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下的消者導向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選擇,別人提供給我們的選擇,相信,別人告訴我們的真實。商業廣告宣傳著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才會有美好生活。供應商提供了很多選項,讓我們覺得我們有很多選擇,可以決定想要的東西,殊不知這些選項只是新瓶裝舊酒。
消費不僅僅是購買必需品的行為,而是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仔細分析、在需要和渴望之間掙扎,甚至於直覺衝動。產品不僅僅是人們使用的東西,更象徵社經地位、生活態度和個人價值等。因此,商人通過展示人們嚮往的理想生活,巧妙地將想要和需要植入人們的潛意識中。設計賦予產品的附加意義,使購買者認同設計理念,和其代表的生活方式。藉由創造幻想,設計誘惑並煽動著消費者。
這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消費行為的不理性。然而,消費者導向設計,並非只是單純以無謂的再設計操控消費者。反映消費主義與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設計與行銷忠實地呈現這個世代對物質的追求與期待。
儘管消費者不想被行銷手段操縱,設計師也開始意識自身應有的良知與責任,但,當虛假與真實的界線變得模糊,我們已經無法肯定自己能夠解讀與分辨何為實際需要,而何為被偽裝成需要的想要。
現代消費主義的洪流下,消費者導向的設計已成趨勢。滿足需求、解決問題以促進人類福祉的目的,如今已轉變為增加商品價值、激起消費欲與加速產品生命週期。設計師,曾是把索然無味的健康食品變得美味的廚師。如今,卻端出好吃卻沒營養的垃圾食物,以新奇、亮麗的事物,餵養現代人永不滿足的物欲。然而,短暫的刺激與享樂的愉悅,如何能滋潤乾涸貧瘠的精神世界?
欲望並非惡。對生存的欲望、對未知的欲望與對美好生活的欲望,使人類追求進步與發展。然而,消費主義成為現代人過度膨脹欲望的藉口,不論是需求方還是供給方都甘願受到欲望驅使,互相操縱。美其名為刺激經濟,過度消費實際上卻產出浪費資源的垃圾。
比起實際擁有,「想要擁有」產生的快感更加強烈。所以,消費的癮成了無底洞。消費本身就是供給與需求的循環,這個由欲望推動的輪子載著人類社會前進。然而,在供給與需求失衡、不均的情況下,瘋狂加速的輪子終將失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diist Odiis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紅燈。穿著套裝的OL、帶著長袖和口罩的中年阿姨,以及像我這樣的通勤機車族停在十字路口。這是台灣的日常風景。儘管大多數人都搭得起公共交通工具和汽車,但摩托車,或說機車,在台灣仍然很受歡迎。
一輛腳踏車沿著街道滑行,穿過維多利亞在位時倫敦的煙與霧。風、行人的視線和自由的狂喜拂上單車騎士的臉。那是名紳士、工廠工人、報童,甚至是穿著燈籠褲的淑女!
既不是設計師也不是製造商的你,可能認為工業設計很難懂。其實,設計與製造離我們沒有那麼遙遠。 舉個例子,你想為你的奶奶烤蛋糕。首先,你必須做研究,知道她喜歡巧克力、對花生過敏而且有糖尿病。
 我們小題大作了嗎? 還記得「只要知道怎麼Google,任何人都會做炸彈」的笑話嗎?有了可以從網路上下載的「維基武器」可就不那麼好笑了。
 紅燈。穿著套裝的OL、帶著長袖和口罩的中年阿姨,以及像我這樣的通勤機車族停在十字路口。這是台灣的日常風景。儘管大多數人都搭得起公共交通工具和汽車,但摩托車,或說機車,在台灣仍然很受歡迎。
一輛腳踏車沿著街道滑行,穿過維多利亞在位時倫敦的煙與霧。風、行人的視線和自由的狂喜拂上單車騎士的臉。那是名紳士、工廠工人、報童,甚至是穿著燈籠褲的淑女!
