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日親日情結的微妙糾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四百年來,曾經先後受到西班牙、荷蘭、日本等外國政權的殖民統治,特別是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人長達五十年的剝削與高壓統治,在台灣人的心理上留下無可磨滅的痕跡。直到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台灣人源於過去的歷史經驗,內心同時產生了「仇日」與「親日」兩種迥然不同的情結,而且不時糾葛在一起,困擾著尋求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台灣人。

日本殖民政府的威權統治以及殖民者自認高人一等的心態,當然引起被殖民者的不滿,誠如前輩作家吳濁流於傳記《無花果》所言:「一旦淪為殖民地之後,不但有政治上的差別,還有教育的不均等,待遇和機會的不平等,然而這些敢怒不敢言的種種辛酸卻必須承受。」此差別待遇正是殖民地人民平時生活內心的最痛。雖然日本為了便於統治,在推展「皇民化運動」時提出所謂的「內台融合」,(內係指內地人,即日本人。)吳濁流認為這只是口號:「所謂一視同仁、內台融合、內台結婚,口號倒蠻像回事,實則為政者不時都在暗地裏阻止著內台融合。這當然不外是發自民族偏見,日本人的那些為政者都是認為大和民族的血比漢民族的更優秀。」畢竟在一般日本人眼裡,台灣人仍然是「清國奴」。尤其到了戰爭末期,日本人更是變本加厲,令吳濁流痛恨不已,他於另一傳記《台灣連翹》說道:「反正在台灣的日本人,沒有真正的知識份子,他們到了戰爭熾烈的時候,犧牲越來越大,其心理變態就越趨嚴重,於是把莫名其妙的罪轉嫁在本島人身上,而那些官憲像瘋狗一般,只要碰到就想向本島人咬一口。」在此情況下,台灣人如果愛上了日本人,必然是林瑞明〈人間的條件──論鍾肇政的「滄溟行」〉所說的「絕望之愛」,不會有好結果。而台灣以日據時代為主要歷史背景的《亞細亞的孤兒》(吳濁流著)、《濁流三部曲》(鍾肇政著)、《台灣人三部曲》(鍾肇政著)等,也都有台灣男人與日本女子談戀愛的情節,特別是鍾肇政強調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互涉關係,一再地提到「絕望的愛」這個名詞,果然,這些戀情最後皆以悲劇收場。

直到今天,日本人由於日據時代的統治,以及戰後迅速重建,成為亞洲第一個經濟大國的成就,依然使得日本人在面對台灣人時,一直有相當程度的優越感,如此在在令人憤慨、不滿,埋下了台灣人仇日的內層因素。儘管近年來隨著台灣經濟的高度發展,以及兩國之間密切的文化、經貿交流,促成台日通婚的人數不斷增加,事實上,台灣人仇日的情結根深柢固,無法排除。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本間美穗的碩士論文《「異國情、異域結」──在台台日通婚的現況及問題之探討》曾舉例說明,日本女子武田的台籍先生帶她去朋友家玩,眾人酒過三巡之後,其中一位朋友突然向她的丈夫說:「我要恭喜你,也要感謝你,因為你不僅實現我們長久以來的夢想,也為我們報了仇。」其仇日情結由此可見一斑,這對於嫁給台灣人的日本女子來說,當然很不是滋味。

與仇日情結相對的是親日情結,茲再以《亞細亞的孤兒》、《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等小說為例,小說中的台灣男子從懂事時便對日本人留下懼怕敬畏的印象,卻對日本女性存有一種本能的憧憬與渴望。在男主角心目中,與台灣樸實的女性相較,其所愛戀的日本女性幾乎個個完美無瑕,如《亞細亞的孤兒》的國校教員內籐久子,堪與天仙相比,是男主角心目中絕對理想的女性;《濁流三部曲》的國校教員同事谷清子,是溫柔嫻靜的少婦,展現日本陰柔的古典之美;《台灣人三部曲》的書店老闆女兒松崎文子,明理果決、端莊大方,是朗亮的青春少女,流露現代之美。這樣的人物塑造,無疑是台灣人內在親日情結的某種投射。

日本無條件投降足足超過七十五年的現在,許多來台的日本人一定感受到,台灣除了會講日語的人頗多,一般對日本人也都很友善,不像同被占領過的香港人,對日本人卻常使用「日本鬼子」之類的侮辱性字眼,遑論飽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中國人。此外,研究者本間美穗調查指出,多數日籍妻子都有過這樣令自己覺得是「展示品」的經驗,亦即台籍配偶的父母會有故意在客人面前跟他們講日文以示炫耀的行為。相對於極端的仇日情結,這種親日的內在心理,的確十分矛盾,令人反思。

