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氣當令 首重潤肺
方格精選

燥氣當令 首重潤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白露過後,晝熱夜涼,此時正是「燥」邪當令。中醫師謝明憲說,在中醫生理的「肺」,除了解剖學中的功能以外,其他包括體外的防禦力、水分代謝、呼吸道等,例如皮膚、毛首髮、鼻腔、氣管等都屬於肺的範疇,所以秋天最適重合的養生方式就是「養肺陰」。

這個季節人體汗液蒸發快,有些人會出現鼻腔乾燥不適、流鼻血、咽喉乾燥、遇風咽喉癢、乾咳不適、皮膚乾燥脫屑、搔癢不止等症狀。

謝明憲表示,說到秋冬養陰,許多人也許不大了解,但要是說起冬病夏治,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每年夏天一到三伏那段時間,各中醫院所便有一大群等待三伏貼的患者。由於冬病夏治方法簡便,療效顯著,因而深受民眾歡迎。

事實上,秋冬養陰與冬病夏治原本是1對雙胞胎,只是冬病夏治早為人知,而秋冬養陰卻多人未識。但冬季外寒肅殺,更應注重陽氣固護,避免外寒傷人,所以不宜於冬季選擇甘寒潤澤的藥物來潤燥。所以在秋天滋潤養陰是最適宜的時令,此時若做好護養,等到入冬再著重護陽,就可以減輕上述症狀的發生。

謝明憲說,在中醫五行歸類之中,肺臟屬性為金,對應於秋季。秋季燥氣當令,其氣清肅、乾燥,所以秋天如果不注重調養,秋燥最易傷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燥勝則乾。」肺臟是嬌嫩、容易受外邪傷害的臓器,個性喜潤惡燥,有些人常在秋天會有這種經驗,就是囗乾舌燥,喝再多水也無法解渴,皮膚乾燥脫屑,再怎樣勤勞擦乳液還是一樣,這就是肺受到燥邪的傷害了。

對於冬令進補,大家都比較熟悉如當歸鴨、羊肉爐、麻油雞等,但對秋令養肺陰則相對陌生。謝明憲指出,其實養肺陰的中藥及食材都很多,常見中藥如西洋參、沙參、麥門冬、百合、石斛、玉竹、貝母,常被拿來滋養肺陰。食物中如梨、銀耳、潤燥、甘蔗、荸薺、枇杷等,也都能清肺潤燥。其中,梨子是解秋燥的聖品,但梨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或腸胃虛寒、嘔吐便溏者不宜生吃。

可以將梨子切丁後,搭配西洋參6g、麥門冬6g、玉竹6g、川貝6g、枸杞5g、紅棗4顆,加兩公升水,隔水加熱後燉成秋梨湯,一家老小皆可飲用,也不失為1道養陰潤肺的好甜點。謝明憲強調,秋季養生始終要從生活習慣著手,平時除了足夠的水分補充之外,還需要早睡早起勤運動,依中醫觀點,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

avatar-img
高資承醫師的沙龍
19會員
85內容數
中藥養生百百種,想要知道專業人員提供的養生方法嗎?? 追蹤這個專題,您將會獲得醫師與專業醫療人員提供的建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資承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肺虛癆症的治療首重在止咳血 《增訂十藥神書》治療肺虛癆症的基本原則和食療方為: 一、肺虛癆症有出現咳血,治療首重在止住咳血。 二、咳血止後,常以單味人參的「獨參湯」補益病患的元氣體能。 三、接著為治久咳久嗽並兼調理病患虛損的肺臟: 1.久咳久嗽常用貝母、款冬花、杏仁、紫菀、桔梗、紫蘇、薄荷、生薑、
胃寒,正好與胃熱相對而言,飲食上則少食生冷食物或涼飲,以及一些屬性較寒涼的食物,如西瓜、梨子等,平常可食用較溫性的食物,如辣椒、韭菜、大蒜、大蔥、生薑、羊肉、大棗、乾薑棗耆羊肉或是薑汁牛奶。
【方義解釋】 浮小麥:涼養胃氣,澤潤益心神。 羊肚:適消渴病、腹瀉,健脾胃,補虛損。
飲食療法具有治療疾病或預防保健作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調養,就能預防疾病,甚至可以通過食療逐漸改善「亞健康體質」。中醫學說重視人體的整體觀念,也重視個人的體質差異,了解體質就能懂得選擇適宜的食物或藥物,達到強身健體、無病能防、有病能治的目的。
春天是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季節,人體和大自然一樣,也處於舒暢放鬆之際。這時,不妨在家自製一些保健藥茶,經常飲用, 不但可以消除春困,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抵禦疾病入侵,而且還有保健益壽,護膚美容之功效。
平常怕風畏寒、易感冒、易流清涕等偏向氣虛體質的人,要嚴禁冷飲,避免寒涼食物,如生梨子、瓜類、柑橘類等。氣虛者可採用溫補養氣之品,例如參耆玉竹雞湯,此方一般人均可使用,尤其適用於面色白、易倦、體力不佳者,須注意若有感冒則不宜使用。
▋肺虛癆症的治療首重在止咳血 《增訂十藥神書》治療肺虛癆症的基本原則和食療方為: 一、肺虛癆症有出現咳血,治療首重在止住咳血。 二、咳血止後,常以單味人參的「獨參湯」補益病患的元氣體能。 三、接著為治久咳久嗽並兼調理病患虛損的肺臟: 1.久咳久嗽常用貝母、款冬花、杏仁、紫菀、桔梗、紫蘇、薄荷、生薑、
胃寒,正好與胃熱相對而言,飲食上則少食生冷食物或涼飲,以及一些屬性較寒涼的食物,如西瓜、梨子等,平常可食用較溫性的食物,如辣椒、韭菜、大蒜、大蔥、生薑、羊肉、大棗、乾薑棗耆羊肉或是薑汁牛奶。
【方義解釋】 浮小麥:涼養胃氣,澤潤益心神。 羊肚:適消渴病、腹瀉,健脾胃,補虛損。
飲食療法具有治療疾病或預防保健作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調養,就能預防疾病,甚至可以通過食療逐漸改善「亞健康體質」。中醫學說重視人體的整體觀念,也重視個人的體質差異,了解體質就能懂得選擇適宜的食物或藥物,達到強身健體、無病能防、有病能治的目的。
春天是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季節,人體和大自然一樣,也處於舒暢放鬆之際。這時,不妨在家自製一些保健藥茶,經常飲用, 不但可以消除春困,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抵禦疾病入侵,而且還有保健益壽,護膚美容之功效。
平常怕風畏寒、易感冒、易流清涕等偏向氣虛體質的人,要嚴禁冷飲,避免寒涼食物,如生梨子、瓜類、柑橘類等。氣虛者可採用溫補養氣之品,例如參耆玉竹雞湯,此方一般人均可使用,尤其適用於面色白、易倦、體力不佳者,須注意若有感冒則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