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媛教育(An Education),看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名媛教育 soundtrack
2009 年,改編自英國記者Lynn Barber回憶錄的電影“An education”(台灣譯為名媛教育)在日舞影展( Sundance)上獲得一致好評。電影內容是一個十六歲的女孩被三十多歲有錢有人生閱歷但隱瞞已婚身份的男人從欺騙中覺醒的故事。
Lynn Barber在自傳裡提及What did I get from Simon? An education. 而這震撼教育,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影響。好的是她知道上好餐廳如何看菜單,如何出國旅行,如何鑑賞藝術品,如何看柏格曼( Bergman films),如何欣賞古典樂。而這些對她離開Simon後進入牛津大學有很大的幫助。
壞的影響是對人不再信任。Lynn Barber不諱言,處於六零年代的英國,她身為移民第一代家中的獨生女,父母開不起的車,上不了的餐廳去不到的法國,Simon卻可以輕易的開車帶她兜風,吃大餐,出國旅行。她的父母除了樂見其成,亦是她和Simon關係的重要推手,卻從未曾考量過十六歲的女孩與三十多歲男人其中的差距,或者說弔詭之處。為何三十多歲未婚且有一定經濟地位的男人會找上一個仍在唸高中準備要考大學的女孩?
父母的私心是讓獨生女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便唸了大學未必能夠擁有Simon提供的物質享受?那何不直接離開校園走入婚姻?在一切看似合理的表象裡隱約透出許多不尋常,而她的父母或許出於虛榮或許出於為她好,忽略了種種蛛絲馬跡。直到Lynn Barber發現Simon居然是住在她同一社區,已婚且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時,她親自上門求證。世界,總不如我們所想的完美。殘酷的社會教育讓她學會不再輕易信任人甚至懷疑每個人或者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活在謊言裡。
I was damaged by my education,她在回憶錄裡說了這句話。值得令人玩味,也十分耐人尋味。家庭教育,沒保護她免於傷害,好在她重拾書本,考進了牛津,只是她學會了對人更謹慎更小心翼翼,也學會了偽裝自己。雖然遺憾沒有在最好的年華裡愛上剛好的人,但一路以來的教育化為養分滋養了她洞察世界的能力。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and a road to self-revolutio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會員
235內容數
在跨文化裡學習兼容並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okarcher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在過年的時候看了82年生的金智英。過年回婆家的金智英遵循著傳統,幫忙做韓國小菜,洗著成堆的碗盤,父權架構下,身為女人的婆婆也認為廚房的事是媳婦該做的,那是本分。就算兒子想幫忙,嘴巴說說就好,不能真的去洗碗,畢竟媳婦沒工作只有帶孩子,賺錢養家的男人怎麼能在過年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在過年的時候看了82年生的金智英。過年回婆家的金智英遵循著傳統,幫忙做韓國小菜,洗著成堆的碗盤,父權架構下,身為女人的婆婆也認為廚房的事是媳婦該做的,那是本分。就算兒子想幫忙,嘴巴說說就好,不能真的去洗碗,畢竟媳婦沒工作只有帶孩子,賺錢養家的男人怎麼能在過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女孩從小學到成年所經歷的困難挑戰,不斷選擇,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別擔心,這不是那種18+的故事,這是關於我朋友,在那個家,遇到了很讓她壓力的事。可是後來沒有抑鬱,反而學習另一種成長的故事。基本也在鼓勵我的故事。 故事 我的朋友,就叫她小美吧。小美,一個如玫瑰般嬌豔的女孩,卻生長在一個充滿荊棘的環境中。 寬敞的祖宅裡,與父母、祖父母同住,看似幸福美滿,卻暗藏著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工作單位,有位從爛高職,幾乎是流氓學校畢業的女孩,家境很好,不愁吃穿,所以大學也沒去讀,直接在社會上晃悠過一段時間後,就來我們這邊上班了。 如何重新塑造她的人生觀?好像有點拿他人的不幸,來描繪自己多有能力!大丈夫不為也。這裡要講述的,是一段小插曲! 我成長的年代裡,未婚而住在一起,稱之為同居,現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女孩從小學到成年所經歷的困難挑戰,不斷選擇,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別擔心,這不是那種18+的故事,這是關於我朋友,在那個家,遇到了很讓她壓力的事。可是後來沒有抑鬱,反而學習另一種成長的故事。基本也在鼓勵我的故事。 故事 我的朋友,就叫她小美吧。小美,一個如玫瑰般嬌豔的女孩,卻生長在一個充滿荊棘的環境中。 寬敞的祖宅裡,與父母、祖父母同住,看似幸福美滿,卻暗藏著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工作單位,有位從爛高職,幾乎是流氓學校畢業的女孩,家境很好,不愁吃穿,所以大學也沒去讀,直接在社會上晃悠過一段時間後,就來我們這邊上班了。 如何重新塑造她的人生觀?好像有點拿他人的不幸,來描繪自己多有能力!大丈夫不為也。這裡要講述的,是一段小插曲! 我成長的年代裡,未婚而住在一起,稱之為同居,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