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錯誤,很有可能會制定偏頗、不合時宜的政策;商業人士對於真實世界的認識謬誤,很有可能會錯失潛在客戶,甚至失去現有顧客;慈善單位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錯誤,很有可能會把捐獻物資捐給不是最需要的族群;新聞媒體對於真實世界的認識謬誤,很有可能會讓全世界都誤解現在所處環境的實況面貌,而對人世和人生感到絕望;一般大眾對於真實世界的認識錯誤,很有可能會無法真正關注並改善切身的生存與發展的社會議題……」
--書中所提
事實上,從全世界檯面上的人物到一般小老百姓對於世界的認識,許多仍舊停留在幾十年前的觀念和看法,並沒有與時俱進。
作者 Hans Rosling 點破並試圖帶領我們穿越重重迷霧、烏煙瘴氣,而真正切實地認識真實世界:
1)新聞媒體是社會大眾獲取資訊和知識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主編和記者跟一般老百姓一樣,他/她們的知識廣度並沒有更寬闊、深度並沒有更刻切、也沒有更新到哪裡去。現在大家漸漸熟知媒體的操作及運作手法:越聳動刺激的新聞標題就越多人好奇點閱;越八卦獵奇的新聞內容就越多人好奇收看,「假新聞」、「標題黨」、「內容農場」無止盡掠奪收視率、點閱率及流量以獲取廣告收益。但是,這些訊息並無助於我們對於真實世界的正確理解。而對於所有真善美的人事物卻輕易地高舉造神,再隨便地重重粉碎,甚至於不會去主動發掘並報導。
2)人們習慣黑白對立、一刀切一分為二--好和壞、富人和窮人、進步和落後、已開發國家和未開發國家等--一方面可以簡單標籤化,另一方面彼此對立衝突很有戲劇效果,然而我們忽略的是:這個世界其實沒有那麼戲劇性,而且處處充滿灰色地帶,並非那樣的鮮明黑白。
3)人們傾向過度美化過去的歷史,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趨於自欺欺人地相信自己意識裡及腦海中所製造的幻想世界,然而真實世界始終是光明和黑暗同在、聖賢和妖魔錯居、好事和壞事並存。
4)人們習於憑感覺臆測、藉情緒發洩,而不是客觀理性看待周遭人事物,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理盲濫情」。
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很多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大眾媒體的影響,成為一個奴性堅強的消費者,這使得擁有媒體資源者繼續鼓動、操弄我們的思想、觀念及行為而我們自身卻毫無自覺。
當你/妳覺察到這一點,就要跳出奴性圈套、恢復自主權,有意識地不再當被動的消費者,而是要作一個主動的生產者和創作者。當我們被某則新聞、某個廣告、某篇散文、某部小說、某齣戲劇、某部電影、某首音樂、某部動漫、某場表演、某個人、某件物品、某趟旅行等瞬間吸引住、有了反應,甚至動心沉迷其中,當下讓自我意識立即跳脫出來、保持適當的距離,來仔細端詳究竟自己的哪個部分被點到了?被挑起什麼記憶或感動?被使用什麼主題和手法觸動了?……這些要進一步去探索觸動或感動的背後驅動方程式為何?去找出眼前的人事物成為話題或爆紅的真正原由為何?進而開啟自己同步產出新點子或新作品。
最近,在網路上流傳一首改編歌曲《
窮到發慌》,其歌詞內容大部分是真真實實正在發生的事,然而,沒有真正告訴大家的是:這只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事實,但不是世界真相的全貌。
真正的事實真相是:
有的人切實認知到大環境的變化,而早一步另尋出路,至今有的已經找到新天地、有的正朝著正確大方向在自己的道路上踏實前行。
有的人就不斷以此當作藉口,什麼都不用做而不必努力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將自己的挫折失敗全部推諉給不相干的人事物,從頭到尾停留在原地爛泥巴裡打轉攪和。
有人說:「只要努力,就能過上好生活、擁有成功的人生。」
有人說:「就算努力,也不一定會過上好生活、擁有成功的人生。」
然而,這些話都只說對了一半,真正貼近世界的自然法則卻是:
「不是看到希望,才要努力;而是努力,才能看見希望。」
這個生存法則證諸古往今來的歷史中,斑斑顯明、歷歷在目。
現在的我看到不是很喜歡的作品、產品或服務或者不幸的社會事件時,我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批評或抱怨,而是開始認真在想,如果是我自己,我可以怎樣去改善呢?如何去迴避呢?把自己寶貴的人生時光花在一直批評或抱怨,只會讓自身佈滿負面能量,最終只會內損、內耗而毫無建設性,只有將批評或抱怨化為改善的前進動能,自身乃至於整個社會、整個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