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發展脈絡看台灣科幻小說的流派演變--2019日本sci-con大會發表內容(2)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大家好,我是石林散人。這次為了能在日本SF大會上簡單介紹台灣的科幻小說的發展,以下會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介紹台灣科幻的五個流派,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可以更能理解台灣科幻的發展狀況。

純文學流派

相對於重視娛樂性與可讀性的大眾文學,純文學比較偏向學院派,往往較為重視文字的藝術性與可能性的分類,或是作者對於自身的探索等,不像大眾文學會把迎合讀者需求擺在首要目標。

張曉風老師發表的《潘渡娜》,是戰後第一部華文科幻小說。而張曉風老師是正統文學教育出身,因此文章也比較著重於文學性,儘管科幻文學仍屬於文學的領域,因此重視文學性並無不妥。然而隨著大眾文學的興起,走純文學路線的作者也經歷了相當的低迷時期。不過由於隨時代發展,電視電影電玩等多媒體娛樂興盛之後,消費者對於娛樂的渴求也被分散,而純文學則走出了屬於它自己的發展空間。

raw-image

這其中最新銳的作者,就是吳明益老師。吳明益老師的作品《複眼人》不只是呼應當代的環境意識,作品所透露的強烈知性特色及實證精神,足以令讀者眼界一開。

raw-image

海外風潮--通俗文學

雖然純文學類型並不代表就沒有市場,但當社會穩定發展,經濟狀況改善之後,人們對於娛樂也越來越渴求,因此當娛樂性質強烈的香港的華文科幻引入時,在台灣造成了很大的風潮。

從香港作家倪匡老師的衛斯理系列在1978年被引進台灣,倪匡老師的作品結合了武打,神祕學,推理跟諜報等多重要素,帶有相當強烈的商業化取向,正好滿足了讀者對於高度娛樂化作品的需求,因此大受歡迎,而隨著倪匡老師在台灣市場的成功,也促使了台灣出版業界對於科幻的大眾娛樂作品的接受度大幅提高。

raw-image

而倪匡老師對台灣的作者如蘇逸平老師,葉李華老師產生了相當的影響,蘇逸平老師在作品的性質上與倪匡老師相似而有新世代倪匡的稱號,而葉李華老師則是在倪匡老師的認可之下,撰寫了《衛斯理回憶錄》,完善了倪匡老師的系列作品的關聯性與時序。

raw-image


raw-image


社會議題流派

科幻作品常被認為是一種帶有寓言性質的創作,而社會議題類型的作品,就是特別著重於科幻創作的這個面向,藉由從科幻的角度,去碰撞與衝擊現今社會上的問題,誘發讀者進一步的去思考與面對作品想要探討的社會議題。

在1980年,張系國老師發表的《星雲組曲》一書中的《望子成龍》,內容對於台灣父母對於子女的未來抱持過度期待與焦慮的心態有辛辣而顯著的批判與探討。

raw-image

近期台灣作者伊格言所撰寫的《零地點》則是藉由虛構的核能災害來探討台灣核能問題的作品。

raw-image

兒童,青少年文學流派

在此之前,像香港作者帶起的大眾娛樂風格都比較偏向以成年人為主要客群,而社會議題類型的科幻作品也比較不屬於兒童會關心的題材,因此兒少科幻打開了一個過去未曾開發的新讀者群。

黃海老師從1984年發表《奇異的航行》,隨後也不斷創作以兒少為主要訴求對象的科幻作品,可說是台灣的兒少科幻始祖,並且持續培養同樣有志於為兒童撰寫科幻作品的作者。

raw-image

而近年來,台灣作者李伍薰老師,則是把讀者群定位在全年齡向,令年齡層較低的兒童與青少年也能領略到科幻的魅力所在。李伍薰老師的代表作《海穹》系列作品,結合了生態與幻想要素,塑造出了獨特而有魅力的海洋世界觀。除了本身創作之外,李伍薰老師還成立了《海穹文化》出版社,在發掘與培育台灣新生代作者方面,有著相當的熱誠與貢獻。

raw-image

網路文學流派

網路有別於傳統的發表平台,有著極高的自由度,高擴散性與高互動性,高自由度令作者的創作方向可以進行更多大膽的嘗試,高擴散性使得作品比傳統媒體的流動性更大,高互動性令作者與讀者的距離比以往更為接近,因此比以往更容易了解讀者喜好,因此有相當多的網路作家在追求高度娛樂化方面比起傳統作家更為大膽激進,為得都是希望能維持讀者對於作品的觀注,而這也是網路文學的特色。

台灣網路文學的興起主要是從90年代末期開始,從1998年莫仁老師於網路上連載《星戰英雄》並獲得出版社發掘得到正式出版開始,正式的豎立了網路出道的途徑。莫仁老師的作品風格結合了修仙、武俠跟科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raw-image

