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只是一個平凡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商業環境中,你的商品或服務都會不斷因應動態競爭的環境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商品或服務,而一般來說創造差異化的方式只有兩種:

1. 增加價值

2. 增加種類

例如你的商品是洗衣粉,為了與競爭對手有差異,你添加了花香味,此時你可以想像到對手也很快也會在他的商品內加入花香味,甚至更上一層添加了柔軟精,當然你也不甘示弱也會跟上加上柔軟精再加上殺菌功能,接下來你的對手也…,你們會無止境的為了與對方差異化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商品或服務,到了最後為了尋求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反而使你與競爭對手越來越像,直到連消費者都無法辨識出你與他人的不同。

這是以”附加價值”的方式創造差異化的結果。

另一種創造差異化的方式是”增加種類”,如以上洗衣粉的例子,你會推出女性專用、男性專用、小孩專用、老人專用、家庭用、工業用、大包裝、小包裝等等,不斷的細分市場直到該市場不具經濟效益為止,當然你的競爭對手也是一樣。

這是一種正向思維,企業經理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為了創造自己商品或服務的競爭優勢,讓企業的商品或服務與競爭對手的越來越像或是精確的說是在消費者眼中一模一樣,就行銷面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困境,請參考死心吧,你是賣不掉東西的,那麼就產品面我們有沒有方法可以跳脫這個同質化的循環呢?

讓我們直接舉個例子來說,1995年3月2日yahoo創立於美國創立了入口網站的經營模式,不斷的在首頁上添加新聞、天氣、信箱、交友等等附加價值服務,為了使消費者停留更久點擊更多廣告以產生廣告收入,同時MSN、Lycos、Excite以及其他眾多的入口網站也快速的模仿與成長,大家不斷的競爭並為了與對方”差異化”而添加新的服務,到了晚期幾乎所有入口網站都差不多是滿滿的資訊與服務、廣告,頁面也看起來越來越像。

1998年9月4日Google創立,它完全不理會競爭對手與業界當時的信仰,資訊、服務要越多、人流才會越多的眼球之爭,採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Google的首頁除了搜尋框以外一無所有,他除去了所有入口網站應該有的資訊,但是增強了搜尋功能也只專注在這一項服務上。

想要在商品或服務層面創造差異化,你必須勇於與眾不同,關鍵只有三個字:

不一樣

實務上可以用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來說明,從四個構面來看就是增加、創造、減少、刪除。

以Google來說它刪除了多餘的資訊、減少不必要的功能、創造關鍵的搜索技術,大大增加了搜索功能的強度與有效性。

競爭優勢不是也不會來自於他人有你也有,全面的增加消費者對於你商品或服務要求。

這是一個從小到大家庭與學校甚至職場給我們錯誤的迷思,也就是要改善增強自己的缺點以創造競爭力,你英文不好所以要去補習、數學不好趕緊請家教,我們都不斷的將資源與精力、時間放在我們的缺點上,十年後…

我們終於將缺點提升到一般人的水準,而成為一般人了…

我問你,若你擅長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畫畫,過去這十年,你若是放棄英文、數學,將所有資源與時間投入你擅長的畫畫這一件事,十年後的今天你將會是?

