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畫看心裡】看《青春養成紀》談青春期的分離焦慮(最後一段小爆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個體分離的青春期

不知道生活在華人社會裡的大家,是否有很多人和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從小就渴望能達成他人的期望,且在該與父母學習分離的青春時期,感到期待又焦慮,還有在面對人格中的黑暗面時,總是逃避壓抑而不是學習與內心的黑暗共存呢?

這部劇把這三個議題刻劃的相當鮮明,相信一定有許多人覺得很有共鳴,而我自己在這部劇中,也獲得一些收穫和感想,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們來談個體分離的青春期。


raw-image

集體主義增加分離的難度

在心理學中,青春時期的我們,是成長中練習獨立個體化的機會,但因為這些學科理論,大多是來自於西方國家,對於本來就比較強調個體主義的國家而言,這樣的成長分離,似乎是一件相較於我們更容易的事情。

而從小生長在「家庭」這個群體底下的我們,如何能夠在此刻長出完整的自我,又不需要完全的與父母脫離關係,對華人來便是一大挑戰。

有時候過度依賴,可能會使我們成為他人眼中的「媽寶」,而且在該獨立的年紀,還是相當依從父母的意志,無法完成自己的課題。

有時分離過頭,卻又可能會與家庭關係疏遠,乍看之下是完成了分離的課題,但其實良好的分離,應該要在長出獨立的自我意志時,又能維持與家庭良好的溝通與互動,才算是比較健康的完成此議題。


raw-image

平衡關係與自我

你可能會想:這也太難了吧?又要長出自我意志,又要能與家人維持良好互動,到底是什麼概念?

如果用蹺蹺板來比喻,大概可以想像成:左邊是依賴父母,右邊是獨立自我,童年時期的我們,基本上仰賴家庭的照料,所以大多數情況是左邊遠重於右邊。

而到了開始學習分離個體化的階段,就會逐漸變成右邊重於左邊,而為了找尋平衡的過程,蹺蹺板可能會劇烈的上下擺動、搖晃,直到我們開始拿捏好誰往前一些,誰又後退一些,這個蹺蹺板才會逐漸平衡,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學習「分離個體化」的過程。


raw-image

每個家庭的陣痛期不同

至於要如何達成,就要看每個家庭自身各方面的價值觀、特質與能力,有些家庭父母和小孩的成熟度較高、平時溝通良好或是父母很願意放手讓孩子去闖蕩,但同時又願意在孩子挫折時給予鼓勵等等,這樣的家庭對於抓取平衡的陣痛期就會比較短、較緩和。

而有些家庭可能缺乏良善的溝通、父母控制欲較強、平時未有良善的溝通、孩子較依賴而離不開父母,或與父母關係不佳而急於疏離父母等等,都可能使陣痛時間較長、較劇烈。

沒有辦法給予一個明確的方法,就解決所有人家庭中的問題。


raw-image

平衡蹺蹺板是一輩子的功課

況且平衡蹺蹺板這門功課,常常是一個家庭一輩子的事情。

因為在不同人生階段,會遇到不一樣的課題,這時候蹺蹺板又會開始波動,而此時又是一門新的議題,要我們學著重新去抓取新的平衡。

你有發現嗎?這是一門多麼困難的事情啊!不會在一時半刻就學會,也不是完成這個階段就可以安逸過日子,而是要不斷的學習、溝通和調整,才能慢慢和家人抓到彼此的平衡。

而這齣劇在最後美美終於要學習堅持自我意志,和母親學習分離時,她問了媽媽一句話:「可是我還是很害怕,怎麼辦?」

「當你走的越遠,我就越為你感到驕傲。」母親不捨的看著美美說。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其實道盡了一位母親的心聲,但也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和依靠。

母親讓美美知道:

你可以勇敢的去遙遠的天空飛翔,當你越努力在這個世界闖蕩,我就越引以為傲,而且不用怕也不要擔心,因為當你飛累的時候,我們依然會在這裡成為你的依靠。

這一幕,正是母親與孩子完成「個體分離」的最佳詮釋,讓孩子可以保有自我意志,可是又不必因此而與母親疏遠,我想這就是母親在學會放手後,給孩子最多的愛吧!

