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開花結果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大人的過去經驗裡面,有多少次曾經懷疑過自己關於學習樣貌的判斷是不是正確?

當一個小孩在嘗試他的學習歷程的時候,大人們是不是能夠先將自己的過往經驗抽離,先用一種好奇的心情去等待,或者我們並不知道要等待多久,但往往會讓人有意外地發現。

自學的這半年來,有一個重要的觀察,我不清楚是不是其他的家庭也有這樣的感受,於我,查覺到這一件事情確實帶給我很強大的力量,作為支持我能夠繼續寫下新一年度的自學計畫。

從一開始的自學生活,孩子從每天躺在地上像個廢柴殭屍般,然後突然間像是要讓人看見了黎明般地積極發憤圖強,完全自主地規劃著自己的每一天自學日子,解完數學教材後,拿出語文類別的書看,甚至有的時候比起每日的預期進度要超前,好像從此自學生的樣子就可以這樣一條直線地往上走,那瞬間真的會讓人充滿法喜,感覺這輩子就這樣光芒四射下去了。

然後再過了一陣子,計畫便像是剛曬好的衣服般,被無情地揉擰攤散在沙發上,即使彷彿仍然聞得到散發出來的陽光味。沙發上堆著的那些積極向上,很快地被自學生自己發現,那是一種被激發出來的不真實,那個學習的步調並不是自己真正要的,而只是因為躺在地上太久了,想起身,而誤會了起身就是坐進書桌前。

又再一陣子過後發現了他自己,就像是坐在書桌前的半人殭屍,像人一樣吸吐著真實世界的一切,卻仍舊淡淡地飄散著內在對於學習的腐味;身上一絲一絲地長出著的綠芽像是學習的成果,但每個綠芽都長在腐壞了的芽點上,還沒等到粗枝大葉,嫩芽就活生生地從脫落下來。經常在我要不要這樣做、我為什麼要學這個、我學了這個又可以怎樣、我不想要學不行嗎...這樣問題產生的點上,慢慢地把芽點腐壞處挖開,然後每天曬著陽光,重新長出完整的皮。

就這樣走了一個月又一個月,現在眼前的小樹苗,看起來傷痕累累的樹苗,連著看著的大人都一度灰心地誤以為這一切都像是回到了原點,好像自學的生活根本就只是帶來了一場混亂,然後走回了原點。

然後,這個半人殭屍開始又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了一陣子,在這段時間裡面,大人真的以為自己的等待像是到了頭,在自己快要沒有力氣的時候,開始談論到「若是要結束自學生活,怎麼做對彼此可以更好?」、「找一個不一樣的學校試試看不同的學習方式?」、「自學生活給我們的壓力好像都大到彼此看不見對方」這些話題的時候,眼前的孩子竟然就在某一天用一種新的模樣走來,帶著一絲絲地陽光灑向你和他之間,光線微弱不刺眼,卻正好能夠讓彼此看見真實的自己那般剛好。好像那些腐點的修復,讓這個人重新得到了生命力,緩緩地靜靜地重新走回了路。他說:「我覺得自學真的比較好,因為我不會覺得那些都是別人叫我做的,是我自己可以掌握的,我喜歡這樣。」

半人殭屍,並沒有從此以後就成了人,或者是神。就像是成人一般,在星期五的夜晚,經常性地成為非人的模樣,是廢、是瘋、會不會也可能在那個時候,才是他真實的樣貌。

這一段時間的自學生活裡,在每一次的衝突中重新地去表達彼此對於學習的期待,以及對於彼此的看見,並且在每一次的商討中,將彼此的差異提出來討論,像是:「我認為一個人是不是能夠擁有完全的自主狀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你是不是也要這樣認為得要你自己想想看。」、「我在意的不是你學到甚麼樣的知識,而是做為一個人在面對這個世界會需要學習到的事物,像是:克服挫折、同理、協調溝通、保有自己也能看見別人…」、「在學校裡面的人沒能讓你保有原本的好、讓你漸漸地從眾了,你成了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我不知道你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我能做的就是讓你有機會找到這一件事」、「我們都是不一樣的人,樣子不一樣,想法不一樣,習慣也不一樣,即使你是我生的,但你是完全獨立的自己,我也需要練習不去干擾你學習的樣子,但是這真的有點難,但努力這一件事情就是媽媽的責任,那你覺得你的責任是甚麼?」。當這些話題被一再地提出來對話的時候,他重新看見自己的學習樣貌,發現自己的各項特質、特長與缺點,然後學會在生活中安排自己的學習模式,走到了一種將學習生活化,並且在學習的狀態裡與真實的自己相處得宜的階段。

