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影片心得:誰不是個小丑,在這荒唐的人世荒唐的度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曾認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直到後來,我才發現我的人生是一場喜劇 。  ——小丑亞瑟
  影片《Joker》中藉由描述小丑亞瑟可悲又可嘆的人生來發人省思。環境逐漸惡化的高譚市正宛如世界許是幾年後、又許是十幾年、抑或是幾十年的縮影。而通過頑劣的孩子惡劣的行為、同事表面爽朗善待,實則包藏禍心的舉動、火車上殺死了調戲少女與欺凌小丑的「社會菁英」、與最後得知親愛的「母親」實則亦有著精神疾病,有著危害親子、自戀型人格與精神妄想的病史,而自己也極有可能是個父母不詳的孩子時,亞瑟終於陷入了崩潰,從一個在高譚市努力生存的「凡人」變成了一個瘋狂的「小丑」。
  在秩序逐漸崩壞的高譚市中,小丑的行為成為一根導火索,點燃了市民們所有殘存的理智,使城市陷入了一場癲狂的狂歡之中。
  這無疑是部值得深思的影片。不在沉默中死亡,便是在沉默之中爆發,誰的心中沒有存在著魔鬼呢?不過是因由著人在社會中,有了安全的庇護後,也有了無形的拘束罷了。在這種社會拘束之下,我們遵從社會規範的同時,也壓抑下了自己的情緒變化、按捺住內心想要衝破束縛的魔鬼。在此同時,如果所有人都能壓制住自己內心的瘋狂,社會還能營造出和樂的假象。
  但那也僅僅只是假象而已。
你知道當你激怒一個有精神病,被社會忽略的邊緣人會得到什麼後果嗎?
  在假象背後,所有人的內心都在逐漸的扭曲、更加地壓抑使得每個人逐漸陰鬱、更加的喘不過氣。
  在此同時,倘若有一個瘋狂的「小丑」出現,做了某件不符合所謂世俗規範的事,他就會成為所有人心中的「英雄」,而不是令人畏懼的魔鬼。
  社會秩序逐漸崩壞,人心的癲狂逐漸展露,人們的行為變得暴躁而偏激,勉力維持的平靜終於被打破,看上去一片群魔亂舞的亂狀,成為了人間地獄。
avatar-img
0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小丑》第二集探討了亞瑟在司法審判舞臺上的內心矛盾,揭示了他身份的分裂與對愛的渴望。亞瑟脫下小丑的面具,面對孤獨而痛苦的真實自我,最終進入一種痛苦的自我接受。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矛盾,提醒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找了一下沒有卡卡,寫的也不是電影片名Joker的海報,因為我覺得看他就夠了🤣 片裡的路人甲乙丙丁,崇拜者也好,仇視者也罷,都如同Arthur為自己抗辯時說的,每個關注他的人,不是因他做了大家不敢做&想做的,就是因他做的罪行,而喜歡或討厭他,甚至有人把他行為當作娛樂,但就是沒有人理解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電影《小丑2》的深層意義,透過亞瑟這一角色的哲學意義和心理狀態,反映了現代人在面對內心掙扎與社會壓迫時的痛苦和掙扎。透過尼采的超人理論,分析了角色的自我超越及最後的死亡象徵,並揭示了世人對小丑的信仰核心和投射心理。作者認為,大家之所以熱愛小丑,正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亞瑟。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電影《小丑2:雙重瘋狂》的主題和角色發展。透過亞瑟與莉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電影中隱含的社會評價,揭示了小丑這一角色在幻覺與現實之間的掙扎。作者針對音樂劇的設計和情節伏筆進行分析,反映出亞瑟作為一個脆弱存在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如何被周圍人的期待與偏見所吞噬。
Thumbnail
  事隔五年,《小丑》(2019)的續集《小丑:雙重瘋狂》上映了。雙重瘋狂的雙重,可指亞瑟/小丑(瓦昆菲尼克斯 飾)的雙重,也可指監獄與社會的雙重。本文想探討的是後者,社會如何看待受刑人?又是什麼樣的獄政體系,讓受刑人邁向瘋狂而永不得翻身?    片中的亞瑟,在我看來,多數時候與一般人無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小丑》第二集探討了亞瑟在司法審判舞臺上的內心矛盾,揭示了他身份的分裂與對愛的渴望。亞瑟脫下小丑的面具,面對孤獨而痛苦的真實自我,最終進入一種痛苦的自我接受。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矛盾,提醒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找了一下沒有卡卡,寫的也不是電影片名Joker的海報,因為我覺得看他就夠了🤣 片裡的路人甲乙丙丁,崇拜者也好,仇視者也罷,都如同Arthur為自己抗辯時說的,每個關注他的人,不是因他做了大家不敢做&想做的,就是因他做的罪行,而喜歡或討厭他,甚至有人把他行為當作娛樂,但就是沒有人理解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電影《小丑2》的深層意義,透過亞瑟這一角色的哲學意義和心理狀態,反映了現代人在面對內心掙扎與社會壓迫時的痛苦和掙扎。透過尼采的超人理論,分析了角色的自我超越及最後的死亡象徵,並揭示了世人對小丑的信仰核心和投射心理。作者認為,大家之所以熱愛小丑,正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亞瑟。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電影《小丑2:雙重瘋狂》的主題和角色發展。透過亞瑟與莉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電影中隱含的社會評價,揭示了小丑這一角色在幻覺與現實之間的掙扎。作者針對音樂劇的設計和情節伏筆進行分析,反映出亞瑟作為一個脆弱存在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如何被周圍人的期待與偏見所吞噬。
Thumbnail
  事隔五年,《小丑》(2019)的續集《小丑:雙重瘋狂》上映了。雙重瘋狂的雙重,可指亞瑟/小丑(瓦昆菲尼克斯 飾)的雙重,也可指監獄與社會的雙重。本文想探討的是後者,社會如何看待受刑人?又是什麼樣的獄政體系,讓受刑人邁向瘋狂而永不得翻身?    片中的亞瑟,在我看來,多數時候與一般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