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日常生活的史學研究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歷史與史家紀錄

將歷史事實比喻成一條魚,歷史學家從魚販那買魚帶回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烹調、端上桌。我們說我們吃魚,但事實上我們是吃了魚料理;我們習得的歷史並不是歷史事實,而是史家紀錄。我們品嚐不同史家煮的同一條魚,依此揣測魚原本的味道,但我們不可能真正地知道那條魚的樣子,因為即便有史家直接把整條魚端到桌上,但我們不難想像:在魚販打撈魚、史家買魚回家途中,魚已有殘缺,或者已經找不到魚販買魚(年代太久遠沒有一手史料可用),只能用別人煮好的魚加以料理;從文獻、碑銘或各種史料中只能取得片段的歷史事實,況且這些史料已經不新鮮或是承襲自他人。
延續這個比喻,今天想分享的是一種冷門的魚料理流派,他們致力於連同鱗片把魚端上桌。


日常紀錄的必要

日常即一切柴米油鹽、生活瑣事,在持續進行的當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有部分史家著手研究過去的某個族群或某個人的日常生活,這些人的研究也常被批判為無用的史學研究。
就拿Melvin Leiman在研討會所言:「年鑑學派(主張研究日常紀錄的其中一支廚師流派)的長處,是運用很多未被注意到的細節資料去重構歷史,但另一方面卻未能顯示出資料重要性的順序。也就是說缺乏一種理論,據以分辨哪些是最重要、 哪些是次要的。換句話說,年鑑學派缺乏一套社會變動的理論,在解釋歷史的連續性之外,還能解釋歷史的不連續性。」日常生活的歷史研究無法分析較大的政治變動,且小人物的生活相對較穩定,無法掌握歷史的劇變;相對主流史學的範疇不出政治、軍事與外交,日常生活的紀錄顯得小題大作。
又或是微觀史學(主張研究日常紀錄的其中一支廚師流派)被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微觀史學多屬於村庄的編年史,而非那些「對人類社會至關重要的那些決定我們生活的思想的起源」,被看作寫小說,更沒有對讀者了解宏觀歷史發揮積極作用。
儘管如此,過去的日常生活紀錄或許真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一、史料沒有重要程度的差別

以剛才魚的比喻來說,看起來很多餘的鱗片跟好吃的魚肉都是魚的一部分,魚的部位沒有重要程度的分別。歷史事實包含但不限於被熟知或影響重大的歷史,史家不該將心力放在篩選史料而該同時研究邊緣的日常生活紀錄,這樣才能更大範圍地理解整體歷史(total)。
舉例,主張研究日常紀錄的其中一支廚師流派「年鑑學派」的第二代大師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的著作《物質文明與資本主義》(Civilization Materielle et Capitalism)第一冊敘「日常生活的結構」,分述各種食物、服飾、住宅、習尚、科技、貨幣等,以日常紀錄呈現經濟型態。汪容祖(2002)就說這是:「新穎的世界經濟史……他有氣魄去追究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習以為常之事,重點放在文明中的物質生活。他呈現了幾個世紀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結構、發展、適應、與蛻變,填補了廣泛又普遍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歷史上的空白。」
就連傳統史學的領頭羊蘭克也在《拉丁和條頓民族史》(History of the Latin and Teutonic Nationsfrom 1494 to 1514)序言中寫道:「人們一向認為歷史學的職能在於借鑑往史,用以教育當代,嘉惠未來。本書並不企求達到如此崇高的目的,它只不過是要弄清歷史事實發生的真相罷了。」既然史家探求歷史的理由可以僅有還原歷史事實這麼簡單,歷史不必帶來什麼偉大的意義,那麼便無所謂重要或不重要的史料,所有能重建過去的史料都該被視為同等;日常生活是歷史事實的要素之一,而歷史事實是史家永恆的追求。


二、日常生活或許有其重要性

史家本能將日常生活歸納為「不相關的」或「不合理的」歷史脈絡,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的興起讓歷史學者們發覺: 解構後的歷史可能會顯示出許多同時存在且彼此衝突的歷史事實,這也顯示先前的許多史觀被壓抑與忽視。簡單來說,魚的鱗片看起來不重要,但鱗片可能比起魚肉能讓我們發現更多,順著剛剛Melvin的批判,鱗片和魚肉誰比較重要還不知道呢!
被剔除的、細小的史料可能才是造成大事件的關鍵,不符合史實的史料可能有其造假或與大多數史料矛盾的原因(這個原因就很耐人尋味了);這個角度看來,從前被視為「蕪」的歷史紀錄隱含未知的歷史素材。

三、小族群歷史的保留

在傳統史家眼中,對人類發展真正有變革意義或是思想貢獻的才是好的研究素材;在這個前提之下,枝微末節的族群,無論是一個nobody、平凡的家族、偏僻的山村等,都失去被研究的機會。研究者能透過挖掘過去該族群的日常生活細節,從中能產生共鳴或是進而發現其族群的文化意義,從此來看,日常生活紀錄已經算是唯一一種能保存歷史邊陲的史學研究。

四、避免造神運動

大家應該看過偉人傳記或是〈臺灣啟示錄〉節目報導韓國瑜傳奇的那集吧?我們自這樣的歷史紀錄,知道偉人們自小就有過不尋常的事蹟,從而對現世或實際的人物產生想像,但怪異的是,當一個成功的人還沒成功、默默無名時,究竟有誰會有他們的細部資料?
由於沒有對沒人在乎的無名者或無名族群的紀錄,後人得以在文本中大肆渲染或誤植一些能體現成功人士(或他們想塑造成成功人士的人)神聖性的特質,舉凡小時候砍櫻桃樹展現自己的誠實、因夙慧而機智地砸缸救人、跟試圖把杵磨成針的婦女聊天然後因此發奮向學......這些都無從考證卻深深影響了我們對古人的印象,然而若有日常生活紀錄存在,這些神化個人的傳聞便無從產生。

日常生活研究類型

因本文旨在介紹與我們熟知的歷史學差異甚大的日常生活紀錄,就只淺說這些珍惜魚鱗的廚師的流派,不細部分析他們之間的差別。最大流派便屬年鑑學派(一、二代的整體歷史觀、三、四代的心態史研究)、微觀史學及其衍生的日常史學,他們都認為別人不屑研究的鱗片是有價值的。年鑑學派的史家們致力多面向理解一個地區的歷史,他們學了各種除了魚以外的料理方法(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就只為了從裡到外理解魚的本質;微觀史學及日常史學則認為「別人不屑研究鱗片那我就偏要研究」,他們會利用一個特定人物或小範圍族群擴及很大的歷史現象,研究對象的微觀也不意味著結論意義的微小。
責任編輯:陳采翎 核稿編輯:張軒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9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