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總是說得容易、做得難?評《我的未來誰的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為什麼推薦你閱讀: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新興議題,但隨著時代衍進、總會衍伸出更多。難以回答的問題,本劇試著給出解答。

序:演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之後

若真有小朋友問你:「我的未來是誰的夢?」我想身處這個世代的你或我,大多會激動地說:「當然是你自己的呀!」「做你自己最重要!」

「這問題你去問張雨生吧。」劇場裡的孩子卻這麼回答你。「你沒有夢想嗎?」「我的夢想是離開家裡。」

這樣的對話讓我想起《春醒》,一部以青少男女為主角的音樂劇。同樣地,《春醒》有著強烈、甚至更為大膽的批判與深度,不同的是,當《春醒》聚焦在孩子長大後的「失去」與「轉變」,《我的未來誰的夢》則嘗試建構「家」的模樣。《夢》裡有著各種家庭:小家庭、雙薪家庭、隔代教養、移工等等,試圖透過不同的父母職業、階級與類型,有意識地建構本土在地,屬於臺灣教育的樣貌與難題。

而難題,從來不只是意識到就能解決。

raw-image

家庭訪問:怎麼都不一樣了?

《夢》有兩種元素特別讓我深思,其一是跨時間尺度的對比。本劇並非以順時間軸來呈現孩子的長大。幕與幕間的不連續、採用類蒙太奇的手法,雖缺少「主要主角」讓我們能深深共鳴、沉浸在劇場裡,卻讓我們的神智特別清晰——尤其是能強烈對比「懷孕時」、「孩子還小」、到「長大成人」時家長的心境,進而我們驚覺:

是什麼時候,懷孕時說過的「小孩健康就好、健康就好」變成大罵「你這個瑕疵品!」了呢?

正所謂「旁觀者清」,許多時候我們都能說得一口好教養⋯⋯只要孩子不是自家的。這些是劇中的父母:替他們的孩子量身訂製人生,甚至早在出生前就規劃好唸醫科了;把孩子當作網路世界的炫耀財,要孩子比Fashion Baby還要fashion;忙著賺錢、而疏於照顧⋯⋯當然,也有爸媽很正常,他們很普通地希望孩子一路順遂地長大、能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偶爾協助公共空間、講話不要大小聲、多關心媽媽一點⋯⋯聽著在健身房運動的大媽抱怨,你是否也發現了:這個名叫「正常」的清單,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能完成。

raw-image

時空對話:在陷入迴圈之前

我們家又不是今天才亂。——〈家庭訪問〉學生

混亂的家、失衡的親子關係就像是數學裡的「碎形」,一種開始簡單,經過時間反覆自身結構、不斷迭代 (iteration)而變得複雜的幾何圖形。家庭的難題並不會突然出現,但也不會自然地解決。這些難題往往隨著時間變得複雜、使得親子關係焦慮緊繃。

raw-image

我認為,讓現在與最初的自己對話,正是最簡單的舒壓方法——「想想初衷」。這雖然已是老調重彈,但往往有效,因為人的性格、與他人的相處模式大多不易改變,只是過去相對「單純」,找到過去的問題,更能讓家庭關係的壓力找到出口。

特殊與正常:請聽我説,我不是故意不同

另外一個特點,是本劇對特殊生的關注。劇中出現了身心障礙(多重障礙)的孩子、也出現了資優生。作為特殊教育背景出身的工作者,我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原來資優生也屬於特殊教育呀!」特殊教育宗旨在於給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對應的陪伴與指導,有趣的是,我們常認為資優生足夠聰穎、只是故意造反:就像《春醒》的梅奇爾、或是《我的未來誰的夢》裡有音樂天賦的孩子,當他們在日記本寫下自己對生命的困惑與焦慮時,訓導主任卻認為「你不要這樣給學校找麻煩!」而錯失挽救生命的機會。

raw-image

對「你的」人生都有幫助:給他們選擇與責任感

事實上,不光是孩子,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不盡相同的,但我們常用自己的過往,去希冀(許願?)孩子的未來一帆風順。極端的家長就像是遙控器選台——重播、再生、然後快轉到未來。當然,多數家長能夠清楚分割自己與孩子的人生差異處,但仍免不了出自愛的擔心、試圖規劃他們的生涯。

raw-image

「這是為了你好」、「以後你會感謝我的」就像止痛用的麻藥,讓父母面對孩子的怨恨不再疼痛;然而,「擔心」並無助於我們掌握自己的生命、更何況是孩子的未來?唯一能夠傳承的,是讓孩子「學會規劃、改變、掌握」自己未來的思維與方法,正如孩子必須從一個非常依賴的生物,轉變成為一個擁有自主能力的大人。在《我的未來誰的夢》裡,若能讓那位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子,了解選擇藝術作為職涯需要承擔的風險、與應盡的責任,我相信,孩子能飛得穩健、飛得更遠。