既不是設計師也不是製造商的你,可能認為工業設計很難懂。其實,設計與製造離我們沒有那麼遙遠。 舉個例子,你想為你的奶奶烤蛋糕。首先,你必須做研究,知道她喜歡巧克力、對花生過敏而且有糖尿病。
 我們小題大作了嗎? 還記得「只要知道怎麼Google,任何人都會做炸彈」的笑話嗎?有了可以從網路上下載的「維基武器」可就不那麼好笑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買買買到斷捨離,改變你對生活的想像:兩本書帶來的啟發。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費已成為一種不假思索的習慣。每到週末商場打折,我們總忍不住「剁手」,累積了一堆用不上的東西。而當快遞送到手,快樂也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金錢流失的焦慮和空虛感。 或許你也開始好奇,這樣的生活是否真的能讓我們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什麼都想要... 這是一句夯到不能夯的廣告詞,大家都甚是愛用。 是,小孩子才做選擇,如果可以,我也想什麼都要。 可問題....廣告裡的什麼都想要,是要你把錢錢換成他家的商品。他賺到你的錢,自然開心,你買了他的東西,當下的心情很是糾結,你是當下有衝動的開心,可不代表你會一直
Thumbnail
在當今廣告氾濫的時代,消費者的心智愈發被外在刺激所控制。我們經常根據他人的偏好來選擇商品,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打動自己的選擇。這篇文章回顧了個人對商品的態度變化,探討瞭如何在資訊轟炸中找到真正喜愛的事物,並呼籲消費者重拾心動的感受。
Thumbnail
之前看到這幾部影片,標題「"躺平"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後來就想說點進去看看,也覺得裡面內容十分有啟發
Thumbnail
雖說我個人也很相信開源大於節流,但若是節流隨著開源收入的比例而增大呢? 尤其是在某些城市中的比較心態,確實有意圖使人消費的環境。 且當一個人的努力展現在他的收入,能不開始買買奢侈品,或是被身旁人影響應該要來些物質消費,才能一洩心中奮力且疲倦的怒氣嗎? *本篇靈感來自我很喜歡的兩位Youtuber
Thumbnail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的話,在這個世紀與愛情掛上了勾兒,真真聰明,多少人在比較著,計算著,是你手指那顆比較大,還是我手指這顆比較重,真得美嗎?其實這個價值是人們被消費主義引導,而推上去的,本身鑽石就是礦石,沒有什麼價值。 暴打消費主義從我自己開始,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而且明白所需物品之功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行為也在不斷演進,特別是「悅己消費」的興起,反映出當今社會中人們對自我滿足和生活質量的重視。這種消費模式的背後,是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社會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質。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
Thumbnail
在這個物質充斥的世界,我們常常面對無數的選擇:最新款的手機、琳琅滿目的服飾、無盡的美食選項……似乎每一樣都在呼喚我們去擁有。然而,如果什麼都想要,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Thumbnail
近30年來我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消費主義" 生活上成長數字最快的也是"廣告",讓我們追求"幸福感" 戰爭跟疫情都沒有比"人們不消費還要可怕" 消費主義因而產生"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就是消費者會對已擁有的產品賦予更高的主觀價值 例如愛情是無法販賣的,就可以用"鑽石定義" 就讓擁有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消費主義的問題,提到了 Patagonia 公司實行減少消費的環保理念。文章也討論了自行車業界的持續高速更新和庫存生產的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買買買到斷捨離,改變你對生活的想像:兩本書帶來的啟發。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費已成為一種不假思索的習慣。每到週末商場打折,我們總忍不住「剁手」,累積了一堆用不上的東西。而當快遞送到手,快樂也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金錢流失的焦慮和空虛感。 或許你也開始好奇,這樣的生活是否真的能讓我們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什麼都想要... 這是一句夯到不能夯的廣告詞,大家都甚是愛用。 是,小孩子才做選擇,如果可以,我也想什麼都要。 可問題....廣告裡的什麼都想要,是要你把錢錢換成他家的商品。他賺到你的錢,自然開心,你買了他的東西,當下的心情很是糾結,你是當下有衝動的開心,可不代表你會一直
Thumbnail
在當今廣告氾濫的時代,消費者的心智愈發被外在刺激所控制。我們經常根據他人的偏好來選擇商品,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打動自己的選擇。這篇文章回顧了個人對商品的態度變化,探討瞭如何在資訊轟炸中找到真正喜愛的事物,並呼籲消費者重拾心動的感受。
Thumbnail
之前看到這幾部影片,標題「"躺平"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後來就想說點進去看看,也覺得裡面內容十分有啟發
Thumbnail
雖說我個人也很相信開源大於節流,但若是節流隨著開源收入的比例而增大呢? 尤其是在某些城市中的比較心態,確實有意圖使人消費的環境。 且當一個人的努力展現在他的收入,能不開始買買奢侈品,或是被身旁人影響應該要來些物質消費,才能一洩心中奮力且疲倦的怒氣嗎? *本篇靈感來自我很喜歡的兩位Youtuber
Thumbnail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的話,在這個世紀與愛情掛上了勾兒,真真聰明,多少人在比較著,計算著,是你手指那顆比較大,還是我手指這顆比較重,真得美嗎?其實這個價值是人們被消費主義引導,而推上去的,本身鑽石就是礦石,沒有什麼價值。 暴打消費主義從我自己開始,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而且明白所需物品之功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行為也在不斷演進,特別是「悅己消費」的興起,反映出當今社會中人們對自我滿足和生活質量的重視。這種消費模式的背後,是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社會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質。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
Thumbnail
在這個物質充斥的世界,我們常常面對無數的選擇:最新款的手機、琳琅滿目的服飾、無盡的美食選項……似乎每一樣都在呼喚我們去擁有。然而,如果什麼都想要,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Thumbnail
近30年來我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消費主義" 生活上成長數字最快的也是"廣告",讓我們追求"幸福感" 戰爭跟疫情都沒有比"人們不消費還要可怕" 消費主義因而產生"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就是消費者會對已擁有的產品賦予更高的主觀價值 例如愛情是無法販賣的,就可以用"鑽石定義" 就讓擁有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消費主義的問題,提到了 Patagonia 公司實行減少消費的環保理念。文章也討論了自行車業界的持續高速更新和庫存生產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