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吧!阿德勒的人生風格與早期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期有幸跟一群夥伴一起讀《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這是幾年前《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爆紅後,網路上推薦若想了解阿德勒的心理學論述時,值得入手的一書,只不過,之前讀著覺得有點難以進入,於是就被擱置在書櫃中好一段時日,直到有夥伴提出來要一起讀此書。然而,對於阿德勒的心理學論述,我所知甚少,因此,文章比較是朝著在學習路上的一些心得、體會做分享,也算是透過書寫的自我整理,也可能離阿德勒真正想表述的仍有差距,這一點想先做說明。此外,開始著手書寫時,書也讀到人生風格(The Style of Life)與早期記憶(Old Remerbrances)了,因此,書寫上也就打算先由此開始,再慢慢補上其他。

人生風格的源起:早期記憶


前幾回,先由阿德勒是怎樣的一個心理學做介紹後,首先討論了最重要的二種情結—自卑情結(The Inferiority Complex)、優越情結(The Superiority Complex),然而這二種情結,甚至是這個人的人生風格(The Style of Life)之所以形成,在阿德勒認為,都是起源於早期記憶。
在該篇章裡,阿德勒舉出很多案例,像是死亡記憶對孩童的影響、身體有缺陷(病症)的影響等,其他像是早期記憶中若對視覺、聽覺感興趣的孩子,長大後會如何呈現在個人生命裡,以下是書中他對於早期記憶的論述:
在四、五歲便形成的人生風格當中,我們會找到過去的記憶和現在的行動之間的關聯性。歷經多次類似的觀察研究之後,我們確信以下理論:我們永遠都可以在早期記憶中找到個案人生原型中的本質。 —P107
當一個人回顧過往,不管他的記憶裡出現了什麼,必定是在情緒上讓他有感的事物,因此我們能據此找出探索此人人格的線索。 --P107
如果我們可以挖掘出部分早期的記憶,就能預測個案日後的人生會發生什麼事。然而,請務必記住,這些早期記憶只是線索而已,並非真正的原因。⋯⋯記憶指出了個體透過哪些行動來達成目標,以及必須克服哪些障礙。記憶也揭示出對於生命有用或無用的面向,個體因何而對其中一個面向較有興趣。 --P115

由此得以窺見孩提時期所發生的事,以及這個孩子如何解讀,都會形塑未來的行動方向。然而,在孩子如何解讀事件上,除了因先生氣質有不同的反應外,一旁的大人如何回應也是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這也是為何阿德勒文中也特別提到教育:以不同的教育方法面對不同的孩子。
至於早期記憶是否記得,是否為幻想,對阿德勒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些都是個案的一部分,也都有助於理解當事人對於什麼事感到興趣。最後,在網路上,找到幾篇有關早期記憶的介紹,覺得不錯,也一併分享:
之一:五分鐘學會阿德勒早期回憶
之二:原來,瞭解孩子也可以這麼簡單~阿德勒心理學早期回憶的運用~ (此篇文較長,若想特別看早期回憶那段,可移到文的中段開始讀)

人生風格:為了達成人生目標的一致性行動


再回來談「人生風格」,阿德勒也指出要在特定環境條件下來觀察每個人的人生風格,尤其這個人進入全然陌生的新環境,面臨困難時,人生風格會更清楚顯明(P88)。
人生風格指的是個性嗎?或者和個性一樣嗎?書中,阿德勒也有回答:「長久以來,個體心理學將這種為了達成人生目標的一致性行動稱為「人生規劃」(a plan of life),但這個詞彙有時會誤導學生,現在統一改為「人生風格」(a style of life)」
「人生風格是一個統一體,而型塑人生風格的正是人們早年生活所遭遇的困境,以及為了特定目標所做的努力。」(p89)
接著書中用一個總在最後關頭選擇逃避,而不去設法解決問題的個案為例做說明,一方面指出該個案目前的問題及行為,另一方面則分析在此人生風格背後的理由,幫助我們更能明白他的論述與觀點。
然而,阿德勒並非一位宿命論的心理學者,找到人生風格並不是為了著眼過去,而是從中幫助個案了解(找出)自己的人生風格有哪些錯誤之處,並加以修正,這也可以說為什麼阿德勒鼓勵大家從現在起,為了自己未來的幸福而努力,也是《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一直想要讓讀者們明的的事情吧。

本篇重點整理:

一、人生風格的源起於早期記憶,而早期記憶真偽或者有無意識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些因為在情緒上讓有感而被記下來的事物,都有助於理解當事人對於什麼事感到興趣。
二、所謂人生風格,則意指:為了達成人生目標的一致性行動,除非了解自己的人生風格有哪些錯誤之處,才有機會加以修正,否則人會依著同樣的模式繼續在自己的故事裡生活著。

若讀完這篇文章您也有收穫,歡迎:
一個愛心的鼓勵、一回收藏的肯定、一份有價的轉分享、一次實際的隨喜贊助。
你的行動將是支持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謝謝 ❤

