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類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這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
不過在人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從狩獵時代與野獸博鬥掙扎著活下來,一直發展到今日高度複雜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曾經這麼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經歷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
我非常喜歡這段描述,的確,野蠻與文明的分野,來自於對自然美好的感受與讚嘆,換句話說,當我們已經不必整天為了活下來而耗盡心神,開始有餘裕欣賞周遭的世界時,文明才得以發展。
這種對美好的感受與生存的實用價值是不同的,因此,哲學家康德這麼定義:「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提醒我們,若是所做所為都考量到「實用目的」的時候,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
不過在這個變化迅速焦慮憂鬱的時代裏,自然荒野有更不可或缺的價值,因為可以接觸到比我們這個短暫人生,以及周邊瞬息被取代的物質器物,更為長久的事物,因此可以安定我們浮躁的心情。
而且,隨著人類文明演進,人類習慣於以主宰者的勢態操控這個世界,逐漸忘掉了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一旦發現即便科技再進步,我們的肉體還是會變老、衰敗,因此就產生了惶惑不安的情緒。
這是人類與自然生命疏離才會有的恐懼,從古至今,與荒野大地始終保持接觸的原住民部落,與自然共處中會發現,個別的生命雖然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但生命永遠不會消失,大自然除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之外,還有一種韻律,那就是春夏秋冬、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的循環,這種體會可以使我們安心的面對死亡。
現代人因為工作與生活便利性的關係,逐漸集中到城市裏來,地球上所有城市的面積加起來,佔不到百分之三,但卻聚集了過半數以上的人口,當房子愈蓋愈高之下,人們離土地與自然也就愈來愈遙遠了。而且因為空間規劃失當,我們無法悠閒地停留,於是整天在街道上來來回回地奔走。同時為了鼓勵消費,不斷地蓋大賣場、百貨公司,一棟棟建築物將自然生命趕出了我們的視野。心靈一旦被慾望塞滿,也就失去了柔軟的情感。
從生態經濟學的分析可以得知,一塊原始的大自然,對人類、對萬物長遠上的價值是最高的,可是一旦經過人為開發,即使短期內可以獲得經濟或物質上的利益,但一年一年過去,它的價值就會遞減,終究比不上保留完整的自然野地。
其實自然荒野與物質文明應該可以取得平衡的。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主題就是「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每一屆的世博會都會選擇一個與人類未來相關的共同主題,世界各國在此展現科技創意與文化的進步之外,同時也在展示館的建築上充分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力,除此之外,這一屆特別徵選出八十個城市最佳實踐區,除了探索城市的未來之外,綠建築,建材低碳化,設計數位化,以及潔淨能源的大規模應用,無不出現在各個展覽館的每個角落,甚至整個世博園區就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未來城市科技實驗區。
其實不管是在城市館,或者國家館,乃至於企業館,不管走到那裏,在影片中或展示看板中總是不斷看到可持續性發展(台灣翻譯成永續發展)以及低碳城市潔淨能源這些名詞。
看來低碳城市是當前國際大都市致力追求的目標,除了是防止全球暖化,節約能源之外,也能降低環境污染,增進生活品質。低碳城市除了要提倡綠建築之外,最重要的是整個城市的規劃設計觀念的改變,比如將從車子為主的城市街道還給人,馬路應該除了交通,還可以用來逛街、遊戲、吃飯、喝咖啡,也就是營造出一個可以散步的城市。當然,鼓勵自行車當作通勤的交通工具,用大眾運輸系統取代每個人開著自己的小轎車,這些都是建立低碳城市最基本的條件,但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不只建築綠起來,整個城市也要綠起來,相信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讓城市不只是適合人住的地方,也能夠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棲息地。
俄羅斯以十二座不規則形狀的塔樓構成非常大的一個展示館,其中絕大部份的空間卻打造成夢幻花園,在悅耳的天籟聲中,繞行著這個花比人大的不可思議花園,想起美國館播放的一部沒有任何語言對話的4D效果電影,敘述一名小女孩如何將廢棄空地變成茂密的花園。看來,當人們生活在已經過度人工化水泥化的都市中,對大自然的渴望反而愈加強烈。
因此,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寧波中庭裏,圍繞滿水密桃和草莓的中央,居然是一畝綠油油的水田,也令人想起前些年民間團體種在凱達格蘭大道,總統府前那些水稻了!
看了各國對未來城市的想像之後,不免回過頭想,我們想要怎麼樣的城市?
若你問我,我的願望很簡單,我希望我居住的那個城市可以散步,可以沈思,可以使我安心坐下來讀書或曬太陽。我可以在都市公園的小小池畔,看著野鳥兒覓食。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絕不會因為市中心多了一座佔據公園綠地的大運場而名揚國際,反而會因為生活空間中的綠蔭使得人願意住下來。
『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我們的確有能力改變環境,塑造出城市景觀,但是一旦我們住在裏面,久而久之,環境就會回過來改變我們的個性與視野。
在都市裡留下一片原始森林荒野公園,讓人類重新審視人與大自然間的互動關係,重新見到上蒼賦予萬物生命的意旨,這是我們給自己,也是給後代子孫最好的禮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