因為看著自己並且陪著自己經歷過這一切的自學生,好像就從半人殭屍變成了人,只是微微地殘留著一點點腐味,在身體疲憊的時候、在生活步調偶爾紊亂的時候,就像每個大人也偶爾有耍廢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我,有一種感覺他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變化,而從此,他的學習行為再也無法被預測。

我不再能夠很準確地預測他做某一件事情的想法、無法再準確地預測要求他做甚麼的時候他的反應、不再能夠預測他將往哪個方向前進,從這一刻開始,他彷彿像是個我從來不認識的孩子,即使在眼前的是這麼熟悉的臉龐與笑容。

每個聽聞我們自學的朋友都會問到,不考試怎麼知道他會不會?沒有寫怎麼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理解,過去面對這些的時候,也曾經問過自己,的確,我們不會知道,如果沒有經過檢視。因此在他將原先預定的自學計畫大致走完後,我們便開始嘗試使用電腦做均一教育平台的題目,一方面作為練習,一方面因為均一平台設計的機制讓小孩很有”玩樂”的感覺。就這麼樣又過了半個月,有一天開始他又停下來不上網了。我問他「要不要把學校的課本當作一個檢視學習的工具」。這次,小孩沒有問「為什麼要寫?」用一種寫寫也沒關係的態度嘗試著,遇上了不太懂的語詞再一起去讀懂,練習寫變成了一種自我能力的確認,問他:「覺得這樣像是在考試或者是寫作業嗎?」他說:「還好啊,就跟做均一(教育平台)一樣,只是沒有勳章而已。」

「會很想要收集勳章嗎?」「之前連續15天登錄的時候,可以領到那個勳章,結果那天我自己沒有做到,就錯過了,還要重來很累。而且寫題目其實比較簡單,可以自己選題目,做均一每個都有五題要寫完才可以。而且我可以一直做一年級的,為了收集獎章,根本也沒有幫助,就只是偷吃步而已。」

「可是有獎章可以收集應該還是會比較有動力吧!不會嗎?」

「還好,就跟老師發好寶寶獎章一樣啊,為了拿到獎章,可是有沒有真的認真只有自己知道。」

這自學半年多來走到這裡,看著眼前這個10歲的孩子,感覺很是厲害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別問兒子是誰的馬麻的沙龍
40會員
39內容數
2021/03/31
我想著,以前只懂得欣賞一個有理念的老師,一個能堅持的老師。最近又在想,每一個老師都可能有他的堅持,對,每一個老師都有。只是,究竟他們各自在堅持什麼?他們各自的理念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3/31
我想著,以前只懂得欣賞一個有理念的老師,一個能堅持的老師。最近又在想,每一個老師都可能有他的堅持,對,每一個老師都有。只是,究竟他們各自在堅持什麼?他們各自的理念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3/29
昨天有個家長來身邊悄聲說「你兒好厲害」,將剛剛發生的事情說了一下,他說「妳兒跟我說讓我在門口等一下先不用進去,他去處理。然後我就站在門口看,看他站在兩個人中間,繼續吵架的兩個人他們各自進行的活動,然後就沒事了。怎麼這麼厲害? 可是我看不懂耶,為什麼會這樣」。過了一下子,我問自學生發生甚麼事,他一派輕
Thumbnail
2021/03/29
昨天有個家長來身邊悄聲說「你兒好厲害」,將剛剛發生的事情說了一下,他說「妳兒跟我說讓我在門口等一下先不用進去,他去處理。然後我就站在門口看,看他站在兩個人中間,繼續吵架的兩個人他們各自進行的活動,然後就沒事了。怎麼這麼厲害? 可是我看不懂耶,為什麼會這樣」。過了一下子,我問自學生發生甚麼事,他一派輕
Thumbnail
2020/05/10
幾乎要半年了,這一段時間完全沒有辦法寫文章,無法寫下任何一件關於自學的事。這一段時間的自學日子,就好像是進入了一種幾乎見不到光的暗房,雖然沒有光卻還是看得見東西在移動搖晃,雖然看不清楚卻還是能夠辨識出物體的存在。物體就是自學的樣態,搖晃著、移動著,卻看不清楚方向。
Thumbnail
2020/05/10
幾乎要半年了,這一段時間完全沒有辦法寫文章,無法寫下任何一件關於自學的事。這一段時間的自學日子,就好像是進入了一種幾乎見不到光的暗房,雖然沒有光卻還是看得見東西在移動搖晃,雖然看不清楚卻還是能夠辨識出物體的存在。物體就是自學的樣態,搖晃著、移動著,卻看不清楚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