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家人」之間,一種悲傷,一種釋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偷家族》書影與電影海報

是枝裕和2018年的作品——《小偷家族》——對我來說是一個難以揮之而去的幽魂。這部作品雖然延續導演慣常碰觸的主題,探討血緣與家人之間的命題。但當中我一直感覺,比起導演其他的作品(例如:《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還有一個更曖昧的元素、情感,在這部電影裡流動,暗暗攪動些什麼。至今快兩年了,我才終於明白,《小偷家族》究竟在當時從我心中偷走了什麼。

關鍵在於,我理解到,《小偷家族》真正使我感受到的,其實不全是一種深沈的悲傷,而是在悲傷之餘,另外一種釋然的情緒。

「只能靠『犯罪』來連結彼此的家人——他們偷的,是親情。」

「偷竊」,是整部電影最曖昧的元素。因為是枝裕和要談的「偷竊」並不單純,他指的不只是種單純為了活下去而做的犯罪,更多的是一個隱喻,暗指人們對親情的渴望、衝動。

影片中的「家庭」之所以「偷竊」,我想除了是因為貧窮。最重要的是孤獨。這種孤獨與影片中提到的「遺棄」有關:某種程度上,儘管不完全是被拋棄,他們都有有一種自己被原本的家人給遺棄的感覺。就像凜跟祥太一樣,雖然不確定父母是否真的打算拋棄他們,但當他們被「撿到」的時候,他們的確都處在一種像是被「遺棄」的狀態。

個人覺得,正是這種被遺棄的感受,讓是枝裕和的這部電影能夠打動眾多觀眾的心,甚至產生巨大的共鳴。並且讓我們在看到電影後頭,人們指責阿治、信代兩人把被遺棄的凜、祥太帶回「家庭」的舉動是種「綁架」的犯罪時,會產生憤懣、痛苦的緣故。

我不知道是否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在電影前期,當我們看見信代帶著祥太和凜在街上買可樂餅、阿治帶著祥太偷竊(之後祥太帶著凜偷竊)、初枝與亞紀每晚同床睡在一起的舉止時,我們好像會有一種羨慕的情緒。覺得他們就像一個完美、理想的家庭一樣,雖然做出不少違法的事情,但他們深愛著彼此。吐槽彼此的時候同時又能互相關心、依靠。以致後來我們很難相信這樣子的「家庭」,竟然彼此是完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組成的,而且他們的過去充滿一般讓人難以面對的作為(殺人、騙錢、教唆孩子進入色情產業等等)。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裡,偷竊變成一種親密的互動、羈絆,而不只是犯罪。我們看著看著甚至情不自禁地,會想參與進這樣子的「犯罪」裡,因為在這樣的犯罪裡,「偷竊」反映了一種我們對「家人」的深層渴望。

就我來看,其實比起貧窮,導致偷竊的犯罪事件,反而是那種對親情的渴望,加上被社會孤立的情緒去不停促使「犯罪」。我們就像裡面的「小偷」,儘管沒有被拋棄,卻有一種被遺棄般的孤單感,讓我們就像裡面阿治、信代撿到凜一樣,想要「偷到」、「撿到」一段我們渴望的羈絆。有時反過來,就像很多電影中情侶所說的:「噢~你/妳偷走了我的心……」一樣,寂寞讓我們獲得一種情願:想要我們的心被人「偷」走、帶走,來試圖逃脫原本讓我們感到失望的家庭關係,進而獲得一種新的,像是救贖一般的,可能可以彌補我們心中空缺的「家庭」。

「偷」同時也讓人聯想到一種妒忌,彷彿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的家庭,因此我們想要「偷」過來。

為何要用偷竊這種犯罪來討論家庭關係?我想這一方面是是枝裕和為了觸及社會議題所以採用的方式;另一方面則是藉由偷竊的心理,去反映現代人「家庭」的缺失。

那麼,開頭我們所提到的那種釋然的情緒指的是什麼呢?

我想,比起過往討論家人和血緣的關係(即:世上不是只有血緣,才能給予我們羈絆)。在《小偷家族》裡,是枝裕和或許真正要說的是:這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理想的家人。

這或許聽起來很悲傷,但反過來想,倒也蠻令人欣慰的。因為不論你生長於多壞的家庭環境,你都用不著自卑,也用不著太羨慕別人。你不用去當關係的「小偷」,也不用因為將你的心「帶走」的人不夠好而感到失落。而且,這世上沒有人是真的被遺棄的。

