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談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模式:只有產業才需要創新嗎?#2/程天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AI創新應用「遍地開花」時,就會出現大批的應用人才、AI新創公司會紛紛出現、傳統產業也會轉型升級。但這波AI熱潮發展的重點,更應該放在公共政策訂定、教育、應用、以及解決民生議題上,而不是如何培養AI獨角獸。

2010年,我的好友David Li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創客空間「上海新車間」;2011年創立了針對創客運動和開放創新的研究中心「Hacked Matter」,2015年又為開發下個世代的物聯網產品及應用,創立了「Maker Collider」創客平台。
David目前還擔任與Fab Lab合作、在深圳成立的SZOIL(Shenzhen Open Innovation Lab,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執行總監。
目前,SZOIL正與千里之外的非洲迦納庫馬西「Kumasi Hive」孵化器合作。迦納庫馬西以深圳的發展模式為學習對象;如同30年前還只是個小漁村的深圳,Kumasi Hive的創客們從零開始,為迦納的高科技發展佈下種子。
而SZOIL的創客們也透過這種合作關係,無私的分享各種創意、設計、以及開源方案給Kumasi Hive;尤其優先聚焦在人工智慧的本地化應用上,以便解決當地的許多民生問題。
這些經歷與跨國合作,使得David不但成為海峽兩岸知名的創客導師,更是聯結全球創客組織的關鍵人物;然而,David卻是出生在台灣、美國唸大學,一口台灣國語的台灣人。

AI與全球治理

David最近正積極參與的,是位於美國紐約的「聯合國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PR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所發起的「AI與全球治理」(AI & Global Governance)專案。
CPR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智庫,專精於研究高科技對「聯合國多邊合作體制」造成的影響與挑戰,然後提出對策;而AI正是其中一個迫在眉睫的議題。
人工智慧過去70年的發展,曾經三起兩落。「人工智慧」這個名詞最早是在1950年代就出現的;在經過一陣熱潮以後,由於出現無法突破的技術瓶頸,因此逐漸衰退冷卻。
1980年代,透過「專家系統」程式和「知識處理」的應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成了熱門話題、人工智慧也迎來了第二次流行;但經過一陣子熱潮以後,由於做不到業界預期的應用,所以又逐漸退潮了。
第三波熱潮開始於2006年:Hinton教授找到了解法,提出限制玻爾茲曼機(RBM)模型,成功訓練出「多層神經網路」,並重新命名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讓人工智慧的應用出現了一線曙光。
人工智慧能夠發展到今天的這個結果,主要的就是靠大量的「伺服器運算」和大量的「數據學習」;而掌握這兩項稀有資源的,正是跨國大企業和規模龐大的各個強國。例如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就已經有四個把AI列為國家戰略的重點。
跨國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目的、而強國政府也以追求國家利益為優先;所以在聯合國的多邊體系之中,對AI發展的態度必須審慎考慮。
是要放任AI發展,就會改變目前跨國多邊合作體制的均衡。
是要放任不管,讓少數跨國企業或強國政府擁有強大的資源和AI科技優勢,就會改變目前多邊合作體制的均衡;所以聯合國應該訂定AI的治理規則,使AI能為多數人所用,以便廣泛解決普遍的民生問題。
可以預見的是,AI將會影響到「人權」、「民主」、「法治」等等普世價值與架構。於是CPR指派了AI技術應用倫理方面的專家Eleonore Pauwels教授來負責「AI與全球治理」專案,建立一個由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國際組織等的專家參與的平台,共同討論並制訂一些治理規則。
就如同「基因工程」技術的研發、實驗與應用,是否會破壞了大自然的演化、違反了「倫理道德」、甚至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未來是否可能出現「基因機器生化人」?
這些議題都是需要討論的,而AI所帶來的挑戰與風險也不容忽視。

宗教與道德

AI透過各種演算法和腦神經網路系統架構,就像小孩子一樣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它可以教育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但也可能受到環境的負面影響,成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
無可避免、難以阻擋的,AI將透過「家庭語音助手」(如Echo、Alexa、小度等等)進入每個家庭,也已經透過手機的「語音助理」(如iPhone上的Siri)影響每個人。
如同教育小孩一樣,我們必須教育AI,什麼是「宗教」、什麼是「道德」。
David在CPR的這個專案中扮演重要角色,成為Eleonore Pauwels教授的伙伴。他已經為這個專案找到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的合作對象,而我也透過我的人脈,希望為他找到藏傳佛教的窗口。
總有一天,AI必須要回答「這世界上有沒有神?」、「有沒有來生?」、「天堂地獄存在嗎?」等等玄學問題。

