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殘酷的升學試煉-你所不知道的學校(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係日本學生進入大學的入學中心測驗(大学入学センター試験)在1月18日、19登場,這是最後一年的入學中心測驗,明年起,將改制為共通考試(大學入學共通テスト),本質上,兩者差異不大,主要變革是在國語和數學增加了手寫題,先前引發爭議的採計外語能力檢定部分,終於還是在強大反彈聲浪下決定延後了。
為什麼在台灣廢除聯考這麼多年後,日本還在考?這跟台灣現行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相同嗎?
嚴格地說,入學中心測驗跟台灣以前的聯考比較類似,但考科及選考模式更複雜,且入學中心測驗並非唯一的入學採計標準,這只是大學篩選機制的第一項測驗,各大學還會自辦第二試、甚至第三試,考試的型式和分數的計算方式更是千奇百怪,所以對日本高中畢業生來說,整個春季幾乎都算是他們的考試季,壓力之沉重,恐怕比以前聯考時代的台灣高中生還悽慘許多。
所以現在的台灣高中生比較幸福嗎?
有興趣的人可以拿這個問題去問問現在的高三學生,又或者是高三學生的家長,我相信如果是要搶前幾志願學校的學生或家長,大概都不會給出肯定的答覆。
為什麼呢?
只要競爭存在,壓力就存在,競爭越強,壓力就越大,透過競爭型式的改變來減輕學生的壓力,效果是相當有限的!
聯考廢除,歷經一連串的改革後,現行台灣高中生要進入大學,約略可分為「特殊選才」、「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四種方式,簡要說明,「特殊選才」就是保送模式,它不採計每年一月底、二月初的學測成績,端看學生能拿出怎樣的在校表現和備審資料,「繁星推薦」則以在校成績為主,輔以學測成績,讓各校有更多篩選的參考依據,「個人申請」則和繁星推薦有點反過來的味道,以學測成績為首要篩選條件,通過後再針對各校招生簡章來準備備審資料,其資料重點之一即為學生在校多元學習表現(往後就是參考罵聲連連的學習歷程檔案),最後的「指考分發」,則是依據七月舉行的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指考)成績,有別於學測只考一、二年級的課程,指考加入了三年級的學習內容,準備起來更加繁重。
試想,如果你的孩子或是你本人,目標是台大電機系,你的壓力因為聯考廢除降低了嗎?
當然沒有!比較苦命的情況是(或者說常見的實際情況),學生從一年級就鎖定前幾熱門的校系,如前面提到的台大電機系,然後很努力、每天戰戰競競、一刻不敢鬆懈地面對學校每個環節,但不幸的,特殊選才落選了!於是開始準備學測、準備繁星推薦,但不幸的,繁星又失手了,接著他再準備個人申請,但幸運之神仍未眷顧,然後,他苦熬著應付指考,但橡皮筋繃緊了總會疲乏,在持續過久的競爭壓力作用下,指考考得不盡理想,結果該生最終只能依著分數落點,選擇他不是那麼想念的校系就讀。
以前聯考時代的台灣高中生可能有個慘絕人寰的高三,日本高三生可能有個生不如死的春季,但現在台灣高中生的苦日子,只怕比前兩者更長,要延續整個高中三年!
由於每個管道釋出的名額有限,有心的學生又不敢大意、只鎖定特定入學管道準備,導致多元入學制度的分流機制,彷彿將一次聯考變成好多次聯考,而且分數的戰爭從一年級新生入學即提前展開,因為在校學習表現、將來的學習歷程檔案,都是分數戰爭的一環,且當三年級來臨,入學管道一個一個失利,鎖定校系的剩餘名額越來越少時,那種壓力…恐怕比過去面對一次性的聯考還巨大!
競爭型式的改變,影響最大的是「公平性」,而非學生壓力大小!
從尚有聯考年代即出現的推甄,到現在的各類升學管道,公平性始終被認為無法和聯考比擬,這是不爭的事實,即將上路的學習歷程檔案,不僅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甚至很有可能讓公平性失衡的狀況更為加重!