代結語:飛吧,我的夢想

你好比一把弓,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弓箭手看見無窮路徑上的箭靶,於是祂大力拉彎你這把弓,希望祂的箭能射得又快又遠。
欣然屈服在神的手中吧,
因為祂既愛那疾飛的箭,
也愛那穩定的弓。
——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教育議題並非一日能解,也會隨著時間越加複雜。然而,如果能回到一開始的關係,用像孩子般單純的心態,能夠更好的不只有孩子本身,父母也能更加自在。從過去我們都寫過的作文題目「我的夢想」出發,本劇《我的未來誰的夢》拋出的問題,持續在我們心中迴盪著。

raw-image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還不錯,歡迎愛心給我肯定,讓我為你寫出更多評論。
★歡迎追蹤我,以收到影評刊出通知
★若有希望老師評論的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家安老師的沙龍
125會員
175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家安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20
「情緒」(emotion)是一種我們都經歷過,卻難以名狀的身心狀態;要如何界定與描述,更是眾說紛紜。
Thumbnail
2021/10/20
「情緒」(emotion)是一種我們都經歷過,卻難以名狀的身心狀態;要如何界定與描述,更是眾說紛紜。
Thumbnail
2021/08/06
熟悉埃及文化的朋友,多少都聽過智慧之神托特(Thoth)的大名⋯⋯不過,你知道嗎:這群在臺灣環境生活地理所當然的智慧之神, 其實是「外來入侵種」唷。
Thumbnail
2021/08/06
熟悉埃及文化的朋友,多少都聽過智慧之神托特(Thoth)的大名⋯⋯不過,你知道嗎:這群在臺灣環境生活地理所當然的智慧之神, 其實是「外來入侵種」唷。
Thumbnail
2021/08/03
「醒醒吧!你其實會飛!」 我們都看過動物園裡的紅鶴在池畔漫步,但你有想過,沒有籠子的他們為什麼不會飛走嗎?
Thumbnail
2021/08/03
「醒醒吧!你其實會飛!」 我們都看過動物園裡的紅鶴在池畔漫步,但你有想過,沒有籠子的他們為什麼不會飛走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Thumbnail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Thumbnail
不知道生活在華人社會裡的大家,是否有很多人和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從小就渴望能達成他人的期望,且在該與父母學習分離的青春時期,感到期待又焦慮,還有在面對人格中的黑暗面時,總是逃避壓抑而不是學習與內心的黑暗共存呢?
Thumbnail
不知道生活在華人社會裡的大家,是否有很多人和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從小就渴望能達成他人的期望,且在該與父母學習分離的青春時期,感到期待又焦慮,還有在面對人格中的黑暗面時,總是逃避壓抑而不是學習與內心的黑暗共存呢?
Thumbnail
夢想帶來創造,創造改變時代。
Thumbnail
夢想帶來創造,創造改變時代。
Thumbnail
點開這部紀錄片,對於同在偏鄉學校服務的我來說,再熟悉不過,這就是我們孩子現在的生活...
Thumbnail
點開這部紀錄片,對於同在偏鄉學校服務的我來說,再熟悉不過,這就是我們孩子現在的生活...
Thumbnail
-兒時做的春秋大夢? 是不是該醒醒了?- 最近才看了心之谷,看了覺得很感動。但又覺得依照我現在這個年紀,應該是要為五子登科為主要精神來活每一天才對,怎麼可以「覺得」這部片是讓人感動的? 才發覺自己是還沒有長大~還以為人生會繞著你的夢去轉的小孩。
Thumbnail
-兒時做的春秋大夢? 是不是該醒醒了?- 最近才看了心之谷,看了覺得很感動。但又覺得依照我現在這個年紀,應該是要為五子登科為主要精神來活每一天才對,怎麼可以「覺得」這部片是讓人感動的? 才發覺自己是還沒有長大~還以為人生會繞著你的夢去轉的小孩。
Thumbnail
看到台劇【想見你】中鬱鬱寡歡的陳韻如,或韓劇【天空之城】中為了符合家長期待升上名校卻在求學路上半路夭折的姜藝瑞和車世麗,常覺得這群孩子,是在窒息的求學或成長路上,試圖用各種方式找到自己在世界的位置。 我們真的了解我們身旁的孩子嗎? 就讓這篇文章帶著我們一起反思,更加聽懂孩子要跟我們說什麼吧!
Thumbnail
看到台劇【想見你】中鬱鬱寡歡的陳韻如,或韓劇【天空之城】中為了符合家長期待升上名校卻在求學路上半路夭折的姜藝瑞和車世麗,常覺得這群孩子,是在窒息的求學或成長路上,試圖用各種方式找到自己在世界的位置。 我們真的了解我們身旁的孩子嗎? 就讓這篇文章帶著我們一起反思,更加聽懂孩子要跟我們說什麼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