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渣扎根循環經濟 喚醒時尚新思維

2020/02/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清晨喝上一杯咖啡,讓咖啡因喚醒一整夜沈睡的思緒,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習慣。根據資料指出,台灣人每年就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每人一年喝掉122杯咖啡。但你可曾想過,這樣龐大的咖啡市場背後,這些被產出的大量咖啡渣究竟何去何從了?
連續多年榮獲ISPO國際趨勢布料獎、台灣精品獎、卓越中堅企業等的「興采實業」,透過不斷持續創新研發,將3件咖啡渣做出1件環保除臭衣,以「環保科技咖啡紗」在國際間闖出名號,吸引許多國際品牌競相邀約合作,如:Victoria's Secret、The North Face等,都是他們的合作對象。而興采難能可貴的地方,便在於揚棄了傳統紡織業者著重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僅著重於接下訂單協助廠牌生產製造,並轉型為創建自有品牌S.Café®,改以真正有品牌力加持的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方式經營,除了生產製造,更著手自主品牌行銷,無論設計、採購、生產,都由興采一手包辦。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故事,能讓平凡的咖啡渣創造出這樣不平凡的奇蹟呢?1989年創立的興采實業,以手工製被起家,過去採傳統的機能性紡織品為發展主軸。直到1990年肇因於大陸市場快速崛起、工資上漲導致台灣紡織業大量出走,外移至成本較為低廉的國家,然而興采的董事長陳國欽卻選擇根留台灣,並堅信唯有轉型,才能帶給公司新的出路。搭上環保觀念的興起,他們體認到氣候急劇變遷之於環境的影響,由此看見了咖啡渣「除臭」、「快乾」、「紫外線防護」、「可利用性廣」等特色,於是發想出獨步全球的「環保科技咖啡紗」,從此開啟了興采全新的開端。
從鼓勵員工至鄰近咖啡館收集咖啡渣,以減少運送咖啡渣所增生的碳排放量,到其染整加工廠所採用的動力來源,是採用比傳統產業的煤炭成本高出四倍、也更環保的天然瓦斯,「環保科技咖啡紗」產出全程都秉持著「產出最少的廢棄物」為原則。回收的咖啡渣經過烘乾後含水率降低後,便進行開孔讓咖啡渣的吸附能力再提升,之後經由奈米專利科技讓咖啡渣融入布料纖維,製成咖啡渣母粒,最後再結合回收寶特瓶提煉出的聚酯纖維,「環保科技咖啡紗」就誕生了!
僅僅只以台灣來說,每天6,000,000杯咖啡,會產生30,000公斤的咖啡渣,而每次興采進貨的公斤數僅500公斤,只佔總咖啡渣的少部分,因為3杯咖啡渣、5個寶特瓶就能做成一件上衣。與十分耗水的作物「棉花」相比,「零耗水」的咖啡渣所產生的碳足跡,顯然比起每件需要耗水2700公升的純棉衣,更符合永續價值。在獲得各界肯定後,興采實業沒有因此讓自己的理念侷限在自己的一方工廠,秉持著「地球只有一個,須共同努力維護」的想法,積極向海外市場招手,包括:接受哥倫比亞咖啡農聯盟的邀約,協助利用咖啡渣製成布料,並與當地即溶咖啡商 Café Buendía 合作,讓每天都被焚燒的25噸咖啡渣得以重獲新生,製成的環保衣物,更可以在當地咖啡農的市場販售,讓廢棄的咖啡渣垃圾變黃金,每噸都可以為農人創造1000美金以上的收入,藉此也平衡了「不公平貿易」下非洲咖啡農的悲歌。
興采實業反思現況,成功看見世界的需求與危機,讓咖啡渣搖身一變,成為除去棉紗以外的新選項。他們憑藉著自身的努力與堅持,不僅讓傳統產業找到全新的出路,也因此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價值,朝向知識密集的研發方向發展,更兼顧了永續目的與商業利益,實是「循環經濟」的典範。筆者認為傳統紡織業的成功轉型絕非偶然,如若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都能重視產品背後的故事與價值,正確選擇對環境友善的商品,如此你我都能為永續發展盡一己之力,從而改變業者生態,讓「循環經濟」的議題持續發燒,獲得更多的響應與投入。
責任編輯:李易庭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