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武俠故事第一五四期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輕功的真相 /文:老衲

中國傳統武術自古以來,就有關於輕功的種種傳聞不絕於旅,一般來說,在武術門派中,以八卦門的輕功與自然門的輕功最為出名;當然,也有不依附於門派之下,單獨練輕功的,這一支較為隱秘,最出名的人物當屬民國二十年左右,在北平做案的大飛賊燕子李三,神出鬼沒,在民國初年時做下許多大案,最後落得警署緝捕鎗斃的下場。

這幾門的輕功,除了在各門派、各地區中所用術語不同之外,訓練的內容大致是相類似的,不脫跳沙坑、跑板、翻橫木、走籮筐、竄活板、走簷穿、跑爬山、壁虎功這幾個項目,然後依據身材高矮胖瘦,以及訓練的階段,有不同的鐵砂衣作輔助;有些門派,還會加入梅花樁的訓練,不過並不常見,多以南方拳派為主,可能是舞獅文化的餘緒。

輕功的訓練,自古以來便十分隱密,再加上民國以來武俠小說、武俠電影的渲染,幾乎已經到了神乎其神的境界,甚至參與了許多玄學的成分,其實,真正的輕功並不神秘,據我所知,以下分述幾項常見的輕功訓練:

跳沙坑,就是在沙地上挖一個坑,由淺至深,讓練習者站定在其中,直立式地往外跳出,傳說中日本的忍者也會做此訓練,在多數傳聞中,沙坑可以隨著年紀見長而越挖越深,到最後三丈深的沙坑可以一躍而出,但,這樣的描述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跳耀能力有時而盡,到了某一個階段後,再想寸進,難度是數以倍計,用數學來說,傳說中跳沙坑的成長曲線是線性,但在現實中會受到人類運動能力的邊際遞減而成拋物線,因此到某一個程度時,成長幅度趨近於零。

但無論如何,跳沙坑是一個古代常見的直立式跳耀能力的訓練,殆無可疑,至於為什麼是「沙」坑而不是土坑泥坑,應該是因為沙比較好挖,土比較難挖吧!

跑板,這項訓練是在牆邊立一斜板,初時角度較平,而越立越斜,最終角度可以幾近垂直,讓練習者在板上快速跑過而攀爬上牆,傳說中,技藝精湛的高手最後可以拿掉斜板,直接在垂直的牆上一跑而上;這種傳說與跳沙坑一樣,沒有考慮到人類的運動能力受牛頓萬有引力的力學限制,還有邊際遞減的效果;但無論如何,讓練習者習慣於在斜坡的角度上快速奔躍而上,是可以訓練得到的,實際應用時,只要隨手拿一塊木板輔助,就可以奔上三尺牆簷而翻入牆中,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首倡內家三拳合一的民國武術家孫祿堂,形意八卦太極三拳俱精,一生授徒無數,其次子孫存周是家傳中較為突出的,據說有一次眾人在一上海富豪的大宅中,擠兌孫存周表演輕功,孫氏拉著大褂,在一剛粉刷好的白牆上直奔而上,留下三個黑腳印,想來就是這個跑板練出來的功夫。

翻橫木,就是在一條橫木兩側來回翻,可以以手借力從橫木之上縱跳翻身過去,也可以從橫木之下一穿而過(這一式是中國傳統武術的經典招式燕子抄水,幾乎各門各派都有此式),而萬籟聲寫的武術匯宗中,有一個專門設計的「跳臺」訓練此項。

走籮筐,即是在籮筐邊緣上踩行,而籮筐會隨著人的重心左右偏斜,恰巧可以訓練該人的平衡感,這項訓練現代也頗多見,著名的搏擊選手 Conor McGregor 的私人教練也帶 Conor 做許多平衡木上的訓練,雖然不一定直接對搏擊能力產生效果,但人體肌肉神經的平衡細微調校,是肯定有幫助的,當然,這項訓練不是單純的「走」在上面,進階還有許多功法,要在這「不平衡中找平衡」的狀態下進行,才能收效。

竄活板,這一項訓練的器材是,將一塊木板平放懸吊於空中,然後橫向練習者撞來,在要撞到練習者時,練習者以一個類似於游泳自由式跳水的動作,將身體由直立而打橫,從橫向撞來的木板之上穿過,藉此閃過木板,待在木板上一穿而過之後,再一個翻滾落地。

