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去不回的土石流:自學筆記(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個筆記延續2018年尚未完成的自學筆記(也太久)。中間因為又回到府中15的工作,再加上2019年參加了政大第二屆實驗教育師培計劃,然後又有疫情,再來又換工作...這是以各種為藉口荒廢的格子...想跟大家分享這幾年來跟女兒一路自學的心境變化,以及一些抒發心情的廢文。
在繼續這篇文章之前,要先說明一下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家與孩子的自學狀況。一方面做一個銜接,幫自己找回一些記憶,爬梳各種心路歷程。
孩子二年級的時候,我們以個人自學的方式加入了群學團體,三年級開始跟著團體自學,也就轉出原本的設籍學校。四年級的時候團體轉型機構,也變動著群學地點。目前升上五年級的孩子,也跟著迎接這個自學團體成立機構的初始,這一切並非水到渠成,實驗教育的的趨勢在進行,人們來來去去,也都轉頭望向未來。
2018
生活不總是精彩,心裡所想望的,那光明與黑暗的變化瞬間,有一些事,是無法控制朝著崩壞路線前進的。而經歷土石流後才能放水流的心路歷程,通常要自己體會一番,非外人道也。
這裡要談談在我們自學生活土石流放水流的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最一開始就沒有付諸實行過,所以嚴格來說也不算崩壞,後面那件,則是在無法控制的崩壞之後,才進行調整。
首先就是〈早,起,運,動〉。
剛開始寫自學計畫書的時候,我的心裡存在著各種幻想,一天二十四小時任我運用,多麼美好。
七點半起床運動,吃早餐,九點精神正好開始學習活動,根本完美。
但現實就是,完.全.做.不.到
在計劃之前,我忽略了我的生活本體,還有我們家的生活步調。
首先,我們家除了阿嬤以外沒有人是晨型人。沒.有.人。
我本人就是一個醉生夢死的都市小姐,以前早起也是只去健身房,居然妄想自己會去操場跑步或河邊騎車,也可能是母愛還不夠用到這一步,又或者是育兒不夠敬業,一心只有理想卻不知只是夢想。
所以立志早起這件事我可能打從潛意識就不想做。
再加上先生是燈光師,不定時的回家時間,需要隨時把握的相會,為了不讓小孩把爸爸叫成叔叔,只要能全家相聚,絕對不會打斷相聚時刻。
類似這樣的事情應該也有人可以寫成一篇文章,因為孩子體弱而焦慮孩子作息的媽媽俯拾即是,為此而與先森決裂破壞夫妻感情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要不被撿到很難,前提是你能接受崩壞的作息,而崩壞的作息講好聽就是「彈性處理」。
如果孩子九點睡,我們七點起床;如果孩子十一點睡,第二天可能睡到十點。即使到現在兩三年了,我還常常會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價值觀綁架:一旦看到太陽高高掛著了,心裡偶爾還會焦慮起來,想著:啊...現在學校的孩子已經上兩節課了,但我兒還在睡覺(吃早餐)呢!
所以孩子能正常作息的家長看到這裡會搖頭了:做不到是藉口,一切會不會都是你不夠堅持(堅定)?(就是!就是!抱頭)
關於早點睡,作息正常這件事,我本來覺得很孤單。先排除完全自由自在的家庭,如果媽媽自己沒辦法放下「睡眠=健康」這件事,真的就不要堅持,假裝自己很放鬆。焦慮的人要先承認自己焦慮,才能面對焦慮。
而且後來我發現,比我焦慮的媽媽太多了。是的我承認我感到安慰:原來不是只有我。
雖然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感同身受,但千萬千萬不要加入同溫層,這樣不會有任何益處,窩在一起搓手取暖暗地裡默默比較,不如咬牙找到出路。
因為沒有規律的作息訓練,女兒非常喜歡早上起床以後悠閒的早餐時光,甚至為了媽媽絞盡腦汁努力變化的早餐項目造冊,對她來說邊看一本喜歡的書,邊吃早餐,應該是很愉快的事情吧!
