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聽覺觀點的建構與反轉─《Ratatouille料理鼠王》200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動畫片中聲音的指標性作用
Sonic Subjectivity and Auditory Perspective in Ratatouille〉該文指出,動畫片聲音最重要的作用在於,透過聲音在二維面向裡建構一個可信的三維空間( a credible three-dimensional space),一個可信的虛構世界( a believable fictional world)。
文章更提出《料理鼠王》除了透過視覺之外也透過聽覺觀點(auditory perspective),來傳達角色的主觀視角與內在。
電影中的音效並未像人類在真實環境與老鼠保持距離的狀態,反透過畫面鏡頭的貼近,身處Remy位置擁有牠的感官觀點,近身聽到呼吸聲與內心想法而創造與角色認同的親密感。這種效果同時延伸到螢幕外的聽覺空間,例如電影院不同配置的喇叭混音技術能創造獨特的物理聽覺空間或環繞效果。
這種敘事、畫面角度可參考曾介紹過的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Man縮小人〉(1957)、或其他如《Bee Movie蜂電影》(2007)ˋ這類電影等一起比對。換位思考身為一個「老鼠」的仰望視角,會感受到什麼望的外在世界?
Photo From IMDb
當牠不小心流淪落至GUSTEAU'S廚房時,廚師們踩在地上沉重巨大的腳步聲、餐車輪子滾動聲,或閃躲人們腳步時,廚房此起彼落的熊熊爐火聲或掉進水槽的噗通水聲、沾濕身體後掉落至地面的撞擊聲,又或是在石頭路面上快速奔跑,聽得出小手掌碰觸地面的質地帶有水的潮濕感等。這些非常細微的聲音塑造了一個老鼠的感官世界、聽覺空間。
Photo From IMDb
不同視覺、聽覺觀點間的切換
Remy在老奶奶家偷香料意外造成整個老鼠家族被迫遷移的戲尤其明顯,我們與老鼠同一陣線,以同樣的感官接收外在的細微變異與聲音。但跳脫老鼠視角時,作為故事外不存在的第三人觀看著人類追逐老鼠時,我們與老奶奶又只聽得到老鼠囓齒吱吱聲。觀眾在不同聲音觀點間的快速切換下,聽到螢幕內、外不同的物理聽覺空間所造成的音效層次。
聲音設計Randy Thom對於聲音設計的思考
聲音設計需要辨別思考電影裡需要哪些聲音,以本片來說,巴黎的聲音、廚房的聲音、廚師帽的聲音等,確實透過實際烹飪的過程錄音、聲音庫、也錄製了一些講法語的環境聲作為背景音。(同樣的設計理念在他製作《Contact接觸未來》時也提到過)。
而且動畫片的聲音製作與真人演出的大型製作其實相去不遠,並不像一般人認為有很多差異。整部片後製編輯過程在混音占較多比例,包括調整相對音量、平移、混響與EQ等。
關於電影配樂
以法國為背景的電影是否就須以法國風情的音樂作為調性?答案是未必的。作曲家與導演都不想在本片中直接只使用法國音樂做為定調。迪士尼音樂導演 John Dennis提及:法國音樂其實受美國或其他音樂文化影響,因此本片中以探戈(Tango)為主調並不奇怪。
以"Bal-musette"這種19世紀晚期的法國音樂為例,以手風琴為主要演奏樂器,融合探戈等不同舞蹈發展而成,舞蹈更命名為"Tango-Musette"。
Accordion, Lots of Accordion: Michael Giacchino’s Approach to Scoring ‘Ratatouille’〉該篇文章分析電影作曲家Michael Giacchino常使用的「主題音樂」(Leitmotif ),音樂在電影約占85分鐘,以"老鼠主題"、"Remy的內心世界"、"Linguini與Remy夥伴情誼"三大主題做為動機音樂。
老鼠主題(RAT THEME)
形容老鼠如小偷般的主題動機音樂,主要由低音管/巴松管(Bassoon)帶領,帶有一種快節奏、偷偷摸摸的暗處氣氛,營造老鼠不受歡迎的角色性格。
在其他關於描述老鼠生活或行為的場景可發現這個主題與相關的變奏。例如Remy為了偷番紅花引起老奶奶開槍,整個老鼠家族大舉被迫逃亡,或是牠偷了廚神遺囑在大街上跑等場景,配樂都是快速奔馳的節奏以符合小老鼠像小偷般的狀態。
Photo From IMDb
主題動機(MAIN THEME)
這代表了Remy這個小生物的夢想、希望與野心,特別對照了在屋簷上首次看見月光下巴黎的樣貌、巴黎鐵塔等幾個重要地景指標。
Photo From IMDb
