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關於自然荒野與物質文明的隨想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類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這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
  不過在人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從狩獵時代與野獸博鬥掙扎著活下來,一直發展到今日高度複雜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曾經這麼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經歷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
  我非常喜歡這段描述,的確,野蠻與文明的分野,來自於對自然美好的感受與讚嘆,換句話說,當我們已經不必整天為了活下來而耗盡心神,開始有餘裕欣賞周遭的世界時,文明才得以發展。
  這種對美好的感受與生存的實用價值是不同的,因此,哲學家康德這麼定義:「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提醒我們,若是所做所為都考量到「實用目的」的時候,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
  不過在這個變化迅速焦慮憂鬱的時代裏,自然荒野有更不可或缺的價值,因為可以接觸到比我們這個短暫人生,以及周邊瞬息被取代的物質器物,更為長久的事物,因此可以安定我們浮躁的心情。
  而且,隨著人類文明演進,人類習慣於以主宰者的勢態操控這個世界,逐漸忘掉了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一旦發現即便科技再進步,我們的肉體還是會變老、衰敗,因此就產生了惶惑不安的情緒。
  這是人類與自然生命疏離才會有的恐懼,從古至今,與荒野大地始終保持接觸的原住民部落,與自然共處中會發現,個別的生命雖然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但生命永遠不會消失,大自然除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之外,還有一種韻律,那就是春夏秋冬、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的循環,這種體會可以使我們安心的面對死亡。
  現代人因為工作與生活便利性的關係,逐漸集中到城市裏來,地球上所有城市的面積加起來,佔不到百分之三,但卻聚集了過半數以上的人口,當房子愈蓋愈高之下,人們離土地與自然也就愈來愈遙遠了。而且因為空間規劃失當,我們無法悠閒地停留,於是整天在街道上來來回回地奔走。同時為了鼓勵消費,不斷地蓋大賣場、百貨公司,一棟棟建築物將自然生命趕出了我們的視野。心靈一旦被慾望塞滿,也就失去了柔軟的情感。
  從生態經濟學的分析可以得知,一塊原始的大自然,對人類、對萬物長遠上的價值是最高的,可是一旦經過人為開發,即使短期內可以獲得經濟或物質上的利益,但一年一年過去,它的價值就會遞減,終究比不上保留完整的自然野地。
  其實自然荒野與物質文明應該可以取得平衡的。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主題就是「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每一屆的世博會都會選擇一個與人類未來相關的共同主題,世界各國在此展現科技創意與文化的進步之外,同時也在展示館的建築上充分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力,除此之外,這一屆特別徵選出八十個城市最佳實踐區,除了探索城市的未來之外,綠建築,建材低碳化,設計數位化,以及潔淨能源的大規模應用,無不出現在各個展覽館的每個角落,甚至整個世博園區就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未來城市科技實驗區。
  其實不管是在城市館,或者國家館,乃至於企業館,不管走到那裏,在影片中或展示看板中總是不斷看到可持續性發展(台灣翻譯成永續發展)以及低碳城市潔淨能源這些名詞。
  看來低碳城市是當前國際大都市致力追求的目標,除了是防止全球暖化,節約能源之外,也能降低環境污染,增進生活品質。低碳城市除了要提倡綠建築之外,最重要的是整個城市的規劃設計觀念的改變,比如將從車子為主的城市街道還給人,馬路應該除了交通,還可以用來逛街、遊戲、吃飯、喝咖啡,也就是營造出一個可以散步的城市。當然,鼓勵自行車當作通勤的交通工具,用大眾運輸系統取代每個人開著自己的小轎車,這些都是建立低碳城市最基本的條件,但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不只建築綠起來,整個城市也要綠起來,相信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讓城市不只是適合人住的地方,也能夠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棲息地。
  俄羅斯以十二座不規則形狀的塔樓構成非常大的一個展示館,其中絕大部份的空間卻打造成夢幻花園,在悅耳的天籟聲中,繞行著這個花比人大的不可思議花園,想起美國館播放的一部沒有任何語言對話的4D效果電影,敘述一名小女孩如何將廢棄空地變成茂密的花園。看來,當人們生活在已經過度人工化水泥化的都市中,對大自然的渴望反而愈加強烈。
  因此,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寧波中庭裏,圍繞滿水密桃和草莓的中央,居然是一畝綠油油的水田,也令人想起前些年民間團體種在凱達格蘭大道,總統府前那些水稻了!
