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是最草根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肉骨茶是最草根的|

维基百科上发布的是一则肉骨茶始于李文地说。

而不知何从,有一段截然不同的说法是这样的

在那老早年间,虽然中国频频海禁,但浩浩大海有着浩浩的魅力,吸引着无惧份子远走他乡。在海洋资源交替的时代,中华子民乘风破浪继续探寻属于他们的桃花源。然而,无奈总是比辉煌多。那些失意的人们,他们靠着其他巨人的肩膀,试图从中寻求突围的机会。而在那年头,当载满亚细亚香料的船只,卸完货物。总有些许残留碎落的香料或药材,当时中华工人,拾取这些混杂的材料,试图将之转换为有价值的东西.
一番思索, 用最直接的办法, 混上肉块水煮. 那混上数十种香料药材的汤物, 引起了不可思议的化学作用. 它们在一锅中,自得融洽. 如此一来,成就了一道可行的汤食. 但这也形成的肉骨茶原材料不可考的情况, 各地各家皆有自味. 正因为当时他们每次拾得的原料皆不一所致.
以上说法,有点牵强。但追溯根源,或许可以从现存的实物寻找蹊跷。
我们先从上故事得知肉骨茶的形成是直接和草根的,并非经过千锤百炼。不像是功夫菜或宫廷菜,其中对工序和食材的考究要求。
来到一家路边摆摊的肉骨茶档口,不设花俏招牌,也不立名。这与现在已有的连锁肉骨茶店非常不同。这正正保留了那份古早,老东西。未上桌,先有的是最基本的筷子瓷羹,还有老抽生抽个一瓶。上桌的肉骨茶由最老早使用的食器-瓦煲,他们直接用瓦煲烹煮,直接上桌,不换其他碗是因为需要瓦煲的蓄热力。所以如此滚烫的瓦煲需要垫子,垫子是南洋常见的铝碟,轻盈坚固且散热快,但一旦快散热就导热快,放上瓦煲就迅速受热了,所以再放一个竹编的篮子,三物合一,能容易上手拿,也不伤害桌面。
伴着肉骨茶来的除了米饭,还有就是现在南洋常见的配菜,或“酱”,小辣椒和蒜米。这种吃法或许从中国带来,但那时材就未必是辣椒与蒜米。而南洋因可容易长成这两种食材,所以它们就被用来入菜。吃法是将辣椒与蒜米伴着最基底单位的老抽与生抽,仅此。可见这一切东西都是顺手和直接的,并不一味的要求在中国的老方法。
观上可见,从容器到配酱,都生当年中华劳工南下在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材料。就如那不挑剔的肉骨茶汤原料那样。有什么,就什么的庶民精神。
他们就靠着这种精神,繁衍在南洋中,直至今日。
/故事纯属臆想。
附插曲一则,船仓底成就了马来半岛的一众中华劳工,更无意形成一道国菜。谁知道,在若干年后,二战期间,马来西亚首富的人生第一桶金,也从船舱扫散余白米中扫出来。
#肉骨茶 #马来西亚 #南洋 #华人 #努力 #奋斗 #古早 #古早味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对美食的虔诚 ,是对生活的一种修行。的沙龍
7會員
36內容數
2021/03/20
板面檔口的麵多為自製麵 麵粉和水混一混 好像就成了那麼一回事 不像黃麵河粉 少了些器具會難操作 所以幾乎都是廠製 炒板面那回事 不懂大家熟悉麼 反正我是第一回試 Taman Bukit在幾年前給我的印象是 那個奇葩的炒Laksa Laksa以美味的湯水聞名作梗 卻有人大膽一改形式 非
Thumbnail
2021/03/20
板面檔口的麵多為自製麵 麵粉和水混一混 好像就成了那麼一回事 不像黃麵河粉 少了些器具會難操作 所以幾乎都是廠製 炒板面那回事 不懂大家熟悉麼 反正我是第一回試 Taman Bukit在幾年前給我的印象是 那個奇葩的炒Laksa Laksa以美味的湯水聞名作梗 卻有人大膽一改形式 非
Thumbnail
2021/03/04
其實這瀨粉與我雖都是霹靂人 但卻不熟悉 故鄉那頭是怡保北部,而這多聚於,金寶務邊等近打河區域 賴粉也有別名為老鼠粉 正是那現在也多見的,兩頭收尖約莫尾指長的大胖肚粉 還有一種就是沒有收尖,型態就像黃麵,但麵身和兩頭尖的老鼠粉相若 呈小半透明,澄粉的成份較多而至 口感清爽稍有嚼頭 麵狀的賴粉也叫lak
Thumbnail
2021/03/04
其實這瀨粉與我雖都是霹靂人 但卻不熟悉 故鄉那頭是怡保北部,而這多聚於,金寶務邊等近打河區域 賴粉也有別名為老鼠粉 正是那現在也多見的,兩頭收尖約莫尾指長的大胖肚粉 還有一種就是沒有收尖,型態就像黃麵,但麵身和兩頭尖的老鼠粉相若 呈小半透明,澄粉的成份較多而至 口感清爽稍有嚼頭 麵狀的賴粉也叫lak
Thumbnail
2021/03/02
近來 很多人看到這種景象 都會驚嘆 ‘啊,小時候的味道’ 說得自己好像剛剛出冊 離開社會三十載的人物那般 斯人還在 只是年少使人觸碰或說喜新厭舊 老師傅與這手藝還真的是入冊 打從第一天生起炭火那刻 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的重複 十年如一日 那堅持 或許為的就是幫我們保留那 被我們拋之腦後的 ‘小時候’
Thumbnail
2021/03/02
近來 很多人看到這種景象 都會驚嘆 ‘啊,小時候的味道’ 說得自己好像剛剛出冊 離開社會三十載的人物那般 斯人還在 只是年少使人觸碰或說喜新厭舊 老師傅與這手藝還真的是入冊 打從第一天生起炭火那刻 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的重複 十年如一日 那堅持 或許為的就是幫我們保留那 被我們拋之腦後的 ‘小時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市面上火鍋經營種類繁多,石頭火鍋可說是另一類火鍋經營方式。石頭火鍋為原住民阿美族的傳統美食,石頭火鍋的烹煮方式稱為石煮法。石煮法顧名思義是將石頭燃燒後丟入水中加熱,為阿美族人的生活智慧,因為有這種熟食方式,讓阿美族人可以就地炊事,是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這家小石鍋就是一家很受歡迎的石頭火鍋。 小
Thumbnail
市面上火鍋經營種類繁多,石頭火鍋可說是另一類火鍋經營方式。石頭火鍋為原住民阿美族的傳統美食,石頭火鍋的烹煮方式稱為石煮法。石煮法顧名思義是將石頭燃燒後丟入水中加熱,為阿美族人的生活智慧,因為有這種熟食方式,讓阿美族人可以就地炊事,是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這家小石鍋就是一家很受歡迎的石頭火鍋。 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