對任何競爭而言,人為判斷空間及占比越大,公平性勢必越低,現在不管何種型式的備審資料或面試,都是採人為評判,公平性絕對不如有標準答案的聯考(雖然聯考題目的答案也未必百分之百正確啦),再者,城鄉資源差距、貧富資源差距,也就是社會抨擊聲音最大的部分,則是直接讓學生站在不對等的起跑線上,兩相加總的結果,就是讓家境優渥、資源多、家長關係好的學生更有優勢,社會階級的翻轉更困難。
改變競爭型式無效,那到底該如何減輕學生壓力?唯一的答案就是減少競爭!
必須幫教育部說點話,無論成效如何,他們確實朝減輕學生壓力的方向努力,近年來不斷宣導適性揚才的理念正是由此而生,不要讓每個人都往台大電機系、台大法律系擠,除了高中、職的先行分流,更一再鼓勵學生選系不選校,但或許是儒家思想深植人心,「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始終纏繞在多數家長心中,導致前幾志願的大學校系仍然呈現擠破頭的局面。
其實,多數家長選擇熱門科系就讀,無非就是為了讓小孩未來能走上一條較有發展、較穩定之坦途,不只台灣,日本同樣如此,進入知名校系就讀,畢業後取得大企業內定也更加容易,要改變「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減少競爭過度集中的現象,並非台灣獨有的問題!而要達成這目標,就必須讓各行各業均衡發展,不用擔心服務業薪水低、未來發展差,不用擔心從事技術職缺會被人瞧不起,但這說來容易,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或許,改善學校德行教育現況,是一個較容易的起步點,許多想法較先進的家長,其實都能接受「適性揚才」的理念,不再堅持讓孩子走明星高中、拚大學前十志願的路,但他們仍不敢讓孩子讀成績稍差的高職或社區型高中,為什麼呢?家長擔心的是同儕團體,擔心孩子被愛玩、品行不佳的同學帶壞,多數人的認知中,高中職錄取成績的排序,和學生品行有一定的正相關,每次社會案件訪問家長時,不是都會聽見「我的孩子本來很乖,一定是別人帶壞他!」的言論嗎?至少去除家長的這層憂慮,或許可以讓更多人願意依興趣或專長選擇校系!
「行行出狀元」絕對是正確的,但如何讓每個行業不是狀元的人,也能得到穩定的生活、具前景的發展,是政府最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實現多元教育、適性揚才的最佳催化劑。
avatar-img
122會員
110內容數
關於教育、日本文化,有些話就是想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匠的舊書桌 的其他內容
這篇要來談談老師間的恩怨,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大家各教各的班,恩怨從何而來? 要先聲明一件事,老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生活上同樣必須面對困難與挑戰...
前篇提到校長的親教育局處立場,常造成其行政團隊和教師間對立嚴重,但大家如果認為對立的原因如此單純,那就大錯特錯了!很多時候,校長的用人影響更為關鍵!這裡的「用人」,指的是校長聘任的教師兼行政主管(以下簡稱兼行政教師),亦即各處室主任及組長。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高職,你看過他的成績單嗎?你看得懂他的成績單嗎?你知道他要怎樣才能畢業嗎?你知道他該重修那些課嗎? 成績和畢業已經不像你想的那般單純了!
這篇來談談正式名稱為「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的玩意兒,這是高職學生的重頭戲!至少…對某些人來說是啦! 高職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教師法修法最近鬧得沸沸揚揚,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機制也再度成為熱議焦點,教師不適任當然應該淘汰,但在擬定教師淘汰機制前,鐵定有另一個職務不適任,會造成學校教育更大的問題!
這篇要來談談老師間的恩怨,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大家各教各的班,恩怨從何而來? 要先聲明一件事,老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生活上同樣必須面對困難與挑戰...
