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老師,拜託你打我們。」我的學生曾經這樣對我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距今約莫十二年前,我在安親班工作第三年,是從助理老師進階到帶班老師的那一年;那時我跟一位資深老師(也是我的老闆)共用一間大教室,用桌椅的方向來區隔兩個年段不同的班級。

那一年的每一天,我的工作內容彷彿重新過了一次我的童年。

而我不再是那個因為成績不好挨打挨罵、被罰寫的小孩,不再需要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躲棍子,更不用因為擔心成績不好受罰就塗改成績單……

但我沒有因為身分的轉換對人生充滿希望,反而產生更大了的困惑;我正在看著周圍的大人用我小時候被對待的方式在對待其他孩子,而他們也期待把我訓練成能夠這樣對待小孩的大人,他們這樣說(其中有幾句,我在十年後仍然聽到有人說):

「小孩要打,不打,他們不會記得。」

「要兇,不夠兇,他們會爬到你頭上!」

「對他們嚴格,以後他們才會感謝你。」

「把他們教好,是你的責任。沒有讓他們知道錯在哪,就不能把他們教好!」

這些話,帶著勸告、提醒與所謂過來人的苦口婆心,我能理解在必要時嚴格是教學者的責任之一,但我當時始終想不通的是:「把孩子教好」跟「打、罵、兇」劃上等號,是怎麼一回事?


檢討考卷之後,還要做什麼?

每次月考過後就是檢討考卷的日子,當天的回家功課總是特別少、書包特別輕,但孩子們的表情總是最沉重。

當助理老師的時候,我只要協助並確認孩子訂正答案就行,變成帶班老師之後,不只要檢討考卷,還要對孩子的成績「負責任」。我曾試著模仿班主任的語氣和神情,嚴肅的對孩子們說「你們看看,這題我有沒有教?為什麼你還是錯?」,有一種靈肉分離的感覺。

好不容易檢討完每張考卷,終於跟孩子們宣布:「好,完畢。今天沒有功課,那我們就來看書跟畫畫好了!」我放下心中的大石,孩子們卻瞪大了眼。

「還沒吧!」他們提醒我。

「還要做什麼嗎?」我問,「哪一張考卷沒有說到?」

「你還沒有打我們。」一個小女孩說,語氣很認命。

「蛤?」

「對,你還沒有打我們。」其他孩子附和。

「不用吧,為什麼要打?」我問。

「對齁,你沒有棍子。」孩子說。

「我去幫你借。」

然後,去借棍子的孩子從隔壁班回來,「隔壁老師問你要哪一種?是粗的、長的、椅子板還是要熱熔膠?」孩子像水果攤老闆一般對我細數各項選擇。

隔壁老師隔空大喊:「不用問了!我幫你們老師選一支好打的,你過來拿!」

孩子咚咚咚的跑向隔壁教室,又咚咚咚的跑回來,遞給我一根棍子,是椅子板。

「哪有人自己要被打的?」我看著棍子,再看看那些準備要挨打的孩子,發出乾乾的笑聲。我站在黑板前,想著:天哪!我的學生建議我打他們!我要打他們?怎麼辦?怎麼辦……

「嗯,一分打一下。」孩子彷彿看穿我在擔心,提供了建議。

「或是不到九十分打三下,不到八十分打五下……隨便你,都可以啦!」

「不及格打十下!」

「ㄚˇ 赫!某某死定了!要被打死了!」

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對於犯錯挨打的遊戲規則很是熟悉。

「你不打我們,我們就完蛋了。」其中一個小男孩小聲說,邊轉頭看看站在不遠處的班主任。

「老師,拜託你打我們。」

我看著這些孩子,安靜了一會兒,下定決心,我打。

孩子的眼神很堅定,催促著我:你快點打。

於是我抓住孩子的手,用大姆指把孩子的手掌往下壓,撐出手掌上肉最多的部分。

於是每一下都同時敲在我自己的大拇指上。

後來班主任檢查考卷,看過一輪,跟孩子們說:「你們老師就是對你們太好,打太輕了。不過既然打過了,那我這次就不打,下次再考不好就是我來打。」

班主任離開,孩子們鬆了一口氣,悄悄靠近我身邊,問:「老師,你的手是不是很痛?」


是的,我打了小孩。

我原本以為孩子們要求挨打是在開玩笑,後來才發現他們是很認真的。對於「挨打」和「打人」的不合理,我們在這個環境裡始終找不到合理的答案,我只好跟小孩成為同盟,共同為了「在這個環境裡活下去」而努力。

