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商鞅變法的兩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商鞅變法的背景在新崛起的新興地主階級出現,而舊有的分封領土貴族沒落的同時。這種變化最早發生在比較中原的魏國和衛國,而衛國正是商鞅的祖國。
為新興地主服務的哲學家或政治家就是法家,而以禮教與倫理來捍衛領土貴族權力的大官員便是儒家。
倡導開源節流與統治效率的經濟學家碰上了講分論輩、雞腸鳥肚的軍公教....啊..不是...我是說儒家老祖宗...當然是死無全屍了...(遠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家居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斷交後有必要停止本來進行中的國際合作或是中止留學生的計畫嗎?
在AI最常被提及的應用中,影像辨識、聊天機器人與文本分析都在能夠在校務行政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聊天機器人(Chatbot)是我認為應該在行政部門中優先且盡速發展的項目。
  斷交後有必要停止本來進行中的國際合作或是中止留學生的計畫嗎?
在AI最常被提及的應用中,影像辨識、聊天機器人與文本分析都在能夠在校務行政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聊天機器人(Chatbot)是我認為應該在行政部門中優先且盡速發展的項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終由秦統一天下,建立起郡縣制。這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政治規則在技術及經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術和經濟水準的約束,缺乏相應的控制手段和支撐皇權及官僚體系的財政能力。經濟產出總量決定了財政能力的上限。周天子法理上擁有整個天下,但統治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原創思想的爆發期,出現了多種思想學說。所謂『百家爭鳴』。百家是誇大其詞,也就十幾家吧!這些思想學說均致力於建立人世間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而對自然和宗教缺乏興趣。而建立政治和社會秩序則是以『君權至上』為前提和圍繞『君權至上』而展開的。『君權至上』等於是不證自明的公理,天經地義。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商鞅的馭民五術及其在現代民主國家的隱蔽對應現象。商鞅的五術,包括愚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雖然源自古代極權政體,但在一些民主國家中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導致公民自由的削弱。通過社會觀察,本文揭示了各級策略如何影響公共政策,以及臺灣面臨的相似挑戰,呼籲公民保持警惕,守護民主價值。
Thumbnail
什麼!!! 臣子竟可以放逐君王? 那第一位下野的帝王是誰? 盤更是如何巧妙的設計將都城遷殷? 史上第一場政治婚姻的主角是誰?…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我們來看看王莽的曠世改革吧。 王莽的改革,波及面非常廣,各種動作特別多,主體上來說有三點影響最為惡劣,我們來一條一條說。 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土地與奴隸。 王莽要求天下恢復「井田制」,土地收歸國有,不准土地自由買賣,而且不允許奴隸買賣,所有奴隸恢復自由身。 王莽同志被調侃為「穿越之子」的重要開
Thumbnail
繼諸呂之亂後,時隔90年,西漢王朝再次迎來了政變。 上一次的政變,西漢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聯手干滅了呂家不成器的後生。 在說這一戰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古代政變的優先級。 還記得古代政變的優先級排序嗎? 武器>截斷政令>政令中樞>軍隊。 第一,最重要的,是武庫。 無論用哪種方式,合法或不合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終由秦統一天下,建立起郡縣制。這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政治規則在技術及經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術和經濟水準的約束,缺乏相應的控制手段和支撐皇權及官僚體系的財政能力。經濟產出總量決定了財政能力的上限。周天子法理上擁有整個天下,但統治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原創思想的爆發期,出現了多種思想學說。所謂『百家爭鳴』。百家是誇大其詞,也就十幾家吧!這些思想學說均致力於建立人世間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而對自然和宗教缺乏興趣。而建立政治和社會秩序則是以『君權至上』為前提和圍繞『君權至上』而展開的。『君權至上』等於是不證自明的公理,天經地義。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商鞅的馭民五術及其在現代民主國家的隱蔽對應現象。商鞅的五術,包括愚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雖然源自古代極權政體,但在一些民主國家中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導致公民自由的削弱。通過社會觀察,本文揭示了各級策略如何影響公共政策,以及臺灣面臨的相似挑戰,呼籲公民保持警惕,守護民主價值。
Thumbnail
什麼!!! 臣子竟可以放逐君王? 那第一位下野的帝王是誰? 盤更是如何巧妙的設計將都城遷殷? 史上第一場政治婚姻的主角是誰?…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我們來看看王莽的曠世改革吧。 王莽的改革,波及面非常廣,各種動作特別多,主體上來說有三點影響最為惡劣,我們來一條一條說。 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土地與奴隸。 王莽要求天下恢復「井田制」,土地收歸國有,不准土地自由買賣,而且不允許奴隸買賣,所有奴隸恢復自由身。 王莽同志被調侃為「穿越之子」的重要開
Thumbnail
繼諸呂之亂後,時隔90年,西漢王朝再次迎來了政變。 上一次的政變,西漢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聯手干滅了呂家不成器的後生。 在說這一戰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古代政變的優先級。 還記得古代政變的優先級排序嗎? 武器>截斷政令>政令中樞>軍隊。 第一,最重要的,是武庫。 無論用哪種方式,合法或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