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二手書店看見曾經想買下去的書 - 「給自己的十堂外語課」,可以翻閱本人真是太好了,如果是在網路書店試閱,只看得到精華中的精華,強烈的需要感就會油然而生。而現場翻閱的話,嘿嘿,瞬間就被我吸收了。很好我守住錢包和書櫃上僅存無幾的空位了。
在自序就讓我猛點頭,作者(褚士瑩)是這麼說的:
“盡情去學任何有趣的事物,只要掌握在快忘記的時候,趕快複習一下......這些記憶的保存,是我們現在的人生,與過去、未來,與這個有趣而廣大的世界連上一條細微但是兼顧的絲線”
“不學語言當然不會怎樣,就像不會做菜,不會騎腳踏車,不會用電腦,不會游泳,當然也都不會怎樣,但是「這些重要的細節」讓我們的世界每天變大一些,精彩一點。”
其次,書中肯定「單字卡」這個超低科技的秘密武器,這也打中我,是的,我到現在還是很愛單字卡(最近一個我衝動買下的是泰文單字卡)。一直很好奇在這個滑手機的年代,少年人用什麼方法記單字呢,還會手寫單字卡嗎?還是說一切都在腦海裡上演,該不會連手寫都被略過,留下一種好像記得了,但卻不肯定,那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還有還有,書中提出學新語言的三個小提醒。這讓人聽了很放鬆,我就說嘛,學語言不用正經危坐,而是享受過程,當心情是愉快的,正面的循環就啟動了。不過第一點
對害羞內向的人來說,嗯,有難度......
1. 開開心心交一個當地朋友。
2. 只要學日常生活用到的就好。
3.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而不是「背誦」。
最後最後,最近比較能夠在閱讀的當下,帶著問題找答案,書中有一段在回答「語言越早學越好?」這個問題,身為兩個呱呱的阿母,對學齡前的孩子有無需要開始學英文,自然是有點困惑,一定要認真爬文。書中他是這麼說的,根據語言學家Virginia Rojas博士的研究,並沒有小孩子學習語言比較快這件事。雖然年紀小的時候,學習外語的發言確實會比較好,沒有明顯的腔調,主要是因為孩子沒有太多既有的習慣,學什麼都是從頭開始,所以不會受到原有的習慣影響。然而如果單就學習能力和效率來說,年紀比較成熟的語言學習者會比較有利,因為他們對於母語的掌握已經很完整,更能有效學習外語。
書中還幽默地表示,只要是在學校正規課程中教授的外語,通常都不容易學得好,因為學校教育往往重視讀寫、忽略聽說。我想,這對學語言來說確實此路不通,當語言的使用沒了情境,缺少真實的練習,就像桌子少了一條腿,注定不穩。
看完了書中的分析,做阿母的我鬆了一口氣,原來真的不用急著把小孩送去學英文,大家都很擔心輸在起跑點,卻很少注意,贏在終點的人到底是烏龜還是兔子?再說人生是和自己的賽跑(邁入不惑之年後分外有感),這種沒有差異性的通用式招喚,這種齊頭式的平等、起跑點的恐慌,真的不是人生的必需品。而許多倡導學齡前小孩應該即早開始學英文的書呢,在我目光短淺、又極為有限的閱讀經驗下,意識到有些作者本身就是住在外國、家裡就是雙語家庭,他們有實際上的需要,也自然能夠提供沉浸式的語言環境,然而那是否適用在你我身上?就有賴我們那還沒斷掉的理智線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