草根智慧

在AI領域,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的支持者都大力提倡「草根智慧」(AI from the grassroots),將AI資源開放給本地創客社群,才能讓AI的創意與應用在本地化議題上遍地開花。
因此他們認為,政府必須建立一個可控可管的開放式生態環境,同時要求掌握高科技產品及服務的大型企業,讓旗下的技術與產品盡可能服務草根階層,而不是僅僅服務少數高端客戶;如此一來,各個國家或地區才能真正應用發展高科技、並且讓它們真正普及。
這也是聯合國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AI和全球治理」成員正在透過訂定規則,以便實施與達成的願景。

結論

AI和上一篇文章〈遍地開花的創新:只有產業才需要創新嗎?#1〉提到的軟硬體整合產品不同之處,在於它屬於純粹數位領域的技術,而且是第三次興起的浪潮。
目前主要的AI技術、演算法、自我學習等,都不算是新的;主要的突破,在於專用處理器的運算速度,和多年累積的各種大數據。
因此,對這波AI熱潮發展的重點,更應該集中在:
  1. 公共政策規範的訂定;
  2. 宗教和道德觀的教育;
  3. 搭配其他科技的新應用;
  4. 解決本地的重要民生議題。
……而不是「如何培養AI獨角獸」。
因此,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和大企業合作,開放運算資源和公私領域大數據、鼓勵「街頭」和「草根」的創意和創新,來解決「本地」的各種民生議題;例如農業的產銷履歷和效率、食安、環保、空污、治安、教育等等。
當AI的創新應用「遍地開花」時,就會出現大批的AI應用人才;以AI為基礎設計應用的新創公司,自然會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傳統產業也會受到AI應用的影響,紛紛轉型升級。
這種由下而上的思維,是否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產業創新模式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倓虛法師佛七開示簡介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Thumbnail
avatar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6-20
倓虛老法師佛七開示 (二)「一切修行法門,最方便丶最簡單丶最容易的,就是念佛法門。」 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
Thumbnail
avatar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6-19
從《當代建築演繹: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的設計思考》談建築的典範轉移   本書作者東海建築邱浩修老師,專長為建築設計、當代建築評論、實虛共構互動空間設計、參數設計與數位構築。很高興在AI逐漸興盛的今天,邱浩修老師為我們整理了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下建築的發展過程,並提供反思該建築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建築產業在這個充滿變動的科技時代走向何方
Thumbnail
avatar
Kuan Ju Lee
2024-03-17
生成式AI迎來技術大躍進,人工智慧會取代人的專業嗎?淺談人工智能模型 (LLM)對於網頁程式開發的影響。前言 在AI經歷數個冰河期後,終於在後疫情時代來到了一個技術高峰,而這個破冰者就是OPen AI(ChatGPT),對於這個話題不管你是是正在接觸AI,對AI技術有些了解的人,抑或是專業領域上對於AI介入感到焦慮的人都希望可以文中得到收穫。 本文想分享一些個人對於AI的理解及對於LLM模型的一些
Thumbnail
avatar
R-036
2024-02-19
AI大師論壇-人工智慧如何形塑人類未來 (Youtube重點摘要) 根據影片的內容, 歸納出以下重點: 1. AI革命將重新定義我們的未來。AI是一項普適技術,將改變每個經濟領域。 2. AI包含兩大主要工具 - 監督式學習和生成式AI。監督式學習擅長標籤,生成式AI可以產生新內容。 3. 生成式AI如GPT是最近十年的成就。它可以根據提示文本生成新
avatar
許栢超
2023-09-29
談房地產買賣AB約的數學合理性-多少風險?多少利潤?買房時以AB約私下給現金的方式,當下省了稅看似總金額省了不少,但賣的時後都會繳還給政府;主因是幾年後賣房時認定成本很低,房地合一稅很高,這個大家都知道。 不過好奇到底實際能省多少? 而其它變數有影響嗎?
Thumbnail
avatar
鍾騰緯-永慶不動產
2022-12-17
談談所謂的“生產力”在Youtube上經常看到許多Youtuber分享高效的方法,包含使用哪些好用的App,使用智能穿載裝置,或是視覺化的圖版。然而,如果真的想要提高生產力,只需掌握四個簡單的項目即可。 1,Task Management 工作管理 首先要先搜集並且組織妳所有必須要做的事項,這就是待辦清單。
avatar
Lu大嬸的日常
2022-05-16
談水墨在台灣的發展與轉化:水墨何以成為文化概念下的傳統技藝?在過去,當山水概念變成一種視覺上的哲思語境,它往往邁入無地域、無國界、無政治意識的一種「人與自然」之關係。從道家自然主義、佛家超世主義出發,藝術家透過文學或詩性的浪漫主義態度,衍生出一種心象的、跨域性的、非社會現實的藝術世界。
Thumbnail
avatar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2021-12-08
談產品設計的 80/20 法則80/20 法則告訴我們僅有 20% 的變因操縱著 80% 的局面,在軟體的產品設計上,也可以利用 80/20 法則來對 UI 與 UX 做優化,這篇文章分享了 80/20 法則在別人產品的應用,以及對於我們自己開發產品時 80/20 法則的實踐。
Thumbnail
avatar
Leon
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