這項功法,是依據著中國古代建築,窗邊或牆中月洞的特色,訓練人體可以快速而隱蔽地一穿而過。

走簷穿,這項功法雖然名之曰「走」,其實跟走一點關係也無,走簷穿的練法是,在古代屋簷下垂的雕飾上,用手指之力捏住,然後雙手互換,像是猴子吊樹一樣,這一訓練現代人也常做,就是街頭健身所謂的 monkey bar,只不過古代輕功對手指力度的要求更高,要用手指之力吊住全身,而現代人只是在架好橫柱體上用整隻手掌抓握,而這點,其實是因應借力點的形制有所不同而已。

鄉野奇譚中,常常會說到一則輕功傳聞:

在一客棧中,有個乾瘦老人大吃大喝之後賴帳,被店主責問:「你吃了我半斤牛肉、八碗白飯、七盤小菜、外加三斤好酒,銀錢拿來!」那老人卻笑咪咪地說:「東家息怒,老夫一身也沒半斤,怎麼能吃你半斤牛肉呢?更別說那其他的了。」店主不依不饒,拿過秤來,結果老人一站上秤,果然不滿半斤,可能全身重量才二、三兩而已,店主只好作罷。

其實這樣的故事,流傳盛廣,各地都有這樣的說法,其實若是了解輕功的練法,就知道老人可能在一隱蔽處用手指捏住借力,將全身吊起,加上古代鄉下地方的人對力學原理並不了解,更想像不到光憑兩指之力,可以吊起全身重量,種種因素加起來,就被老人忽悠過去了。

反過來說,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古代的輕功高手,大抵又矮又瘦又小,像是前文提到的孫祿堂,八卦門的宮寶田,都被稱作是「猴子」,有孫猴子、宮猴子的渾號,可知其身裁短小乾瘦;而自然門的杜心五先生也是如此類型的身材,只是杜氏生前在廟堂上是國民黨革命元老,做過孫中山的安全保衛工作,在江湖上又是青紅兩幫的雙龍頭,如此威勢,可能無人敢以猴子戲稱。

跑爬山,就是依據山間叢林不同的地形,做針對性的跑爬追捕的動作,一般來說都穿著鐵砂衣或四肢綑綁青瓦薄片進行,以增加難度,待鐵砂衣與青瓦片除下之後,會有身輕如燕的效果。

一般來說,鐵砂衣的縫製法屬於秘傳,但多是為了合身,不使運動時重量亂晃;而四肢用青瓦或錫片,四方穿孔後以牛筋縛緊,固定於小腿小臂上增加重量,為何用青瓦?因為古代瓦片有一弧度,與小腿小臂較合,為何用錫片?因其軟也,更容易打成符合臂型腿型的形狀。

最後是壁虎功,香港動作巨星成龍的電影已經將壁虎功演繹得很到位了,就不再多說,值得一提的是,壁虎功分背面與正面兩種,正面的壁虎功比較好練(胸腹面對牆壁攀爬而上),但缺點是比較難眼觀四路,提防暗算;真正壁虎功的高手可以反過來上下牆壁,即是背對著牆壁,只靠手指反抓與腳尖腳根的力道上下。

從以上輕功訓練的項目與方向,可以知道為何古代輕功屬於秘傳?而且知者諱莫如深!因為在古代農耕為主的社會環境,大部份的城牆樓宇並不是太高,外壁也有許多坑洞凹凸之處,如果是「輕功」高手,那麼飛簷走壁,要偷盜一般小老百姓的住屋處絕非難事,這樣的狀況造成了傳授者對於擇徒的道德標準需要再三檢驗,以免所傳非人,另一方面,若是一個村莊中丟了重要珍寶,第一個會懷疑的,肯定是村中能夠「高來高去」的那些特定技能人士。

如此氛圍之下,自然輕功能者深藏不露,更別說公開談論輕功練法,真正的輕功只在保鏢護院,或者是飛賊大盜之間私下傳承,對外人閉口不談,更進而形成一種行規式的江湖道義,以保護那些會輕功者不會在不必要的時刻,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如此日久之後,絕大多數有練過輕功的武術家,是不輕易去談輕功的;而大談特談輕功的,多半是根本沒練過,或者一知半解的半吊子,而一般大眾對輕功的印象,也逐漸變成為武俠小說、武俠電影中那種輕飄飄的神蹟,而與真實的輕功相距越行越遠。