同理可證你的商品或服務也是,競爭優勢其實來自於你選擇放棄什麼,今天起請你敢於放棄、勇於選擇,接下來就讓時間證明一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文傑的沙龍
11會員
54內容數
在梅迪奇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 之前在聯合報擔任 udn買東西 營運本部經理 之前在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網銷暨行銷經理 之前在春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行銷經理 之前在商業周刊(商周.com) 擔任 manager 之前在台灣大車隊 TaiwanTaxi 擔任新商模發展部資深經理
林文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13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2024/03/13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2024/01/31
讓我們深入挖掘,透過人性、心理、靈性的鏡頭重新描繪你的真實性格。當你凝視著螢幕的那三秒,我透過感應維度,嘗試勾勒出你內在的精髓。 1 2 3 在這段專注的時光裡,我感知到的你展現出一種渴望被他人喜愛的渴求,卻同時對自身斤斤計較。雖有一些微小的缺陷,但總體而言,你善於修補或掩蓋它們,彰顯出
Thumbnail
2024/01/31
讓我們深入挖掘,透過人性、心理、靈性的鏡頭重新描繪你的真實性格。當你凝視著螢幕的那三秒,我透過感應維度,嘗試勾勒出你內在的精髓。 1 2 3 在這段專注的時光裡,我感知到的你展現出一種渴望被他人喜愛的渴求,卻同時對自身斤斤計較。雖有一些微小的缺陷,但總體而言,你善於修補或掩蓋它們,彰顯出
Thumbnail
2024/01/29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2024/01/29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看到廣告越大曝光越多次就代表這品牌好?我認為台灣的淺意識裡好像就是如此,只要我在你面前出現越多次,就好像跟它熟了一點,何嘗給個機會買單一次也無妨?? 先不討論文案與素材跟ROI,ROAS的.... 單純擴大投放金額相對轉換率也可能提高。 這在每個品牌方與行銷方是常態的作法,好像就是比資本誰厚&
Thumbnail
看到廣告越大曝光越多次就代表這品牌好?我認為台灣的淺意識裡好像就是如此,只要我在你面前出現越多次,就好像跟它熟了一點,何嘗給個機會買單一次也無妨?? 先不討論文案與素材跟ROI,ROAS的.... 單純擴大投放金額相對轉換率也可能提高。 這在每個品牌方與行銷方是常態的作法,好像就是比資本誰厚&
Thumbnail
市場越大越好?客層越廣越好?是真的嗎? 我接下來要說的,可能會顛覆你印象中的行銷概念。 把小眾當做大眾,在小市場做大事業。 這就是"細分市場"
Thumbnail
市場越大越好?客層越廣越好?是真的嗎? 我接下來要說的,可能會顛覆你印象中的行銷概念。 把小眾當做大眾,在小市場做大事業。 這就是"細分市場"
Thumbnail
消費品市場(Consumer Markets)是競爭最劇烈的市場之一,近幾年數位轉型和去中間化的風氣盛行,讓後續許多製造商想要進行效仿,即便有許多成功案例,成功卻難以進行複製。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後進入的業者進行相關的建議,以避免在數位轉型中做出過多的錯誤嘗試,整體而言網路行銷已經成為了競爭與經營層級
Thumbnail
消費品市場(Consumer Markets)是競爭最劇烈的市場之一,近幾年數位轉型和去中間化的風氣盛行,讓後續許多製造商想要進行效仿,即便有許多成功案例,成功卻難以進行複製。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後進入的業者進行相關的建議,以避免在數位轉型中做出過多的錯誤嘗試,整體而言網路行銷已經成為了競爭與經營層級
Thumbnail
自有品牌銷售地雷 「一直在幫大品牌代工,現在想做自己的品牌。」 老闆想的沒有錯,我做的商品這麼好,與其掛別人的名字,為什麼不能掛自己的名字? 但,做自己的品牌是多數代工老闆心裡的痛,很多老闆是技術出來的,只要一做自己的品牌,幾乎都是賠錢收場。 為什麼?這篇就來談談品牌要賺錢怎麼做? 品牌銷售
Thumbnail
自有品牌銷售地雷 「一直在幫大品牌代工,現在想做自己的品牌。」 老闆想的沒有錯,我做的商品這麼好,與其掛別人的名字,為什麼不能掛自己的名字? 但,做自己的品牌是多數代工老闆心裡的痛,很多老闆是技術出來的,只要一做自己的品牌,幾乎都是賠錢收場。 為什麼?這篇就來談談品牌要賺錢怎麼做? 品牌銷售
Thumbnail
你可以漲價,不要對不起自己的商品 疫情趨緩之後,生活必需品漲到有感,讓原本就不好過的日子,又找到更合理的素材可以嘴這個社會現況,還能得到大家的認同,一舉兩得,紓壓、又交朋友。 
Thumbnail
你可以漲價,不要對不起自己的商品 疫情趨緩之後,生活必需品漲到有感,讓原本就不好過的日子,又找到更合理的素材可以嘴這個社會現況,還能得到大家的認同,一舉兩得,紓壓、又交朋友。 
Thumbnail
超越領導品牌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書中提到「你必須找出領導品牌的核心訴求,然後向消費者呈現完全相反的品牌訴求」,換言之就是做出差異化。
Thumbnail
超越領導品牌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書中提到「你必須找出領導品牌的核心訴求,然後向消費者呈現完全相反的品牌訴求」,換言之就是做出差異化。
Thumbnail
在第一篇文我有提到,台灣大體來說還是停留在代工思維。 認為今天做每一件事,都是要按件計酬。 如果我做這一件事,沒有辦法得到報酬,那我就不去做。 但做品牌不能用這樣的想法去做,很多事乍看下沒有回報,可是未來卻有可能會回報你數倍的成效。
Thumbnail
在第一篇文我有提到,台灣大體來說還是停留在代工思維。 認為今天做每一件事,都是要按件計酬。 如果我做這一件事,沒有辦法得到報酬,那我就不去做。 但做品牌不能用這樣的想法去做,很多事乍看下沒有回報,可是未來卻有可能會回報你數倍的成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