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天意和書意 ----「董陽孜行墨展」行前導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寫符號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發明。因為書寫系統的建立,人與人的交流不但開始「看得見」而且 「留得住」,人與人之間的訊息交換不再消失在茫茫空無之中。

然而,隨著人類文明不斷演變,書寫系統也開始呈現不同的風貌 :

從考古學上的發現而言,漢字的源頭應該是甲骨文,主要功用是問卜。問卜的人將牛骨或龜甲磨光,然後將商王想問的問題寫在上面,再根據儀式中龜甲上出現的裂紋判讀祖先的意思。

商亡以後,人們不再以甲骨問卜,但仍持續在青銅器上使用金文。在周朝,青銅器一開始是祭祖之用,但慢慢演變成象徵宗法禮制的禮器系統。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正可說明鼎在權力系統的象徵意義。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鑄製了許多詔版,向各地頒發政令。透過這種方式,秦始皇建立了漢字的第一套標準字體「小篆」。小篆字體優美,至今仍有許多印章是使用小篆。

在漢代,漢書開始出現規範化的發展,稱「隸變」。隸變使得篆書中許多象形性很強的偏旁成為到處可以安插的元件。這種單元化的過程,使得書寫過程中的筆順、節奏成為漢字的重要特徵,字形也更為抽象。

到了唐代,書寫時筆順的要求更為嚴格,字形也更趨固定,楷書逐漸成爲漢字的主要字體。時至今日,楷書仍為人們日常手寫文書採用的主要字體。


漢字書體 (圖片來自漢字的故事,貓頭鷹出版)

漢字書體 (圖片來自漢字的故事,貓頭鷹出版)


至於「行」「草」之別,ˊ則被視為「正體規範」之外的手寫風格,其中王羲之被視為行書成熟期的代表人物,也是品賞中國書法藝術不可輕忽的重要人物。





讓我們先審視王羲之所處的時代 。

世界史的角度言,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正是遊牧民族因為中國北方溫度劇降而造成遊牧民族的家畜大量死亡的時期。另一方面,定居在中原的農業民族也因為收成欠佳,瘟病肆虐,但朝廷卻無力處理,致使社會民生不安。在這持續的動亂中,中原晉室與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結盟,最終讓匈奴人佔領洛陽,西晉被滅,遊牧民族也陸續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王羲之出身於這個時代中的琅琊王氏,在動亂中。隨著晉室南遷,定居江南。

隨著晉室南遷的不只是像琅琊王家這般的世家大族,還有北方僧侶。這些通曉佛理的僧侶開始出入南渡士人的集會,讓士人在清談間,不再思歸,並逐漸將建康轉變成玄學的中心。王羲之也在這樣的氛圍下,博採各家之長,精進書藝,創造出一種雄渾俊雅的書風,「飄若游雲、矯若驚龍」,被譽為書法界的書聖。

王羲之的書藝影響的不只限於中國後世的書法,甚至包括日本的書道 ----從日本奈良時代的文獻推想,王氏當時的書藝必是極受歡迎,故而爭相模仿。

王羲之之後,漢字書寫的風格在歷史的長河中,幾經更替,各時期呈現出不同的時代風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即為一概括性的著名評論。

到了近代,在西方美術與出土考古資料的雙重影響下,東方書藝也出現了劇烈的變化,其中「能書能畫能詩能印」的齊白石越老越紅,可謂傳奇,值得在此推介。

齊白石出身貧寒的木匠之家,在藝術之路上,一直跌跌撞撞,直到五十多歲時,開始以吳昌碩的作品為師,「十載變法」,學習墨色筆法變化之餘,也大膽啟用西洋紅,最後在1922年,中日聯合繪畫展上賣得善價,一舉成名,之後,在逐漸順遂的藝術之路上不斷走出新的藝術風格,與張大千並稱「南張北齊」。



另一方面,二次大戰過後,日本書道在西方抽象藝術的影響之下,出現了「少字派」藝術流派,每幅作品不超過四個字,試圖在打破漢字的形式結構後,重新以筆墨和構圖表表達出新的意象空間

以下兩幅作品分別是井上有一的作品「愚徹」和手島右卿的「崩壞」,攝於宗教博物館的李蕭錕書法講座。


井上有一作品:愚徹

井上有一作品:愚徹


手島右傾卿作品:崩壞

手島右傾卿作品:崩壞


對照齊白石和少字派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在齊白石的書畫作品中,固然在許多美術面向都較傳統書畫活潑大膽,但齊白石從未試圖改變或破壞漢字的結構。另一方面,在少字派的作品中,漢字的結構幾乎被打散了,觀者只能藉由殘留的筆畫特徵,勉強看出作品的漢字原型。漢字的使用經驗對解讀作品發揮的影響力其實很小。

