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為什麼一定要跳出舒適圈呢?一定很多人跟我一樣不解,畢竟這是一個「沒事找事做」的節奏,而且可能是抓不到音準的那一拍。
跳出舒適圈是什麼?
首先,你得知道什麼叫「舒適圈」。網路上關於舒適圈的解釋有很多種,但是對我來說,我的舒適圈就是一個「過得很爽、很舒服的環境」。嗯?哪裡怪怪的?人之所以汲汲營營,不就是為了這個很開心、很自在的生活嗎?
那麼,為何要跳出舒適圈?每個人的理由與企圖心相異,因此,我覺得每個人對於舒適圈的定義,也應該有所不同。
曾經我有一位摯友已在台灣前三大金控集團之一,長待了近12年的歲月,在這不短卻也不是特長的光陰裡,他一共換過5、6個職務,不是職位,是職務!由於金控集團倡導全方位服務,因此身處為第一線的行員,就必須學習不同領域的業務,票據、外匯、出納……等等,都成為該集團行員輪流換職務的項目,因此對於「久任一職」的例子來說,不定期地更換工作職掌,也可以算是極狹隘的「跳脫舒適圈」。
馬思洛的需求金字塔
不管你是否知道「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是什麼,無形之中,我們就生活在這個理論金字塔當下,而其需求金字塔分為5層,然而這個金字塔就像打怪一樣,要一層一層的滿足後,過關了才會進到下一層,有人跟我一樣玩遊戲時,若有過關星等的話,就算已經過關了,也要玩到滿星等才肯罷休的嗎?
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 生理需求:最底層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出生後就莫名地來到這層面了。
- 安全需求:這是第二層,通常也是跟最底層綁在一起,畢竟不能安全地滿足生理需求,那麼活著也太戰戰競競了。因此必須做好「人生的風險管理」。
- 社交需求:當滿足了底部的兩層後,就來到第三層了,每個人都需要社交,當然可能也有人跟曾經的我一樣,覺得自己應該隱居山林,但社交其實也涵括家庭生活,由於我不能放棄家人,所以我必須找出此層的自我滿足之道。
- 尊重需求:這第四層通常在一個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最明顯感受,或是擁有光鮮亮麗頭銜的社會人士上,往往也是。為何如此說?我認為通過社交需求的滿足後,開始會希望被尊重、被重視,此階段的自尊心也最強盛。
- 自我實現需求:當來到第五層,意即金字塔的最頂端時,我覺得,這是一個「跳出舒適圈」最棒的契機,因為對某些不爭的事實而言,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機會。比如說:在金控集團下學會所有職務後,也許有一個升職的機會,那麼你能有勇氣離開「被領導」這個舒適圈,更進一步地邁向自我實現的「領導」階層嗎?
不過我先說,並不是當到主管就「肯定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領域,我只是打個比方,比方而已,因為我認為即使來到主管層級,可能還是必須回到「社交需求」層,再慢慢打怪。而且每個人的舒適圈不同,自我實現的狀態也因其而相異。
適合的年齡是何時?
曾有人說:「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因此我覺得沒有適合跳出舒適圈的年齡,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加上滿血的「正能量」,就是適合的時機點。
當我過而立之年,放棄眾人口中的鐵飯碗,來到國外求學時,我普遍地不被看好,畢竟年紀有了,工作技能又沒有特別地出眾,想當然爾就會有很多耳語漫延在四周,也不乏有想看我笑話的人。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就是了,我還在路上。
然而,我認為,如果你只是「想,卻不做」,然後滿腹苦水地一直說「我有房貸要付」、「我有家庭要養」、「我覺得我做不到」……等等諸如此類的藉口,那麼其實,只是「想」,也沒有不好,就好好地待在原地找到自己的價值就可以了,至於別人瘋狂的「跳出舒適圈」後的變化,坦言之,也沒什麼好關注的,更不用羨慕,因為只要自己過得很不錯,珍惜當下就是最棒的幸福。
「跳出舒適圈」是情緒綁架嗎?
有個朋友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試圖挑戰他人的野心,把氣氛弄得低迷不已,身邊的人也總是羨慕他的勇氣,爬過一層又一層的高山,離我們愈來愈遠,而我們卻只能「望洋興嘆」,但我覺得大可不必!畢竟,每個人「自我實現」的需求不同。
其實,「跳出舒適圈」並不是人生必然經歷的旅程,僅僅只是一個選項而已;成功跳出者,恭喜、再接再厲;不想跳出者,也很好,繼續人生的旅程吧!跳不出去而失敗者,沒關係,繼續跳,我會為你加油與喝采。至於別人的選擇,就單純的給予祝福就好,不必為對方多做些無謂的假設了,對吧!
我雖不至於是音樂天才,但對於抓準人生的節奏,還是略有研究的,因這是我的人生,我來決定這拍準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