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秋季養生:秋主「收」,宜養「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秋三月,養生治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寫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在四季的變化中有「秋收冬藏」的規律,雖然,秋氣主〝燥〞,但是夏末秋初正值雨季、颱風季節,若在秋氣主〝收〞的情況下,濕氣未得排除而收納於體內,冬季便容易產生咳嗽現象。此外,,體虛、氣滯的人也容易濕氣過重

        〝發汗〞、〝通利二便〞、〝養脾胃〞是主要防濕的方法。後背部太陽膀胱經的通暢,是基本養生護陽的方法,保持後背部的暖和,不但可以保養脾胃
,更能增加免疫力、元氣、促進消化功能。

        九月初,「白露」節氣,在台灣本土還未正式進入秋燥。平日選擇一些利濕、健脾的食材,也是袪濕、護脾胃的好方法,例如:冬瓜、蓮子、薏仁、豆類、米飯、玉米、香菇 ...等等。
         但是,初秋時我們曾經介紹過《黃帝內經》裡面談到的珍貴秋季養生原則,仍應開始執行:

中醫秋季保健。《黃帝內經》

中醫秋季保健。《黃帝內經》

        身心放鬆、平和、早睡早起,符合秋「收」的特性,就是養生之道,否則容易造成咳嗽氣逆的現象;另外,如果秋季再傷於濕氣,便容易引起筋脈痿弱的現象。

        肺,是「魄」之處。中醫談:魄是屬於人體本能的感覺和動作,例如:耳朵的聽覺、眼睛的視覺、皮膚的冷熱痛癢感覺,肢體的動作、嬰孩的吸乳與啼哭... 等等,都屬於魄的範圍,在《類經‧臟象類》便寫道:「魄之為用,能動能作,痛癢由之而覺也」。《靈樞‧本神》談:「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魄與先天之精息息相關,而藏於肺;又談:「肺藏氣,氣舍魄」,肺氣旺則人體魄健全,動作協調,耳聰目明,感覺靈敏;否則,肺病氣虛魄弱,便容易導致神志病變。肺氣足,則人體皮膚、毛細孔冷熱痛癢... 等功能正常,且潤澤。

