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中的目標設定與落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般讀者在看戰略相關文章的時候,不論是國際關係還是軍事行動,都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輕易地相信報章雜誌說的某國或是某人的做法跟目的。其實這整理來說都是一種對目標的設定跟判斷有誤所造成的,我們要破除這種誤解,抓到新聞背後的真相,需要下一點功夫。

讓我們先正向的討論戰略上的目標如何設定的,正常來說有三個階段:設定願景跟方向,決定施行的手段,評估成功率。聽來很簡單吧?就是這麼簡單,跟做計劃沒兩樣,真的沒有很難。

問題永遠出在衡量上,好比你的目標是消滅某城市的恐怖份子,手段是丟一顆核彈下去,一顆不夠就兩顆,成功率評估百分百。很好,請問地球上現在哪個人這樣做事的?

raw-image

這個極端的比喻已經說明了,怎樣衡量輕重是很重要的,把整個城市都夷平,消滅了一百個恐怖份子,陪葬了一百萬平民,這實在說不過去。所以目標設定不能只是消滅恐怖份子,而是要在犧牲最小限度的無辜百姓前提上完成任務。顯然,開一整個裝甲師,從城市最外面的一路戰車砲轟到底,結果也是百姓死傷無數,所以到頭來就只能拚巷戰,或是特種部隊一個房子一個房子的清下去。

這是指直接手段,如果時間可以拉長一點,可否用其他手段達成?例如撒錢給當地的反抗軍,或是提供大筆獎金給舉發民眾?還是斷絕恐怖份子的金脈,讓他們無以為繼再招降?簡單說,時間拉得越長,可用的手段就越多。同樣的,空間拉的越廣,能用的方法也越多。

了解這個之後,回過頭來看我們常見的台海戰爭比喻,假如中國要在三小時內拿下台灣呢?顯然不可能,除非用心靈控制器把政府高層全部洗腦,直接投票宣布投降。三天呢?大概只有特種部隊急襲,配合大批海空軍突襲政經中樞這個選項。三個月呢?這才會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整備軍隊,做好大規模登陸的準備。

但同樣的道理,防守方也會有三個月的時間準備,所以才會出現很多戰略上的模擬攻防。任何一個在跟你宣稱兩岸雙方要開戰,全世界都會裝沒看見,或者是單方面的耍智障,大概都可以不要理會他,這如果不是寫模擬戰訓練,就是寫小說劇本。

好了,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現在有新聞出現,兩個國家之間發生何事,應該是怎樣那樣的,要怎樣去判斷?

首先,事出必有因,但新聞解釋原因往往會很單純,試圖把責任推到某一方身上。所以不要只看新聞的講法就信了,戰略上看的是客觀的資源分析,好比這次中美說要打貿易戰,把原因歸於川普很壞或是中國很邪惡,這類的分析都可以丟到水裡。

戰略學上會判斷幾指標,最常見的是資源分布,例如中美兩國之間,互相貿易的品項是什麼,可替代的東西跟輸入輸出國有哪些,在進一步去判斷,例如不跟美國買玉米,跟巴西或是阿根廷買可不可以,成本會差多少。如果中國不進口改自產,國內生產量跟得上嗎,運輸網路跟倉儲設備足夠跟能夠嗎?諸如此類等等,這是一個可以從過去資料獲得的。

更深入的東西,就很難公開講,好比說中國會不會在自己的糧食生產上造假,內部的地下經濟量有多高,國際上有多少企業或是國家,願意替中國去跟美國買玉米來轉手。這種檯面上見不到光的資料,我們手上多少有些資訊,但沒辦法公開,更別說寫論文。很多教授其實知道這些東西,但畢竟不能投稿,所以才會造成公開書刊的落差。

另一個指標,是地理的因素,距離遠近是客觀的,軍艦也許可以到處開,但商船跟運輸航線基本上是固定的,鐵路運輸也有容量跟時間的限制。中美兩國打貿易戰,不涉及用軍艦封鎖等使用武力的狀況,就是在算這些地理問題。配合資源的分布,我們可以很快的得到一個概念,知道現在對哪些資源的需求,誰比較多或少,誰又比較需要。

而在地理上,相對的國家對於中美兩國打貿易戰,會有什麼反應,支持哪一方會早成哪種影響,也會跟地理位置呈現不等的關聯。通常越是鄰居的國家會傾向支持,畢竟強權在旁邊總是會提心吊膽。越遠的就會事不關己,隨便說說,好比非洲內陸國家跳出來說我們支持誰,根本沒啥影響力。沒有跟你進口鋼鐵的說支持課徵鋼鐵關稅,是來鬧的嗎?

