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舒適圈」?還是玩文字遊戲?

更新於 2019/02/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同時發表於此:http://freedays.pixnet.net/blog/post/119326102
舒適圈這個詞流傳十幾年了,在職場上已是陳腔濫調。尤其在業務單位,尤其在直銷領域,甚至在教會裡面,什麼「跳出舒適圈」、「不要只會躲在舒服的地方,人要不斷接受挑戰才能進步」、「年輕人不要只會安逸享樂,趁年輕要衝!」之類的狗屁句子,已經成為新一套的弟子規,專門給上司主管老鳥拿來教訓新人,耍威專用。

「舒適圈」這個詞本身就是一種妖魔化,對每個人當下生活狀態的抹黑。這個詞預設了「每個人之所以會處於當下的生活狀態,都是因為不求上進、懶散,只會享樂,貪圖舒服又一成不變的生活」,而排除其他因素:

首先,追求舒服生活並沒有錯。有人喜歡安穩平淡地過日子;有人則熱愛設下一些困難目標去挑戰。這只是不同的生活態度,沒有誰對誰錯。其實那些喜歡挑戰的人們也是在建立自己的「舒適圈」,只是他們認定的舒服生活和一般人不太一樣。每個人都喜歡過自己認定的舒服生活,幾乎沒有人會故意去追求不舒服的生活。頂多就是用短時間的不舒服生活去換取未來更舒服的日子,像是準備公職考試來換取未來穩定又相對優渥的收入(是說現在的公職也沒以前爽了)。所以喜歡待在舒適圈有什麼錯?一堆超過50的老不死超愛嘴砲年輕人只會安逸享樂,同時他們自己也身體力行,什麼新事物都不肯學,觀念也不更新,永遠只會以古非今,像是懷念戒嚴時代,懷念以前經濟起飛期隨便做甚麼都能賺大錢等等。叫他們離開舒適圈,他們絕對比任何一個世代的人都還會耍流氓。

其實舒適圈的原型就是所謂的「長久固定的生活方式」,創出舒適圈這個詞的傢伙是故意預設「每個人會過一成不變的生活是因為自己懶散,不求上進,只會得過且過」,原因才沒那麼單一。每個人的收入、能力、成長環境、原生家庭、資質、社會制度等等,都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方式。如果要改變生活方式,勢必要有額外的支出,但不少人是根本負擔不起這筆額外支出。我們舉花錢進修為例,學什麼東西,像是外語、音樂、電腦等等都所費不貲,而且學了也不是馬上就能實用,還要透過長久練習,熟能生巧後才能幫自己增加額外收入。在這段時間內,除了生活的基本開銷之外,還要多一筆進修支出;而每個人學習能力有差,有些人真的再怎麼練都進步有限;還有~~你會花錢上課,別人一定也會,到最後還是免不了再來好幾次競爭……

我不是說花錢進修沒有用,學習永遠是改善生活的最好方法。我要講的是「跳出舒適圈,沒有一般人想的那麼容易,絕對不是單純去上個課學個技能就可以跳出去了。」更何況一堆人以為跳出舒適圈絕對是跳到另一個更好的圈子,真的嗎?別那麼想當然爾。看那些創業失敗的,投資失敗的,轉換跑道失敗的,考試失敗的……是阿,他們都是「跳出舒適圈」喔,但跳出去後摔殘的一堆ㄚ。

與其說「舒適圈」,我倒覺得「瓶頸圈」其實更貼切。每個人當下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自己各方面能力、經驗、運氣、環境的總和。想要突破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就要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從技能到體能到專業知識到人際關係。這本來就很不容易,絕對不是那些上司主管和業務油嘴說的一付只要立定志向加上花錢學習搭配刻苦耐勞就一定成功。會這樣講的傢伙都是騙子,而他們的「成功」絕對有問題。

舒適圈這個詞說穿了就是個業務話術,是很糟糕的垃圾。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能維持長久一成不變的生活品質,沒有提升卻也沒有變差,或者是慢慢改善,這其實很不簡單。表示這個人有一定程度的行為自律,也養出一些不錯的習慣,可以推測這個人有其穩定性。大家一定不陌生,壞習慣只要一兩個,就能拖垮生活了。一個人能維持長久的舒適圈,其他人還未必做的到呢。

