣家付出的有形、無形成本付諸流水,這究竟有沒有法律責任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妳答案!
針對某些犯罪,例如組織犯罪條例,除了可能被判刑,更可能會再附加「強制工作」,在本質上相當於被判處兩次刑罰,影響重大,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新聞上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卻發現這位客人根本沒有帶錢自身上,一陣爭執後,對於客人提告詐欺。不過,吃飯沒帶錢而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在新聞偶爾會看到,某A車輛突然加速、切換車道至B車輛前、再馬上減速或煞車,導致B車輛迫不得已跟著停車。更嚴重的情況是,B車輛整個撞上去,更可能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 這樣的逼車行為,難道沒有法律責任嗎?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
網路購物已經成為民眾消費的主要管道了,但許多民眾常常自國外購買藥品、減肥藥或是營養品,要特別注意,很可能會觸犯擅自輸入禁藥刑事責任了!
在新聞上偶爾會看到有人因為私人恩怨或其他原因,將油漆潑灑在他人大門、汽車上,這種行為,除了無助解決糾紛,甚至也構成刑法上的毀損行為,這篇文章會詳細解說!
網路消費模式已經是現在生活的重心了,但也因此產生了不少亂象,最常見的就是惡意棄單的情況,也就是下單後,賣家千辛萬苦包裝、出貨,但後來買家卻無故棄單、搞消失,導致賣家付出的有形、無形成本付諸流水,這究竟有沒有法律責任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妳答案!
針對某些犯罪,例如組織犯罪條例,除了可能被判刑,更可能會再附加「強制工作」,在本質上相當於被判處兩次刑罰,影響重大,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新聞上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卻發現這位客人根本沒有帶錢自身上,一陣爭執後,對於客人提告詐欺。不過,吃飯沒帶錢而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在新聞偶爾會看到,某A車輛突然加速、切換車道至B車輛前、再馬上減速或煞車,導致B車輛迫不得已跟著停車。更嚴重的情況是,B車輛整個撞上去,更可能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 這樣的逼車行為,難道沒有法律責任嗎?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先講結論: (1)即便是匿名爆料,公司可能藉由檢調機關正式發文給平台,要求提供帳號註冊者個資 (2)無論情節重大,爆料者可能涉及民事或刑事責任,公司有心都是可以告人的!!!!! 依情節被判刑機率不大,但過程可能不利員工的職場發展。 1.爆料屬實會有法律責任嗎? 以民眾生活常見的公然侮
Thumbnail
偶爾會看到品牌企業發生負面消息後,被各路網友在其Google評論、社群平台(如Facebook粉專、Instagram帳號、Threads貼文等)刷一排一星負評的情況。但沒有向特定品牌企業消費過卻留負評,網友這樣的行為真的沒問題嗎?
Thumbnail
過去針對公然侮辱罪是否有違反人民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實務以及學說上有不同的討論意見,而在今年4月26日,憲法法庭作出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認定了公然侮辱罪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詳細解析了罪名的定義和適用的條件。瞭解何謂公然侮辱以及憲法法庭的判決理由,教大家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觸法。
Thumbnail
負評對店家商譽造成損害,但提告或威脅顧客刪評不一定是合適的解決方式。本文討論了提告恐嚇客人刪評論的合法性,負評害店家商譽受損後對客人告誹謗的可能性,以及真正符合誹謗罪情節的案例和客人一星負評可以提告的狀況。
Thumbnail
無論您是Google我的商家或其他線上商家,每個企業都會遇到客戶的負面評價。本文將為您介紹10種有效的負評處理和刪除方法,幫助您更好地維護企業形象,提升客戶的信任度。
Thumbnail
  在這科技發達的年代,網路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雖然網路方便,但隨之而來的犯罪問題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網路罵人」,除非沒有在用社群軟體,否則應該多少都有在網路上被罵的經驗。知道是誰罵得還算小事,萬一是在只有暱稱的線上遊戲或充滿假名的FB上被罵,連要告誰或向誰討公道都不知道。   也因為這樣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消費者在社群平臺上狂刷負評,對於商家聲譽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網路平臺上匿名發表言論的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了Dcard事件,以及檢警是否應該具有調取通訊軟體的權限。同時詳細說明瞭中國資訊安全的疑慮以及中國對於平臺的網路資訊是如何規定的。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
Thumbnail
A公司為新聞媒體,其所刊登之某篇報導未經查證,侵害B女的名譽,B女憤而提告。B女可以請求A公司公開道歉嗎?或是請求A公司刊登勝訴判決書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先講結論: (1)即便是匿名爆料,公司可能藉由檢調機關正式發文給平台,要求提供帳號註冊者個資 (2)無論情節重大,爆料者可能涉及民事或刑事責任,公司有心都是可以告人的!!!!! 依情節被判刑機率不大,但過程可能不利員工的職場發展。 1.爆料屬實會有法律責任嗎? 以民眾生活常見的公然侮
Thumbnail
偶爾會看到品牌企業發生負面消息後,被各路網友在其Google評論、社群平台(如Facebook粉專、Instagram帳號、Threads貼文等)刷一排一星負評的情況。但沒有向特定品牌企業消費過卻留負評,網友這樣的行為真的沒問題嗎?
Thumbnail
過去針對公然侮辱罪是否有違反人民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實務以及學說上有不同的討論意見,而在今年4月26日,憲法法庭作出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認定了公然侮辱罪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詳細解析了罪名的定義和適用的條件。瞭解何謂公然侮辱以及憲法法庭的判決理由,教大家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觸法。
Thumbnail
負評對店家商譽造成損害,但提告或威脅顧客刪評不一定是合適的解決方式。本文討論了提告恐嚇客人刪評論的合法性,負評害店家商譽受損後對客人告誹謗的可能性,以及真正符合誹謗罪情節的案例和客人一星負評可以提告的狀況。
Thumbnail
無論您是Google我的商家或其他線上商家,每個企業都會遇到客戶的負面評價。本文將為您介紹10種有效的負評處理和刪除方法,幫助您更好地維護企業形象,提升客戶的信任度。
Thumbnail
  在這科技發達的年代,網路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雖然網路方便,但隨之而來的犯罪問題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網路罵人」,除非沒有在用社群軟體,否則應該多少都有在網路上被罵的經驗。知道是誰罵得還算小事,萬一是在只有暱稱的線上遊戲或充滿假名的FB上被罵,連要告誰或向誰討公道都不知道。   也因為這樣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消費者在社群平臺上狂刷負評,對於商家聲譽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網路平臺上匿名發表言論的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了Dcard事件,以及檢警是否應該具有調取通訊軟體的權限。同時詳細說明瞭中國資訊安全的疑慮以及中國對於平臺的網路資訊是如何規定的。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
Thumbnail
A公司為新聞媒體,其所刊登之某篇報導未經查證,侵害B女的名譽,B女憤而提告。B女可以請求A公司公開道歉嗎?或是請求A公司刊登勝訴判決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