思嘉女郎的粉絲頁,也歡迎按讚追蹤哦 :)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提到與金錢的關係,以前雖然也看了一些教你怎麼存錢、花錢、投資與理財的書,但都是技術層面的事情,另一方面,網路或書籍中雖然會看到不少關於有錢人的習慣、想法等分享文,甚至「有錢人想得和你不一樣」一書還曾經爆紅,可是,我的焦點還是放在有錢人「他們」怎麼做、怎麼想,而不是我自己。所以,這些方法、觀念⋯⋯
一開始,加入臉書換物平台後的第一筆換物,網友們如雪片飛來的訊息,讓人驚呼「網軍力量大!」,但也是從那個經驗裡,我忽然看見自己好笑的行為——一開始我的出發點是為了把家中不再需要的物品換出,但是在這個過程開始衍生的麻煩事中,我看見事情已經本末倒置啦!為了換物,把自己搞得一堆瑣事不是原先想要的,於是⋯⋯
誰說好日子就只是大魚大肉不愁吃穿?誰說好日子就沒有憂愁或吵架的時刻? 看著動畫「小兒子」第二季,每集大約3分鐘左右,談的是平凡生活裡的小事,卻又層層舖疊出關於這個家的愛的點滴,有一些觸動了心弦,有一些則勾起了自己的回憶⋯⋯。
婚後,許多人常問:「當初的甜蜜愛情去了哪裡?」,很多在當時因愛結合的夫妻,卻在婚後多年走上爭吵、冷戰、外遇、離婚、或者冷陌以對的局面,無怪乎人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發生了什麼事?難道白頭到老終究只是一場夢? 想要一個長久美滿的婚姻,似乎比打敗遊戲機裡最終大魔王還要難,好想有個大補丸⋯⋯
使用3C,對我來說是一種矛盾。 一方面,我不覺得用禁止的方式就會有好結果,畢竟總有一天孩子會接觸3C,雖然有人說過等孩子大一點再接觸也不遲,但我可以讓孩子二歲左右就使用剪刀,五歲時由他在後陽台用鐵槌和釘子釘木板⋯⋯,但為何面對3C產品就開始猶豫了?
那些結婚的人肯定是傻子囉?! 啊,某部分來說,是。 要有足夠的「傻」,才願意在巨大的承諾、無限的責任,以及沈重又甜蜜的負荷中,願意說:「Yes,I do」,因為婚姻裡不光是愛情就可以,愛情給你力量,但要吃飽還是得靠麵包。於是在賺錢養家、養孩子、奉養雙親等等的過程裡,我們努力賺取麵包維生,卻也⋯⋯
提到與金錢的關係,以前雖然也看了一些教你怎麼存錢、花錢、投資與理財的書,但都是技術層面的事情,另一方面,網路或書籍中雖然會看到不少關於有錢人的習慣、想法等分享文,甚至「有錢人想得和你不一樣」一書還曾經爆紅,可是,我的焦點還是放在有錢人「他們」怎麼做、怎麼想,而不是我自己。所以,這些方法、觀念⋯⋯
一開始,加入臉書換物平台後的第一筆換物,網友們如雪片飛來的訊息,讓人驚呼「網軍力量大!」,但也是從那個經驗裡,我忽然看見自己好笑的行為——一開始我的出發點是為了把家中不再需要的物品換出,但是在這個過程開始衍生的麻煩事中,我看見事情已經本末倒置啦!為了換物,把自己搞得一堆瑣事不是原先想要的,於是⋯⋯
誰說好日子就只是大魚大肉不愁吃穿?誰說好日子就沒有憂愁或吵架的時刻? 看著動畫「小兒子」第二季,每集大約3分鐘左右,談的是平凡生活裡的小事,卻又層層舖疊出關於這個家的愛的點滴,有一些觸動了心弦,有一些則勾起了自己的回憶⋯⋯。
婚後,許多人常問:「當初的甜蜜愛情去了哪裡?」,很多在當時因愛結合的夫妻,卻在婚後多年走上爭吵、冷戰、外遇、離婚、或者冷陌以對的局面,無怪乎人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發生了什麼事?難道白頭到老終究只是一場夢? 想要一個長久美滿的婚姻,似乎比打敗遊戲機裡最終大魔王還要難,好想有個大補丸⋯⋯
使用3C,對我來說是一種矛盾。 一方面,我不覺得用禁止的方式就會有好結果,畢竟總有一天孩子會接觸3C,雖然有人說過等孩子大一點再接觸也不遲,但我可以讓孩子二歲左右就使用剪刀,五歲時由他在後陽台用鐵槌和釘子釘木板⋯⋯,但為何面對3C產品就開始猶豫了?
那些結婚的人肯定是傻子囉?! 啊,某部分來說,是。 要有足夠的「傻」,才願意在巨大的承諾、無限的責任,以及沈重又甜蜜的負荷中,願意說:「Yes,I do」,因為婚姻裡不光是愛情就可以,愛情給你力量,但要吃飽還是得靠麵包。於是在賺錢養家、養孩子、奉養雙親等等的過程裡,我們努力賺取麵包維生,卻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Thumbnail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Thumbnail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