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在承認中勇敢前行】(早前活動分享:附免費教材)

更新於 2022/04/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致,每一位在努力適應變動,不屈不撓的你。
===
甚麼是「節日」?
「節日」有甚麼意義?
人們通常怎樣慶祝「節日」?
如果有一個節日,是慶祝人們經歷逆境、困難,甚至挫折,那會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挫節」。

全港首個慶祝「挫折」的節日,去年三月連續4天在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首辦,為身心均傷痕累累的教育界「療傷」。
今年一月初,我們與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採取疫症下的多元活動策略,為高小學生舉行濃縮為一天的「挫節」活動,陪伴孩子走過艱難及挫折的日子,關注其心理韌性,以重啟其內在的復原力。
===

A.「復原力」的社會意義

林秋霞老師 (左) 為「挫節」活動的創辦人及主持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近年致力與不同的辦學團體合作,推動不同類型的抗逆活動,主題涵括逆境、挫折、失敗、感恩、幸福、同理心等。
談及「挫折」這個主題,機構總監林秋霞老師表示,
「『挫折教育』其實是一個『療傷』的教育。雖然挫折會帶來痛楚及難過,但跨越挫折會使人成長及強壯。」
「挫節」這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從逆向及全新角度看待「挫折」,深度認識及體會「挫折」中的益處,藉以協助學生在挫折中生出「復原力」,迎戰逆境時代的挑戰。
===

B. 感受孩子的挫折

學生積極及認真參與各項敘事體驗活動
校風及學生支援組趙慧琪主任表示,即使在繁忙的教學日程中,仍堅持舉辦這個活動,是因為看到孩子的挫折及需要。
「在疫情下的半天網絡上課模式,的確影響學生建立穩固的學習根基。然而,學科評估的要求依舊存在,所以孩子可能在學習上遭遇挫敗及不成功的經歷。
我們看到高年級某些班別的同學,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原地踏步,有的情緒受困,師長們很是心痛。因此,希望更進一步善用生活教育課,舉辦促使他們心靈壯大的活動。」
===

C. 經歷挫折更能與人連結

老師及社工積極在校推動「成長思維」
社工溫佩瑩姑娘分享自己小時候數學成績經常不合格的挫折。如今成為母親的她,更能體會女兒學習數學時的難處,她認為這是「挫折」中的重要意義:更明白他人。
「從前別人可能不明白,為甚麼我在數學方面有這麼多的不明白,但正正因為我這些不明白,現在我對女兒的不明白,多了一份明白。對別人多一份明白,往往能促進彼此的連結,更能接納其他人遭遇的境況。」
她續說,
「不論我們有甚麼長處或限制,我們每一個人也是獨特的。只要找對自己的強項,就勇往直前吧;即使沒人肯定自己,我們也要肯定自己。」
===

D. 在承認中勇敢前行

徐式怡校長認為,把軟弱分享出來,讓身邊人知道,反倒是勇敢的表現
徐式怡校長認為「挫折」,可分為「經過努力但未如理想的挫折」,以及「突如其來難以控制的挫折」。
對徐校長而言,人生目前為止最大的挫折是經歷需要動手術的病患。
「這個挫折與以往的不同,以往的挫折可能是經過努力,未必成功,但病患非自己預期,這會減低自己的能力感,以及增加自己的無力感。」
如何面對難以控制的挫折?徐校長這樣回應:「承認。」
她解釋說,把軟弱分享出來,讓身邊人知道,這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反倒是勇敢的表現。
「愛我們的人,會在自己的軟弱上互相扶持,幫忙補位。」
承認自己在挫折中的「軟弱」,為校長迎來更多的愛。
===

E. 孩子:謝謝陪伴我們一起經過

活動期間,學生們支持同儕的掌聲此起彼伏
一整天活動過後,學生們有不同的感受及領會。以下節錄部份學生的回饋:
- 陳曉晴同學,體會了「挫折」的意義:
「今天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挫折不一定會失敗,也不一定會成功,但最重要的,是要從中學習。我最深刻的一句是『再怎樣挫折,也要記得微笑』,用笑容去迎接生活,就算很辛苦,成長是痛的,它像傷口一樣,會流血,會痛,但是傷口一定會結痂的,它以後會是你最強壯的地方!不要放棄!」
- 張雅晴同學,明白了「挫折」的美好:
「我現在才知道,我以前的挫折,不是為了成功,而是成長中。當中我要感謝我的媽媽、學校和我六年全部的班主任,是他們讓我成長的,幫助我,鼓勵我,幫我加油!」
- 孫惠嘉同學,突破了自己:
「我今天學到了很多,有了堅持的心態去完成我的目標,對自己有了信心,很謝謝你們讓我勇敢。」
- 吳浩誠同學,重新定義「挫折」:
「挫折不代表失敗,是代表成長,挫折使人強壯,合作,挑戰自己,吸取經驗。」
- 陳菀鋆同學,發現了比「成功」更重要的事:
「挫折會讓你更堅強,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 關嘉悅同學,認為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是:
「可怕的不是放棄,而是你放棄自己。」
- 鄭立翹同學,為此活動作了一個具體總結:
「沒有挫折,就沒有成長;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沒有信心、能力、目標,就沒有意義。沒有嘗試,就一定失敗;沒有大家的鼓勵,我決不能成功。」
===
挫折雖然令我們受傷,同時令我們更強壯。