而且我發現,女兒靈感最澎派的時候,就是晚上了!晚上很放鬆,很滿足,對她來說很生動。她匯集了白晝的能量,晚上用繪畫或文字一併爆發。充滿創作動力的時候被打斷應該會很不開心的吧!這時候家長便容易膠著於睡眠不足與學習慾望的掙扎。但事實上因為媽媽我現在的工作有經常性晚班的需求,因此到後來,經常性的晚睡習慣已經無法挽回了。
所以呼應前面,只能在可以睡飽的時候盡量睡飽,就像飲食均衡的阿Q處理,用一週吃多少健康食物來面對,而不要斤斤計較每天的營養狀態。每個家庭自有規律,不需要遵循據說如何才會最好。
現在呢...不敢說現在我家的作息是不是最好的狀態,只能說目前這樣維持著一定的健康與平衡了。
女兒製作的Line貼圖
好了,土石流般崩壞的第二件事情,跟學習有關,需要花一點篇幅整理,容我分篇至自學筆記(三)來細細說明。
2022.11.29後記
自學的十一歲孩子,今天一整天的作息如下。
因為前日參加了非營利組織【兒語】的第三刊新刊分享活動,再加上爸爸媽媽因為貪看日劇而沒有一起早早上床,以至於小孩到今日還十分疲憊,起床時間是上午9:30分。
金牛角+氣泡水的早餐時光,9:30~10:30,接續11:00的線上英語課
休息30分鐘。
12:00~13:00進行數學線上及實體課程練習,為補上因為製作兒語動畫而暫時擱置的數學進度。
13:00~14:00 吃正式午餐,有白飯與麻油調味的雜菜。
14:00出門,跟媽媽一起去上班,因為跟同學約了在附近的公園玩:鞦韆、草地、穿插手機平板。
晚上媽媽預計22:00到家,因此會在22:30上床睡覺。
像這樣平凡無奇的一天,常面對各種滾動式的調整,也不是都那麼充實,也有因為過於緊湊而緊繃的狀態。沒有一天是常態的日子對我們家來說,有一種很微妙的平衡感。但其實家長也是累到一個程度了,偶爾還是會問問女兒:
要不要去體制學校上學?哈哈
下一篇自學筆記(三)分享之後,也許就不再強調自學囉!因為我認為,實驗教育也開始朝著一條加速並且無法回頭的路線前進當中,就像M型社會的貧富差距變大,實驗教育也體現了相同的狀態。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有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打從心想,不就是國語數學,小一程度沒什麼,都有課本,課本裡面有什麼,我們就學什麼。事實證明我太天真...... 第一天,我跟心柔翻開國語注音首冊第一課。 她說:這些我都看過了!(是的,在暑假很無聊的時候,我給她用電腦看過康軒版的電子書了!但也只有前幾課。) 然後我開始「教」,她開始「上課」
我打從心想,不就是國語數學,小一程度沒什麼,都有課本,課本裡面有什麼,我們就學什麼。事實證明我太天真...... 第一天,我跟心柔翻開國語注音首冊第一課。 她說:這些我都看過了!(是的,在暑假很無聊的時候,我給她用電腦看過康軒版的電子書了!但也只有前幾課。) 然後我開始「教」,她開始「上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已經很久不知道什麼是睡到自然醒的感覺了,回想以前週末可以囂張的睡到近中午再去吃個早午餐,然後再慵懶的抱怨一天時間怎麼那麼短。然後轉身繼續放肆地浪費我們的週末。 現在不管是週末、國定假日或是旅行時,都一樣得早起。 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視睡眠如命,能睡就不會醒,清醒於我如浮雲。 所以當我決定為了孩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這週一是非學校夏學開學 前二週的春假 在假期最後一天 我病倒了 週一我醒來時 女兒己經出門上學了 心裡有點不捨 小女孩長大 越來越能照顧自己了 不但照顧自己 今天早上她準備自己的早餐的同時 還替弟弟準備一份 而媽媽我還在生病昏睡中 春假的時候 女兒給自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Thumbnail
輸人不輸陣也來公布我家自學生一天的行程自從上完耶拿師訓立馬運用起來 先開啟日計劃表才比較有依據的知道每天都在幹嘛 睡到自然醒,這天是9點 /睡飽很重要欸,況且是一個半夜會起來夜遊,走下床又走上床再走去尿尿再回床上繼續睡,隔天完全不記得,睡眠品質不佳的人。/ 🔻 寫日計劃 /欸!?這不是應
Thumbnail
週日的夜晚,總是有點落寞 住在山上的小孩,到了唸高中時,就得要離家到市區唸書,開始她們獨立的生活 然後上大學,然後留在都市就業 只有假日會回山上休息充電 週日送小孩出門後,總會有著淡淡的落寞 看著他們一次一次的離家背影,擔心他們在外面能不能好好生活?有沒有人陪?日子過得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每天的清晨,都是在天未亮便起床,準備要去上山,由於是偏遠的山區,加上沒有宿舍,就必須通勤。 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異調呢?我的年資早已可以申請,也曾有小學部的老師跟我說:「該下山了,到一個可以讓妳的專業發展更有好的學校。」 當初,我會選擇幼教就是看見偏鄉的地方真的缺少幼教老師,我不是人家說的那種「偉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已經很久不知道什麼是睡到自然醒的感覺了,回想以前週末可以囂張的睡到近中午再去吃個早午餐,然後再慵懶的抱怨一天時間怎麼那麼短。然後轉身繼續放肆地浪費我們的週末。 現在不管是週末、國定假日或是旅行時,都一樣得早起。 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視睡眠如命,能睡就不會醒,清醒於我如浮雲。 所以當我決定為了孩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這週一是非學校夏學開學 前二週的春假 在假期最後一天 我病倒了 週一我醒來時 女兒己經出門上學了 心裡有點不捨 小女孩長大 越來越能照顧自己了 不但照顧自己 今天早上她準備自己的早餐的同時 還替弟弟準備一份 而媽媽我還在生病昏睡中 春假的時候 女兒給自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Thumbnail
輸人不輸陣也來公布我家自學生一天的行程自從上完耶拿師訓立馬運用起來 先開啟日計劃表才比較有依據的知道每天都在幹嘛 睡到自然醒,這天是9點 /睡飽很重要欸,況且是一個半夜會起來夜遊,走下床又走上床再走去尿尿再回床上繼續睡,隔天完全不記得,睡眠品質不佳的人。/ 🔻 寫日計劃 /欸!?這不是應
Thumbnail
週日的夜晚,總是有點落寞 住在山上的小孩,到了唸高中時,就得要離家到市區唸書,開始她們獨立的生活 然後上大學,然後留在都市就業 只有假日會回山上休息充電 週日送小孩出門後,總會有著淡淡的落寞 看著他們一次一次的離家背影,擔心他們在外面能不能好好生活?有沒有人陪?日子過得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每天的清晨,都是在天未亮便起床,準備要去上山,由於是偏遠的山區,加上沒有宿舍,就必須通勤。 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異調呢?我的年資早已可以申請,也曾有小學部的老師跟我說:「該下山了,到一個可以讓妳的專業發展更有好的學校。」 當初,我會選擇幼教就是看見偏鄉的地方真的缺少幼教老師,我不是人家說的那種「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