avatar-img
26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補腎益氣、強腰膝,厚腸胃、止瀉:栗子     板栗,雖然主產於中國大陸,近年來也常見韓國進口的栗子,但是,秋季是台灣「黃金板栗」的成熟結果期。 栗子,在中醫素有〝腎之果〞之稱 ......
川貝枇杷膏的主角之一  常用中藥材:〝枇杷葉〞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胃二經。 【採收】枇杷葉採摘、曬乾,要除去絨毛,用甘草湯洗ㄧ遍,再乾燥。如果絨毛沒有除盡,或用布包煎,就容易刺激氣管,不但不能止咳,反而咳的更厲害。 【功效】清肺化痰,降逆止嘔 ......
秋日平補 ,養血氣、避寒涼 今年的雨量非常豐沛,接連不斷的雨天,南台灣的“秋燥”不明顯,倒是氣溫下降不少,濕度高。所以,典型的秋燥“滋陰”食材,目前還不太適合,倒是原本秋燥宜少用的辛香料,反而宜適量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是面對大自然氣候變化與節氣飲食保健,宜活用的經驗談,而不是照本宣......
中醫看寒暑濕風對人體的影響 — 《素問 · 生氣通天論》        “預防勝於治療”,是面對老齡化社會的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的。而自古,中醫學便以“防未病”、“治初病”為重點。         我們以《黃帝內經·素問 ·生氣通天論》篇,來介紹中醫學的節氣預防觀念 ......
五行&五臟,肺的母子、夫妻關係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中醫「培土生金」的方法          在長夏與秋令之間,我們以肺臟為例,來認識一下中醫學“補母瀉子”的五行生剋關係。這一理論,廣泛地運用在中醫食補、食療、方藥、針灸等臨床治療當中。例如:中醫有「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秋日,在《節氣飲食&生活中醫》課堂上,聊到潤肺燥、止咳的觀念與家常飲食調養,像是白木耳、杏仁、百合等食材的特性與運用。一般來說,中醫學分為「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兩大類。前者,多受天氣、環境、生活作息影響,也就是大眾觀念中的感冒、或過敏、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後者,則與體質、情緒壓力 ......
補腎益氣、強腰膝,厚腸胃、止瀉:栗子     板栗,雖然主產於中國大陸,近年來也常見韓國進口的栗子,但是,秋季是台灣「黃金板栗」的成熟結果期。 栗子,在中醫素有〝腎之果〞之稱 ......
川貝枇杷膏的主角之一  常用中藥材:〝枇杷葉〞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胃二經。 【採收】枇杷葉採摘、曬乾,要除去絨毛,用甘草湯洗ㄧ遍,再乾燥。如果絨毛沒有除盡,或用布包煎,就容易刺激氣管,不但不能止咳,反而咳的更厲害。 【功效】清肺化痰,降逆止嘔 ......
秋日平補 ,養血氣、避寒涼 今年的雨量非常豐沛,接連不斷的雨天,南台灣的“秋燥”不明顯,倒是氣溫下降不少,濕度高。所以,典型的秋燥“滋陰”食材,目前還不太適合,倒是原本秋燥宜少用的辛香料,反而宜適量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是面對大自然氣候變化與節氣飲食保健,宜活用的經驗談,而不是照本宣......
中醫看寒暑濕風對人體的影響 — 《素問 · 生氣通天論》        “預防勝於治療”,是面對老齡化社會的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的。而自古,中醫學便以“防未病”、“治初病”為重點。         我們以《黃帝內經·素問 ·生氣通天論》篇,來介紹中醫學的節氣預防觀念 ......
五行&五臟,肺的母子、夫妻關係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中醫「培土生金」的方法          在長夏與秋令之間,我們以肺臟為例,來認識一下中醫學“補母瀉子”的五行生剋關係。這一理論,廣泛地運用在中醫食補、食療、方藥、針灸等臨床治療當中。例如:中醫有「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秋日,在《節氣飲食&生活中醫》課堂上,聊到潤肺燥、止咳的觀念與家常飲食調養,像是白木耳、杏仁、百合等食材的特性與運用。一般來說,中醫學分為「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兩大類。前者,多受天氣、環境、生活作息影響,也就是大眾觀念中的感冒、或過敏、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後者,則與體質、情緒壓力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序入秋,白天還是常有炙熱高溫,夜晚微涼的時間慢慢增加,早晚溫差變得更加明顯,空氣中的溼悶感降低了,出現了乾燥訊號,開始有了秋天的味道。 空間中的溼度開始下降,我們的肌膚感到乾癢不適,喉嚨會發癢乾咳,鼻腔、嘴唇及口內也會因為水分不足而感覺乾燥,容易口乾舌燥。乾燥的狀況也連帶影響到消化道,讓排便乾結
Thumbnail
《內守閉藏◆養元氣◆滋陰補腎》 【立冬十一月七日】節氣轉換時刻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以概括為三種含義: 🛡️春夏養生長(陽)之氣;秋冬養收藏(陰)之氣 🛡️養陽指養心肝二陽臟;養陰指養肺腎二陰臟 🛡️養陽要順從陽氣生長發散;養陰要順從陰氣收藏內歛 《冬季養生全攻略》
Thumbnail
《降與收◆滋陰潤肺◆祛溼養脾》 最近秋氣已出,暑氣降了些,乍暖還寒(初春)和忽冷還熱(入秋)的時節最難保養,這幾天已經可以開始使用秋收能量元素保養了。(夏長能量元素仍然可以繼續用到立秋後十天) ❇【秋收能量元素】為針對秋季的特性設計的配方,其調理重點在於: 🔶滋養夏季的能量消
Thumbnail
入秋養生攻略 在香港潮濕天氣,秋燥都好明顯,呼吸道過敏&皮膚過敏嘅朋友仔 一唔覺意就會咳嗽、感冒&過敏 中醫師表示「從處暑開始到秋天結束,都好適合進補養生,所以大加可以趁秋天時節吃!吃!!吃!!進補養生,為冬天做好準備」 建議現在立即收藏本post秋天養生指南⬇️ #雪梨:性涼味甘澀。具有清
