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頂尖大學,真的就一帆風順了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撰文:李柏儒
圖:陳翰生(發於NTU台大學生交流版臉書)
我們不該一再參與讀書考試的循環,
到最後甚至發現自己沒有價值。
國中時期,許多老師告訴我們,努力讀書,辛苦三年考取好的高中;高中時期,許多老師同樣告訴我們,努力讀書,辛苦最後三年考取頂尖大學,大學後就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殘酷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別無選擇。要在遊戲規則中勝出,就要犧牲玩樂、犧牲創造力,盡全力吸收課本知識。還記得小學時,看到許多孩子一下課就往外跑、踢足球、放風箏,心中莫名羨慕。而從小被賦予極高期望的我,總是在滿滿寫不完的考卷中度過。寫完一份還有一份,一有時間就是寫考卷、拚成績。
因此,小學時期的我,就是在所謂的社會期望中度過。旁人一見到我,總是誇讚說好棒、好認真、將來一定能考上臺大。當時聽到這些話,心中一度認為會讀書就是一切。殊不知有多少成功的人物是靠溝通力、創造力、一技之長過活,而不是大眾普遍認為的價值——學歷。
國高中時期,壓力只有越來越大。小考、週考接踵而來,夢幻中的社團、人際離我越來越遠。在如此逼迫下,的確,在成績上我是屬於學校的領先群。我承認,我曾自滿擁有優異的成績,擁有較高的排名,而在大學入學考試中擁有臺大的錄取通知書。但是,我不斷問自己,除了學歷,我還有哪些優勢?我得出來的結論是:沒有。
或許吧! 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教育制度下的大量標準化產物。考選擇題,我們能全對;考國寫,我們既能情意抒發,也能理性思考;考英文作文,我們能運用華麗詞藻、高超句型。
So What?
這只是證明我們是升學遊戲中的優勝者而已,並不代表我們在未來仍然是優勝者。有哪項工作,只要會以上那些技能就能勝任的?我想沒有。在這個多變的社會,我們應該擁有的是溝通力、領導力和全球視野。撕掉校名的標籤,我們剩下的是什麼呢?希望我們能去探索成績以外的自我,在自我介紹時,能夠多說一點個人特質與能力,而不是開口第一句話就是畢業於某大學。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多參與社團,拓展人脈;我們可以培養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將來朝之發展。
然而,這些東西有出現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嗎?除了學測第二階段面試外,顯然沒有。而學測第二階段面試,也是要先通過第一階段的成績,才有資格。如此一來,未來頂尖人才真的能順利進到頂尖大學嗎?為什麼成績還是要看那麼重呢?這樣的教育制度只是要讓我們持續侷限於框架中,將讀書放在第一順位,成績稍微不理想就崩潰大哭。
根據數據顯示,大專院校過去十年的休學、退學情況逐年增加,退學人數由98學年的7.4萬人,到107學年時已增至近9萬人,退學率由5.5%攀升至7.2%;107學年新增休學率也攀升至6.2%,是近八年來的新高。大學學生中,有多少人是真的享受大學生活呢?還是又被父母、老師說大學四年好好讀,未來拿取碩士、博士學位比較順利?就這樣,寶貴的人生就這樣過了幾分之幾?為什麼我們不能從小追尋自己所愛,享受人生?喜歡畫畫的,就從小開始培養,未來成為大畫家;喜歡音樂的,就從小開始練習,未來成為知名音樂家;喜歡運動的,就從小開始鍛鍊,未來成為國際運動員。
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臺灣教育開始實施繁星和特殊選才計劃,使各領域人才較有可能進入頂尖大學就讀。相對而言,成績壓力在他們身上便減輕不少,我認為是教育體制下良好的轉變方向。如此一來,夢想成為畫家、音樂家、運動員的學生便能在高中階段加強其專業知識與能力,使人才真的留入頂尖大學。期許臺灣教育能繼續朝向此方向邁進,保留一定名額給有特殊才能或是技藝的學生,讓成績導向的體制慢慢淡化。
考上頂尖大學,真的就一帆風順了嗎?希望在不久後的將來,教育體制可以給予臺灣學生更多成績以外的肯定,讓他們在考上頂尖大學後,擁有讀書以外的能力並且對未來有初步的規劃,讓每個大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不再是教育體制下標準化的產物。

核稿編輯:張恩睿  行銷編輯:曹語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3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0543.考上大學後的事前準備曾有年輕人上網提到,表示剛考上大學社工系,想用暑假時間「先修」社工知識。我想起以前就讀大學經驗,建議先評估個別需求:
    Thumbnail
    avatar
    張居隱
    2021-09-11
    黃土高原上的北京大學原來這位北京大學天文學系的年輕人,就是當年黃土高原上西大灘的那位小男孩。他告訴我如果不是我們這群志工們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告訴了他星星的故事,也許他現在就是一名什麼也不懂的農民工。
    Thumbnail
    avatar
    台灣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2021-06-07
    《練習改變》- 讓成功指導200位以上CEO的頂尖主管教練教你如何改變,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我們有時會感到遺憾「為什麼我沒有成為我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呢?」,面對遺憾,我們通常會覺得「好吧,也只能這樣了」,但其實我們是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嘗試改變。 本書作者馬歇葛史密斯是美國知名高階經理人教練,訓練對象大多是財星500大企業執行長,曾指導超過200位以上CEO成功改善自我表現,本書就是他的方法。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21-01-13
    《戀愛心機又怎樣》:頂尖心機大師的火熱戰場如果沒有真心,心機不過是臨時抱佛腳 《戀愛心機又怎樣》是由田中美奈實、弘中綾香、山里亮太,共同主持的日本綜藝節目,利用許多小劇場的方式,與來賓討論平常生活中,不僅僅是戀愛或是在職場會出現的小心機。 這個主持群的選角本身就很有意思,田中美奈實自己就是日本公認的心機女,她也多次在節目中大方展示自己的手
    Thumbnail
    avatar
    緒語
    2020-12-20
    在家自學日誌 13 孩子年幼心靈的夢想不該是考上大學2012-2-1 昨晚和一位老友談到小孩的教育,他們夫婦倆都有優秀學歷和工作的人,她談到他們倆開始擔心兩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他們這趟帶孩子出國才回家的心得。我則談著這一學期自學的收穫,和寫未來國中三年的教案...。 我說,我告訴我兒子,將來不讀大學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擁有能力,走自己創業都可。她並不認
    avatar
    Ocarina
    2019-10-06
    早上聽聞大學時代的好友得了鼻咽癌...早上聽聞大學時代的好友得了鼻咽癌,非常驚訝。好友30出頭,剛升上主治不久、還沒結婚,正是有錢有閒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得了癌症。我難過地說不出話來。 湊巧的是,我們小兒神經科(這個月我在神經科run)的台灣人醫師也在今天發現鼻咽癌復發。兩年前他去美國最先進的癌症中心治療了好幾個月。之後定期回診追蹤,一直
    avatar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