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案例小教室]大小月會影響薪水計算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分析點
  • 勞動契約約定時是否明定〔月薪〕算法?
常見處理方式
  1. 回歸到勞資雙方約定時的說法,目前大部分的事業單位在約定薪水時只有約訂月薪薪資,不過已經有些事業單位在約定勞動契約時會跟員工說明大小月及2月份薪資會依當月日數不同而不同。
  2. 如果一開始只有約定月薪薪資,沒有提到大小月會有不同的話,以目前的規定和解釋令來看則一般都是用30日作計算,當然網路上有些判決或法院資料試說法不一的,但大多數是有〔個案認定〕的問題存在,因此我們還是回歸到實務上常用的方法30日為作計算標準


相關法令
  1.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項規定:「工資:謂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2.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7條規定:「勞動契約應依本法有關規定約定下列事項:一、工作場所及應從事之工作。二、工作開始與終止之時間、休息時間、休假、例假、休息日、請假及輪班制之換班。三、工資之議定、調整、計算、結算與給付之日期及方法。四、勞動契約之訂定、終止及退休。五、資遣費、退休金、其他津貼及獎金。六、勞工應負擔之膳宿費及工作用具費。七、安全衛生。八、勞工教育及訓練。九、福利。十、災害補償及一般傷病補助。十一、應遵守之紀律。十二、獎懲。十三、其他勞資權利義務有關事項。
  3. 改制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0年6月26日台勞動二字第0026202號函釋略以:「新制工時實施後,以『月薪制』計酬之勞工延長工作時間時,其延時工資應依勞動基準法第24條規定辦理。至所稱『平日每小時工資額』,究應如何計算,應視勞動契約之內容而定。即原月薪給付總額為240小時者,除勞資雙方重行約定者外,仍得視為給付240小時之工資,其『平日每小時工資額』據原公式推算,並無不可;惟勞資雙方已就工資總額及計算內涵重行約定者,應依新約定之內容推算之。」
  4. 改制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6年12月9日台勞動二字第052675號函釋:「查民法第123條之立法理由已明定,以月或年定期間者,為交易上便利,應依曆計算。月或年非連續計算者,既非連續,即無從依曆計算,故應就其日數以1月為30日。」
小提醒:2019/8/1起將開始寫有關過去工作的經驗分享,如果覺得有所獲得,屆時請我喝杯咖啡,以贊助告訴我你們喜歡的部分。 如果有想了解的部分,可以在留言區留言,我將看一下留言內容是否可作為小教室的主題。
我的痞客邦連結:https://waterbottle0527.pixnet.net/blog/post/350734237-%ef%bc%bb%e8%81%b7%e5%a0%b4%e6%a1%88%e4%be%8b%e5%b0%8f%e6%95%99%e5%ae%a4%ef%bc%bd%e5%a4%a7%e5%b0%8f%e6%9c%88%e6%9c%83%e5%bd%b1%e9%9f%bf%e8%96%aa%e6%b0%b4%e8%a8%88%e7%ae%97%e5%97%8e?utm_source=PIXNET&utm_medium=pcard_article&utm_content=756045717ad262ad1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沛瑩(青雲姐姐)的沙龍
40會員
270內容數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2020/11/08
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人在發生勞資爭議後,往往採取不溝通、不合作、不聯繫的方式處理,無論是勞方或資方我都有看過。 但這對雙方絕對沒有好處。
2020/11/08
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人在發生勞資爭議後,往往採取不溝通、不合作、不聯繫的方式處理,無論是勞方或資方我都有看過。 但這對雙方絕對沒有好處。
2020/09/09
大約自今年七月起[職場案例小教室]就沒怎麼更新了,目前經營方式多用一個個案例做介紹,不過似乎成效不彰,少部分文章閱讀率高,大部分普通,且常見案例也分享了不少。 之後會再調整經營方式,十月初會再復起更新。 感謝持續支持的舊雨新知。
2020/09/09
