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有官員認為勞工平日上班很辛苦,決議延長連續假期、多幾個有放假的民俗節日,認為如能多放幾天假,勞工就有時間付錢旅遊輕鬆一下,連帶增加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但筆者認為比起多放幾天假,不如多培養幾位自由工作者,分散旅遊人潮。
因為很多年前,台灣官方的交通部觀光局在電視播廣告,推動平日旅遊卻沒什麼效果。原因很簡單,大部分勞工任職的官方及民間單位,上班時間一般固定在平日,如想在平日請假旅遊,主管不一定准許,即使准許就得用掉年假,甚至被扣薪資、被迫離職,勞工考量後果,會選擇假日旅遊。
接下來問題來了,那麼多勞工集中在假日旅遊,行程會那麼順利嗎?像是很多民眾喜愛去花蓮旅行,造成假日的台鐵北迴線自強號列車利用率偏高,不一定能買到車票;反而平日的利用率較低,較易買到只賣有座票的太魯閣、普悠瑪列車車票。
且道路、觀光景點停車位、遊樂園遊樂設施、旅館房間,即使再努力擴建、提升營運效率,容納遊客人數仍有上限。如集中在假日旅遊,不只道路嚴重塞車,旅遊景點擠滿遊客,平日反而沒遊客,除影響假日旅遊品質,也增加交通、旅遊業者平日的閒置成本。
既然台灣想發展的文創、媒體、顧問、資訊科技產業,工作常外包給可自由安排工作時間,甚至不用到辦公室上班的自由工作者。現在想成為自由工作者有不少資源可用,除有出版業者對此出版書本分享工作經驗,還可到人力銀行網站接案。
所以筆者期待職訓單位多辦相關職訓課程,培養工作進度管理、財務、法律、客戶服務能力,讓更多民眾順利成為樂在工作,取得生活平衡的自由工作者,就不會計較放假天數,也有效分散旅遊人潮,保障旅遊品質。
而且台灣有不少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民眾,及照顧失能家人的家庭照顧者需要收入,確保付得起各項生活支出,如能讓這些民眾成為自由工作者,就有收入可供消費,不就更好?
※媒體發表版本:
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4/06/01/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