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好書推薦:新井一二三《我們與台灣的距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就是台灣人的台灣

看到這句印在書腰上的文字,就立刻決定買下這本書。

raw-image

- - - - - - - - - -

書名:《我們與台灣的距離》
作者:新井一二三(あらい ひふみ)
出版社:大田
出版年月:2020年1月

- - - - - - - - - -

運用中文創作出版過無數作品的這位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除了極少量如中文學習類的書籍外,幾乎沒有以日文撰寫的著作。但這次,她選擇使用自己的母語,將35年來和台灣結下緣分後就再也沒斷過的情誼,以溫柔又冷靜的眼光,時而主觀時而客觀地書寫下來。(日文原版書名:《台湾物語─「麗しの島」の過去・現在・未来》,2019年4月出版)

作者第一次來台灣,是在仍處於戒嚴令下的1984年。國民黨執政、民進黨執政、政治改革、各種民運學運、第三勢力崛起…,她一路看著台灣走過至今的每一個階段,為我們保留這片土地各時期的面貌。

當然,由於這本書當初出版的目的是為了讓日本人了解珍珠奶茶以外的台灣,所以如果是想要透過此書得到從沒發現過的台灣史料、想要見識截然不同的政治觀點,這樣的願望可能較難滿足。但是,這本書蒐集了許多背景各異的人物故事,加上作者敏銳的觀察和本身豐富的見聞,即便是以台灣人的角度閱讀,仍然會有不少「哦~居然還有這種事」、「原來其他國家的人會這樣覺得」、「哇,她懂我們!」等等眼睛一亮、當頭棒喝或會心一笑的時刻。

作為一本寫給台灣以外的人讀的台灣之書,我認為作者已經極盡所能淺顯卻又不失細膩地寫了複雜的事。相較於其他專門書寫台灣歷史的著作,這本僅僅35年的觀察,也許難以成為代表性的發言。但我認為這本書的意義在於,有一個台灣人以外的人能夠理解我們內心的糾結,並且全面而深入地思索,然後費盡力氣向外人解釋。光是這一點就值得讓我們買下這本書,感謝她。

這本書以「認識台灣」為靶心,嘗試用各種主題的箭步步射向核心。她談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情結;國民黨、民進黨和第三勢力;北部天龍人的自負與無知;中南東部人的自卑與傲氣;台灣教科書內容的變遷;天然獨的國家認同;多語言共存的社會;殘存各處的日本建築;傳統宗教現代化面臨的考驗;也談網軍、台灣電影、環島旅行…。

擷取其中一個讓我感觸很深的段落:

「我想起有一次首度到日研修的台灣研究所學生中,有人面帶不解地提出疑問:『為什麼台灣關於日本的資訊到處都是,日本人卻對台灣一無所知呢?』

還有一次滯留日本從事研究的台灣某大學教授問我:『似乎日本人關心的台灣經常是和日本有關的台灣,難道他們無法想像跟日本沒有關係的台灣嗎?』」(P.246)

這段內容激起我極大共鳴。想起以前在日本打工時,某次被客人發現我是外國人,他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我是從台灣來的」,他就說:「哦,就是那個親日國嘛」當時我也只能面帶笑容,但內心卻感到一股巨大的悲傷

雖然他應該是沒有惡意的,況且說的也是事實,但對我來說,即便那是事實,但在那事實背後,還有很多他、以及其他所有像他一樣的日本人所不了解的種種原因。但這些人卻不認為自己需要了解,就隨便給我們貼上一個單戀的標籤。也許是我太敏感,但那份敏感就是因為在身為台灣人的我們背上,有太多刺,容易一被摸就豎起來。

除了這件事之外,我還想到前陣子看的一支短片。這支影片以矗立在台北林森公園裡的鳥居,講述第七代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的故事。

影片以懷念從前美好日本的手法敘事,看完的當下覺得好感動,但過了幾秒立刻驚覺到:「我到底在感動什麼?我是站在什麼角度覺得感動??」當然故事本身很令人動容,但多的那份屬於日本人的鄉愁,我還是決定還給日本人。

這部影片的片頭同樣讓我沉思了好幾秒。

「日本を知りたくば、台湾へ行け」(想了解日本的話,就去台灣吧)

可能我內心戲又太過氾濫,看到的當下第一個反應是:「台灣的存在,可不是為了讓你們了解你們的國家哦(搖手指)」。作為一句吸睛的標語,這句話寫得非常好,邏輯上也沒有錯,保留著日治時期各種遺跡確實是許多日本人著迷於台灣的原因。

但若要嚴肅指正其意義的話,我想說,台灣不為任何人、任何政權而存在。烙印在這座島上的所有痕跡,都是因著島嶼自身豐沛的包容性而被主動保留下來,而不是被動成為任何人的紀念品。它是主體,而非載體。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感想。

這份感想也呼應了作者在序言寫下的文字:

「台灣不是誰的孤兒、誰的繼子,台灣歷來就是台灣人的台灣」

希望漸漸地,越來越多喜歡台灣的日本人,就單純只是因為台灣是台灣,而喜歡台灣。另一方面,作為始終單戀(?)日本的我們台灣人,在喜歡日本的同時,也不需要失去自信,要適時保持敏銳、掌握自己的主體性。