要不要改善生活,老話一句: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但也不是選了改善就一定能做到,生活中有太多因素是自己控制不了的。ㄚ某些中老年廚餘很喜歡拿「舒適圈」來教訓年輕人不知進取,但同時又會拿「愛現、標新立異、製造問題、眼高手低」來指責一些積極進取,有獨立思考,真正敢衝敢創業敢拼的年輕人。積極進取也被罵,懶懶過生活也被罵,某些人就是愛罵,來維持自己的優越感和不法利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舒適圈」?這種不營養又不懷好意的垃圾詞,就丟進垃圾桶,不要再用了。

Mario 寫於2019.1.2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同時發表於痞客邦 http://freedays.pixnet.net/blog/post/118677801                                          
      劇情簡介: 「多明尼卡」(珍妮佛勞倫斯主演)是俄國某頂尖芭蕾舞團的首席女舞者,在一次演出中她被首席男舞者一腳踩斷小腿骨而導致舞者生涯報銷。走投無路的小卡在叔叔的安排下進入特務學校接受訓練,展開另一
     本篇同時發表於痞客邦 http://freedays.pixnet.net/blog/post/118677801                                          
      劇情簡介: 「多明尼卡」(珍妮佛勞倫斯主演)是俄國某頂尖芭蕾舞團的首席女舞者,在一次演出中她被首席男舞者一腳踩斷小腿骨而導致舞者生涯報銷。走投無路的小卡在叔叔的安排下進入特務學校接受訓練,展開另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許多人被鼓勵「跳出舒適圈」以實現自我成長,但專家指出,擴展舒適圈是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成長策略。舒適圈是指熟悉且安全的環境,長期停留其中可能限制成長。透過逐步擴展舒適圈,如設定小目標、接受不完美、進行微小改變及尋求支持系統,可以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穩定提升自我能力,並克服對改變的恐懼,實現更平衡的成長。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常常聽到「跳脫舒適圈」的呼聲。這種呼籲似乎是讓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勇敢追求新的挑戰,並認為不斷變換角色和挑戰困難才是成長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嗎?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台南市國中小填報業務的研習活動,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舒適圈」的意義。當天的與會者幾乎都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活在舒適圈?舒適圈會讓人懈怠、沒有危機意識,因為舒 適圈總有吸引人的地方,讓人很難離開、不想離開。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跳出舒適圈」這個詞,在前幾年很像口號一樣 我也曾經在這裡面一直打轉過 那時候的我一直拼命地 改變東 改變西 好像拼命得要跳脫那個也許本來就不存在的框架 直到後來我才發現 原來我的舒適圈是『一直改變』 所以如果我要跳出舒適圈 那不就等於『什麼都別做』
    人的習慣性選擇,會往舒適地方靠攏,舒適的人、舒適的環境 .. 用在生活、在工作、在寫作(互動)⋯
    Thumbnail
    舒適圈是一個帶有安全感和穩定性的環境,但長時間停留在其中可能導致停滯不前和錯失機會。進步和成就需要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追求新的經驗和機會。透過面對恐懼、接受新挑戰、尋找專業發展和持續成長,我們可以擴展自己的能力和經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許多人被鼓勵「跳出舒適圈」以實現自我成長,但專家指出,擴展舒適圈是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成長策略。舒適圈是指熟悉且安全的環境,長期停留其中可能限制成長。透過逐步擴展舒適圈,如設定小目標、接受不完美、進行微小改變及尋求支持系統,可以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穩定提升自我能力,並克服對改變的恐懼,實現更平衡的成長。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常常聽到「跳脫舒適圈」的呼聲。這種呼籲似乎是讓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勇敢追求新的挑戰,並認為不斷變換角色和挑戰困難才是成長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嗎?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台南市國中小填報業務的研習活動,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舒適圈」的意義。當天的與會者幾乎都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活在舒適圈?舒適圈會讓人懈怠、沒有危機意識,因為舒 適圈總有吸引人的地方,讓人很難離開、不想離開。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跳出舒適圈」這個詞,在前幾年很像口號一樣 我也曾經在這裡面一直打轉過 那時候的我一直拼命地 改變東 改變西 好像拼命得要跳脫那個也許本來就不存在的框架 直到後來我才發現 原來我的舒適圈是『一直改變』 所以如果我要跳出舒適圈 那不就等於『什麼都別做』
    人的習慣性選擇,會往舒適地方靠攏,舒適的人、舒適的環境 .. 用在生活、在工作、在寫作(互動)⋯
    Thumbnail
    舒適圈是一個帶有安全感和穩定性的環境,但長時間停留在其中可能導致停滯不前和錯失機會。進步和成就需要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追求新的經驗和機會。透過面對恐懼、接受新挑戰、尋找專業發展和持續成長,我們可以擴展自己的能力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