在現代建築體系,還有社會安全體系脫胎換骨之後,傳統的輕功已對偷盜一技,能夠使得上力的地方不多了,而飛賊這項職業一消失,相對應的護院一職,也根本沒有動機花喏大氣力去練輕功,好在,約莫在 1980 年代,法國人貝里 David Belle 在某種機緣下,發展出了一種在城市間穿梭縱跳跑竄的極限運動,在爬牆、翻竿、滾地、躍房等種種極度危險中,讓身體做出超乎想像的反應與動作,他本人將這種技術視為一種訓練內心的身體運動藝術,而在電影、youtube 等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練習者越來越多,各種高難度的炫技動作也越演越烈,形成一種有體系的運動項目,名之為《跑酷》Parkour。

在本質上,輕功的發明與發展是極為實用性的,偷盜與護衛,圍繞的是在江湖上混口飯吃的黑道與白道;而跑酷的本質不同,跑酷像是一種近現代的身體藝術,利用現代城市的各式建築特色,而在其間爬翻滾躍,使觀者產生出一種驚險式的美感,透過現代的媒體放大,算是一種行為藝術,也算是一種現代式的內外雙修的方法(跑酷除了身體機能要極度開發之外,內心的專注力更不可少)。

雖然本質如此不同,但發展出來的技術可說是大同小異,而跑酷為了追求極限,比之輕功更是猶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想要一窺古代輕功風采的,在現代,只要點點手指,連上網立刻可以欣賞到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現代輕功」高手的各種炫技,百花繽紛,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給。

時常覺得,活在現代真的是自古至今最好的年代,不知為何有許多人,偏偏喜歡蒙蔽雙眼,迷信古代,名為崇古派,實為迷古派,寫就此文,把我所知道的輕功詳細寫出來,算是「武普」一下,讓練武的別做「武獃子」,而不練武的,也別做現代「武盲」啊!