這些孩子已經比誰都能感受上對下、強對弱的「權力關係」,如果班導師不打,就會是班主任來打,到時事情就嚴重了。

「就會很痛。」孩子說,而且「你會被罵。」孩子們很害怕挨打,也很擔心我挨罵,所以他們說「拜託你打我」。

當大人打了小孩,嘴上總說:我打你,是因為我對你有責任。是因為我愛你。我也不想打你啊,可是誰要你讓我失望呢。(……)彷彿我打你是你造成的,你讓我這樣對待你的,不是我願意的喔!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打了小孩,但我沒有比較開心;我為了減低打人的罪惡感,同時打了自己的大拇指,但我也沒有因此真的罪惡感比較少。而且我不認為:打了,他們就會了,就不再錯了!

身為大人,有時候也會忘記、會做錯,會想偷懶、會冤枉別人,有時候也會欺騙、會攻擊別人,會選擇先做重要的事、也會想放棄什麼……一定不只一次,我們賭咒自己下次不再犯的事,總有再犯的那一次。對吧?每個人眼中看見的「犯錯」與「一再犯錯」真的不只是大人、小孩的問題,這是人性的一部份,那我們怎麼能夠因為這個我當下看不順眼的錯,就攻擊對方呢?

大人跟小孩之間的差異是什麼?除了身體的大跟小,還有呢?想想身為大人或是同為大人的人類曾經對小孩表達過的什麼,可能是:

我年紀大,懂得多,學的多,經驗多,我是過來人,我當過小孩……所以我應該教你、我有資格管你……

或者:

我活了這麼久,懂得這麼多,學了這麼多,經歷過這麼多,我是過來人,我當過小孩……所以我怎會連這個孩子都搞不定!

又或者:

我這麼用心、這麼認真,這麼全心全意照顧你保護你……所以你應該要表現很好,因為你表現好,就是我表現好。

在擔任大人這段時間,我在自己身上放了多少對孩子的期待?在孩子做不到的時候,那個憤怒和責怪來自哪裡?是「我」吧!是身為「大人」的「我」吧!

身為大人的我不能否認,在大人、小孩的相對位置上,遇到狀況,最快能控制住場面的就是把「權力」端出來。這可以省掉多少溝通和商量的時間,不用動腦,只要用力,出手、怒吼,就可以。

寫到這裡,我想到《不會寫字的獅子》這個故事。不會寫字的獅子因為不會寫字,所以委託其他動物幫忙寫情書給心儀的母獅子,動物們不了解獅子的需求,照著自己的意思寫好了信,但獅子不滿意這些動物寫出來的情書內容,一一把牠們給吃了。因為牠是一隻獅子,獅子只要大吼大叫就可以;這些寫不出理想情書的倒楣動物們,就吃掉吧!更換下一個委託者即可。故事最後,母獅子看著這隻一路大吼大叫的不會寫字的獅子,牠因為寫不出信正在嚎啕大哭,母獅子說:「我來教你。」

這是一個有溫暖結局的故事(在犧牲了很多無辜的動物之後)。

當我們是小孩的時候,遇到的大部分大人是大吼大叫的獅子;牠沒有看見幫忙寫信的動物們的難處,牠吞了這些「犯錯」的動物,但牠的問題始終沒有被解決,直到遇見母獅子,母獅子說「我教你」,然後牠冷靜了、恍然大悟了,「對齁!」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會了很多事,但是沒有人教我們處理情緒,也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大人;我們很可能是看著這些大吼大叫的大人,然後把自己變成這樣的大人的。但是問題沒有解決。就像我打了小孩的那一天,即使我決定跟著小孩一起痛,但是問題沒有解決,因為我沒有勇氣去跟班主任說:「我不贊成打小孩,我相信我的學生做得到,我不認為打罵是好的對待方式,請你不要這樣對待他們。」我沒有自信,我很膽小,我不敢站出來保證:「我相信我的學生做得到。」然後我做了一個「看起來」跟孩子們站在一起的決定。

即使是現在,在同樣的情況下,我不一定拿的出勇氣。可是我知道,大人與小孩、老師和學生、父母和孩子……這之間的相對應,在關係裡、在權力上,一定有很多地方值得好好思考。

當我們用暴力對待孩子的時候,是不是真正惹怒我們的,是「自己」?


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學到什麼?

