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台灣港人速寫日記#160 競技?洗腦? 教育的本質是甚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香港愛國教育下,不少父母趕緊將小朋友送到外地讀書,甚至舉家移民。有些移民到台灣的家庭,發現台灣的教育制度與香港不同。在台灣國中升高中時需要考「會考」。「會考」這兩個字在香港是出賣年齡系列,沒想到自己讀書時經歷過的會考惡夢,到自己做父母時又讓孩子經歷一次。
照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renewshk/photos/a.115918607749385/135788549095724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三個仔女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237會員
271內容數
一位普通不過的爸爸,分享生活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個仔女 的其他內容
回望這三年,不少人從可以自由自在生活變成階下囚;回望這三年,不少人從可以自由出入香港變成有家歸不得;回望這三年,不少家庭不敢再留在香港,淚別親友移民他方,成為無奈的異鄉人。一切一切,都是由林鄭月娥及其所代表的中國勢力使然,如果「家破人亡」是一張無愧的成績表,那香港特首必然是非奸即盜十惡不赦的壞人。
2014年初已經決定移民台灣,但在整整一年的探索過程中,因為我們先以學校為考量,所以只在高雄、台南、新竹之間作選擇,並最後選了最沒有華德福教學資源的台南移民。世事總是奇妙的,因為香港華德福資源不足,所以我們才決定移民台灣,但偏偏又以台南為落腳點,現在回望感受倍深。
周潤發、周星馳,稱得上是香港至今最成功的演員吧!他們演出無數成功的電影,演活無數成功的角色。他們的紅不只在香港,遠至台灣甚至全球華人都喜歡他們。我們都知道他們的成功源自努力,但直至最近天爸更深刻體會到周潤發、周星馳成功的真正原因。
最近不少近一兩年認識的香港人選擇移離台灣,二度移民到其他國家。他們原本以為可以在台灣找到落腳之處,認認真真做生意,慢慢融入台灣社會成為台灣人。但政策的轉變,致使他們逼於無奈選擇把未扎實的根再次拔起,移植到其他國家。
當香港剛剛經歷完第五波COVID-19疫情, Omicron病毒在社區大型爆發,超過100萬人染疫,約有9000宗死亡。經過四個月的折磨後,據知至今已經形成群體免疫,社會逐步回復疫情前的生活狀態(但不是正常生活,新香港不可能正常生活)。當香港疫情見到𥌓光時,台灣才剛剛開始進入爆發期。
台灣是富裕之國,擁有不少繁華城市,但每個城市都會有稍暗的角落。火車站貴為城市之門,理應以最佳狀態示人,然而不少城市的火車站周邊都有沒落之感。但是當你來到高鐵站,看到又是另一個風景。火車站與高鐵站,彷彿是兩個不同的台灣,一個社會的兩面。
回望這三年,不少人從可以自由自在生活變成階下囚;回望這三年,不少人從可以自由出入香港變成有家歸不得;回望這三年,不少家庭不敢再留在香港,淚別親友移民他方,成為無奈的異鄉人。一切一切,都是由林鄭月娥及其所代表的中國勢力使然,如果「家破人亡」是一張無愧的成績表,那香港特首必然是非奸即盜十惡不赦的壞人。
2014年初已經決定移民台灣,但在整整一年的探索過程中,因為我們先以學校為考量,所以只在高雄、台南、新竹之間作選擇,並最後選了最沒有華德福教學資源的台南移民。世事總是奇妙的,因為香港華德福資源不足,所以我們才決定移民台灣,但偏偏又以台南為落腳點,現在回望感受倍深。
周潤發、周星馳,稱得上是香港至今最成功的演員吧!他們演出無數成功的電影,演活無數成功的角色。他們的紅不只在香港,遠至台灣甚至全球華人都喜歡他們。我們都知道他們的成功源自努力,但直至最近天爸更深刻體會到周潤發、周星馳成功的真正原因。
最近不少近一兩年認識的香港人選擇移離台灣,二度移民到其他國家。他們原本以為可以在台灣找到落腳之處,認認真真做生意,慢慢融入台灣社會成為台灣人。但政策的轉變,致使他們逼於無奈選擇把未扎實的根再次拔起,移植到其他國家。
當香港剛剛經歷完第五波COVID-19疫情, Omicron病毒在社區大型爆發,超過100萬人染疫,約有9000宗死亡。經過四個月的折磨後,據知至今已經形成群體免疫,社會逐步回復疫情前的生活狀態(但不是正常生活,新香港不可能正常生活)。當香港疫情見到𥌓光時,台灣才剛剛開始進入爆發期。
台灣是富裕之國,擁有不少繁華城市,但每個城市都會有稍暗的角落。火車站貴為城市之門,理應以最佳狀態示人,然而不少城市的火車站周邊都有沒落之感。但是當你來到高鐵站,看到又是另一個風景。火車站與高鐵站,彷彿是兩個不同的台灣,一個社會的兩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再過幾天,國三同學們將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考試:國中教育會考。  臺灣在免試入學的架構下,升學制度仍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會考實施多年,還是有很多家長對這制度一頭霧水;其實,要想弄清楚,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超額比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香港考評局網頁中,有近80間海外院校沒有上載一般入學的香港中學文應試(下稱DSE)要求,質疑通識科改革後,DSE學歷認受性降低。那麼,作為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會有甚麼影響?
教育制度在各地的都會引起爭議,不少人都希望對其乎以改革以適應現今社會。在這裏我就教育制度改革發表一下我的淺見,以供各為參考: 中學教育採用學分制 降低考試測驗對分數的比重。同時避免重複式的作業。 課程大綱以學習進度為單位 以照顧每班不同的學習進度,不需要趕頭趕命趕考試內容。 中英文科拆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再過幾天,國三同學們將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考試:國中教育會考。  臺灣在免試入學的架構下,升學制度仍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會考實施多年,還是有很多家長對這制度一頭霧水;其實,要想弄清楚,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超額比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香港考評局網頁中,有近80間海外院校沒有上載一般入學的香港中學文應試(下稱DSE)要求,質疑通識科改革後,DSE學歷認受性降低。那麼,作為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會有甚麼影響?
教育制度在各地的都會引起爭議,不少人都希望對其乎以改革以適應現今社會。在這裏我就教育制度改革發表一下我的淺見,以供各為參考: 中學教育採用學分制 降低考試測驗對分數的比重。同時避免重複式的作業。 課程大綱以學習進度為單位 以照顧每班不同的學習進度,不需要趕頭趕命趕考試內容。 中英文科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