大約自今年七月起[職場案例小教室]就沒怎麼更新了,目前經營方式多用一個個案例做介紹,不過似乎成效不彰,少部分文章閱讀率高,大部分普通,且常見案例也分享了不少。 之後會再調整經營方式,十月初會再復起更新。 感謝持續支持的舊雨新知。
2020/07/15
[分析要點] 簡易判斷可以將以「醫療所必需」視為判斷標準,但排除掉伙食費及證明書相關費用。
Thumbnail
2020/07/15
[分析要點] 簡易判斷可以將以「醫療所必需」視為判斷標準,但排除掉伙食費及證明書相關費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言 勞基法第2條第4款『平均工資』定義,係屬『日平均工資』之意。 勞基法施行細則對於『一個月平均工資』並無定義。 勞基法施行之初,前主管機關內政部曾於74年函釋:『一個月平均工資,係指日平均工資乘以30所得之數額』。 惟該函執行以來,迭有反映有欠合理,因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個月之總日數,
Thumbnail
前言 勞基法第2條第4款『平均工資』定義,係屬『日平均工資』之意。 勞基法施行細則對於『一個月平均工資』並無定義。 勞基法施行之初,前主管機關內政部曾於74年函釋:『一個月平均工資,係指日平均工資乘以30所得之數額』。 惟該函執行以來,迭有反映有欠合理,因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個月之總日數,
Thumbnail
勞動部2月9日發布工資給付日指導原則,即起生效。 地方政府將立即輔導業者逐年向前調整工資給付日,不得晚於工資計算周期屆滿後15日。 2026年之前僱用勞工100人以上之公司,須工資計算周期屆滿後5日內給付薪資,99人以下之公司則於7日內給付工資。 這項輔導措施,估計將有數十萬家中小型、微型企業受影響
Thumbnail
勞動部2月9日發布工資給付日指導原則,即起生效。 地方政府將立即輔導業者逐年向前調整工資給付日,不得晚於工資計算周期屆滿後15日。 2026年之前僱用勞工100人以上之公司,須工資計算周期屆滿後5日內給付薪資,99人以下之公司則於7日內給付工資。 這項輔導措施,估計將有數十萬家中小型、微型企業受影響
Thumbnail
自上一篇,我們討論到「工資」,人資夥伴們,如能清楚判斷「工資」的標準後,接著我們來談談「平均工資」。那麼,我們要先了解「平均工資」的重要性。為什麼要了解「平均工資」?會在什麼狀況下使用到「平均工資」呢?
Thumbnail
自上一篇,我們討論到「工資」,人資夥伴們,如能清楚判斷「工資」的標準後,接著我們來談談「平均工資」。那麼,我們要先了解「平均工資」的重要性。為什麼要了解「平均工資」?會在什麼狀況下使用到「平均工資」呢?
Thumbnail
身兼"勞工"身分的人資夥伴們,除了協助雇主避免觸法,還有保障勞工的權益,人資夥伴【勞工】們,一定要知道加班費怎麼計算!如果你還搞不懂:平日加班跟假日加班費的差異?例假日、休息日還有國定假日加班該怎麼算、倍率到底是用1.33還是1.34?還有相關的勞動基準法條號為何?
Thumbnail
身兼"勞工"身分的人資夥伴們,除了協助雇主避免觸法,還有保障勞工的權益,人資夥伴【勞工】們,一定要知道加班費怎麼計算!如果你還搞不懂:平日加班跟假日加班費的差異?例假日、休息日還有國定假日加班該怎麼算、倍率到底是用1.33還是1.34?還有相關的勞動基準法條號為何?
Thumbnail
本文可以了解 什麼是部分工時? 排班方式? 薪資約定方式? 勞/職(保)與勞退提撥。 什麼是部分工時勞工(定義)? 工作時間,較該事業單位內之「全時勞工」工作時間有相當程度縮短,縮短之時數,由勞雇雙方協商議定之。 📌排班方式 每日工作有固定的開始及終止之時間(每日工作時數較全時勞工為少)。 例如:
Thumbnail
本文可以了解 什麼是部分工時? 排班方式? 薪資約定方式? 勞/職(保)與勞退提撥。 什麼是部分工時勞工(定義)? 工作時間,較該事業單位內之「全時勞工」工作時間有相當程度縮短,縮短之時數,由勞雇雙方協商議定之。 📌排班方式 每日工作有固定的開始及終止之時間(每日工作時數較全時勞工為少)。 例如:
Thumbnail
約定月薪30,000元,月休8日可以嗎? 1.月休8天是建立在一個月4周的計算基礎上嗎? 2.如果不達7休2時,30,000元隱含了加班費,這樣子每個月薪水不就是浮動的嗎?
Thumbnail
約定月薪30,000元,月休8日可以嗎? 1.月休8天是建立在一個月4周的計算基礎上嗎? 2.如果不達7休2時,30,000元隱含了加班費,這樣子每個月薪水不就是浮動的嗎?
Thumbnail
資遣費計算基數不同(年與360日) 1.計算母數不同會影響資遣費的多寡。 2.勞動部的見解是以360日,及每月30日做為計算方式。
Thumbnail
資遣費計算基數不同(年與360日) 1.計算母數不同會影響資遣費的多寡。 2.勞動部的見解是以360日,及每月30日做為計算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