我是先認識小孩,才開始學怎麼教小孩的;怎麼樣可以真的幫到孩子的忙,而且要讓我們在這個學習的過程裡都能好好的,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

當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挨打、挨罵、被不公平對待時,覺得丟臉、覺得不被信任、覺得被搪塞、覺得被壓迫的感覺,我還是會難受。但我後來的「學會」,從來不是因為挨打挨罵之後就茅塞頓開、醍醐灌頂,我從挨打挨罵裡最先學到的,是怎麼「逃過」和「躲藏」,像那些跟我說「拜託你打我們」的孩子一樣。

看看當年我的學生們,他們有多清楚教室裡的「權力關係」啊!

他們早早發現:當老師不處罰我們的時候,會有另一個更大的權力來對付我們,到時候我們會很慘,所以,好吧,我們要讓老師打我們。

當然可以笑笑稱讚孩子們聰明,但其實是難過的,我們不該再教出會矮化、奴化自己,用委曲求全來面對權力失衡的大人的孩子。

多年後的今天,在跟友人的聊天中,朋友提起:有個在家裡老挨打的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超乎常態的貼心和正向反應時,老師可以明顯觀察與感受到孩子正在hold住自己瀕臨崩潰的情緒,提到某個話題時,孩子會啟動防衛措施──自動屏蔽那個他不想提及的部分。


與孩子發生衝突時,大人要先解決的其實是自己啊!

無獨有偶,在臉書看見朋友的一則發文轉貼:《零體罰 竟造就「高犯罪率」?!一位老師憂心發文:台灣人自以為愛的教育,反而害慘了下一代》(原文見: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48586)

朋友的感想寫得很好,我無法表達的比她更好,所以徵得同意之後全文轉載如下:

我不認為是零體罰造成這些亂象,太多混亂的社會體制、冷漠的人們,是我們共同造成這樣的亂象發生。

所有怕惹麻煩而冷眼旁觀,不願意伸出援手的人;

每一個平常會打小孩,但是又不斷幫忙孩子收拾殘局的大人;

每一個別人家孩子死沒關係,我家孩子不要受傷的心態的人。

還有很多在這個社會上矛盾而衝突的狀況,會使得有越來越多自我傷害且傷害別人的人不斷出現。

我不認為處罰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篇文章裡,我彷彿看到一位漸漸失去教育熱忱與理念的老師,忙著應付評鑑、要求學生成績好,然後以為體罰能使一個孩子的人格被修正。

難受的是,讓這位老師有這樣的感嘆,是我們所有人一起造成的。

------

阿莫有一台噩夢偵測機,只要一到夜晚,就會「嗶嗶嗶嗶」響聲大作。(〈食夢貘阿莫的煩惱〉,2006,壓克力顏料)

阿莫有一台噩夢偵測機,只要一到夜晚,就會「嗶嗶嗶嗶」響聲大作。(〈食夢貘阿莫的煩惱〉,2006,壓克力顏料)

當我們試圖用大人的「大」來控制孩子時,孩子的「小」就成了大人最容易使力的部分;孩子力氣小、年紀小、身材矮小,對應的是無力反抗、無法抗爭、無能辯解……,所以大人的「大」可以很輕易取勝孩子的「小」。