換言之,我們可以逆向來判斷衝突國家之間的戰略目標到底是什麼。從這個國家的地理形勢、資源狀況,加上歷史上的演變,要知道長期的戰略目標是一點都不困難。好比台灣不會設定一個征服東亞的劇本,日本現在也沒有心思訂立新大東亞共榮圈計畫。

真正有問題的都是短期目標,例如日本擔心海上航線問題,想要打好南海關係,會先跟哪個國家交好?或是討論租借港口的問題?有沒可能突然超極端的跑來跟台灣談太平島的合作,做為日艦的補給與後送基地?天曉得,因為很多政治人物做選擇,除了傳統的方法外,有時候真會提出異想天開的結論。成功率高不高是一回事,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可能。

重點是,每一個看起來不可能的目標,都是平常累積出的,可能在一些小地方就有合作,彼此信任感累積夠多,最後跳出軍事合作的結論就不意外。反之,一個從來就沒有地緣關係,突然願意接受大筆貸款,又突然願意租你港口機場,就可以大膽地去判斷,是不是政治高層有人收賄或拿了何種好處。

逆向判斷不困難,很多人覺得困難是被意識形態綑綁,例如中國想要統一台灣,所以中國對台灣一切的作為都是為了邁向統一。這道理說來沒錯,但你確定每個政策做決定的人,都是想著統一大業?你做生意的時候會動不動要求供應商展現支持台獨的決心?很多是反過來想就會想通,從最上層強加的意志不見得堅定。

美國自從川普上台後的狀況,就是明顯陷入這種仇恨心理,其實有更多客觀可分析的資訊,但就是習慣用個人特質與企業治理的角度切入。把美國如此龐大的文官架構簡化成一個人的意志,這是很不可靠的判斷。時間拉長一兩年,我們回頭去看,就可以看到美國國策的變化,十多年來是有跡可循的,內部政治鬥爭一來一往,最終總會趨向個結果。

最後要提的,落差是哪來的?我們不是設定一個願景,怎麼最後總是做不到?

那是因為,這不是打電動讀書考試,只要你每天農怪,等級就會可預期的上升。國際競爭是你會努力,別人也沒閒著,你會cost down,別人也會。設定的願景越大越不具體,實現的可能越高,只是沒啥真實感就是。

通常會根據手上的資源,使用合理的手段去達成目標,但評估分析卻不紮實。例如想要開家手搖杯,開在學校大門外半公里的巷子,堅持只要味道好就會有客人,結果可想而知。許多前幾年的文青咖啡館也是類似的道理,根本沒有市場評估,評估都是同溫層,這怎麼會成功?