講到這兒,似乎我也終於理解為何信代最後會願意放手他們與凜、祥太的羈絆了。

一切不過只是相遇而已,然後我們才慢慢變成「家人」。

(本文同步發佈於Medium部落格:文學實驗室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是貓》,截自博客來。 《我是貓》或許是夏目漱石在現今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吧?同時,也是當初使他一舉成名的大作。然而,或許最諷刺的是,我認為《我是貓》同時也會是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被誤解最深的。或者至少,他是最容易被誤會的作品。 想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有兩個,第一個源自前一年,某天在書店裡看到某一家的出版社把
前陣子其實就已經看過那時上映的《小丑》了,當時看了一直覺得,自己應該為此寫一些東西。但除了一些要事耽擱,所以導致現在才動筆外,最主要卻是因為我理解到:如果不去重新理解太宰治在《人間失格》和《小丑之花》裡所寫的「笑」,我大概也無法面對電影中小丑暴力、殘酷背後的苦。
如果人們喜歡《寄生上流》這部電影,那麼在看到卡夫卡的《蛻變》時,人們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外表大相徑庭的兩者,竟可以有類似的共鳴。 卡夫卡的《蛻變》(又譯:《變形記》)發表於1915年。是卡夫卡少數當中比較好讀、篇幅也較短的小說。雖然是距今一百年前的小說了,但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卡夫卡這篇小說的價值仍然未減
在茫然的意識裡 困惱,恨不得成為一縷幽魂 在閱讀中 ,走入一座孤單的電梯 承載著失落 如此 向著鐵般而神秘的夜晚 曳航而去〜 夜 ,未央 在上升之中靜靜地變形 彷如奇特的月色 隨著飄徊的雲朵 在沈默中, 漫漫漶漶 自身一向難以捉摸 只因藉由重要的異己 在鏡中不停誤認 記憶裡, 深刻的風景……
第一次戀愛的時候,我曾驚訝地發現到自己從未想過的一點:原來「特色」與「特別」,這兩個看似如此相似的詞彙與概念,其實所指的,是不一樣的東西。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特色,但並不因此,他就是特別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可以很特別,卻不一定有什麼明顯的特色。更有意思的省思是:很多時候,特別 — — 似乎是不需要特色的
曾經聽過有人認為: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往往片面或是過於主觀,帶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像。反而是透過他者來觀看自己,才會得到正確或是所謂「真正」的看法與見解,甚至有人覺得自己往往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麼?具有怎樣的性質?怎樣的內容?帶有怎樣的目的?而是自身週遭的朋友或是親人才是真正理解自身的人。而這樣的人們便
《我是貓》,截自博客來。 《我是貓》或許是夏目漱石在現今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吧?同時,也是當初使他一舉成名的大作。然而,或許最諷刺的是,我認為《我是貓》同時也會是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被誤解最深的。或者至少,他是最容易被誤會的作品。 想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有兩個,第一個源自前一年,某天在書店裡看到某一家的出版社把
前陣子其實就已經看過那時上映的《小丑》了,當時看了一直覺得,自己應該為此寫一些東西。但除了一些要事耽擱,所以導致現在才動筆外,最主要卻是因為我理解到:如果不去重新理解太宰治在《人間失格》和《小丑之花》裡所寫的「笑」,我大概也無法面對電影中小丑暴力、殘酷背後的苦。
如果人們喜歡《寄生上流》這部電影,那麼在看到卡夫卡的《蛻變》時,人們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外表大相徑庭的兩者,竟可以有類似的共鳴。 卡夫卡的《蛻變》(又譯:《變形記》)發表於1915年。是卡夫卡少數當中比較好讀、篇幅也較短的小說。雖然是距今一百年前的小說了,但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卡夫卡這篇小說的價值仍然未減
在茫然的意識裡 困惱,恨不得成為一縷幽魂 在閱讀中 ,走入一座孤單的電梯 承載著失落 如此 向著鐵般而神秘的夜晚 曳航而去〜 夜 ,未央 在上升之中靜靜地變形 彷如奇特的月色 隨著飄徊的雲朵 在沈默中, 漫漫漶漶 自身一向難以捉摸 只因藉由重要的異己 在鏡中不停誤認 記憶裡, 深刻的風景……
第一次戀愛的時候,我曾驚訝地發現到自己從未想過的一點:原來「特色」與「特別」,這兩個看似如此相似的詞彙與概念,其實所指的,是不一樣的東西。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特色,但並不因此,他就是特別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可以很特別,卻不一定有什麼明顯的特色。更有意思的省思是:很多時候,特別 — — 似乎是不需要特色的
曾經聽過有人認為: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往往片面或是過於主觀,帶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像。反而是透過他者來觀看自己,才會得到正確或是所謂「真正」的看法與見解,甚至有人覺得自己往往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麼?具有怎樣的性質?怎樣的內容?帶有怎樣的目的?而是自身週遭的朋友或是親人才是真正理解自身的人。而這樣的人們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創作早期,如《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都處理了生命創傷和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無助與恐懼。後來,他與樹木希林的合作開啟了另一個階段。他似乎在樹木希林身上找到了某種母親的形象,於是逐漸將目光轉向家庭議題,拍出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這樣的家庭日常作品。
看了是枝裕和2018年的電影「小偷家族」,其實日文片名(万引き家族)更接近順手牽羊家族。這順手牽羊的一家人,好像也是順手就拼湊成了一個家庭,至少看起來是。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Thumbnail
這一學期的議題討論,我們主要討論的是SDGs項目,我們深入瞭解了SDGs的17個項目,以及他們對應到的時事議題,像是我們觀看了《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之後,去探討了這部電影背後的議題,像是這部電影牽扯到的SDGs項目分別有,終結貧窮:他們這個家族是非常平窮的。消除飢餓:因為貧窮而讓他們長期飢餓。優質教育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創作早期,如《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都處理了生命創傷和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無助與恐懼。後來,他與樹木希林的合作開啟了另一個階段。他似乎在樹木希林身上找到了某種母親的形象,於是逐漸將目光轉向家庭議題,拍出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這樣的家庭日常作品。
看了是枝裕和2018年的電影「小偷家族」,其實日文片名(万引き家族)更接近順手牽羊家族。這順手牽羊的一家人,好像也是順手就拼湊成了一個家庭,至少看起來是。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Thumbnail
這一學期的議題討論,我們主要討論的是SDGs項目,我們深入瞭解了SDGs的17個項目,以及他們對應到的時事議題,像是我們觀看了《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之後,去探討了這部電影背後的議題,像是這部電影牽扯到的SDGs項目分別有,終結貧窮:他們這個家族是非常平窮的。消除飢餓:因為貧窮而讓他們長期飢餓。優質教育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