夥伴主題(LINGUINI/BUDDY THEME)
相對於Remy嬌小玲瓏與捷敏,笨手笨腳的Linguini則顯得大而無用像個馬戲團丑角,這個主題從他們初次見面、開始合作等處出現。
Photo From IMDb
Mickey-Mousing的作曲技巧
Mickey-Mousing是一種電影製作技巧,指的是音樂與畫面發生的事情同步,演奏樂器的方式與音樂本身的氣氛呼應角色動作。以本片來說,包括Remy初次烹飪時沿著湯匙站在鍋邊時,木琴(xylophone)也是快速上升演奏。或當Remy掉入水槽時,鋼琴與單簧管也演奏下降音符以模擬掉落聲音。
認識作曲家Michael Giacchino
導演Brad Bird認為作曲家Michael Giacchino非常懂得每部電影應該有屬於該部電影的聲音。Michael Giacchino在紐約視覺藝術學校學習電影製作後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音樂,這些過程為他在製作電影音樂時,更能理解電影中的故事人物、以及與導演等電影工作者如何溝通找出電影與角色特有的質地。
Michael Giacchino:Photo From IMDb
早在1997年,夢工場(DreamWorks)邀請他製作" 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遊戲音樂,這也是第一個有大型交響樂錄製音樂的PS遊戲。此後他參與 J.J. Abrams製作的電視影集《Alias雙面女間諜》,之後更合作《LOST》、《Mission: Impossible III不可能的任務三》、2009年《Star Trek 星際爭霸戰》等。期間也製作《Ratatouille料理鼠王》、《Up天外奇蹟》、《The Incredibles超人特攻隊》等電影音樂。
Henry Mancini亨利·曼西尼的曲風影響
部分作品受亨利·曼西尼曲風影響;包括他為《The Incredibles超人特攻隊》以及《料理鼠王》中,Remy爬上屋頂首次看到夜晚巴黎時背景響起的音樂,與亨利·曼西尼為《Breakfast at Tiffany第凡內早餐》中,奧黛麗·赫本坐在窗邊唱著〈Moon River〉的情境相仿。
這類翻轉感官視角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奇的視野與世界觀,所有細微聲音對一個微小的身軀而言都相對地被放大。本片橫掃全世界包括奧斯卡獎共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及其他共65個獎項與42項提名,不僅故事本身,電影音樂、音效製作也是非常值得一聽再聽的一部電影。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影聲音隨筆Sounding A-Z】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鐘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黑澤明:「我想製作馬克白,但問題是必須轉化為日本思維的馬克白。這故事廣為人知,但日本人對於巫術與鬼魅有自己詮釋的方式,因此我想到能劇,將能劇演員移動身體的方式、走路的姿態與風格等應用在電影。」
片頭由不同時代媒體事件聲音與歌曲交織歷史卷軸,包括〈Spice Girls - Wannabe (1997)〉、甘迺迪遭暗殺新聞(1963)、 最遠至1936年希特勒於柏林奧運會開幕演說等。導演同樣對"永恆"議題提出辯證。影評人Roger Ebert:《Contact》交匯了科學、政治與信仰的探討。
機器戰警與ED-209的聲音設計中保留人性與生物性的部分,並不完全是全然機器的概念。機器戰警身上零件的運轉聲,從頭部、手臂甚至腿部等都做了不同細微的聲音設計處理。相對機器戰警到後面逐漸喚醒的人性化,ED-209反倒在加入了豹的咆嘯聲與豬隻啼聲中,有一種漫畫式的聲音感。
片中大量電子物件的的聲音,Bud Cort為電腦配音,賦予它說話輕柔、童稚、脆弱人性的一面。電腦Edgar不僅有學習資料,分析或模仿聲波的能力,甚至演進到與人類對談關於「愛」是什麼的大哉問。它彷彿從嬰幼兒狀態、成長為叛逆少年,善妒也敏感。