無論如何,由於地理、空間以及經濟、文化因素,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未來勢必越來越密切,面對既愛又恨的日本,「仇日」與「親日」均屬過猶不及,我們允宜敞開心胸,自信自在而不自大自卑,這才是尋求建立台灣主體意識應有的態度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長雨盡-avatar-img
2024/08/06
台灣人這種幻想香港人反日,只有自己喜歡日本的心態其實就已經反映出所謂的日本情結不過就是將日本當成抬高自己的工具。
朋友的爸爸媽媽都是留日的高材生,兩個兒子都娶了日本新娘,但婚後爭吵不斷,最後以離婚收場。我想或許是親日情結締結了這樣的姻緣,不過文化差異的現實卻讓原先的浪漫想像破滅了。
仰望自己的天星-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1/16
殘念
二宮hikaru-avatar-img
2022/01/15
其實台灣自己也歧視那些外配,認為她們一定是沒錢才嫁到台灣來..真的
仰望自己的天星-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1/15
同意+1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5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9
小檔案 歐宗智,臺北縣人,一九五四年出生,從小住在三重。世新編採科畢業,民國六十五年進入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後又讀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現為台北縣清傳高商校長,民國六十四年開始寫作,出版有散文、小說、評論、童詩及教育論文,如《仰望自己的天星》、《春衫猶濕》、《悲愁的城堡》、《三十歲以後才明白
Thumbnail
2025/01/09
小檔案 歐宗智,臺北縣人,一九五四年出生,從小住在三重。世新編採科畢業,民國六十五年進入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後又讀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現為台北縣清傳高商校長,民國六十四年開始寫作,出版有散文、小說、評論、童詩及教育論文,如《仰望自己的天星》、《春衫猶濕》、《悲愁的城堡》、《三十歲以後才明白
Thumbnail
2024/12/07
手邊保存不少作家的親筆信,除了大河小說《浪淘沙》作家東方白龍飛鳳舞宛如天書的信之外,以〈進香〉榮獲1978年第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甄選首獎的詹明儒(1953-),於1983年初冬的來信,字體拙樸,但文學含金量高,頗具收藏價值,堪為珍貴的現代文學史料。 奪得文學大獎,詹明儒的寫作一度停頓下來,之後
Thumbnail
2024/12/07
手邊保存不少作家的親筆信,除了大河小說《浪淘沙》作家東方白龍飛鳳舞宛如天書的信之外,以〈進香〉榮獲1978年第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甄選首獎的詹明儒(1953-),於1983年初冬的來信,字體拙樸,但文學含金量高,頗具收藏價值,堪為珍貴的現代文學史料。 奪得文學大獎,詹明儒的寫作一度停頓下來,之後
Thumbnail
2024/11/22
書名:川端康成、狄更斯等名家名著鑑賞──人性的矛盾與掙扎 作者:歐宗智 出版單位:臺北市 / 致良出版社 初版日期:2024年11月 規格:平裝 / 288頁 定價:380元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61
Thumbnail
2024/11/22
書名:川端康成、狄更斯等名家名著鑑賞──人性的矛盾與掙扎 作者:歐宗智 出版單位:臺北市 / 致良出版社 初版日期:2024年11月 規格:平裝 / 288頁 定價:380元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61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從歷史角度看《陽光先生》,有些人勢必也會聯想起台灣日治時期所發生起身對抗日本的一些事件。或者會再延伸至一九四五年後,那些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歷史從來都是殘酷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列強侵略下僅剩的溫柔!
Thumbnail
如果從歷史角度看《陽光先生》,有些人勢必也會聯想起台灣日治時期所發生起身對抗日本的一些事件。或者會再延伸至一九四五年後,那些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歷史從來都是殘酷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列強侵略下僅剩的溫柔!
Thumbnail
因這種教育,使人們習慣於國家生活,由因襲而更成為制度,制度就是把人類應收入那鑄型裡面去。不願被嵌入這種鑄型的人,就被視為異端或叛徒。
Thumbnail
因這種教育,使人們習慣於國家生活,由因襲而更成為制度,制度就是把人類應收入那鑄型裡面去。不願被嵌入這種鑄型的人,就被視為異端或叛徒。
Thumbnail
無論如何,由於地理、空間以及經濟、文化因素,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未來勢必越來越密切,面對既愛又恨的日本,「仇日」與「親日」均屬過猶不及,我們允宜敞開心胸,自信自在而不自大自卑,這才是尋求建立台灣主體意識應有的態度吧!
Thumbnail
無論如何,由於地理、空間以及經濟、文化因素,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未來勢必越來越密切,面對既愛又恨的日本,「仇日」與「親日」均屬過猶不及,我們允宜敞開心胸,自信自在而不自大自卑,這才是尋求建立台灣主體意識應有的態度吧!
Thumbnail
國族認同,或許是台灣人終其一生必須面對的議題。除了種族多元(原住民、閩客族群、國民政府遺族與新移民),不同殖民體制所帶來的影響,也讓台灣島上的族群認同,顯得更加複雜且多元。因為疫情間的互助合作,讓許多國家開始看見台灣,但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似乎也成為了一個不能再繼續含糊帶過的議題。
Thumbnail
國族認同,或許是台灣人終其一生必須面對的議題。除了種族多元(原住民、閩客族群、國民政府遺族與新移民),不同殖民體制所帶來的影響,也讓台灣島上的族群認同,顯得更加複雜且多元。因為疫情間的互助合作,讓許多國家開始看見台灣,但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似乎也成為了一個不能再繼續含糊帶過的議題。
Thumbnail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Thumbnail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Thumbnail
「如果要問我是哪裡人,是日本人嗎?還是台灣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人們的紛爭與歧異,往往來自對自我的認同與對他人的排斥。美醜、黑白、本土外島、殖民地宗主國、先進的文明落後的文明,這些相對的概念影響了整個世界。《八重山的台灣人》 
Thumbnail
「如果要問我是哪裡人,是日本人嗎?還是台灣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人們的紛爭與歧異,往往來自對自我的認同與對他人的排斥。美醜、黑白、本土外島、殖民地宗主國、先進的文明落後的文明,這些相對的概念影響了整個世界。《八重山的台灣人》 
Thumbnail
「賤民永遠面臨的毀滅陰影使他渴望生命、渴望存在,存在於這個殘酷、無意義的、荒謬的,然而又如此美麗的現世」——吳叡人
Thumbnail
「賤民永遠面臨的毀滅陰影使他渴望生命、渴望存在,存在於這個殘酷、無意義的、荒謬的,然而又如此美麗的現世」——吳叡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