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AWS 台北高峰會 2019 所呈現的趨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張圖講完今年會議重點,幾乎都放在台灣企業的數位轉型浪潮上面,主要包含雲端與AI技術的導入
今年第二次參與AWS高峰會,一如往常的每年都有很多新的嘗試與實驗,跟去年大玩AI應用的路線不同的地方在於,今年的會議帶出很多企業轉型與 DevOps 的議題,同時透過 DeepRacer 競賽讓有興趣的開發者可以用很快速的建構環境嘗試 Reinforcement Learning 的力量,也算是時勢所趨,前陣子學術界有股深度學習會被 Reinforcement Learning 超車的聲音,不過實務上應該最後會是結合的可能性比較高。

新一波數位轉型浪潮「終於」來襲

這次開場的 keynote 跟去年比較大的不同是火力展示比較少,畢竟 SageMaker 都已經出來讓我們這種人失業了(?),反而偏重於台灣大型廠商的實際導入經驗,我覺得蠻訝異的是連神腦都加入了這個行列,很明顯這兩年整個產業應用的方向進入整合期的趨勢也開始成為台灣市場的必然了,美國的 IPO 潮也說明了 App 新創產業時代的尾聲,當前 AI 應用大多是以 B2B 的模式為主,其他就是消費者向平台內部的創新動能在引導了。另個角度來說,在這一波AI革命當中,沒有成功轉型的大企業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個 Yahoo 。
珍貴的雙 11 War Room 照
這次高峰會我覺得非常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揭露了很多企業實際運作的樣貌,像是上圖 91app 面對雙 11 流量高峰的時候實體的看板 (Kanban) 是怎麼規劃與使用的,對於擔任企業 CIO 或是 CTO 角色的人來說是十分珍貴的訊息,過往台灣在數位雲端架構的經驗受限於市場規模與技術落後的關係,能夠交流這些經驗的人與矽谷、中國或是有培育過獨角獸的城市比起來這方面的資訊與經驗是相對貧乏很多,我大部分的架構觀念與技術也都是在矽谷學來的,看到有這樣的進展覺得是台灣產業一個很好的信號,代表成熟企業也愈來愈能接受適度的揭露與交流訊息,以促進整個產業的進步,當然也很期待台灣的這些成功企業能夠更積極的投入,例如來參與贊助我們 MOPCON 這類的開源研討會之類的XD

更快、更大、更便宜

自從前幾年開始 microservice 與 serverless 的浪潮之後,對於軟體開發的架構思維又產生了很大的改變與衝擊,也帶來很多新的挑戰,矽谷的新創公司大概都已經踩雷好幾年了,在台灣目前還是很新的題材,包含我自己對於怎麼妥善的使用無伺服器的微服務架構處理機器學習任務也還在摸索的階段,過去幾個月一直在重構自己的程式碼以應付日漸龐大的記憶體消耗與運算時間,但採用的依然是單體執行的模式,這次在會議裡面聽了許多使用無伺服器架構的設計著實收穫良多,但要把所有程式碼改造成能夠這樣運作實在是非常大的挑戰。
宏碁 CIO Ann 所解說的雲端轉型策略
宏碁 CIO Ann 所講的這個圖讓我特別有感覺是因為我們最近在美國處理的案例大多是屬於左下角,事實上財星百大的公司裡面大多數都還是屬於非原生雲端技術的公司,大部分的公司都擁有已經成功運行了數十年的大型資訊系統,因此在轉型上面的困難度就更高,傳統的龐大開發架構下很難一項一項拆出來進行改善,即使到今天,我們使用的交付也還是走 On-Premise 的方式為主,大部分的大企業對於使用雲端服務與開源軟體可能產生的風險都還是採取排拒的態度居多,這張圖所示的兩個重要方向或許是值得許多企業領導人參考的:應用轉型負載轉移,我們在美國處理的案例通常也都是先從內部的試驗性專案開始小範圍的採用,可以利用這個過程培養內部團隊與外部顧問或是服務的信任,同時也給團隊適應新文化的時間。

建構傳說級的競爭優勢

對我們來說很習以為常的git flow在很多大企業往往很像是外星語言
上圖是第二天 DevOps 議程裡面一個我很喜歡的案例,該 AWS 客戶過往採取的整合模式是以工程師的名字去切分支,我可以想像他們應該很少做 peer code review ,同時也是在各分支節點上進行發布,當開發往前走的時候就會發現feature常常掉在半路上了XD
後來經過導入合理的架構之後,採用 tag 進行完整的 CI / CD 流程,從程式碼的整合到採用Docker映像發布都使用同一套命名系統之後整個開發的流程就變得簡單很多,同時透過容器化與 Auto-Scale 能夠更有效的撐住大流量,這也是我最近幾個月才學到的事情,過往只有一個人開發的時候問題不大,當團隊擴張的時候,這種習慣跟文化沒有建立就會讓團隊常常耗費時間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面。
演講的結尾是以 Amazon 去年度進行的發布次數收場,高達 500 萬次的 deployment 印證了之前我在書上看到的數字,大約是一個工作天發布兩萬次更新的速度,沒記錯的話是 Google 的 3 倍,FB 的 2 倍,所以我在 Amazon 工作的朋友感覺都常常加班
根本是傳說級的軟體工程能力啊!!!