*圖示左上是 Conor McGregor 做平衡木訓練
圖示右上是自然門傳人示範走籮筐
圖示中是黑人女孩玩 monkey bar
圖示左下是跑酷練家的「跑板」訓練
圖示中下是民國26年燕子李三被抓捕的判決新聞
圖示右下是萬籟聲《武術匯宗》中的「跳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武俠故事》的沙龍
128會員
296內容數
<p>「武俠電子報」是由幾位愛好武俠的朋友輪流撰寫,內容包括書評、影評等各式評論。只要是與「武俠」相關,或能以「武俠」的視角切入的各種事件,都是武俠電子報的守備範圍。</p>
2025/04/12
我在〈月暈〉結尾語帶雙關地寫道:「明日再無武俠。此地再無神祇。卻有一股生機,在江湖之外,如暗夜之月光,冉冉發祥……」明日工作室不辦溫武了,武俠也看似不再有光輝的明日。但我還是想發著自己的微弱月光。而我確信沈默也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4/12
我在〈月暈〉結尾語帶雙關地寫道:「明日再無武俠。此地再無神祇。卻有一股生機,在江湖之外,如暗夜之月光,冉冉發祥……」明日工作室不辦溫武了,武俠也看似不再有光輝的明日。但我還是想發著自己的微弱月光。而我確信沈默也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2/28
我踽踽而行在北京黃昏的胡同裡,向千年的古城致敬,青石板上黝黑的污漬,不知道曾是哪位無名英雄留下的血跡,人類的文明是用鮮血堆積出來的,但是教訓已經足夠了嗎?
Thumbnail
2025/02/28
我踽踽而行在北京黃昏的胡同裡,向千年的古城致敬,青石板上黝黑的污漬,不知道曾是哪位無名英雄留下的血跡,人類的文明是用鮮血堆積出來的,但是教訓已經足夠了嗎?
Thumbnail
2025/02/13
郭家二姐妹,個性差異如此之大,其實可以想見父母照料之難,現在人常談親子關係,尊重小孩的自我,但是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換個角度來看,父母的替代作用不要太高,別把小孩想像成自己的延伸,也許更容易親子互動。
Thumbnail
2025/02/13
郭家二姐妹,個性差異如此之大,其實可以想見父母照料之難,現在人常談親子關係,尊重小孩的自我,但是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換個角度來看,父母的替代作用不要太高,別把小孩想像成自己的延伸,也許更容易親子互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糓氣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這是關於華陀傳授弟子吳普「五禽戲」的記錄。 人的身體要勞作活動,但不能過度的使用。適當活動可以消榖氣,讓血脈流通,病就不會生。 中醫對於病,最主要的認知就是「氣」。
Thumbnail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糓氣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這是關於華陀傳授弟子吳普「五禽戲」的記錄。 人的身體要勞作活動,但不能過度的使用。適當活動可以消榖氣,讓血脈流通,病就不會生。 中醫對於病,最主要的認知就是「氣」。
Thumbnail
吾師認為就「三戰」拳母來說,行拳習練之時即包含此八字訣,否則會有如拳經所說「崎斜動搖之敗」。其中飛鳴宿食,是將白鶴表現在外,見而可識的動作,融入套路的攻防架勢當中;吞吐浮沉,則是標示著行拳時,內息輾轉竄流運作的路線與方式,白鶴拳兼容內、外家之效,有時甚至也被區分為「象形拳」的一種!
Thumbnail
吾師認為就「三戰」拳母來說,行拳習練之時即包含此八字訣,否則會有如拳經所說「崎斜動搖之敗」。其中飛鳴宿食,是將白鶴表現在外,見而可識的動作,融入套路的攻防架勢當中;吞吐浮沉,則是標示著行拳時,內息輾轉竄流運作的路線與方式,白鶴拳兼容內、外家之效,有時甚至也被區分為「象形拳」的一種!
Thumbnail
穿西裝、皮鞋,走到哪、吃到哪,看見喜歡的東西,大家還巴著送,根本就是『紳士流氓』! 『紳士流氓』可不是只會穿著打扮,還得要有真功夫才能扛得起這塊招牌。我知道,雖然他們心裡不服,可也沒有人敢出手挑戰。
Thumbnail
穿西裝、皮鞋,走到哪、吃到哪,看見喜歡的東西,大家還巴著送,根本就是『紳士流氓』! 『紳士流氓』可不是只會穿著打扮,還得要有真功夫才能扛得起這塊招牌。我知道,雖然他們心裡不服,可也沒有人敢出手挑戰。
Thumbnail
點穴與輕功的缺乏,我以為正是陸魚的創見,那是一個扎扎實實苦練出來的人,沒有花巧,沒有捷徑,不能突如的中斷、截止(點穴),也無法輕盈跳脫自身的宿命(輕功),緊密地活在重力法則裡,活在地面上,寓意著現實人生之無從超越。
Thumbnail
點穴與輕功的缺乏,我以為正是陸魚的創見,那是一個扎扎實實苦練出來的人,沒有花巧,沒有捷徑,不能突如的中斷、截止(點穴),也無法輕盈跳脫自身的宿命(輕功),緊密地活在重力法則裡,活在地面上,寓意著現實人生之無從超越。
Thumbnail
季老三見他退去,心裏直呼好險,當下橫刀一封,使出一招「上步劈山」,向沃德錡胸口刴去。 這時就見場內能飛的都在上頭飛著砸來砸去,那季老三朝著東首牆角人堆處狠削猛劈,為的無非就是要將剛才拿雞爪丟他的這人碎屍萬段,方可熄那心頭燃起的萬般恨意。牆角邊這夥人則是刀劍棍棒桌椅齊舞,沒人手裏空著就是了。
Thumbnail
季老三見他退去,心裏直呼好險,當下橫刀一封,使出一招「上步劈山」,向沃德錡胸口刴去。 這時就見場內能飛的都在上頭飛著砸來砸去,那季老三朝著東首牆角人堆處狠削猛劈,為的無非就是要將剛才拿雞爪丟他的這人碎屍萬段,方可熄那心頭燃起的萬般恨意。牆角邊這夥人則是刀劍棍棒桌椅齊舞,沒人手裏空著就是了。
Thumbnail
偏遠的觀光小村,在和平熱情的表面下,竟然藏有連環殺手?且看以狄風為首的十名武林人,如何降伏邪惡!
Thumbnail
偏遠的觀光小村,在和平熱情的表面下,竟然藏有連環殺手?且看以狄風為首的十名武林人,如何降伏邪惡!
Thumbnail
拳頭越練越硬、越練越硬,目標離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這一刻我不能洩氣,沒有嫌隙,天生野孩子、野路子、練野家拳! 三人到了海岸邊,開始練起了無招無式的野家拳,沒有功夫祕笈只能更密集的訓練。 三人你一拳、我一招的你來我往,將會領悟出什麼樣的拳法呢?
Thumbnail
拳頭越練越硬、越練越硬,目標離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這一刻我不能洩氣,沒有嫌隙,天生野孩子、野路子、練野家拳! 三人到了海岸邊,開始練起了無招無式的野家拳,沒有功夫祕笈只能更密集的訓練。 三人你一拳、我一招的你來我往,將會領悟出什麼樣的拳法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