「結痂的傷口,以後是你最強壯的地方。」(幾米)

共勉。
________________

A. 延伸閱讀

【挫折教育】「挫節」裡的復原力:在承認中勇敢前行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結痂的傷口,以後是你最強壯的地方】

B. 教材分享

當孩子遭遇挫敗時,不妨嘗試以一些過來人走過的經歷,讓他們從別人的際遇中獲取溫暖的共鳴。或許,這正是他們此刻所需的重要力量。
我們製作了「這些挫折改變了我:10個挫折的生命故事」電子版,當中記載了10位古今名人遭遇困境的故事——由日常不順,到生活艱苦,至創業失敗。
這10個故事,共有10個與挫折有關的不同主題,我們在每一個故事後附上一些核心反思問題,供父母、師長與孩子共讀時,加以探索及分享——積極聆聽、彼此分享;和而不同,互相理解,一起體會「挫折裡的生命力」。
與挫折有關的10個主題是甚麼?這些挫折如何改變人們的一生?你最喜歡哪一個真人真事?歡迎使用後與我們分享孩子的想法,讓我們陪伴孩子走過更遠,走得更暖。
若有興趣索取,歡迎在此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492732244282540/posts/2952414791647604/) 讚好及留言:「我想要電子版」,直接inbox給你。
同步在MeWe也可找到我們:

原文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子總要過,日子總會過。 然而,日子可否同時快樂地渡過? 你有多久沒有快樂過? 如果說,「快樂」是對自己的一個責任, 你對自己負責任了沒有? ===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風靡全球,這門課的心理學教授泰勒.本.沙哈爾 (Tal Ben-Shahar) 認為,「幸福」取決於我們「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疫症至今,我們一直也在「用力過日子」。你有多久沒有「溫柔對自己」? 溫柔對自己,是接納自己,是善待自己,是溫暖自己,是在乎自己。 溫柔是一種修練,更是難過時候的能量所在。 此刻,讓我們一起,在逆境裡邂逅:溫柔。 12個溫柔對自己的建議 A. 接納自己 3. 專注於「當下」力所能及的事
新年過後,疫症感染人數急劇上升。 打開電視、網絡;翻閱報章、書刊, 鋪天蓋地的,也是疫症如何影響人們生活的消息。 久而久之,有沒有覺得「無力感」大增,失卻「希望感」? === 研究指出,「希望感」強的人,每每在生活各方面表現出眾:工作高效、家庭愉快、社交美滿、貢獻社會。 ===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上月到訪不同學校,進行各類的學生及教師體驗活動。 參與者的眼神與淚水、口罩下的笑容、為同儕的歡呼喝采, 忘不了,良久。   記下當中最深刻的反思: 1. 【中學失敗體驗日:404公路背包之旅】  「孩子:真正的傷害,不是我失敗了,而是你不相信我會成功。」  「大部份的成功,也是因為樂在其中。」  
為甚麼人們會害怕失敗? 愈怕失敗通常愈容易失敗? 自信不足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如何不怕失敗地突破自己的恐懼? 面對一己恐懼如何成就幸福的人生?   針對「安全感」與「自信心」這兩項影響孩子「心理起跑點」的關鍵,與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合辦了一個結合「幸福」與「失敗」元素的小一親
日子總要過,日子總會過。 然而,日子可否同時快樂地渡過? 你有多久沒有快樂過? 如果說,「快樂」是對自己的一個責任, 你對自己負責任了沒有? ===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風靡全球,這門課的心理學教授泰勒.本.沙哈爾 (Tal Ben-Shahar) 認為,「幸福」取決於我們「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疫症至今,我們一直也在「用力過日子」。你有多久沒有「溫柔對自己」? 溫柔對自己,是接納自己,是善待自己,是溫暖自己,是在乎自己。 溫柔是一種修練,更是難過時候的能量所在。 此刻,讓我們一起,在逆境裡邂逅:溫柔。 12個溫柔對自己的建議 A. 接納自己 3. 專注於「當下」力所能及的事
新年過後,疫症感染人數急劇上升。 打開電視、網絡;翻閱報章、書刊, 鋪天蓋地的,也是疫症如何影響人們生活的消息。 久而久之,有沒有覺得「無力感」大增,失卻「希望感」? === 研究指出,「希望感」強的人,每每在生活各方面表現出眾:工作高效、家庭愉快、社交美滿、貢獻社會。 ===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上月到訪不同學校,進行各類的學生及教師體驗活動。 參與者的眼神與淚水、口罩下的笑容、為同儕的歡呼喝采, 忘不了,良久。   記下當中最深刻的反思: 1. 【中學失敗體驗日:404公路背包之旅】  「孩子:真正的傷害,不是我失敗了,而是你不相信我會成功。」  「大部份的成功,也是因為樂在其中。」  
為甚麼人們會害怕失敗? 愈怕失敗通常愈容易失敗? 自信不足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如何不怕失敗地突破自己的恐懼? 面對一己恐懼如何成就幸福的人生?   針對「安全感」與「自信心」這兩項影響孩子「心理起跑點」的關鍵,與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合辦了一個結合「幸福」與「失敗」元素的小一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明在外地迎接挫敗感,但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逐漸找到安慰和力量的故事。家是一個給予無條件支持和愛的地方,是心靈的港灣,在這裡,找到真正的安慰和力量,面對外界的種種困難和挑戰。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人的一生如西遊記故事般,扮演各式各樣不同與重心焦點的重疊歷程,所以我們簡稱為人生遊記。 從出生到死亡,失敗與成功不同的起始點,造就不同的高低點還有停滯點,也如投資模式一樣的生活過程等等⋯ 這篇就是很多人的目前感受或則正要面臨重大挫折時,必須會想了解的,放下一切想法讓自己靜一靜,不管多有錢多窮,您
Thumbnail
很多人说:去学校好好读书,把成绩考好,以后上好的大学、出社会找到好工作。当老师要办一些额外的活动,有些家长就会呱呱叫:这个跟考试有什么关系? 结果,那些孩子在还没成为家长眼中那颗耀眼的星星,就已经陨落,不然就是在事业达到顶峰时,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难题,重要的不是遇到
Thumbnail
孩子學到的所有知識,不能只存在於課本、繪本或是老師口中的故事裡,而是需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才能成為孩子可應用的知識和能力…
Thumbnail
支那真的是個神奇的國家,作為堅定的臺獨份子,用挺獵奇的心情看這本書,但翻著翻著就沉重起來。是貧窮限制了想像,而真的也沒有窮到連人權、生命都保不住的窮法,這些光怪陸離,都在作者的筆下,從記者報導的觀點,切開名之為教育的壓迫遮羞布。
每個社會事件都是學習的範本,我們可以永遠不要遇到,但要有所防範。 人的一生中會不會和別人有所衝突?會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不會遇到所謂突如其來的意外?其實我說這些都是廢話,可是這些東西學校會教嗎?會討論嗎?我上學時,沒有人告訴討論如何面對衝突。和同學之間的衝突該如何處理?該沉默?該反擊還是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明在外地迎接挫敗感,但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逐漸找到安慰和力量的故事。家是一個給予無條件支持和愛的地方,是心靈的港灣,在這裡,找到真正的安慰和力量,面對外界的種種困難和挑戰。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人的一生如西遊記故事般,扮演各式各樣不同與重心焦點的重疊歷程,所以我們簡稱為人生遊記。 從出生到死亡,失敗與成功不同的起始點,造就不同的高低點還有停滯點,也如投資模式一樣的生活過程等等⋯ 這篇就是很多人的目前感受或則正要面臨重大挫折時,必須會想了解的,放下一切想法讓自己靜一靜,不管多有錢多窮,您
Thumbnail
很多人说:去学校好好读书,把成绩考好,以后上好的大学、出社会找到好工作。当老师要办一些额外的活动,有些家长就会呱呱叫:这个跟考试有什么关系? 结果,那些孩子在还没成为家长眼中那颗耀眼的星星,就已经陨落,不然就是在事业达到顶峰时,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难题,重要的不是遇到
Thumbnail
孩子學到的所有知識,不能只存在於課本、繪本或是老師口中的故事裡,而是需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才能成為孩子可應用的知識和能力…
Thumbnail
支那真的是個神奇的國家,作為堅定的臺獨份子,用挺獵奇的心情看這本書,但翻著翻著就沉重起來。是貧窮限制了想像,而真的也沒有窮到連人權、生命都保不住的窮法,這些光怪陸離,都在作者的筆下,從記者報導的觀點,切開名之為教育的壓迫遮羞布。
每個社會事件都是學習的範本,我們可以永遠不要遇到,但要有所防範。 人的一生中會不會和別人有所衝突?會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不會遇到所謂突如其來的意外?其實我說這些都是廢話,可是這些東西學校會教嗎?會討論嗎?我上學時,沒有人告訴討論如何面對衝突。和同學之間的衝突該如何處理?該沉默?該反擊還是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