後AI時代

即將上市的 DeepRacer
當初看到今年 DeepRacer 實際的機器時,一開始覺得這不就跟我大三做的專題差不多,後來仔細一看發現還是有很多細節處理的很好,不愧是擅長經營開發者關係的美國公司,首先是採用真實比例縮放的 1 / 18 這個概念,很像在宣傳模型,完全打中像我這種肥宅的胃口,另外是配備有線上模擬的環境與預先訓練好的模型,可以快速的開始進行模型的調整與測試,即使沒有太多機器學習背景的人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至少可以完賽獲得贈品,隨著 SageMaker 與 Google AutoML 這類產品的出現,運用AI模型的能力很可能會很快會變成業界普遍的門檻,看起來又是免不了一波腥風血雨的廝殺,只不過這次因為受限於資料的成本與量體門檻,年輕熱血的青年朋友們看起來應該可以洗洗睡了,先去美國念個CS碩士刷一下大公司經歷熟悉一下這些已經被造好的輪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應該會比較有競爭優勢,我都覺得我應該再過不久沒做起來的話也要準備去投履歷了lo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會員
38內容數
本專題著重於探討資料分析實務,從實務經驗出發,探索學校所教導的建模以外的各項技術,包含資料前處理、營運整合與成效評估、團隊文化建構等等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fa Hsue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算算正式成為數位遊民到現在也快一年了,一開始決定要走向這條路的時候其實還是充滿掙扎的,有得到就一定有失去,相對於自由來說失去的就是安穩,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說失去了歸屬,畢竟大部分的人還是習慣在一個有可以實體碰面交談的環境裡面生活,像我們這樣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對著螢幕打字或是說話的應該還是少數。
對於慣於生存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說,要清晰的思考財富與社會結構是如何受到工業革命影響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容易事情。 本文為過去參與研究的報告內容改寫而成,主要是從產業擴張的軌跡來探討財富與社會系統。關連領域有人工智慧、經濟學、歷史。
每一個口號,都可以是一場集體狂歡 最近東亞局勢的變化加上台灣與中國雙邊關係的走向,讓我意外的接觸到這個名詞,「中等收入陷阱」是用於區分經濟體是否進入先進經濟體的一個概念,以亞洲來說,日本、南韓、台灣都是度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目前正在掙扎的包含中國、泰國、菲律賓、越南與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
這個命題大概從我去泰國的第一個禮拜就一直出現在我心裡面了,在近三個禮拜的時間裡面一直在我腦海裡面盤旋不去,於是就決定發揮了在軍中當輔導長時練就的情報技能,來了解貧窮的樣貌。
有些時候人們把新創公司比喻成火箭船,事實上是一個很好的形容方式,火箭船最重要的目標是達到脫離速度,因此控制火箭船的速度與加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過火箭船與新創公司有一點截然不同在於,火箭船會不斷拋下燃料桶減輕重量,而新創公司會需要增加管理的複雜度與專業分工而變得臃腫
在曼谷混了十天,覺得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充滿希望了!其實在出發之前我就發現台灣的人均GDP排名在世界前段班,約為世界22名,因此到東南亞平均約為台灣三分之一的地方應該都可以很輕鬆的當王子,結果來到這邊意外的發現了驚人的事實,實際上我們的情況並沒有好多少,只是高房價造成的資本流動假象
算算正式成為數位遊民到現在也快一年了,一開始決定要走向這條路的時候其實還是充滿掙扎的,有得到就一定有失去,相對於自由來說失去的就是安穩,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說失去了歸屬,畢竟大部分的人還是習慣在一個有可以實體碰面交談的環境裡面生活,像我們這樣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對著螢幕打字或是說話的應該還是少數。
對於慣於生存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說,要清晰的思考財富與社會結構是如何受到工業革命影響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容易事情。 本文為過去參與研究的報告內容改寫而成,主要是從產業擴張的軌跡來探討財富與社會系統。關連領域有人工智慧、經濟學、歷史。
每一個口號,都可以是一場集體狂歡 最近東亞局勢的變化加上台灣與中國雙邊關係的走向,讓我意外的接觸到這個名詞,「中等收入陷阱」是用於區分經濟體是否進入先進經濟體的一個概念,以亞洲來說,日本、南韓、台灣都是度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目前正在掙扎的包含中國、泰國、菲律賓、越南與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
這個命題大概從我去泰國的第一個禮拜就一直出現在我心裡面了,在近三個禮拜的時間裡面一直在我腦海裡面盤旋不去,於是就決定發揮了在軍中當輔導長時練就的情報技能,來了解貧窮的樣貌。
有些時候人們把新創公司比喻成火箭船,事實上是一個很好的形容方式,火箭船最重要的目標是達到脫離速度,因此控制火箭船的速度與加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過火箭船與新創公司有一點截然不同在於,火箭船會不斷拋下燃料桶減輕重量,而新創公司會需要增加管理的複雜度與專業分工而變得臃腫