而這些確實都是大人圖省事的作為。

多年前打小孩的那一天,是我的教學歷程中的一次深深教訓,教訓了我自己,讓我常常在反省:面對跟孩子的衝突時,我要怎麼解除自己當下的困境(或窘境),才能成為那個可以跟孩子一起想辦法、一起面對問題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董小狐的沙龍
11會員
9內容數
董小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9/02
當某人提出的某個問題衍伸出另一個人提問時,就是孩子們用「提問」在思考的表現。而思考就像在雲霧裡摸索,有時看見彩虹,有時遇上傾盆大雨淋的一身濕,才感覺就要雲開霧散了,偏偏眼前空白一片什麼也沒有……這些歷程是探索必經,我和孩子們互相陪伴著一起度過。
Thumbnail
2019/09/02
當某人提出的某個問題衍伸出另一個人提問時,就是孩子們用「提問」在思考的表現。而思考就像在雲霧裡摸索,有時看見彩虹,有時遇上傾盆大雨淋的一身濕,才感覺就要雲開霧散了,偏偏眼前空白一片什麼也沒有……這些歷程是探索必經,我和孩子們互相陪伴著一起度過。
Thumbnail
2019/09/02
這一回要說的故事是《狼與羊》,這套書總共有六集(如果加上套書之外的最終大結局,則共七集),是《翡翠森林狼與羊》動畫版的原著。 一隻山羊和一隻野狼,在暴風雨的夜裡不約而同躲進山坡上的小木屋裡,屋外閃電打雷、大雨直直落,屋內黑漆漆,兩隻動物碰巧著了涼,鼻子不靈光……就這樣,他倆一直搞不清楚對方的真面目
Thumbnail
2019/09/02
這一回要說的故事是《狼與羊》,這套書總共有六集(如果加上套書之外的最終大結局,則共七集),是《翡翠森林狼與羊》動畫版的原著。 一隻山羊和一隻野狼,在暴風雨的夜裡不約而同躲進山坡上的小木屋裡,屋外閃電打雷、大雨直直落,屋內黑漆漆,兩隻動物碰巧著了涼,鼻子不靈光……就這樣,他倆一直搞不清楚對方的真面目
Thumbnail
2019/08/20
說的人不怕被問,聽眾的疑問越來越多,故事就越說越長,真真假假始終沒有結論,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正在享受「故事」、正在享受「說故事」,真的、假的都沒有關係,在這個說的當下,不管他們是不是事件的「當事人」,在敘述的時候,他們都是精采的「說書人」。
Thumbnail
2019/08/20
說的人不怕被問,聽眾的疑問越來越多,故事就越說越長,真真假假始終沒有結論,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正在享受「故事」、正在享受「說故事」,真的、假的都沒有關係,在這個說的當下,不管他們是不是事件的「當事人」,在敘述的時候,他們都是精采的「說書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把小孩子送進學校,看他懵懵懂懂還要在學校照顧自己真的會有些心疼,只希望老師可以好好幫助孩子度過困難,但是孩子一回家就跟我說他被老師打了,還到處青一塊紫一塊的,看了真的於心不忍還飛籌氣憤,如果老師真的體罰孩子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告嗎? 立即免費諮詢--->0800-868-887 老師可以體罰嗎? 有些家
Thumbnail
把小孩子送進學校,看他懵懵懂懂還要在學校照顧自己真的會有些心疼,只希望老師可以好好幫助孩子度過困難,但是孩子一回家就跟我說他被老師打了,還到處青一塊紫一塊的,看了真的於心不忍還飛籌氣憤,如果老師真的體罰孩子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告嗎? 立即免費諮詢--->0800-868-887 老師可以體罰嗎? 有些家
Thumbnail
「只要一被同學提醒事情,就會衝去辦公室,告訴辦公室的老師他被刺激了。如果是師長的提醒,雖然偶爾還是會爆炸,但是反應平和多了。」這是學生近期的難點,一被提醒就會覺得別人就是在針對自己,在罵自己。這個問題我們反覆處理了好一陣子,問題仍沒有解決,因此出現了這堂課程:善意的提醒。 回顧情境 我丟出了幾個小
Thumbnail
「只要一被同學提醒事情,就會衝去辦公室,告訴辦公室的老師他被刺激了。如果是師長的提醒,雖然偶爾還是會爆炸,但是反應平和多了。」這是學生近期的難點,一被提醒就會覺得別人就是在針對自己,在罵自己。這個問題我們反覆處理了好一陣子,問題仍沒有解決,因此出現了這堂課程:善意的提醒。 回顧情境 我丟出了幾個小
Thumbnail
「老師一直在向你們示範著,如何用更包容的態度、更豐富的眼光去看去和每個人每位同學相處。……」我站在教室前方說話。 ▪️ 班上幹部管理同學出現矛盾, 彼此互看不爽了! 希望老師能介入處理。 這是老師班級經營常會遇到的事件, 也是學生學習領導與服從的必經過程。 班上學生會為此鬧得不可開交, 老師們都見怪
Thumbnail