特雷門琴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迷離音色,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但《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從聲音觀點來論,本片似乎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WarGames 戰爭遊戲》是 "Ready Player One"的重要參考之一,主角必須解開由一位逝去先知者所發明並隱藏的遊戲關卡後門,方能開啟下一個遊戲直到遊戲結束。同樣有著青春世代對抗成人世界的精神,諸多角色設定調性與中心思想,都將成人世界問題的解方,交於象徵希望的年輕世代手中。
黑澤明:「我想製作馬克白,但問題是必須轉化為日本思維的馬克白。這故事廣為人知,但日本人對於巫術與鬼魅有自己詮釋的方式,因此我想到能劇,將能劇演員移動身體的方式、走路的姿態與風格等應用在電影。」
片頭由不同時代媒體事件聲音與歌曲交織歷史卷軸,包括〈Spice Girls - Wannabe (1997)〉、甘迺迪遭暗殺新聞(1963)、 最遠至1936年希特勒於柏林奧運會開幕演說等。導演同樣對"永恆"議題提出辯證。影評人Roger Ebert:《Contact》交匯了科學、政治與信仰的探討。
機器戰警與ED-209的聲音設計中保留人性與生物性的部分,並不完全是全然機器的概念。機器戰警身上零件的運轉聲,從頭部、手臂甚至腿部等都做了不同細微的聲音設計處理。相對機器戰警到後面逐漸喚醒的人性化,ED-209反倒在加入了豹的咆嘯聲與豬隻啼聲中,有一種漫畫式的聲音感。
片中大量電子物件的的聲音,Bud Cort為電腦配音,賦予它說話輕柔、童稚、脆弱人性的一面。電腦Edgar不僅有學習資料,分析或模仿聲波的能力,甚至演進到與人類對談關於「愛」是什麼的大哉問。它彷彿從嬰幼兒狀態、成長為叛逆少年,善妒也敏感。
特雷門琴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迷離音色,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但《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從聲音觀點來論,本片似乎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WarGames 戰爭遊戲》是 "Ready Player One"的重要參考之一,主角必須解開由一位逝去先知者所發明並隱藏的遊戲關卡後門,方能開啟下一個遊戲直到遊戲結束。同樣有著青春世代對抗成人世界的精神,諸多角色設定調性與中心思想,都將成人世界問題的解方,交於象徵希望的年輕世代手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動畫電影《汪汪夢裡人》的個人感受,探討了電影帶來的多層次人生思考。根據電影宣傳標語“聚散有時,命運使然,感激曾經遇見”深入分析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感悟。
當上次看了一堆資料後,我發現感受周遭事物的體會似乎有所改變。 當我有意識地區分開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時,五官的感受突然變得強烈起來,我能感受到、觀察到平日中毫不起眼的細微細節。火車移動時帶來的微風讓髮絲觸摸到臉頰,幼鳥的吱吱叫聲,甚至是建築物外牆和地面的紋路都變得格外清晰,彷彿立體般浮現在眼前。
辣辣一眾人吃飽飯在樹下乘涼,辣辣先說話了:爸爸的內在聲音其實就是愛,但世界往往是以鬥爭的形式成就自己。愛拼才會贏,爸爸不想拼,因為爸爸知道將來見阿彌陀佛什麼都有,但內在聲音要爸爸做猴子和魔慈眾生玩。只是爸爸根本沒有這種心思,所以沒什麼好玩的,我也聽得懂聲音。 甜甜喝了一口礦淺水,他才說:對於人的劣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西班牙-法國合製的動畫電影,描述了一隻狗狗和機器人之間纏綿的故事。這篇文章通過生動的描述,揭示了孤獨和渴望陪伴的主題。角色在不同情節中展現了孤獨、渴望、分離和重逢,呼應了人性心底的潛藏的孤獨和尋求陪伴的渴望。文章通過劇情的詳細描述,生動地反映了角色的情感變化和成長。