  看了各國對未來城市的想像之後,不免回過頭想,我們想要怎麼樣的城市?
若你問我,我的願望很簡單,我希望我居住的那個城市可以散步,可以沈思,可以使我安心坐下來讀書或曬太陽。我可以在都市公園的小小池畔,看著野鳥兒覓食。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絕不會因為市中心多了一座佔據公園綠地的大運場而名揚國際,反而會因為生活空間中的綠蔭使得人願意住下來。
  『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我們的確有能力改變環境,塑造出城市景觀,但是一旦我們住在裏面,久而久之,環境就會回過來改變我們的個性與視野。
  在都市裡留下一片原始森林荒野公園,讓人類重新審視人與大自然間的互動關係,重新見到上蒼賦予萬物生命的意旨,這是我們給自己,也是給後代子孫最好的禮物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網路的閱讀可以取代書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堅持或不堅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賞心樂事的再發現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蝴蝶拍動翅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恐懼之名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心臟裡的薔薇:關於文明的自然屬性  的確,每個人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文明的」與「理性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有些我們會有意識地去做,另一些則潛移默化中影響。但在這個過程中,並非有一些自然與本能被刪除、取代或塞進漆黑的意識地牢中,我們的、從出生開始逐步累積的能力與模式都是不斷地整併新資訊、不斷地調整與擴張。
    avatar
    前圖紙
    2024-04-27
    關於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avatar
    傻剛
    2024-02-16
    /有雷/ 《神啊,你在嗎?》,關於成長,順其自然就好。《神啊,你在嗎?》電影心得,歡迎交流。
    Thumbnail
    avatar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2023-12-23
    人終將回歸於自然-宗教博物館【山海天人】特展今年宗教博物館的特展【山海天人】,則著重於探討人於自然間的關係,以沈浸式體驗的形式重新感受生命意義。 遊歷時聽聞路人耳語:「這樣的布展沒有深度。」 人們往往將立即能獲得的資訊量多寡,視為展覽的實際價值。其實真正的展品,是體驗者當下內心的覺知。
    Thumbnail
    avatar
    Peiwen K
    2023-08-03
    【自然語言處理 — 概念篇】 探索TF-IDF, 關於詞的統計與索引隱含著什麼奧秘呢?所謂TF-IDF是由兩個名詞所組成的, 分別是「詞頻(Term Frequency,TF)」和「逆文檔頻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IDF)。 表示詞在文檔中出現的頻率, 就統計學而言, 只要這個詞在文本中出現越多次代表越值得關注, 因此它會具有一個重要的統計評估指標之
    Thumbnail
    avatar
    阿Han
    2023-06-21
    關於我們文明與外星高智體的可能性思考關於我們文明與外星高智體的可能性思考 如果,用十萬年時間,令黑猩猩基因突變而成為了今天直立智人的始祖;那麼,能夠作星際航行的「外星高智體」,若然領先我們超過1M或數M的時間,「他們」的精神、心靈文明或會演化至哪一個境界?
    Thumbnail
    avatar
    盧明輝
    2022-09-06
    投入自然,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關於《生態藝術》將自然作為「藝術物」(objet d’art),作為創作的領域,並不能立即表示詩意的觀點就是生態的。這種投入自然領域的唯一動機,如果真有一個動機的話,會是逃脫主義。我們逃脫,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為了遠離其習慣的地方。
    Thumbnail
    avatar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2022-02-06
    關於愛戀-自燃關於單戀的自我焚燒 記得你粉色長裙 白色上衣 耳環點綴  炎熱的天氣沒將你融化 而我卻焚燒 從腳底開始「自燃」
    Thumbnail
    avatar
    施亭亘
    2021-09-07
    關於生命中言語的制約   我爸打了電話過來,卻在電話那頭跟我說:「你不要再集郵了,那個能吃嗎?你會餓死!」我的筆書寫著這段回憶。我大概忘了這段事情,但卻透過這個大掃除的過程,意識到自己對於「興趣能不能當飯吃」這事有這麼多的恐懼,應該就是來自這個童年時期的制約。
    Thumbnail
    avatar
    Will Lu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