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的適用與研究範圍?
戰略研究的最前提,其實是界定出適用的範圍,如果沒有清楚的界定,那麼我們的研究會發散,變得毫無焦點可言,成為所謂的先射箭後畫靶。但要明確界定出戰略研究的範疇,客觀來說非常的困難,這有歷史跟現實的兩個因素在。
先從歷史因素看,戰略研究從上古到中世紀所留下的紀錄,無論東西方都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因為文明的進步,人口的增加導致社會複雜度上升,部落城邦型態的邦國,轉型為多城邦跟勢力的聯合國家,兩者的利益必定會不一致。
不僅僅是利益不同,貴族權力也有分王權強大或是弱小的差異,政治習慣衍生出的各種外交、聯姻、政治攻防,也都必須算在戰略的一環中。也就是說,談論古戰略只專注戰場跟簡單的王族政治,大致上都不算抓到當代的戰略精神。更不要提,根據人類學與考古學的研究,許多古戰史記載的參戰人數、兵器、戰術使用,都大有問題,其戰爭規模可能都要減一個零,紙上亂談古戰爭問題最大。
第二個方向,是隨著人類在文明上的進步,產生出的各種新興行業跟適用的技術,導致除了權力的縱向流動,更有橫向的流動出現。也就是說,因為社會複雜了,各種專家逐漸出現,想要取得國家之間的勝利,不僅是戰爭需要更多的技術專業人員,就算和平時期,技術在經濟戰中也扮演極重要的腳色。
這意即,當權力從貴族身上,逐漸下放給大量的中間階層後,必定會使國家對於戰略的目標產生質變。這狀況進入中世後期,直到拿破崙戰爭這段期間,愈發明顯。尤其是徵兵制出現後把大量人力送上戰場,改變了整個戰爭型態,平民算是真正有意義的被捲入「自己國家」的戰爭。
從拿破崙戰爭,一路看到兩次大戰之後,就是一套貴族權力讓渡到中產階級的過程,這也表示戰略研究從貴族戰略正式變成平民戰略。直到今天,世界局勢的混亂,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出在權力結構的不對等,使得各國之間的政治跟外交手腕,可以運用的更多更詭譎。戰爭,也正式的成為各種手段的一種,而不是一筆可以精算的生意。
「只有死的可能是自己,才會真正的去思考戰爭該不該是一筆生意」
只要看二戰後的戰略研究演變,就不難發現到民主國家越來越重視戰損,計算利益得失的方式,明顯的跟專制獨裁、貴族統治等政治制度國家不同。若我們堅持戰略研究可以一體適用在這兩者之間,必定會出現極大的錯誤。
當戰略的思考,利益的考量,從王族到貴族,貴族到中產,進入到一般平民皆有權力的民主普選制度。戰略就不再是單純的戰爭遊戲,利益得失也不是王家自己在打算盤,死幾個人賠多少這麼簡單的算數,現代之所以出現不了古典戰略家,只是因為時代變了,就這麼單純。
而我們如果要考慮研究範圍,國內不管是戰略相關還是國關,傳統從戰爭切入研究者,大致上都會認為應該是下列這種圖樣。
但這個是在古典戰略才合適,國家權力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才有辦法做出如此簡單的歸納。也就是說現代戰略使用這種概念絕對是錯誤的,比較適合的分類應該是下圖
國家戰略之下,政治是一種表示各方利益的綜合體,必須經過談判、折衝、妥協,必須考慮各方利益。經濟跟文化戰略,以及軍事戰略會彼此影響,相互加乘。而毫無疑問的,經濟戰略的規劃應該交給經濟學者、富有產業經驗的顧問,文化戰略則是要由文化學者去深植民間,發揮經濟跟軍事力外溢的效益。軍事戰略則要由將軍跟參謀,根據國家戰略,也就是政治端的決定,去制定各種適合的戰場戰略,其下才是戰術跟戰鬥。
台灣多數談論戰略的部分,一則拿古典戰略的概觀套用,把現代數以千萬人計的國家簡化,容易產生視野狹隘的弊病。另一則常見的戰略誤解,則是把政治所需要的協調,簡化成你死我活的利益,將我的利益置於他人之上,拒絕談判與妥協,寧可魚死網破也不肯退讓。這兩則誤解,延伸出去的就是在國際關係等大型戰略視角上,會過度簡化他國的內部政治因素,使得國際談判常見的利益交換,例如市場的相互對等開放,或是用經濟換取軍事交流等手段,被視作出賣國內利益的藉口。
戰略的研究範圍,如果用學術界現況來說,其實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我們傳統上認定的戰略研究,目前來說大概被歸納到安全研究下。而安全研究的問題多半被歸納到政治研究下,當前重視的國際恐怖主義、經濟貿易戰等,更被放到國際關係中,如下圖
簡單說,國外多數的戰略研究,已經被放到國關、政治或是安全研究之下。這是因為進入21世紀後,大型戰爭對於國家安全的威脅,幾乎已經不再是主要國家的首位,恐怖主義跟經濟文化侵略更甚以往,所以戰略研究被當成一個子議題處理,而戰略的基本思維的確跟管理學很接近,在許多研究單位中,戰略研究被當成一種手段的施行討論,也就不足為奇。
但我們必須說,當今世界的狀況是一種特殊現象,除非單極霸權被確立,不然區域戰爭的危機仍在,對於許多不在主要國家關注範圍的區域,國家、部族、城市等各方勢力,仍然處於戰爭狀態。只是因為相較世界大戰,跟先進國家使用各種高科技兵器相比,感覺好像只是一種「衝突」,但這些衝突本身,以涉入人數跟規模,影響周邊區域的程度考慮,跟過去的戰爭相比反而更嚴重。
戰略研究在今天仍有重要性,是一種需要訓練的思考模式,雖說進階的技巧像是賽局需要數學輔助,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學習,但一般人仍然可以透過從古典戰略到現代戰略的演變,以及適用範圍的變化,還有內容涉及的各種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了解到戰略本身的意義,並建立出有效的計畫擬定跟施行細節。
無可否認,因為戰略涉及的範圍變大,導致不可能有一個戰略研究者,可以從短短幾年的學院訓練,成為可以上桌規劃戰略的玩家。各種產業、官僚、學者的第一線經驗,參與國內、國際談判的經驗,都無比重要。絕對不能輕忽有經驗的人提出的建議,更不能以自己會看書識字,就認定具有腦內模擬的實力。
二次大戰後的美國戰略名家,共同特點都有三個,其一是擔任過總統顧問,或參與過大型的國際談判,其二是跟軍方有相當的聯繫,擔任過軍事院校的講師。這代表什麼?其三是有這些經驗後,寫出的東西跟早期完全不同。
這代表,他們接觸過政治家,知道政治人物到底在考慮什麼,接觸過將軍們,曉得在民主國家中,將軍考量的是哪些因素,中階層的軍官面對戰爭時所想的是什麼。然後發現,過去學的那些東西,幾乎都要大幅度修正,跟現實差距實在太大。
但也因此,從這些現代的戰略研究,我們也可以認定,從我們常見的古典戰略,直到現代戰略的漫漫歲月,基本架構雖然沒有變,但是主體內容的變化極大。
所以,我們要怎樣重新詮釋整套古典戰略,使其變成一套適合入門者學習的教材,而非只是背誦套用的公式,要在之後的主文中慢慢釐清。