而目前以網路作家身分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是九把刀老師。九把刀老師的風格多樣性與多產,可以從代表作《都市恐怖病》系列看出,這是一部將武俠、驚悚、奇幻、警匪跟科幻等各種不同類型的題材,串接在一個共通背景之下的系列作品,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得到受到香港作家的影響,並且融合了大量流行要素,參考的範圍從電視電影到動漫畫等可說無所不包。

raw-image

結語

台灣科幻文學在派別上,有著相當多樣的發展,因為每個作者,都在不斷地追求更好的境界,也因此隨著時代,創作者們總會依據當時的政治局勢,社會現象與文化發展,吸收外來文化的養份,進行不同的嘗試,即使是舊的流派,也可能在新的時代中展現出新的樣貌,這種隨著時代的不斷蛻變的演化方式,也正是前一篇文章中,雲山所說的--科幻類型的重新發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年一本游擊編輯組
70會員
445內容數
一年一本,做好故事。 我們研究故事。 我們撰寫故事。 我們尬聊故事。 同時也幫助所有寫不出故事的人,完成故事。
2024/09/23
今回ご紹介するのは、東京神保町の片隅にひっそりと佇む一軒の書店。見た目こそ一般的な神保町の書店と大差ないかもしれませんが、その中身は猫一色の特異な書店です。そう、十年前に普通の書店から猫専門書店へと変貌を遂げた「神保町にゃんこ堂」、あるいは「姉川書店」のお話です。
Thumbnail
2024/09/23
今回ご紹介するのは、東京神保町の片隅にひっそりと佇む一軒の書店。見た目こそ一般的な神保町の書店と大差ないかもしれませんが、その中身は猫一色の特異な書店です。そう、十年前に普通の書店から猫専門書店へと変貌を遂げた「神保町にゃんこ堂」、あるいは「姉川書店」のお話です。
Thumbnail
2024/09/23
位於神保町的姐川書店,十年前遇到了重大的危機,那就是日本的出版業開始衰退,普通書店的營業額直線下降,眼看著就要收店。當時的店長想著,反正都要收店了,不如問問看喜歡書的女兒有什麼意見?而女兒當時提出的想法,就是把姐川書店變成一間「專賣貓咪書」的書店。 這就是神保町貓咪堂的誕生
Thumbnail
2024/09/23
位於神保町的姐川書店,十年前遇到了重大的危機,那就是日本的出版業開始衰退,普通書店的營業額直線下降,眼看著就要收店。當時的店長想著,反正都要收店了,不如問問看喜歡書的女兒有什麼意見?而女兒當時提出的想法,就是把姐川書店變成一間「專賣貓咪書」的書店。 這就是神保町貓咪堂的誕生
Thumbnail
2024/07/22
本處四篇文章,乃是我們一年一本游擊編輯組,於長野縣白樺湖參加2024的日本SF大會時,獲立原透耶老師之邀請,在大會活動中發表的講題內容。整個講題大約5千字,在此處依照講題內容方向,拆成四大篇,以便讀者查閱。 本篇為第四篇 結論與OMAKE
Thumbnail
2024/07/22
本處四篇文章,乃是我們一年一本游擊編輯組,於長野縣白樺湖參加2024的日本SF大會時,獲立原透耶老師之邀請,在大會活動中發表的講題內容。整個講題大約5千字,在此處依照講題內容方向,拆成四大篇,以便讀者查閱。 本篇為第四篇 結論與OMAK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知名文壇巨匠倪匡於7月3日與世長辭,享壽87歲。而其筆下的角色衛斯理,更是陪伴許多人度過青春歲月,帶來想像力的啟蒙。本週格編精選8篇內容,與你一同緬懷倪匡大師的奇幻世界。正在閱讀本文的格友們,是否也有人對倪匡大師的作品有強烈情懷以及成長回憶的呢?在此邀請各位一起投稿參與緬壞大師的盛宴吧~
Thumbnail
知名文壇巨匠倪匡於7月3日與世長辭,享壽87歲。而其筆下的角色衛斯理,更是陪伴許多人度過青春歲月,帶來想像力的啟蒙。本週格編精選8篇內容,與你一同緬懷倪匡大師的奇幻世界。正在閱讀本文的格友們,是否也有人對倪匡大師的作品有強烈情懷以及成長回憶的呢?在此邀請各位一起投稿參與緬壞大師的盛宴吧~
Thumbnail
作者:王禹雯、顏詩庭 一、前言 二、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作品改編 總結來說,在八零年代文化生產者兼具作家、影人、評論者的多重身分況普遍,並且文化圈內流通互動頻繁的獨特情境下,產生了上述的文學改編盛況,而這在進入2000年代後歷經全球化市場經濟、網路科技發展等等劇烈變遷下已不復見,詳細討論請見下節。
Thumbnail
作者:王禹雯、顏詩庭 一、前言 二、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作品改編 總結來說,在八零年代文化生產者兼具作家、影人、評論者的多重身分況普遍,並且文化圈內流通互動頻繁的獨特情境下,產生了上述的文學改編盛況,而這在進入2000年代後歷經全球化市場經濟、網路科技發展等等劇烈變遷下已不復見,詳細討論請見下節。
Thumbnail
本文跟大家分享11/06座談大概講了什麼,也希望大家多關注台灣創作。簡報部分,整場推理連標題頁共有30張投影片,「系列作家」每張介紹一位作者,「主題推理」每張介紹兩部作品,加上最後簡單介紹社群和徵文獎共三張。
Thumbnail
本文跟大家分享11/06座談大概講了什麼,也希望大家多關注台灣創作。簡報部分,整場推理連標題頁共有30張投影片,「系列作家」每張介紹一位作者,「主題推理」每張介紹兩部作品,加上最後簡單介紹社群和徵文獎共三張。
Thumbnail
既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站上頂峰為我們指出一條未來的道路,那麼六年級作家還有哪些是兼具人文關懷底蘊,又能創造視覺底蘊,擾動共同記憶的好作品,值得下一波的台灣文學改編青睞的呢?本文以吳明益為界,且拋出1970-1979年世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並附上每本書籍的改編理由,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些實際寫出台
