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國經驗淺談台灣轉型正義之路

2018/10/3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蔣介石銅像
圖片來源
不可否認,由於台灣是塊有著深刻歷史傷痕的土地,近年來社會上對於「轉型正義」的討論沸沸揚揚,而討論主要聚焦於如何面對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其威權體制對社會造成的侵踏與傷害。本文將以德國的轉型正義之路與台灣之情形參照,粗淺指出台灣可能遇到的困境以及未來的可能。

「轉型正義」是什麼?

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概念主要在20世紀後成形。二戰之後,許多國家之政府為了鞏固政府(黨)勢力、「穩定社會秩序」而採威權、獨裁統治。威權統治對人權造成的侵害形成傷口,而社會往後的運行往往深受其影響,也因此開始有了對轉型正義的需求。轉型正義顧名思義,追求的就是民主化後社會結構的轉型及正義的落實,如何平反、如何使分裂的社會和解、如何使歷史真相清晰都是轉型正義所涵蓋的內容。

台灣為何需要轉型正義?

228事件及其後長達數十年的白色恐怖時期普遍被視為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立下的兩大暴力指標。在228事件到數十年的白色恐怖當中,中華民國政府利用政治以及軍事力量在台灣掀起一片腥風血雨:無數不分族群、階級的人民遭受到嚴重的迫害,例如非法逮捕、刑求、處決,甚至出現屠殺。不僅僅是人民的性命,在文化方面,原本在這況土地上被廣泛使用的各種母語也被打壓,使得今日能夠流利使用母語的人大大不如往昔。受害者無數,然而加害者至今卻仍處在暗處不肯露面認錯道歉,老一輩的受害者也因為威權餘毒而害怕說出實情,眼看日子距離那個年代越來越遠,許多歷史真相就要這樣跟著受害者永埋地底。而一旦歷史事實被遺忘,不僅受害者永遠無法獲得應得的正義、社會的分裂無法癒合;歷史悲劇也很可能重演。轉型正義無非是與時間賽跑,轉型正義對台灣的重要性及急迫性自然不在話下。


德國的轉型正義

在德國,處處都能看見轉型正義的痕跡。除了猶太博物館、猶太紀念廣場,紀念碑及相關歷史遺跡隨處可見;柏林圍牆紀念園區亦默默向世界展示東德共產威權統治時期的赤裸歷史。

德國往往是人們在談轉型正義時被拿來作為範本的例子。不同於其他國家,德國主要有兩個層面的歷史傷痕必須面對。一是納粹時期的大屠殺,二是東德時期威權政府的迫害。先從解決納粹問題開始。1945年的紐倫堡大審中,有22位納粹政府的軍政首領被控密謀罪、破壞和平罪、戰爭罪、種族屠殺罪以及反人類罪,其中大部分被告皆遭判處死刑,只有三人被判無罪,一人因健康因素不起訴。然而這場審判遭到了不少撻伐,許多人懷疑這場非全面性的大審只是戰勝國對這些「戰犯」的「暴民私刑大會」。

在紐倫堡審判的同時,德國社會也開始「去納粹化」。開除政府體系中有納粹背景的公務員、改掉納粹路名……然而,德國駐台代表在端傳媒的採訪中說道,「即使當時德國做了很多『去納粹化』及審判罪犯的工作,整套社會運作系統,仍不可能被完全更新。」東德政府也曾將勞改營改造成國立紀念園區,然而園區裡的「Nationaldenkmal」(國家紀念碑)紀念的卻是戰爭的勝利、東德的英雄,這只不過是以一個框架取代另一個框架,正義並未獲得伸張。在另一方面,東德政權的威權只是在德國人身上創下了又一個傷痕。

從以上的兩個例子中可以發現,德國在轉型正義的工程的初期主要出現了一個問題:「轉型正義」變成了政治工具,而真正的正義並未被落實。不過,在1970年,西德總理在波蘭華沙猶太區下跪道歉;2002年,《前東德國安部檔案法》修正通過,依照此法,公眾在不侵害當事人重大法律利益的前提下可自由調閱當代歷史中涉及相關事件的公眾人物、政治人物以及公職人員的個人檔案;「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政權歷史與遺緒之回顧反省」與「於德國統一進程中超克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政權遺緒」,兩個歷史真相調查委員會成立;補償法通過、清算不當黨產的「東德政黨與人民團體財產獨立調查委員會」追討回16億歐元;「史塔西」(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效率的祕密警察機構之一)也對外開放。


反觀台灣……

反觀台灣雖然已解嚴三十年,只統一了26年的德國在轉型正義之路卻大幅領先。台灣除了近年成立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政治檔案草案》仍躺在立院內;2015年發生課綱微調事件,白色恐怖相關史實被淡化、時時都能看見誤解歷史的言論出現;大大小小校園中的威權統治者銅像大部分仍然健在,鈔票銅板上威權統治者的肖像也與我們形影不離,而加害者至今未受到懲罰。
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即便第一次政黨輪替成功,當年的執政黨卻因為忌憚社會強大不死的保守勢力而在轉型正義的路上踟躕不前。又曾經,無論執政黨之色彩,政府總是以「維繫社會和平」為由避開對歷史事實的正面回應,不免令人懷疑政府是否希望讓真相被淡忘。不僅政府對轉型正義的態度消極,民間也一直存在著對轉型正義的誤解,認為轉型正義是「撕裂族群」、是特定政黨的政治工具。

不過,2017年,貨幣改版的呼聲漸高;9月,政大也確定拆除校園中其中一座象徵威權統治的蔣介石銅像。轉型正義似乎越來越受台灣社會重視。


結語

回應上一段認為轉型正義是撕裂族群的論點,筆者認為轉型正義要做的事恰恰與撕裂相反。誠如在德國之例中所見,確實可能出現「有轉型、無正義」的情形,然而只要弄清楚轉型正義「平衡」(而非反轉)的本質,轉型正義也可以如德國一樣成為重新凝聚社會的強大力量。

正如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言,「有真相,才有原諒。有原諒,才有和解。有和解,才有和平。不讓歷史的悲劇再發生在我們的子孫身上,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政府有公義,社會才有和諧,國家才有將來。親愛的朋友們,紀念二二八是為了面對歷史、還原真相,讓台灣社會重新站起、繼續前進。」轉型正義不只是為了受害者,同時也幫助加害者放下身負之重擔,更促進社會融合,完整了過去,才能攜手展望未來。

近年來台灣的公民社會成熟速讀大幅提升,是轉型正義得以進行的良好環境。除了政府的作為,自身能實踐的轉型正義也不少,例如高中生就能先從反思課綱的敘述視角開始,試著以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歷史:顧及到的視角、解釋方式愈多元,「歷史真相」被真正看見的可能性就愈高。

如何落實正義、擺脫傷口的挾持的路不好走,在開始之後,更期許台灣能正面面對每一次的障礙,社會才能前行。
責任編輯:許國玢 核稿編輯:曾晞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7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