Thumbnail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溫馨感人、無對白的動畫電影,描述狗與機器人間的互動。故事情節感人且耐人尋味,獲得觀眾好評。文章內容講述了電影劇情、生活的過客性質,以及個人對於失去與接受的思考。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影評 我單就看完這個電影的心得,並沒有先了解電影的背景, 所寫下的心得想法,以下內容會劇透。 主角以動物狗狗為原型,他想要愛,於是買了機器人, 跟他產生了羅曼蒂克的愛情, 慢慢牽起的手,創造出的美好回憶, 接著到了故事的轉折點,他們一起去了海邊玩, 然後機器人碰到了水,當
Thumbnail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西班牙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不論是中文片名,或英文原名《Robot Dreams》,都深具意境。一部談論「告別」的作品,以數個「夢境」刻畫角色情感關係。全片未出現任何一句台詞,甚至以「狗狗與機器人」作為主角,卻令觀眾在走出影廳的那刻起,在心上吹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Thumbnail
「世界那麼大,我們如何得以相遇相識,可能真的有神,我們不同的神各自的安排。」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動畫電影《汪汪夢裡人》的個人感受,探討了電影帶來的多層次人生思考。根據電影宣傳標語“聚散有時,命運使然,感激曾經遇見”深入分析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感悟。
當上次看了一堆資料後,我發現感受周遭事物的體會似乎有所改變。 當我有意識地區分開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時,五官的感受突然變得強烈起來,我能感受到、觀察到平日中毫不起眼的細微細節。火車移動時帶來的微風讓髮絲觸摸到臉頰,幼鳥的吱吱叫聲,甚至是建築物外牆和地面的紋路都變得格外清晰,彷彿立體般浮現在眼前。
辣辣一眾人吃飽飯在樹下乘涼,辣辣先說話了:爸爸的內在聲音其實就是愛,但世界往往是以鬥爭的形式成就自己。愛拼才會贏,爸爸不想拼,因為爸爸知道將來見阿彌陀佛什麼都有,但內在聲音要爸爸做猴子和魔慈眾生玩。只是爸爸根本沒有這種心思,所以沒什麼好玩的,我也聽得懂聲音。 甜甜喝了一口礦淺水,他才說:對於人的劣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西班牙-法國合製的動畫電影,描述了一隻狗狗和機器人之間纏綿的故事。這篇文章通過生動的描述,揭示了孤獨和渴望陪伴的主題。角色在不同情節中展現了孤獨、渴望、分離和重逢,呼應了人性心底的潛藏的孤獨和尋求陪伴的渴望。文章通過劇情的詳細描述,生動地反映了角色的情感變化和成長。
Thumbnail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溫馨感人、無對白的動畫電影,描述狗與機器人間的互動。故事情節感人且耐人尋味,獲得觀眾好評。文章內容講述了電影劇情、生活的過客性質,以及個人對於失去與接受的思考。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影評 我單就看完這個電影的心得,並沒有先了解電影的背景, 所寫下的心得想法,以下內容會劇透。 主角以動物狗狗為原型,他想要愛,於是買了機器人, 跟他產生了羅曼蒂克的愛情, 慢慢牽起的手,創造出的美好回憶, 接著到了故事的轉折點,他們一起去了海邊玩, 然後機器人碰到了水,當
Thumbnail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西班牙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不論是中文片名,或英文原名《Robot Dreams》,都深具意境。一部談論「告別」的作品,以數個「夢境」刻畫角色情感關係。全片未出現任何一句台詞,甚至以「狗狗與機器人」作為主角,卻令觀眾在走出影廳的那刻起,在心上吹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Thumbnail
「世界那麼大,我們如何得以相遇相識,可能真的有神,我們不同的神各自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