Thumbnail
既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站上頂峰為我們指出一條未來的道路,那麼六年級作家還有哪些是兼具人文關懷底蘊,又能創造視覺底蘊,擾動共同記憶的好作品,值得下一波的台灣文學改編青睞的呢?本文以吳明益為界,且拋出1970-1979年世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並附上每本書籍的改編理由,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些實際寫出台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今日は、石林散人(せきりんさんじん)です。今回は日本 SF 大会にて、台湾 S.F.小説の発展を簡単に紹介します。これからは歴史発展の脈絡より、台湾 S.F.の五大流派を紹介し、このような方式で、皆様にもっと台湾 S.F.の発展 状況を理解出来ますよう努めます。  純文学流派 娯楽性と読みやすさを持
Thumbnail
今日は、石林散人(せきりんさんじん)です。今回は日本 SF 大会にて、台湾 S.F.小説の発展を簡単に紹介します。これからは歴史発展の脈絡より、台湾 S.F.の五大流派を紹介し、このような方式で、皆様にもっと台湾 S.F.の発展 状況を理解出来ますよう努めます。  純文学流派 娯楽性と読みやすさを持
Thumbnail
本文為2019日本Sci-con大會發表稿 發表人:*不是貓食、*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 在先前的部份,我們已經介紹過台灣科幻的特色。接著我們要談的,是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我們認為,日本的SF作品來到台灣之後,在1980年代後至少產生三種影響:新題材的出現、舊題材的復活、表現手法的改變。
Thumbnail
本文為2019日本Sci-con大會發表稿 發表人:*不是貓食、*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 在先前的部份,我們已經介紹過台灣科幻的特色。接著我們要談的,是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我們認為,日本的SF作品來到台灣之後,在1980年代後至少產生三種影響:新題材的出現、舊題材的復活、表現手法的改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石林散人。這次為了能在日本SF大會上簡單介紹台灣的科幻小說的發展,以下會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介紹台灣科幻的五個流派,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可以更能理解台灣科幻的發展狀況。 純文學流派 相對於重視娛樂性與可讀性的大眾文學,純文學比較偏向學院派,往往較為重視文字的藝術性與可能性的分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石林散人。這次為了能在日本SF大會上簡單介紹台灣的科幻小說的發展,以下會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介紹台灣科幻的五個流派,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可以更能理解台灣科幻的發展狀況。 純文學流派 相對於重視娛樂性與可讀性的大眾文學,純文學比較偏向學院派,往往較為重視文字的藝術性與可能性的分類,
Thumbnail
在一個充斥著影像,人們漸漸喪失閱讀文字的耐心,貪食視覺的時代,想像文學,似乎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更何況是辦一份文學雜誌。如今的人們,為何要閱讀文學?以及,要如何想像一群在將近六十年前創辦《現代文學》的大學生,以及他們所寫下的小說、他們對文學的想像? ⋯⋯
Thumbnail
在一個充斥著影像,人們漸漸喪失閱讀文字的耐心,貪食視覺的時代,想像文學,似乎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更何況是辦一份文學雜誌。如今的人們,為何要閱讀文學?以及,要如何想像一群在將近六十年前創辦《現代文學》的大學生,以及他們所寫下的小說、他們對文學的想像? ⋯⋯
Thumbnail
國立臺灣文學館藝文大廳「太空霓虹—閱讀楊逵」裝置藝術。 國立臺灣文學館自開館以來,走過十五個年頭,致力蒐集臺灣文學作家及相關文物,並透過典藏,保存文學史相關重要文物,留下文學與臺灣社會曾一同並進的足跡。換言之,同時也保存後代理解和重新詮釋藏品的權利。 近年來,隨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推動資料開
Thumbnail
國立臺灣文學館藝文大廳「太空霓虹—閱讀楊逵」裝置藝術。 國立臺灣文學館自開館以來,走過十五個年頭,致力蒐集臺灣文學作家及相關文物,並透過典藏,保存文學史相關重要文物,留下文學與臺灣社會曾一同並進的足跡。換言之,同時也保存後代理解和重新詮釋藏品的權利。 近年來,隨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推動資料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