你呢?你看完這一幕有什麼感動嗎?
留言和我分享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6會員
161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溫柚榕聊聊天的其他內容
2024/10/13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2024/10/13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2023/12/17
前言 「你願意花多少力氣或代價,去留下年輕時所得來的功成名就呢?」我想,這是許多人拚博一生之後,最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這麼努力的背後,不就是為了能在中晚年後,依然能享有榮華富貴嗎? 但假如眾多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要能維持和年輕時一樣的水準,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此之外,衰退的時間甚至比我們想像
Thumbnail
2023/12/17
前言 「你願意花多少力氣或代價,去留下年輕時所得來的功成名就呢?」我想,這是許多人拚博一生之後,最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這麼努力的背後,不就是為了能在中晚年後,依然能享有榮華富貴嗎? 但假如眾多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要能維持和年輕時一樣的水準,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此之外,衰退的時間甚至比我們想像
Thumbnail
2023/11/19
賣不出產品怎麼辦? 最後我們回到商業思維,想詢問各位觀眾:如果一個產品賣不出去,你通常會覺的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呢?是產品不夠好?還是行銷廣告打不夠兇?還是銷售人員嘴笨不會銷售呢?在找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書中的故事分享。 在此書中,作者的孩子為了園遊會做一組筆電模型,但不知道如何定價,便詢問…
Thumbnail
2023/11/19
賣不出產品怎麼辦? 最後我們回到商業思維,想詢問各位觀眾:如果一個產品賣不出去,你通常會覺的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呢?是產品不夠好?還是行銷廣告打不夠兇?還是銷售人員嘴笨不會銷售呢?在找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書中的故事分享。 在此書中,作者的孩子為了園遊會做一組筆電模型,但不知道如何定價,便詢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親子關係是一段我認為,世界上很奇妙的關係,我們無法選擇父母是誰,但卻會和他們有一輩子的連結。 而且在華人社會裡,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又是相對緊密的,因此常會有相愛相殺的劇本出現,今天來聊聊,為什麼父母對我們的愛,有時候卻是種令人窒息的枷鎖呢?
Thumbnail
親子關係是一段我認為,世界上很奇妙的關係,我們無法選擇父母是誰,但卻會和他們有一輩子的連結。 而且在華人社會裡,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又是相對緊密的,因此常會有相愛相殺的劇本出現,今天來聊聊,為什麼父母對我們的愛,有時候卻是種令人窒息的枷鎖呢?
Thumbnail
【本集主題】 :如果我一直遇不到可以和我相愛的人,怎麼辦? S+V+O三步驟,教你打造共同愛的課題 〔STEP1〕:由我,變成我們
Thumbnail
【本集主題】 :如果我一直遇不到可以和我相愛的人,怎麼辦? S+V+O三步驟,教你打造共同愛的課題 〔STEP1〕:由我,變成我們
Thumbnail
其實不少青少年期孩子,他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這樣不順眼、那樣也不順心,他們有自己說不出口的挫折;在這階段,他們渴求獨立、自主,也在乎父母想法,但又表現出他們不在乎父母,因為不想被說爸媽寶..........
Thumbnail
其實不少青少年期孩子,他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這樣不順眼、那樣也不順心,他們有自己說不出口的挫折;在這階段,他們渴求獨立、自主,也在乎父母想法,但又表現出他們不在乎父母,因為不想被說爸媽寶..........
Thumbnail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關於《青春養成記》 青春其實很複雜 青春 v.s 家庭 《青春養成記》的主軸圍繞著家庭、同儕與個人之間的關係,電影中以華人家庭為背景,因此許多我們熟知的傳統禮教也都出現在電影當中,例如:百善孝為先、三從四德,這些禮教確實是種美德,然而就如電影一開頭所說的: 紅熊貓的一體兩面 擁抱內在小孩 後記
Thumbnail
關於《青春養成記》 青春其實很複雜 青春 v.s 家庭 《青春養成記》的主軸圍繞著家庭、同儕與個人之間的關係,電影中以華人家庭為背景,因此許多我們熟知的傳統禮教也都出現在電影當中,例如:百善孝為先、三從四德,這些禮教確實是種美德,然而就如電影一開頭所說的: 紅熊貓的一體兩面 擁抱內在小孩 後記
Thumbnail
最近看了《青春養成記》(原名Turning Red),有興趣的人可以在Disney+看。是少見的以華人為主角的動畫片,又有很可愛的紅貓熊,本來想說是娛樂片,但卻有一個片段讓我感觸很多。 以下沒有描述劇情,但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還是有雷,如果介意的人可以不要再看。
Thumbnail
最近看了《青春養成記》(原名Turning Red),有興趣的人可以在Disney+看。是少見的以華人為主角的動畫片,又有很可愛的紅貓熊,本來想說是娛樂片,但卻有一個片段讓我感觸很多。 以下沒有描述劇情,但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還是有雷,如果介意的人可以不要再看。
Thumbnail
不知道生活在華人社會裡的大家,是否有很多人和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從小就渴望能達成他人的期望,且在該與父母學習分離的青春時期,感到期待又焦慮,還有在面對人格中的黑暗面時,總是逃避壓抑而不是學習與內心的黑暗共存呢?
Thumbnail
不知道生活在華人社會裡的大家,是否有很多人和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從小就渴望能達成他人的期望,且在該與父母學習分離的青春時期,感到期待又焦慮,還有在面對人格中的黑暗面時,總是逃避壓抑而不是學習與內心的黑暗共存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