戰略上的合理評估要預留落差值,如果可以還要準備退路,萬一不如預期,是否有其他損失比較小的選項。這用一個大家比較熟的例子來比喻就很清楚了,如果今天中國決定要武力犯台,請問萬一沒成功,中國該怎麼辦?有其他的後續補救跟彌補方案嗎?至少筆者從沒在網路上看到哪些人認真討論過。這是壞的落差,好的落差也要想,真的台灣給你打下來了,請問之後怎麼辦?不是問你幾十年後統一世界這種答案喔,是下個月要怎麼辦,假設全世界都承認既成事實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整體防衛構想,採用不對稱作戰思維並由上而下的建軍戰略。以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緃深防禦等四大支柱組成。鑒於我國與中共建軍預算差天地遠,以傳統思維備戰已無法致勝,需以不對稱作戰組定戰略,方能以小勝大。
Thumbnail
整體防衛構想,採用不對稱作戰思維並由上而下的建軍戰略。以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緃深防禦等四大支柱組成。鑒於我國與中共建軍預算差天地遠,以傳統思維備戰已無法致勝,需以不對稱作戰組定戰略,方能以小勝大。
Thumbnail
戰爭這件事其實沒有這麼簡單。戰爭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又複雜的事情。我作為一個服過義務役的男性後備軍人,對於我國軍事粗略的認識並沒有比其他人更深。也因此,最近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戰事以及衍伸的討論就成了我讀這本書的重要契機。
Thumbnail
戰爭這件事其實沒有這麼簡單。戰爭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又複雜的事情。我作為一個服過義務役的男性後備軍人,對於我國軍事粗略的認識並沒有比其他人更深。也因此,最近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戰事以及衍伸的討論就成了我讀這本書的重要契機。
Thumbnail
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很多人都以為軍事強如俄羅斯,這場戰爭一定很快就結束,沒有料到烏克蘭一路撐到現在。很多人開始想,如果今天是台灣被中國入侵的話,我們擋得住嗎?中國有一千多枚飛彈對準台灣,很多人都相信只要一天的時間,台灣就會被攻陷,但《阿共打來了怎麼辦》這本書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Thumbnail
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很多人都以為軍事強如俄羅斯,這場戰爭一定很快就結束,沒有料到烏克蘭一路撐到現在。很多人開始想,如果今天是台灣被中國入侵的話,我們擋得住嗎?中國有一千多枚飛彈對準台灣,很多人都相信只要一天的時間,台灣就會被攻陷,但《阿共打來了怎麼辦》這本書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Thumbnail
打架都需要一個理由,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線,但終究都是點火的人決定時間點與原因的出現。
Thumbnail
打架都需要一個理由,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線,但終究都是點火的人決定時間點與原因的出現。
Thumbnail
我們要注意的是,美國真正在意、確實要打掉的目標,是海南島的核潛艦基地,以及用來保護核潛艦進出的南海的島礁,目的是要把中共的核打擊能力拿掉,其他的都不需要真的打熱戰…
Thumbnail
我們要注意的是,美國真正在意、確實要打掉的目標,是海南島的核潛艦基地,以及用來保護核潛艦進出的南海的島礁,目的是要把中共的核打擊能力拿掉,其他的都不需要真的打熱戰…
Thumbnail
我們要注意的是,美國真正在意、確實要打掉的目標,是海南島的核潛艦基地,以及用來保護核潛艦進出的南海的島礁,目的是要把中共的核打擊能力拿掉,其他的都不需要真的打熱戰…
Thumbnail
我們要注意的是,美國真正在意、確實要打掉的目標,是海南島的核潛艦基地,以及用來保護核潛艦進出的南海的島礁,目的是要把中共的核打擊能力拿掉,其他的都不需要真的打熱戰…
Thumbnail
你怎樣確認中國的弱點?去看他們對內宣傳就好,凡是說自己超棒,例如近年的一帶一路跟內循環經濟,就可得知根本沒這回事。自好望角後陸權就沒有內陸經濟超越海洋的可能,除非發明某種反重力技術,不然物理之壁就在那。 E 前兩周的文章提到,中國其實整套戰略都是守勢為主,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做法,許多人尤其台灣民眾,對
Thumbnail
你怎樣確認中國的弱點?去看他們對內宣傳就好,凡是說自己超棒,例如近年的一帶一路跟內循環經濟,就可得知根本沒這回事。自好望角後陸權就沒有內陸經濟超越海洋的可能,除非發明某種反重力技術,不然物理之壁就在那。 E 前兩周的文章提到,中國其實整套戰略都是守勢為主,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做法,許多人尤其台灣民眾,對
Thumbnail
前兩篇說完在常規戰爭狀態下,中國攻取台灣的困難,這篇要進入結論。所以說,為什麼會有軍事謠言?其實,中國早就打了啦,打了八年你們知不知道。
Thumbnail
前兩篇說完在常規戰爭狀態下,中國攻取台灣的困難,這篇要進入結論。所以說,為什麼會有軍事謠言?其實,中國早就打了啦,打了八年你們知不知道。
Thumbnail
前幾天提到局勢的變化之類,筆者覺得還是稍微正式的補充一下。美中之間的態勢急轉直下,讓許多人驚訝不已,覺得時代真的變了,國際局勢究竟是大勢所趨還是世事難料?
Thumbnail
前幾天提到局勢的變化之類,筆者覺得還是稍微正式的補充一下。美中之間的態勢急轉直下,讓許多人驚訝不已,覺得時代真的變了,國際局勢究竟是大勢所趨還是世事難料?
Thumbnail
局勢這樣下去,是要逼台灣當個起火點,大概算一種投名狀吧,而且能否撐到美國選完還不知道。所以先來當隻烏鴉,把該說的話先說一說,免得台灣人有一堆幻想。這篇是屬於悲觀性質的論述,先講清楚比較好,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不能只有前半沒有後半。
Thumbnail
局勢這樣下去,是要逼台灣當個起火點,大概算一種投名狀吧,而且能否撐到美國選完還不知道。所以先來當隻烏鴉,把該說的話先說一說,免得台灣人有一堆幻想。這篇是屬於悲觀性質的論述,先講清楚比較好,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不能只有前半沒有後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