Thumbnail
秋天在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自然界的陽氣由外散轉向內收,也是人體氣血向內收藏的季節,秋天五行屬金,對應的臟腑為肺。秋天是夏冬過渡的時節,天氣由熱轉涼,氣候上有燥、濕、寒等特性。 秋季養生的方法主要是養肺。肺主氣、司呼吸,大致可從飲食、運動、穴道、作息養生著手,從而輕鬆告別秋季種種症狀!
Thumbnail
台灣地區的秋季保養重點( 台灣限定 )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中醫食療 補陽補氣:秋天是陽氣漸漸衰退的時候,可以進食補陽補氣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乾薑、蘿蔔等。 滋陰涼血:選擇一些滋陰涼血的食材,如蘆筍、冬瓜、藕、蓮子等,以調和體內陽氣。 減少辛辣食物:避免過多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和
Thumbnail
秋分是秋季的轉折點,白天與黑夜相等,而涼意與乾燥的氣候需要我們特別關注身心健康。這篇文章討論了秋分的重要性,提供了適合這個時期的飲食建議,如梨子、蓮子、山藥等,並強調調整作息的重要性。透過適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我們能更好地適應季節變化與迎接冬天的到來。
Thumbnail
白露是秋季的標誌,隨著天氣變涼,適宜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成為調理身心的關鍵。此時,選擇「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蓮藕等可潤肺補養,搭配飲水和運動,能夠有效對抗秋燥。保持規律作息與心情放鬆,讓我們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中,享受健康與心靈的平衡。
Thumbnail
立秋節氣養生應特別關注「護肺潤燥」,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季節變化。適合立秋食用的食材包括銀耳、蓮藕、竹筍、芝麻、蜂蜜、水梨等。此外,生活習慣上也應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室內濕度和減壓放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序入秋,白天還是常有炙熱高溫,夜晚微涼的時間慢慢增加,早晚溫差變得更加明顯,空氣中的溼悶感降低了,出現了乾燥訊號,開始有了秋天的味道。 空間中的溼度開始下降,我們的肌膚感到乾癢不適,喉嚨會發癢乾咳,鼻腔、嘴唇及口內也會因為水分不足而感覺乾燥,容易口乾舌燥。乾燥的狀況也連帶影響到消化道,讓排便乾結
Thumbnail
《內守閉藏◆養元氣◆滋陰補腎》 【立冬十一月七日】節氣轉換時刻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以概括為三種含義: 🛡️春夏養生長(陽)之氣;秋冬養收藏(陰)之氣 🛡️養陽指養心肝二陽臟;養陰指養肺腎二陰臟 🛡️養陽要順從陽氣生長發散;養陰要順從陰氣收藏內歛 《冬季養生全攻略》
Thumbnail
《降與收◆滋陰潤肺◆祛溼養脾》 最近秋氣已出,暑氣降了些,乍暖還寒(初春)和忽冷還熱(入秋)的時節最難保養,這幾天已經可以開始使用秋收能量元素保養了。(夏長能量元素仍然可以繼續用到立秋後十天) ❇【秋收能量元素】為針對秋季的特性設計的配方,其調理重點在於: 🔶滋養夏季的能量消
Thumbnail
入秋養生攻略 在香港潮濕天氣,秋燥都好明顯,呼吸道過敏&皮膚過敏嘅朋友仔 一唔覺意就會咳嗽、感冒&過敏 中醫師表示「從處暑開始到秋天結束,都好適合進補養生,所以大加可以趁秋天時節吃!吃!!吃!!進補養生,為冬天做好準備」 建議現在立即收藏本post秋天養生指南⬇️ #雪梨:性涼味甘澀。具有清
Thumbnail
秋天在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自然界的陽氣由外散轉向內收,也是人體氣血向內收藏的季節,秋天五行屬金,對應的臟腑為肺。秋天是夏冬過渡的時節,天氣由熱轉涼,氣候上有燥、濕、寒等特性。 秋季養生的方法主要是養肺。肺主氣、司呼吸,大致可從飲食、運動、穴道、作息養生著手,從而輕鬆告別秋季種種症狀!
Thumbnail
台灣地區的秋季保養重點( 台灣限定 )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中醫食療 補陽補氣:秋天是陽氣漸漸衰退的時候,可以進食補陽補氣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乾薑、蘿蔔等。 滋陰涼血:選擇一些滋陰涼血的食材,如蘆筍、冬瓜、藕、蓮子等,以調和體內陽氣。 減少辛辣食物:避免過多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和
Thumbnail
秋分是秋季的轉折點,白天與黑夜相等,而涼意與乾燥的氣候需要我們特別關注身心健康。這篇文章討論了秋分的重要性,提供了適合這個時期的飲食建議,如梨子、蓮子、山藥等,並強調調整作息的重要性。透過適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我們能更好地適應季節變化與迎接冬天的到來。
Thumbnail
白露是秋季的標誌,隨著天氣變涼,適宜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成為調理身心的關鍵。此時,選擇「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蓮藕等可潤肺補養,搭配飲水和運動,能夠有效對抗秋燥。保持規律作息與心情放鬆,讓我們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中,享受健康與心靈的平衡。
Thumbnail
立秋節氣養生應特別關注「護肺潤燥」,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季節變化。適合立秋食用的食材包括銀耳、蓮藕、竹筍、芝麻、蜂蜜、水梨等。此外,生活習慣上也應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室內濕度和減壓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