「老師一直在向你們示範著,如何用更包容的態度、更豐富的眼光去看去和每個人每位同學相處。……」我站在教室前方說話。 ▪️ 班上幹部管理同學出現矛盾, 彼此互看不爽了! 希望老師能介入處理。 這是老師班級經營常會遇到的事件, 也是學生學習領導與服從的必經過程。 班上學生會為此鬧得不可開交, 老師們都見怪
Thumbnail
《那些被體罰的歲月》刊登在金門日報,和大家分享,我那不受教被「雙打」的過去 ………………………………………… 《那些被體罰的歲月》 作者: 方晴君。 . 在我那個年代時盛行著體罰。 而我從小到大,都遇到了全校號稱最嚴格的老師,那些大家聞之色變、聞風喪膽的老師因為常處罰學生,都練就一身的「好臂力」。
Thumbnail
《那些被體罰的歲月》刊登在金門日報,和大家分享,我那不受教被「雙打」的過去 ………………………………………… 《那些被體罰的歲月》 作者: 方晴君。 . 在我那個年代時盛行著體罰。 而我從小到大,都遇到了全校號稱最嚴格的老師,那些大家聞之色變、聞風喪膽的老師因為常處罰學生,都練就一身的「好臂力」。
Thumbnail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回學校去看老師,那個地方對我來說是人間煉獄,沒什麼好感念的。 升學主義就像一個粗暴的男人,不管我願不願意都被逼著要張開雙腿,就這樣國中到高中,被強暴了六年後,指考前一個禮拜我終於崩潰。
Thumbnail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回學校去看老師,那個地方對我來說是人間煉獄,沒什麼好感念的。 升學主義就像一個粗暴的男人,不管我願不願意都被逼著要張開雙腿,就這樣國中到高中,被強暴了六年後,指考前一個禮拜我終於崩潰。
Thumbnail
我想起來了,講台上經常飄散著的粉筆灰味道,擦黑板的時候要稍微憋著氣防止灰衝進鼻腔裡的身體習慣,黑板旁安裝著白色旋轉手把的板擦機,講台上的常備「教具」藤條被使用到前端爆出了毛毛的纖維。我想起來那個具體的空間,以及發生在這個空間裡的流血事件。 📷
Thumbnail
我想起來了,講台上經常飄散著的粉筆灰味道,擦黑板的時候要稍微憋著氣防止灰衝進鼻腔裡的身體習慣,黑板旁安裝著白色旋轉手把的板擦機,講台上的常備「教具」藤條被使用到前端爆出了毛毛的纖維。我想起來那個具體的空間,以及發生在這個空間裡的流血事件。 📷
Thumbnail
「手還不快伸出來,其他同學還要上課,你不要耽誤大家時間喔...」我肏她媽的,她當時就是這個口氣。她用木棒敲著講桌嚇我、催我伸手挨打。我停下來想了一下,回她說,「老師,我不會,所以才來學校啊,老師不是應該把我教會嗎?你打我,我還是不會啊!如果打就會,那你們天天打,全班都會上南一中嗎!」
Thumbnail
「手還不快伸出來,其他同學還要上課,你不要耽誤大家時間喔...」我肏她媽的,她當時就是這個口氣。她用木棒敲著講桌嚇我、催我伸手挨打。我停下來想了一下,回她說,「老師,我不會,所以才來學校啊,老師不是應該把我教會嗎?你打我,我還是不會啊!如果打就會,那你們天天打,全班都會上南一中嗎!」
Thumbnail
記錄一下,我最近高低起伏不斷的人生 哥哥在學校被言語霸凌,弟弟在學校被圍毆 媽媽應對的很累,處理的很心疼 現在的世道跟孩子到底怎麼了呢? 只能不斷的教導自己的孩子保護自己, 並學著長大..
Thumbnail
記錄一下,我最近高低起伏不斷的人生 哥哥在學校被言語霸凌,弟弟在學校被圍毆 媽媽應對的很累,處理的很心疼 現在的世道跟孩子到底怎麼了呢? 只能不斷的教導自己的孩子保護自己, 並學著長大..
Thumbnail
好不容易檢討完每張考卷,終於跟孩子們宣布:「好,完畢。今天沒有功課,那我們就來看書跟畫畫好了!」我放下心中的大石,孩子們卻瞪大了眼。 「還沒吧!」他們提醒我。 「還要做什麼嗎?」我問,「哪一張考卷沒有說到?」 「你還沒有打我們。」一個小女孩說,語氣很認命。
Thumbnail
好不容易檢討完每張考卷,終於跟孩子們宣布:「好,完畢。今天沒有功課,那我們就來看書跟畫畫好了!」我放下心中的大石,孩子們卻瞪大了眼。 「還沒吧!」他們提醒我。 「還要做什麼嗎?」我問,「哪一張考卷沒有說到?」 「你還沒有打我們。」一個小女孩說,語氣很認命。
Thumbnail
罰寫在部分老師的思維裡,像是廣效性的成藥,不問你的病情和體質,要學生一概吞下去。諸如功課沒交、考試成績未達要求、或是其他言行違規,許多學校老師常以罰寫來「解決問題」;但對於學習較差、寫字較慢、或是有個別因素的孩子而言,罰寫只是如同酷刑,這種處罰恐怕有懲無教。
Thumbnail
罰寫在部分老師的思維裡,像是廣效性的成藥,不問你的病情和體質,要學生一概吞下去。諸如功課沒交、考試成績未達要求、或是其他言行違規,許多學校老師常以罰寫來「解決問題」;但對於學習較差、寫字較慢、或是有個別因素的孩子而言,罰寫只是如同酷刑,這種處罰恐怕有懲無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