這本書裡有很多句子說得很好,之後有買到日文版的話,再和大家分享原文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深夜翻譯女子|日語小客廳
109會員
101內容數
開盞夜燈、泡杯熱茶,像窩在朋友家客廳促膝長談那樣,與你分享日語的美好。
2021/05/12
在小編小時候那個年代,很流行漢聲出版的一系列精選童書。裡面有一本叫做《今天是什麼日子?》的繪本,一直到長大之後都還對其中的細節印象深刻。​
Thumbnail
2021/05/12
在小編小時候那個年代,很流行漢聲出版的一系列精選童書。裡面有一本叫做《今天是什麼日子?》的繪本,一直到長大之後都還對其中的細節印象深刻。​
Thumbnail
2021/04/29
不曉得大家記不記得我們去年曾經分享過這個作品​。終於!中文版《少年與狗》在今年四月底出版了!!​
Thumbnail
2021/04/29
不曉得大家記不記得我們去年曾經分享過這個作品​。終於!中文版《少年與狗》在今年四月底出版了!!​
Thumbnail
2021/03/11
在岩手縣大槌町的某座小花園裡,設有一台沒有連接電話線的電話,叫作「風の電話」。
Thumbnail
2021/03/11
在岩手縣大槌町的某座小花園裡,設有一台沒有連接電話線的電話,叫作「風の電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不過幾乎沒買過幾本,大多是假日下午到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或西門町的誠品,坐在地板或階梯吹著冷氣,花個兩三個小時看完一本。疫情前,這是炎熱下午我很常做的消暑活動。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不過幾乎沒買過幾本,大多是假日下午到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或西門町的誠品,坐在地板或階梯吹著冷氣,花個兩三個小時看完一本。疫情前,這是炎熱下午我很常做的消暑活動。
Thumbnail
灣生竹中信子在系列著作《日本女人在台灣 — — 日治台灣生活史》,節選了從明治、大正到昭和時期以來,台灣民間發生的各種趣聞。​雖說節選的角度,多少反映了她的日本人身分,跟台灣人解讀的觀點不太一樣。​不過,竹中信子的書還是幫忙補足了官方看不到的視角。
Thumbnail
灣生竹中信子在系列著作《日本女人在台灣 — — 日治台灣生活史》,節選了從明治、大正到昭和時期以來,台灣民間發生的各種趣聞。​雖說節選的角度,多少反映了她的日本人身分,跟台灣人解讀的觀點不太一樣。​不過,竹中信子的書還是幫忙補足了官方看不到的視角。
Thumbnail
無論如何,由於地理、空間以及經濟、文化因素,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未來勢必越來越密切,面對既愛又恨的日本,「仇日」與「親日」均屬過猶不及,我們允宜敞開心胸,自信自在而不自大自卑,這才是尋求建立台灣主體意識應有的態度吧!
Thumbnail
無論如何,由於地理、空間以及經濟、文化因素,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未來勢必越來越密切,面對既愛又恨的日本,「仇日」與「親日」均屬過猶不及,我們允宜敞開心胸,自信自在而不自大自卑,這才是尋求建立台灣主體意識應有的態度吧!
Thumbnail
國族認同,或許是台灣人終其一生必須面對的議題。除了種族多元(原住民、閩客族群、國民政府遺族與新移民),不同殖民體制所帶來的影響,也讓台灣島上的族群認同,顯得更加複雜且多元。因為疫情間的互助合作,讓許多國家開始看見台灣,但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似乎也成為了一個不能再繼續含糊帶過的議題。
Thumbnail
國族認同,或許是台灣人終其一生必須面對的議題。除了種族多元(原住民、閩客族群、國民政府遺族與新移民),不同殖民體制所帶來的影響,也讓台灣島上的族群認同,顯得更加複雜且多元。因為疫情間的互助合作,讓許多國家開始看見台灣,但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似乎也成為了一個不能再繼續含糊帶過的議題。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Thumbnail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Thumbnail
「如果要問我是哪裡人,是日本人嗎?還是台灣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人們的紛爭與歧異,往往來自對自我的認同與對他人的排斥。美醜、黑白、本土外島、殖民地宗主國、先進的文明落後的文明,這些相對的概念影響了整個世界。《八重山的台灣人》 
Thumbnail
「如果要問我是哪裡人,是日本人嗎?還是台灣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人們的紛爭與歧異,往往來自對自我的認同與對他人的排斥。美醜、黑白、本土外島、殖民地宗主國、先進的文明落後的文明,這些相對的概念影響了整個世界。《八重山的台灣人》 
Thumbnail
西川滿為什麼認為台灣是他的故鄉呢?因為他從三歲就隨父母到台灣來,大半生都在台灣度過,台灣當然是他的故鄉。這跟我朋友的兒子認為美國才是他的故鄉一樣,乃是「人之常情」,常者,正常也。而我那些小學同學,認為他們是「山東人」或「湖南人」,其實是不太「正常」的。
Thumbnail
西川滿為什麼認為台灣是他的故鄉呢?因為他從三歲就隨父母到台灣來,大半生都在台灣度過,台灣當然是他的故鄉。這跟我朋友的兒子認為美國才是他的故鄉一樣,乃是「人之常情」,常者,正常也。而我那些小學同學,認為他們是「山東人」或「湖南人」,其實是不太「正常」的。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台灣就是台灣人的台灣」看到這句印在書腰上的文字,就立刻決定買下這本書。
Thumbnail
「台灣就是台灣人的台灣」看到這句印在書腰上的文字,就立刻決定買下這本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