以上就是紅柿子為各位讀者所做的「董陽孜:行墨」導讀。

這是很難得的展出,策展者運回了許多海外藏家珍藏的作品,讓有興趣的觀者可以品讀董陽孜在不同創作時期的轉變。如果將書家比喻為 時代的編碼者 (encoder),對漢字書法有興趣的讀友不妨在2020-3-8前,找機會前往台北市立美術館,試試看從世界史的角度解碼( decode)此次展出作品中的天意和書意。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可以試著對照比較董陽孜和少字派作品的關聯異同,應該會有很不錯的體悟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55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2023/04/27
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3/04/27
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3/04/21
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Thumbnail
2023/04/21
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Thumbnail
2023/04/14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2023/04/14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正體文字的發展要在經歷了由隸書到楷書,才算真正穩定下來。以下我們便談談楷書發展由形成到成熟的三段時期。
Thumbnail
正體文字的發展要在經歷了由隸書到楷書,才算真正穩定下來。以下我們便談談楷書發展由形成到成熟的三段時期。
Thumbnail
前面幾次我們從甲骨文、金文開始談起,一直經過了戰國文字和篆書,現在來到隸書,還特別要談文字演變上的術語:「隸定」與「隸變」。
Thumbnail
前面幾次我們從甲骨文、金文開始談起,一直經過了戰國文字和篆書,現在來到隸書,還特別要談文字演變上的術語:「隸定」與「隸變」。
Thumbnail
古文字學界傾向把古文字分為三期:殷商、西周春秋、戰國。上一次介紹了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主要在殷商和西周初期使用,金文則起於殷商晚期,一直延續至戰國時期,但隨着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與周天子的關係愈來愈疏遠,並有發展出不同的書寫載體,各國的文字愈來愈有自己的獨立發展軌跡。
Thumbnail
古文字學界傾向把古文字分為三期:殷商、西周春秋、戰國。上一次介紹了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主要在殷商和西周初期使用,金文則起於殷商晚期,一直延續至戰國時期,但隨着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與周天子的關係愈來愈疏遠,並有發展出不同的書寫載體,各國的文字愈來愈有自己的獨立發展軌跡。
Thumbnail
中國漢文字體發展大致可分為甲骨文和金文(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演變;篆書與隸書是古文字與現代文字的分水嶺,也是從圓形化圖形文字轉至方形化圖形文字的轉折點。而在整個中國歷史紀錄及發展過程中並存有與漢文字相關的重要發明及事件,如字、筆、紙、印刷術的發明,影響漢文字文明的發展迄今。
Thumbnail
中國漢文字體發展大致可分為甲骨文和金文(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演變;篆書與隸書是古文字與現代文字的分水嶺,也是從圓形化圖形文字轉至方形化圖形文字的轉折點。而在整個中國歷史紀錄及發展過程中並存有與漢文字相關的重要發明及事件,如字、筆、紙、印刷術的發明,影響漢文字文明的發展迄今。
Thumbnail
迎帝神 (中和之曲):「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奠玉帛 (休和之曲):「帝垂聽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冊表荷鑒兮。泰號式尊。敬陳玉帛兮,燕賀洪仁。」
Thumbnail
迎帝神 (中和之曲):「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奠玉帛 (休和之曲):「帝垂聽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冊表荷鑒兮。泰號式尊。敬陳玉帛兮,燕賀洪仁。」
Thumbnail
第一節 《說文解字》的體例與刊印版本 篆書是漢字當中,年代最早的字體,廣義的篆書包括秦代以前所書寫使用的文字。因古代簡牘材質易於腐朽,不易保存,故秦以前的篆書,原始墨跡傳世甚少。所幸在紙張普及應用廣泛的時代,古文字透過描摹得以傳佈流傳,尤其紙張在青銅器或刻石等拓印的應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青銅銘
Thumbnail
第一節 《說文解字》的體例與刊印版本 篆書是漢字當中,年代最早的字體,廣義的篆書包括秦代以前所書寫使用的文字。因古代簡牘材質易於腐朽,不易保存,故秦以前的篆書,原始墨跡傳世甚少。所幸在紙張普及應用廣泛的時代,古文字透過描摹得以傳佈流傳,尤其紙張在青銅器或刻石等拓印的應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青銅銘
Thumbnail
中國人書寫的漢文﹐可考據的﹐始於商朝武丁時期的甲骨文。商周期間盛行金文和籀文﹐即所謂的大篆﹐但因地域不同而寫法參差。後秦王嬴政敕令「書同文」﹐決策執行 ...
Thumbnail
中國人書寫的漢文﹐可考據的﹐始於商朝武丁時期的甲骨文。商周期間盛行金文和籀文﹐即所謂的大篆﹐但因地域不同而寫法參差。後秦王嬴政敕令「書同文」﹐決策執行 ...
Thumbnail
這是紅柿子寫的「歐陽孜:行墨」行前導讀,一方面回顧書法史的發展,一方面提醒大家品讀現代書法的重點。
Thumbnail
這是紅柿子寫的「歐陽孜:行墨」行前導讀,一方面回顧書法史的發展,一方面提醒大家品讀現代書法的重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