前篇提到校長的親教育局處立場,常造成其行政團隊和教師間對立嚴重,但大家如果認為對立的原因如此單純,那就大錯特錯了!很多時候,校長的用人影響更為關鍵!這裡的「用人」,指的是校長聘任的教師兼行政主管(以下簡稱兼行政教師),亦即各處室主任及組長。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高職,你看過他的成績單嗎?你看得懂他的成績單嗎?你知道他要怎樣才能畢業嗎?你知道他該重修那些課嗎? 成績和畢業已經不像你想的那般單純了!
這篇來談談正式名稱為「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的玩意兒,這是高職學生的重頭戲!至少…對某些人來說是啦! 高職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教師法修法最近鬧得沸沸揚揚,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機制也再度成為熱議焦點,教師不適任當然應該淘汰,但在擬定教師淘汰機制前,鐵定有另一個職務不適任,會造成學校教育更大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Jclou 學生進入學校的目的之一,不外乎學習,學習各種認知、技能與情意的表達,最終希望是「在生活上創造成功經驗,在事業上掛上成就招牌」,完成人生不枉來此一遭的歷史。
Thumbnail
本文是我在學測祈福後的感思,包含焦慮源探討、學測及成績重要性反思、放鬆方法分享。 活動毫不冷場,但我心裡只有說不清的空虛。就像電影刻意營造的對比——身旁一片喧囂,主角卻茫然無措。 「考不好,人生也不會完蛋。」全班輪流致詞時,我說:「想想古文人多少終生不第,每個人還不都有自己的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會分享有關 AI 客製化「學測複習文本」的心得、咒語和實測。 內文提供完整的相關提示詞( prompt ),如有需要,歡迎從大綱尋找「 → 」符號,直接複製內容去試試看! 你知道, AI 也會寫英文雜誌嗎? 身為學測生的你,覺得不滿意學校教材嗎?想更高效率地學習嗎? 如果你也
Thumbnail
最近我們收到了一本獨特的專刊《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連結》,這是市面上買不到的喔!因為作者是兩位板橋高中的學生:林昕僾和王晨昕,他們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進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內容是探討貧富差距、弱勢教育,並對三個教育組織進行了深度專訪。很幸運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是受訪對象之一!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Thumbnail
再過幾天,國三同學們將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考試:國中教育會考。  臺灣在免試入學的架構下,升學制度仍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會考實施多年,還是有很多家長對這制度一頭霧水;其實,要想弄清楚,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超額比序」?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Jclou 學生進入學校的目的之一,不外乎學習,學習各種認知、技能與情意的表達,最終希望是「在生活上創造成功經驗,在事業上掛上成就招牌」,完成人生不枉來此一遭的歷史。
Thumbnail
本文是我在學測祈福後的感思,包含焦慮源探討、學測及成績重要性反思、放鬆方法分享。 活動毫不冷場,但我心裡只有說不清的空虛。就像電影刻意營造的對比——身旁一片喧囂,主角卻茫然無措。 「考不好,人生也不會完蛋。」全班輪流致詞時,我說:「想想古文人多少終生不第,每個人還不都有自己的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會分享有關 AI 客製化「學測複習文本」的心得、咒語和實測。 內文提供完整的相關提示詞( prompt ),如有需要,歡迎從大綱尋找「 → 」符號,直接複製內容去試試看! 你知道, AI 也會寫英文雜誌嗎? 身為學測生的你,覺得不滿意學校教材嗎?想更高效率地學習嗎? 如果你也
Thumbnail
最近我們收到了一本獨特的專刊《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連結》,這是市面上買不到的喔!因為作者是兩位板橋高中的學生:林昕僾和王晨昕,他們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進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內容是探討貧富差距、弱勢教育,並對三個教育組織進行了深度專訪。很幸運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是受訪對象之一!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Thumbnail
再過幾天,國三同學們將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考試:國中教育會考。  臺灣在免試入學的架構下,升學制度仍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會考實施多年,還是有很多家長對這制度一頭霧水;其實,要想弄清楚,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超額比序」?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