在曼谷混了十天,覺得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充滿希望了!其實在出發之前我就發現台灣的人均GDP排名在世界前段班,約為世界22名,因此到東南亞平均約為台灣三分之一的地方應該都可以很輕鬆的當王子,結果來到這邊意外的發現了驚人的事實,實際上我們的情況並沒有好多少,只是高房價造成的資本流動假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2006年以來,AWS不斷擴展其雲端服務,從基礎運算到生成式AI的多元生態系統。AWS透過自研晶片與高效能基礎架構,滿足多樣化客戶需求。AWS的全球化佈局與夥伴合作,進一步強化其在AI應用領域的競爭力。本文探討re:Invent 2024方向、展望及AI雲端的新趨勢。
隨著全球數位化浪潮的推進,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平台即服務(PaaS)作為一種強大的雲端解決方案,正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將探討PaaS在數位轉型中的重要作用,並說明其如何幫助企業實現數位化目標。 簡化開發與部署 Paa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AI概念股-24.06.09 *AI應用會是大勢所趨,技術將持續進步,企業對於AI的投資會持續。 在AI應用普及之前,對於基礎建設層面的投資仍會持續,部會僅限於1-2年的時間,而會是個長期受惠的過程。 *過往的網路發展,經歷過從硬體轉向軟體應用的趨勢。 Cisco為網路硬體公司
Thumbnail
今年的台北電腦展(COMPUTEX 2024),可能是史上最多科技大咖會聚的一屆,NVIDIA輝達黃仁勳,AMD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高通執行長艾蒙等等,無一不是國際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很多演講中都提到AI PC,並且將之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未來AI會在哪些領域率先成為市場主流呢?
Thumbnail
介紹這次Computex的兩大主題,AI Server與AI PC,展現了台灣廠商強大的供應能力,隨處可見黃仁勳的簽名,展示了美國頂尖企業與台灣製造那層密不可分的夥伴關係,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些尖端科技產品。
本文探討臺灣企業在數位轉型和商業模式改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分享了一些基礎概念和個人見解。
Thumbnail
行銷人下指令,AI生成自動執行 文/詹致中 圖/GoSky提供   2022年底ChapGPT橫空出世,身處海嘯第一排SaaS企業感受革命襲來。即便進入2024年,技術更迭仍未停歇。各家企業不斷思索,該如何搶上噴發的AI火箭,而不被甩下遭市場淘汰。台灣募資累積近億元、專注Social CRM(
Thumbnail
由05/2023 NVDA 引領的生成式 AI 浪潮至今,若將2023年視為 AI 元年一點也不為過,以臺灣科技實力尤其在矽智財IP與半導體整個大族群串起的上中下游完整完整供應鏈與以傳統伺服器組裝與其周邊關鍵零組件。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2006年以來,AWS不斷擴展其雲端服務,從基礎運算到生成式AI的多元生態系統。AWS透過自研晶片與高效能基礎架構,滿足多樣化客戶需求。AWS的全球化佈局與夥伴合作,進一步強化其在AI應用領域的競爭力。本文探討re:Invent 2024方向、展望及AI雲端的新趨勢。
隨著全球數位化浪潮的推進,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平台即服務(PaaS)作為一種強大的雲端解決方案,正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將探討PaaS在數位轉型中的重要作用,並說明其如何幫助企業實現數位化目標。 簡化開發與部署 Paa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AI概念股-24.06.09 *AI應用會是大勢所趨,技術將持續進步,企業對於AI的投資會持續。 在AI應用普及之前,對於基礎建設層面的投資仍會持續,部會僅限於1-2年的時間,而會是個長期受惠的過程。 *過往的網路發展,經歷過從硬體轉向軟體應用的趨勢。 Cisco為網路硬體公司
Thumbnail
今年的台北電腦展(COMPUTEX 2024),可能是史上最多科技大咖會聚的一屆,NVIDIA輝達黃仁勳,AMD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高通執行長艾蒙等等,無一不是國際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很多演講中都提到AI PC,並且將之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未來AI會在哪些領域率先成為市場主流呢?
Thumbnail
介紹這次Computex的兩大主題,AI Server與AI PC,展現了台灣廠商強大的供應能力,隨處可見黃仁勳的簽名,展示了美國頂尖企業與台灣製造那層密不可分的夥伴關係,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些尖端科技產品。
本文探討臺灣企業在數位轉型和商業模式改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分享了一些基礎概念和個人見解。
Thumbnail
行銷人下指令,AI生成自動執行 文/詹致中 圖/GoSky提供   2022年底ChapGPT橫空出世,身處海嘯第一排SaaS企業感受革命襲來。即便進入2024年,技術更迭仍未停歇。各家企業不斷思索,該如何搶上噴發的AI火箭,而不被甩下遭市場淘汰。台灣募資累積近億元、專注Social CRM(
Thumbnail
由05/2023 NVDA 引領的生成式 AI 浪潮至今,若將2023年視為 AI 元年一點也不為過,以臺灣科技實力尤其在矽智財IP與半導體整個大族群串起的上中下游完整完整供應鏈與以傳統伺服器組裝與其周邊關鍵零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