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循環經濟論壇紀實】循環經濟新機 未來的可能性?(末)

這系列的最後一篇,筆者想來談談循環經濟的新經濟模式,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我們一般講到循環經濟,最容易想到的或許是後端資源的再生,但時常都忽略了循環經濟訴求的整體經濟體系的變革。
在亞太論壇的開幕式上,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的一番話,令筆者特別印象深刻,他說:「從工業革命以來,線性經濟的出現帶來了快速的發展,但至此之後,更留下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對資源的「擁有權」壟斷了資源的流動,因為大家都追求最大化利益,也造成利益和利潤的私有化,成本和風險的公有化的問題,再加上近年來經濟發展指數過度的被神聖化,導致嚴重失調的資源消耗,由此形成了無止境的線性經濟噩夢。」
在自然世界中,所有物種都是自然資源的使用者,但是在人類世界則正好相反,由於我們渴求擁有的最大化,使得原本的自然循環系統被破壞殆盡,而循環經濟正是企圖終結這種現況,希望以人的方式,建構出人類世界的資源循環系統。其中一個關鍵點或許是這次論壇不斷強調的:「我們要思考我們需要的是電燈還是光?是涼風還是冷氣?」如果我們需要的不是載體,而是載體內可以滿足我們需求的東西,那為什麼我們需要擁有載體?這帶出了循環經濟中極為重要的觀念,我們不需要擁有,我們需要的是使用能滿足我們需求東西的「使用權」。
貫徹這個理想的其中一個重要商業模式是「產品服務化」,將原本提供單一產品的模式,轉換成提供一個整合性的服務,類似的例子像是共享單車、機車或著Spotify,從原本只能購買單一產品,轉變成提供多元服務。由於提供服務而非產品也就形成了「以租代買」的模式。這將使原本產品的購買者變成資源的使用者,由於資源回到供應者的手中,再次使用資源變成了再一次商機,也因此促使整個循環系統的形成。
這個經濟模式在更近一步發展,也許會跟共享經濟有所關聯,我們之前有寫過一系列關於「循環與共享經濟」的文章,文中談到循環經濟與共享經濟兩者的結合,創造出一個更為永續新經濟體系的可能性,與本文想談得如出一徹,共享經濟希望促成的資源共享,與各取所需互利互惠的交易,是一個有效使資源流動的好方法,藉由提供平台讓所有人都可以分享自己不需的資源,或像Ubike一樣提供一個大家都需要的服務,用以租代買的方式讓資源可以共享且持續流動,這正好契合循環經濟希望創造的經濟模式。
在此次論壇中,也不停強調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要落實循環經濟需要跨領域、產業的合作,從單一的各點,串連成線,在連結成面,建立完整的循環網絡,目前已有許多成功案例,多以工業和製造業為主,而這也使筆者思考,如果在資源的再製與多重利用上,需要建構出這樣的循環網,那循環經濟希望促成的經濟模式(像以租代買、產品服務化或共享經濟)是否也需要從各個單一的點,串聯成系統化的網絡?
在本文的最後,筆者想來談談在這次論壇中,引發筆者延伸思考,關於這些循環經濟模式的未來展望。開頭提到擁有權壟斷了資源的流動,在另一方面,擁有權的過度擴張,似乎不只造成了對環境的傷害,也導致了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均,資源無法流動使得不斷消耗,同時也形成了許多地方、許多人的資源匱乏。而循環的經濟模式希望打破擁有權,讓擁有變成使用,讓資源持續流動,形成循環,理論上使用資源(因為不是一次性的)理當比擁有資源的成本低上甚多,同時因為資源得以流動不被壟斷,這讓更多人都能使用到資源,亦可以間接改善資源分配與使用權失調的問題。
這是一個很理想的藍圖,因此筆者也想大膽提出兩個如果想達成這個藍圖,可能需要的前提,第一是使用資源(產品)的成本需要有某種形式的管理,(無論是市場機制或法規),否則如果使用的成本仍然與原本的購買相差不多,那資源的使用權仍然無法擴散,甚至有可能導致經濟資源較少的族群負擔更重。第二是這個經濟模式需要有完善的系統支持,如產品維修、保養與再利用的妥善技術,讓資源得以持續流動。以上只是筆者初略想到的問題,如果這種模式真的有機會實行,一定會有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發生,如果我們都可以找到應付這些問題的方法,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看見一個更永續、有效率且平等的經濟體系誕生。期待那天的到來,也盼有一天循環經濟能促使「環境永續」與「分配正義」這兩個目標的實現。
責任編輯:曹立寬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