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要談一談所謂的封鎖戰略,基本上是針對歷年來的一些鬼扯論點,例如中國可以封鎖台灣港口迫降之類的。
封鎖戰的打法,要從目的去著手判斷,例如打算要徹底封鎖所有民間資源,或是只是要封鎖軍隊的調動,甚至只是做為一個政治武器的運用。請讀者永遠謹記一點,軍事手段不能凌駕政治,我們不能因為有這武器,就非用某種戰略不可,充分條件跟必要條件可不相等。(註:有能力封鎖跟可以封鎖是兩件事。)
封鎖作戰有幾種作法
- 封鎖路線:包括路上的交通要道、海上的航線等,且這些航線離我方的目標有相當之距離。主要的目的在於降低對方的運補能力,只要可以用較少的資源,換取對方較大的損失,基本上就算成功。以上指的是戰術上的勝利,以戰略的角度來說,必須要在我方可以承受的損失內,造成目標的城市、軍隊無法獲得正常的補給能量。
- 封鎖目標:就是把目標的城市、軍隊,在距離對方很近的距離內,截斷其運補路線。目的在於直接砍斷對方的補給能力,因為距離對方很近,所以除非實力遠遠超過對方,不然都只能短期施壓,耗用資源的重要性在此不是最優先考量的。
- 簡單說,如果純粹的用實力封鎖,不管是打擊補給線或是封鎖對方的港口、對外交通,都必須依靠雙方的實力來決定,而且封鎖不可能只看單一因素,例如中國用潛艇封鎖台灣的港口,台灣就只能用船艦去獵殺反制 – 難道不可以派飛機或是丟飛彈直接去打中國的港口嗎?(註:很多人討論兩岸戰爭,都會陷入一種很奇怪的「騎士精神」,戰爭不是紳士決鬥,麻煩清醒點。)
所以,從這種心理層面的角度來看,封鎖還有幾種方式,一樣要用目的去看。
- 心理的封鎖:使用少量的資源,使對方的物資補給受到損害,讓對方的民眾心理上產生恐懼感,進而迫使對方政府必須採取反制行動,且反制行動耗損的資源遠超過我方。
- 經濟的封鎖:使用少量資源,造成對方的對外貿易受到損害,讓相關國家拒絕或提高價碼,使對方必須使用耗用更多資源來維持貿易狀態。
-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基本上的概念都是利用少數資源,造成對方長期且大量的損害,只不過一種是對內、一種是對外。但不管哪一種作法,都有其優缺點,封鎖戰略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 可以用較少資源,達成消耗對方較多資源的效果,且可以在心理上打擊對方民眾,施加政治壓力。
- 我方處於主動的地位,相較對手有救援的需要,其戰略目標選擇性降低,使我方在軍事上的自由度較高。
缺點
- 在開戰前封鎖,形同偷襲宣戰,在國際輿論上沒有正當性,容易將其他國家推向對立面。若其他國家不顧封鎖,則我方要面臨是否要與其他國家開戰的可能,不然封鎖作戰全無功效。
- 在開戰後封鎖,對方早有所準備,可否達成封鎖的效能與預期效果不無疑問。
以上的優缺點,是建築在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的狀況。真正的問題在於,多半的戰爭都不是旗鼓相當的,而且還要考慮到地理、國際情勢等因素。封鎖戰略可否成功,所憑藉的絕對不是單純的戰爭武器,而是一個整體的戰略判斷。
真正決定封鎖戰略可不可行的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時間站在哪一方」上,只要時間站在我方上,那麼慢慢耗下去當然是很上算的。
只不過,台海戰爭假設開打,時間會站在哪一方?
嚴格說,是在中國那一邊,假設地球上只有中國跟台灣兩個國家的話,倘若其他國家也想要參一腳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